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布鲁克林》寻找归属感的迷茫

影视台词 > 影评 > :《布鲁克林》寻找归属感的迷茫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布鲁克林》寻找归属感的迷茫的正文:

很多人将《布鲁克林》归类为关于乡愁和爱情的电影。
对,也不对。
在乡愁和爱情之外,我还看到了一种关于寻找归属感的迷茫。
电影节奏很缓慢,几乎没有drama,以至于那些抱着美国梦、励志片、爱情剧等各种目的来看《布鲁克林》的观众看到一半就忍不住弃剧。
故事讲述住在爱尔兰小乡镇里地位低贱的女主角,因为姐姐和纽约神父的帮忙,远渡重洋来到纽约布鲁克林,在全然不同的现代都市开启新生活。正当她克服了乡愁,融入了纽约的生活,同时收获了事业、朋友、还有爱情时,却收到了姐姐因病世的噩耗。她又再次回到了爱尔兰的家。家还是那个家,但周围的人却变化了。因为身上顶着”美国归来“的光环,每个人都待她如座上宾,甚至出现了第二次爱情的选择。
是留在爱尔兰做人上人,还是到纽约当异乡客?
我想这才是《布鲁克林》想要提出的问题。
电影很平淡,平淡得几近真实。无数细节让我想起了那个曾经在美国求学的自己,这也许就是打动我的地方。
这种真实感出现在过美国海关时的恐惧。
“你必须睁大你的眼睛,摆出你知道自己要哪儿的样子,你必须像美国人一样思考。” 第一次到美国,等待海关在护照上盖上美国的章时,我又何尝不是像这样故作镇定,其实内心一团乱麻,生怕还没踏入这个国家一步就被遣返。
这种真实感出现在无处安放的思念。
初来乍到,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面孔,乡愁被无限放大。无数个夜晚因为思念家人而泪流满面,可是除了自己,没有任何人能帮忙缓解。
这种真实感出现在意料之外的文化差异。
电影里女主角第一次跟意大利男友到海滩度假,那时美国人都是将泳衣先穿在身上,到海滩把外衣一脱就能从容戏水,而女主角不知道,以至于要让男主帮忙用毛巾遮挡着她换衣服。这出戏码在女主再次回到家乡时又上演了一遍。我想起第一次到美国人家里跟他们过感恩节,对他们赠礼物的方式、用姜饼堆砌房屋、吃饭前祈祷等等的习俗也是充满了好奇,而祈祷过后大家要分享自己最近遇到的事情和思考,也让我感到有点不适应。
这种真实感出现在回到家乡时的不舍离。
在纽约的生活将女主从青涩自闭打磨得开朗优雅。因此当她从美国回到爱尔兰时,仿佛全身上下都绽放着光芒。这里有最熟悉的故人,有将她捧为座上宾的公司,有宠溺着她的一切。我想,如果不是因为被发现在美国已经偷偷结婚,女主恐怕不会毅然决心离开爱尔兰吧。
当电影进行到这里时,才是最深有同感的地方,因为这也是作为留学生所面临的最迷茫的抉择。
人都是希望被呵护的,家乡意味着无忧无虑的小日子,而美国则是需要披荆斩棘才能收获幸福的地方。可以一直在家乡里过着没有远大目标的小生活,也可以一直在美国咬着牙吃苦,但当你突然从咬牙吃苦的远方回到了备受呵护的故乡,又要舍弃这一切舒适温暖的生活再次回到孤身奋战的状态,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完全不眷恋?
至少我就做不到。寒假回国短短一个月,每天吃好玩好,有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能与恋人朝夕相处,生了重病也不用孤独应对,只有对比之下才知道原本的生活有多美好。所以回美国的前一天,想到又要一年多不能吃到母亲的饭菜,又要忍受一年多的长距离恋爱,又要自己奔波医院与病魔对抗,忍不住抱着母亲大哭了一顿。
在美国,的确能够接触更多新鲜时尚的文化,走在前沿的学术知识,可终究有一种“自己并不属于这里”的落寞感。这种落寞感,即便拥有再多的networking,再好的工作,再多的朋友,都是填不满的。
后来我才明白,原来这就是归属感。
所以,真的不能怪距里的女主角见异思迁。也不能骂她绿茶婊。
要有多大的毅力,才能超抵抗力最大的方向走啊!
作者Angel Chen

《布鲁克林》寻找归属感的迷茫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布鲁克林》寻找归属感的迷茫来自微语录网,更多《布,迷茫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