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琅琊榜》林殊的苦心与失败

影视台词 > 影评 > :《琅琊榜》林殊的苦心与失败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琅琊榜》林殊的苦心与失败的正文:

初看电视剧的时候就很轻易地理解为什么林殊不能自曝身份认靖王,凭他在靖王府门口的回忆起景琰那句“我的就是你的”他就不敢认。这句话的意思可以从“我的府邸就是你的府邸”一直推到“你的命也就是我的命”(你的老婆就是我的……弟妹)。两人若真早早相认,别说入悬镜司是绝不可能,就连谢玉那里参加景睿生日宴都不可能——那一次也是凶险万分啊,虽然做了很多准备,最后还是万箭齐发了。萧景琰为了搬倒谢玉会舍得让苏哲涉险,但绝不可能把病弱的林殊往弓箭手中间送。
这是个很明白、很好懂的道理,但是看到十几集的时候,却生出了另一个问题:就算作为苏哲,苏哲也可以和靖王成为朋友啊!就算不是竹马竹马那种过命的交情,君臣相契难道不是古来佳话?就像周瑜,“大帝谋臣真骨肉,小乔夫婿是英雄”——都说是外托君臣之名,内结骨肉之亲。林殊完全可以以惊才绝艳又至诚至信的梅长苏形象出现在景琰面前,以他对景琰的了解,也一定会知道,那样的梅长苏更能赢得萧景琰的信任。
可是他偏偏没这么做,他把自己塑造成了阴诡的苏哲,始终强调他们的合作只是苏哲为利、为名而已,别无其他。
林殊—梅长苏—苏哲,三个名字,代表着一个人的三种形象。
林殊是那个天纵少年,不会隐藏自己心中的情感,至情至性,是一个人的自然人格。我们每个人,十几岁之前都是林殊。
梅长苏是江湖宗主,用言侯的话说,“名利二字格局太小, 梅宗主自有梅宗主的傲气”——不必一定是梅宗主,但凡自己有一点基业的谁没有傲气?言侯不必深入江湖也洞悉人心。“遍识天下英雄路,俯首江左有梅郎”。一介文士能够让江湖群雄俯首的是是什么?秦般弱说错了,一定不是无双的智谋,智谋只适用于江左盟内部的管理,而面对整个江湖,令人俯首的只能是胸襟、气度、人品、性情这些关乎“格局”的东西。
看剧的时候觉得,即使梅岭,十二年后的林殊也会成为梅长苏的。岁月会褪林殊的毛躁与率真,他会成为有胸襟、有品行,却也有城府、有谋略的梅长苏的——当然,也是有武功、有健康的梅长苏。可以说,梅长苏是林殊自然人格的社会化延伸,我们每个人,毕业之后都在慢慢从林殊变成梅长苏。
所以,让林殊做梅长苏并不难,他自己最后也说,做了这么多年的梅长苏,我都习惯了。
可是,苏哲是谁?
苏哲是与林殊和梅长苏都不同的存在。是梅长苏为了可以保持与景琰的距离而硬生生违拗自己而塑造的一个形象。这个形象意味着阴诡、凶狠、自负、功利。
这个苏哲,本不在林殊/梅长苏的人格里,完全就是他硬生生塑造出来一个形象。
于是,问题变成了:他为什么要塑造这个形象?
看头几集的时候不明白,看到十三集的时候才终于明白:苏哲的出现,是避免让梅长苏和萧景琰再次成为朋友。
第十三集中,梅长苏生病(与霓凰相认之后情绪激动咳血所致?)萧景琰过府探病。此时的密道未成,萧景琰与梅长苏的交往应该避人耳目,可萧景琰听说“梅长苏”病了,还是神色忡忡地从大门口进来探病。可是见到梅长苏,人家的第一反应就是:
“What's matter?”——言下之意:工作之外,我不想和你有什么私交。
当时,景琰的回答非常好:我就不能来探病么?——言下之意:就算是同事,我也可以拿你当朋友啊!
探病这一出,透露出当时的萧景琰是对梅长苏生出几分友情了。
事实上,这是最理想的君臣关系。正是因为有几分友情在里面,主君才能够更信任臣下。
可是,梅长苏get到这一点之后做的是什么?立刻祭出了“苏哲”的形象,再次主动拉远自己和萧景琰的情感距离。
他告诉景琰自己如何对待童路,话说的狠,连景琰都听得不满了,问:你偏要把自己做的事说的如此狠绝吗?——景琰的言下之意昭然若揭:我知道你只是嘴上说的坏,其实本人没那么坏。
梅长苏立刻扮演苏哲到底——我就是个狠绝之人。
景琰在失望中还有些挣扎,说:你如此待人,人必如此待你。——亦即:你要是只跟我当同事,我也就没办法拿你当朋友了。
听这“威胁”,梅长苏的反应便更苏哲了,说什么“你可以用尽手段试探我、考验我”——我没觉得你想当我朋友,我也不想和你做朋友。
梅长苏硬生生用苏哲的壳,把景琰推得远远的。
再一次是他们的第一次“私会”。梅长苏在梦中痛苦地经历着林殊的末日,夜半三更地被飞流摇醒,景琰要见他。那一次,景琰是有几分负疚的,一再致歉,觉得自己不该这么晚打扰他。
景琰的负疚、道歉,都说明他把梅长苏当朋友——只有对朋友才会有歉意,才会有不忍。
可是梅长苏再次幻化成了苏哲,用“召之即来”之类的话再次远远地隔绝了萧景琰的友谊。
