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海街日记》花底蛇和黄蝴蝶

影视台词 > 影评 > :《海街日记》花底蛇和黄蝴蝶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海街日记》花底蛇和黄蝴蝶的正文:

在我看来男导演对女性作家作品的最好改编莫过于迈克尔.哈内克的《钢琴教师》,这要感谢于原作
者埃尔夫丽德。耶利内克是死宅中的战斗机,严重的社交恐惧症。因为厌恶与人交流,甚至拒领诺
贝尔奖,还好评委会出于人道主义送奖上门,也算是诺史上的趣闻一则。所以我猜想迈克尔.哈内克
写完了剧本八成没给耶利内克看过,耶利内克更不可能给他任何建议或交流。所以耶利内克那么独
特晦涩的文字才能转变成如此完整高质量的电影。
而是枝裕和作为一个经常独立撰写剧本的导演,这次竟然把原作者吉田秋生拉来一起写剧本,不知是吉田老师提出的附加条件,还是是枝裕和导演你想偷懒。
是枝裕和的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一个常见的主题--某个家庭成员的消失。比如步履不停中的大哥,幻之光中的前夫,到无人知晓父母的角色都是缺失的。而这个缺失的角色空出来空间却给了其它家庭成员情感流动的通道。想必导演一眼看中吉田秋生的《海街diary 》一定被父亲缺失所引发的僵化了15年的家庭情感的重新流淌这个梗完全吸引了,一拍脑袋,这不就是为我写的剧本么,屁颠颠的找吉田秋生买版权了。
漫画还是电影
我是先看电影再看漫画,虽然是是枝裕和的粉,但不得不说电影比漫画没有丝毫高明的地方,甚至漫画有些地方比电影更有巧思。

吉田秋生与《海街diary》
第一次看到吉田秋生这个名字还是我小时候一次无意翻阅到的一期漫画杂志。上面转载了日本读者票选的20世纪50部最最值得记住的漫画,毫无意外前十名基本是龙珠这样耳熟能详的少年漫画,但前三名中意外出现了《Banana fish》(别名:战栗杀机)作者吉田秋生这几个字。
虽然在国内一直不红,吉田秋生在日本一直是第一流的漫画家,几乎部部作品都得大奖,像夜叉等作品更是屡屡搬上荧幕。但她在少女漫画家中算是个另类,情情爱爱的作品她几乎从没画过。而和山岸凉子,荻尾望都等大师级别的作者一样,她笔下往往有一个全知全能,而且有着无比魅力的永恒的少年形象。但他们的内在却是受到原生家庭的剥夺,遗弃。最终走向悲剧的命运。的这条线始终贯穿吉田秋生的一系列作品。就像《Banana fish》的亚修,《YASHA夜叉》的静,那么在海街中这个形象就是少年藤井朋章。


藤井朋章
特别的是藤井朋章的首次出现并非在07年开始连载的海街,早在1995年也就是刚刚结束《Banana fish》长达十年的连载之后,吉田秋生进入了一个调整期,推出了有别于自己之前风格的短篇作品集《情人的吻》通过少年,少女的眼睛用散文一样清澈的画面和语言,刻画出藤井朋章这样一个游戏人间的疏离少年,故事背景中冷漠的月亮,Satie的曲子,湘南的海岸,透露出一种既温柔又苍凉的氛围。在《海街diary》藤井朋章再次作为潘多拉的盒子被打开了,老师单独为这一角色安排了一个章节,名为《花底蛇》。

