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BBC: 阶级与文化》阶级,网红与远方

影视台词 > 影评 > :《BBC: 阶级与文化》阶级,网红与远方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BBC: 阶级与文化》阶级,网红与远方的正文:

作为文化比较,一是精英文化的质,二是大众文化的量,无论哪个朝代,觉得大众文化都是经由精英文化引导蜕变,最后流俗大众化。二次世界大战前期,工业化水平增高,原始资源控制者,贵族和工业新贵们有自己的文化圈子,工人阶级有自己的圈子。这时候还没出现数量上的中产阶级,随着社会矛盾分化,战争使得鸿沟减小,但阶级仍然是永恒存在的。只不过随着中产阶级兴起,数量上占很大的优势,而他们主导了一个社会的新的生活方式,中产阶层成为主流文化制造者,比如旅游度假等。
看国际形势,会发现中产最多的应该是美国,这个没有传统包袱的国家引领者全球的风潮,而两次大战期间的欧洲叫嚣着阶级革命。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好比上帝医生把张三(欧洲)应该割的一刀放在了王五(中国)身上。建国后中国社会的阶级成分变得更复杂,与其说文化大革命,不如说新贵和旧势的利益分配问题。
自从王二先生说,人生一切以有趣为准后,很多人都想在文化领域假装有趣或者有意思,至少各个社交媒体的网红心态都是这样,你和一个假装很有趣的人聊一会,也会发现不怎么有趣。诚如一些在性压抑环境中长大的人刻意以性原力为自己标榜一样,无耻到极点。有趣也是有阶级界限和区分标签的。
文化都有阶级性,你城乡结合带的,他一线城市的,这就有信息差和社会背景所呈现出来的差异。而且社会精英主导的主流文化和大众文化的边界是非常清楚的,在西方精英被冲击消解,在文化革命过的中国,传统精英已经找不到祖茔了,还有一些人在勉强撑着,旧权新贵。大众文化想开拓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跻身主流社会,然后就无所谓文化不文化了。我觉得进入新世纪后,普遍的焦虑和阶级冲动来自于产业革命,来自于工业革命对人的冲击,无论主流文化还是大众文化都受过影响。
这是网红经济学得以成立的前提,比如汪峰,比如韩寒,这是条路大概是很多网红想走的路线,但铩羽而归,落荒而逃的很多,达到一定的影响力还得看运作。所以我觉得中国还是比较干净的,干净得只有权、钱可以运作一个社会。而且说汪峰老师圈钱走穴不对也没啥意思,有点冤枉他。他就想赚点名声换点钱而已。
前两天许巍的《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发行后,刷爆了朋友圈,有人附和有人批,批的人说,许巍你变了,变得和韩寒一样喜欢说教,而不是鼓励年轻人追求梦想。而作词的高晓松先生本身并非草根出身,而是从小就生在清华院门内。和普通网红一样,高晓松也吹吹牛逼露露丑态,博取一些眼球,但他所谓的苟且的标准和大多数草根网红还是有差距的。
网红可以吸引千百万的点击量和流量,也可以看成一种阶层流动的选择,这些年我们目送了很多网红一夜成名,后来各有路径。假如你拼命维护一种意识上的生活方式,而不考虑社会潮流这是很难的,但我觉得生活的意义即在于自己能够创造自己的生活方式。
中国大概可以分为权贵阶层,中产精英代表阶层,草根阶层,界限也许没有这么明显,但是大概可以这样分。我读半辈子书就是为了一张中产阶级入场券,而的确,各种物质和生活方式就是中产阶层的看门狗,再说还有很多细分的圈子。
所以作为一个有趣的网红,应该是可以撩泼得了普通大众的视网神兴奋,度过无聊的慢慢长日,所谓的有趣不过是不让他们过于难受,避免思考。这是网红的阶级出身有别于公知的重要原因吧。
文化的大潮永远属于大众,而潮流过后才有珍贝。
作者riotrio

《BBC: 阶级与文化》阶级,网红与远方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BBC: 阶级与文化》阶级,网红与远方来自微语录网,更多《B,远方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