那一幕是有些虐心的。一个言辞惴惴,一个容色淡淡。扰人清梦(其实是噩梦)的是景琰,拒人千里的却是苏哲。
于是,问题再次变成:梅长苏的形象足以拒绝与靖王的旧情,可为什么还要塑造出个苏哲来拒绝靖王的新友情?
——也许,是他不想让景琰再经历一次失朋友的痛苦吧。
一个人交朋友,需要哪些条件?
性格相契、爱好想似,志趣相投。
梅长苏性格清朗,志存高远,有才华有胸襟、有情义有正气。这样的人与景琰相处两年,两年间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两年间两人携手共渡难关,那么,两年后的两人会是怎样?
可以肯定,就算梅长苏能瞒他到底(如果没有翔地记被静妃借走、聂锋出现和童路失口的话,也许他真能隐瞒到底的),两年后的靖王也会和梅长苏成为至交好友了——虽非少年时和林殊那种亲密无间不分你我的好兄弟,但成熟之后基于理解之上的友情,却更深远。
举个例子,林殊是我们从小闹到大的发小,那种感情是从小手拉手一起培养起来的,是一点一滴都渗进骨子里的,这种感情无关爱好、无关理想,甚至无关性格,我们彼此见证对方的成长,在对方的身上看到的是另一个自己。
可梅长苏却是我们的大学同学。我们的友谊,是一起看书、一起讨论、彼此分享快乐,彼此安慰痛苦中锻造出来的。
这是两种友情。前一种亲近,后一种深刻;前一种张扬,后一种含蓄,但却同样重要。
也许,林殊就是不想再次成为靖王生活中那个重要的朋友吧。因为早在入京之前就已经知道自己时日无多。第一集中的“两年”,原来不仅仅是一个行动的倒计时,更是他给自己生命的倒计时。
萧景琰已经饱尝了一次失林殊的痛苦,林殊不想让靖王再经受一次失梅长苏的痛苦吧?正因如此,他不仅不能与景琰相认,甚至都不能与靖王做朋友。
这真是一种深沉的情感!他要守护的岂止是景琰的赤子之心,他要守护的就是景琰那颗脆弱的小心脏啊!
为了这么目的,光风霁月的江左梅郎化身阴诡狠辣的苏哲。
可惜,苏哲的形象虽然有可能保护靖王的感情,却也会阻挠梅长苏的事业。
梅长苏从一开始对靖王提出的唯一要求,就是你要信任我。
可是,信任的基础是什么?
仅仅因为你有名,你有才,我们就会信任一个人么?
有名、有才,会让人敬佩,甚至会让人防范,独独不会让人信任。
一个智商没那么高的好人,和一个智商很高的恶人,你说靖王会更信任谁?
就连梅长苏自己,他是更信任飞流还是更信任童路?
信任的基础只能是对另一个非品行的了解。了解得越彻底,信任得越深厚。
梅长苏一定能得到靖王的信任,可是苏哲却不可能得到信任。因为苏哲的形象定位就是一个不能被信任的人——他怂恿靖王夺嫡是为名、为利,但是,因为利益而结合在一起的联盟是最松散、最不可信任的联盟。当年,一个言阙就能凭言辞瓦解的联盟就在此列。靖王当亦知此段掌故,怎么可能信任一个因为利益而与自己联合在一起的苏哲?
向靖王要求信任的人是梅长苏,可与靖王合作的人却是苏哲——靖王怎么可能会信任苏哲?
这部剧总是让人揪心地看梅长苏如何在两种身份中小心翼翼地走钢丝。只是,我看到的钢丝不仅仅系在梅长苏/林殊之间,更在梅长苏/苏哲之间。林殊要小心翼翼地让用苏哲来回避梅长苏应得的情感,又要让苏哲来赢得苏哲不配得到的信任。
自己挖自己的墙角,自己拆自己的台,还要最后能赢得成功——天下最难的莫过于此。
唯其困难,连梅长苏也走不好。
其实这一局,梅长苏是输了。
作为苏哲,他输在没有以苏哲的形象应得足够的信任——当然,这是违反信任原则的。
作为梅长苏,他也 输了,他输在没有彻底隐藏到苏哲的背后。靖王与之断铃绝交的是苏哲,但何尝不也是因为在此前的点点滴滴中,靖王已经快忘了苏哲的存在而只看到梅长苏?
是苏哲,就该认了私炮房事件;是梅长苏,才会匆匆查看灾情为灾民痛心。他只记得在靖王的尤其面前装苏哲,却忘了,一个形象是全面而具体的,如果一个人所有行为都与他的某一种性格自相违背,那么,那种性格一定是可疑的。
等到立雪苦劝,身入悬镜司,那就算彻底把苏哲这个形象给断送了,就算梅长苏再想阻拦,也拦不住友情的再次觉醒。
梅长苏是不是输了?苏哲是不是输了?
苏哲的输,是梅长苏的显露。梅长苏的输,便是再也拦不住景琰的友情,拦不住友情的产生便是拦不住景琰在不久将来后的失望与痛苦,而这,正是林殊最不忍想象的(他是看不到了,只是不忍想。)
所以,说到底,是林殊输了。
他输在林殊—梅长苏—苏哲身份间的伦理分裂之中。
作者ardell

《琅琊榜》林殊的苦心与失败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琅琊榜》林殊的苦心与失败来自微语录网,更多《琅,失败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