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师父》规矩下的兴衰生死

影视台词 > 影评 > :《师父》规矩下的兴衰生死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师父》规矩下的兴衰生死的正文:

该片导演是个怪杰,他在写小说时,名字为徐皓峰,从事电影时名字又叫徐浩峰。
由于徐浩峰自小习过武术,又从事武侠文学的创作,是以他是个懂武又懂电影的人。他有武人的匠心,又有文人的柔情,因此他作品在烂片扎堆的中国电影市场,是不可多得的精品。
王家卫的电影好似白描,不重外形,重在意境,徐克的电影好似泼墨,天马行空,热烈奔腾,而徐浩峰的电影,便如工笔,布局严整,线条清晰。
《师父》不是普通的动作片,也不是汪洋恣肆的武侠片,它讲的是民国武林的恩恩怨怨。由于徐浩峰重写实,又是个武林“内行人”,所以电影故事也许是虚构,他描摹出来的武林世界却是真真切切的。电影从咏春八斩刀,六点半棍,再到天津十多种刀术,全是原生态的中国武术的完整表现,动作招式硬桥硬马,干净利落,却极具威力。
这些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民族的骄傲。就凭徐浩峰能用艺术手法将其保留在影像资料中,传播给大众,就足矣令数代武林先辈敬重,就足矣让那些哗众取宠、只顾圈钱而践踏观众智商的电影汗颜。
《师父》讲武林,论功夫,画人性,离不开“规矩”二字。
在民国,武术被尊为国术,那个时代是“中国武术的黄金十年”。但是民国武林武馆遍地,表面上的“百花齐放”并不能掩盖武术真实的窘境。师父们死守着规矩,一生只对三五个徒弟倾囊相授,如电影中所说“武馆不教真功夫”。
这就好像中国封建文化的千年历史一般,这样的惯性积重难返,短时间谁能挣脱!
而天津武术界有其规矩,要开武馆,徒弟得代师父打赢八家武馆,然后徒弟自此离开天津,师父便可开武馆。这套繁杂甚至不近情理的规矩,正是本片发展的线索。
师父陈识(廖凡饰演),南派咏春高手,也有他的一套规矩。当时咏春还未名扬全国,他则是一个门派的全部未来,师父,祖宗的规矩浸润他多时,因此他要报师恩,整家业。
因此他想要在天津立足,便不得不接受天津的规矩:要在天津扬名,不得不毁掉一个天才般的徒弟。他虽贵为一代宗师,也心怀鬼胎,找了一个天津脚夫授其武艺。
这时他还未对规矩有破而后立、向死而生的决心。
但人毕竟是感情的动物。旧时代不管何种行业的师徒,都是情如父子,师父并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更何况是懂规矩,重情义的武林界。
当师父看到即将青出于蓝的徒弟,为自己踢武馆,遭人算计,横死街头时,理性和感情冲破了功名利率的蒙蔽,他知道一技的兴衰并不能决定高手的生死。他知道规矩要讲,仇要报。
师娘(宋佳饰演),一个妩媚坚决的天津女人,似乎是规矩的破坏者。她十七岁与巴西人发生关系,将旧中国女子的三从四德抛诸脑后。纵然她年少无知,她仍是规矩的扞卫者:天津姑娘不外嫁,就算逃难也不离开天津。
她如风四娘一般,热情又感性,陈识不计其前事,娶她为妻。面对这样一份类似于契约婚姻关系,她可以“低到尘埃里”一样,一个月只要求逛街一次。
但是江湖儿女,自是性情中人。她必须要见这个男人的一份心意,于是陈识的一句“往后我以你为约束”,成了最美的情话。没有海誓山盟,没有风花雪月。简单却深刻地好似沈从文写给张兆和的话,“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徒弟耿良辰(宋洋饰演),一个流里流气的脚夫。他一出场,也是规矩的破坏者
为了瞧美丽的师娘一眼,便和未来师父比武,为了专心练功,不惜违背“天津街头打架不见铁器”的规矩,和同行绝交。
这样看似一个心术不正的“小人”,却又活在规矩的世界里,他是“跟着师父走进历史”的武学奇才。
他痞气,玩世不恭,浪荡不羁,他傲气,习成武艺,代师踢馆,他更有骨气,遭人暗算和鄙弃后,飞蛾扑火般向他们证明“老子绝非懦夫!”。
他是电影中最富悲剧色彩的人物,我想这一角色的出现,并不只是师父立足天津的棋子,徐导更是要通过这个形象,来表达对中华武学衰微的哀叹。
武林世界的恩怨情仇离我们似乎很远,但是电影是否也在讲着你们当下的窘态和困境呢?
守着规矩的人死了,坏了规矩的人逃了,规矩到底是安生立命、为人处事的法则,还是禁锢人性、束缚自由的牢笼?
微信公众号:特立独行的猹
作者特立独行的猹

《师父》规矩下的兴衰生死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师父》规矩下的兴衰生死来自微语录网,更多《师,生死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