《花底蛇》
《花底蛇》章节,开篇通过大姐之口讲述了花底蛇的典故————美丽的事物底下往往藏着可怕的东西。这似乎暗示着藤井朋章,一个美少年却隐藏着这不可告人的过,但这更是对四姐妹的隐喻,四个花一样的女孩心中却各自盘绕着蛇。缠绕大姐的是“生活之重”,在高中是她就不得不充当一个“代理妈妈”的形象,但这个身份却给了她活下的勇气,随着时间的推移她不仅在家里做“代理妈妈”,甚至在职业选择上也做了照顾人的护士,而她与年长很多的男友相处时也更像个妈妈,镜头中大多是她给男友料理烹饪的形象。她甚至主动找来了“新女儿”铃,当护士长问她要不要做临终关怀的工作时,男友劝她慎重,在已经焦头烂额的家庭重担下,她最后还是接受了新工作,这就是她的生活之道,没有办法拒绝“当妈妈的诱惑”,但却因此迟迟无法当真正的母亲。
而二姐与大姐相反,电影开篇得知父亲的死讯之后,她竟然开了个推理侦探剧的玩笑。显得事不关己的轻松,这就显得很诡异,她毕竟是遭到了父亲的遗弃,在这个时候普通人要么是愤慨的,反之则是悲伤地怀念。二姐的所有感情都是被隔离的,在亲密关系之间她感觉不到疼。在这个故事里能对母亲表达不满,对父亲表达悲伤和原谅的只有大姐一个人。二姐是只承受生活之轻的人,体会不到生命的重量,漫画的开头三姐介绍二姐说她被牛郎前男友骗了100万,但二姐却不以为然,对于前男友的欺骗背叛,她既无恨也无爱,,因为她的感情在小时候就被隔离起来了,无恨也无爱,但和朋章分手之时,却说出了“他身上的重负,我无法为他除”留下伤心的泪水,第一次体会到了生命的重量。
而四妹心中的蛇影则是她幸福的回忆,大姐和朋章一样从未获得过一丁点幸福,所以干脆放弃了对幸福的索取而选择全然的奉献。而二姐三姐是获得了代理妈妈们外婆和大姐的爱。只有四妹一个人是获得完整的亲身父母的爱,这份爱原本是她幸福的源泉。但面对三个姐姐时却产生了巨大的背叛感。所以才不敢说出她吃过沙丁鱼盖饭。但藤井朋章对她说出自己从小父亲就不在家和外面的女人鬼混,而母亲为报复父亲也选择出轨。他从小就面对地狱般寂寞的人生而选择自杀时,铃一定也感到愧疚,另一方面她也认同了朋章和她一样是为了活下而抛弃故乡的人。肯定了要和姐姐们一起生活的信心。
我觉得藤井朋章是吉田秋生这部漫画的灵感之一,时隔12年之后老师在此为自己笔下出现过的人物再次安排角色,不能不说是在这个人物身上有着许多想表达的情绪,藤井的父母没死代替的是孩子选择自杀,四姐妹却由于矛盾的中心父亲死了,已经断裂的情感又反而流动起来,既有温情又有讽刺。
少女漫画家包括我上面提到的山岸凉子,荻尾望都,和吉田秋生通常她们的作品的切入口往往是一个备受伤害被绝望困扰的灵魂。这也是女性艺术家切身的痛苦之身。而这显然不是枝裕和喜欢表现的地方。所以是枝裕和应该完全删除藤井朋章这个角色。
但事实上这个打酱油的角色在电影中出现了4次,只比漫画少出现一次(就是和铃的见面),不过担当的作用则完全背离的原来的意图,只是虚占了篇幅,就比如海边饭店的约会,电影中二姐的这个小男友对于新来的四妹是充满恶意揣测的。而漫画中同样场景发生的时间轴要更前,是在她们参加葬礼的前晚,在这个场景中通过他们的对话,二姐吐露了对父亲真实想法,她的形象也在这个场景中丰满起来了。藤井朋章对于二姐的迷茫说出了“如果加乃的爸爸就不用担心了,他是很温柔的人吧”奠定了二姐仙台的信心,这是很重要的一场戏。却被改的毫无意义还不如删了。
所以当大姐邀请铃来镰仓居住,她才会同意。毕竟她是个怕麻烦的人,怎么可能对家里住进同父异母的妹妹没任何思想上的犹豫呢?所以铺垫是必须的。长泽雅美演的很努力,还得了最佳女配,但二姐这个形象始终有点找不着北,一开始还不想相见转眼就笑眯眯的同意把只见过一面的妹妹领回家??干脆把男友藤井朋章的戏全删了,用其他的情节补全来塑造二姐这个形象。
而在,比如在步履不停中,人物的形象处理来的高明多了,母亲的形象用了一场戏就鲜明了,二儿子给母亲零花钱,母亲害羞的收下了,但当儿子接下来对母亲提出不要让小胖子再来参加祭奠时却听到了近乎残酷的言语。

本片的煽情镜头是姐妹俩相继对着山下大喊八嘎,说实在的绫濑遥的演技真不错。但我不知怎么的想起了以为网友对《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有些恶毒评价“台湾电影随时都可以闪过如下的画面: 一个瓢泼大雨的晚上,女人歇斯底里地对着男人大喊,你这个大笨蛋。。。”
对比步履不停故事的最后孙子在院子里的祈祷,一样是全片最高的煽情点,孩子说“我记得爸爸带我捉黄蝴蝶”(而他之前说忘记了)“爸爸是调音师所以我也要当调音师”(之前说是喜欢音乐老师)“当不成调音师我就当医生”,这是一段非常煽情的场景,标志着小孙子从丧父之痛中真正的走出来了,之前他否认对死生父的记忆以及感情,因为觉得自己被强烈的抛弃了,但一天一夜的夏日之旅他不仅接受的新家庭还接受了丧父之痛,第一次允许了自己的怀念和悲伤。而大人对孩子的这种转变却浑然不知,显示出大人情感的艰涩和孩子通达融合。这种轮回般的感受然我想起了一一想起了幻之光。虽然是本片唯一的煽情但不论是台词还是小演员的表演依旧是克制的。。《海街diary 》毕竟是少女漫画,但在是枝裕和的电影中看到拍的这么直接,我很膈应。还有樱花道那一场,是枝导演,你拍完日剧之后整个人回不了么。
在我的心目中是枝裕和应该是个早上躺在床上看着报纸细心搜索八点档新闻的人,然后写剧本大纲,所以请继续这么做吧。放过少女漫画,至少下次别请来一起编剧了。
作者三三

《海街日记》花底蛇和黄蝴蝶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海街日记》花底蛇和黄蝴蝶来自微语录网,更多《海,蝴蝶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