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不朽的时光》人要终其一生对抗历史的虚妄

影视台词 > 影评 > :《不朽的时光》人要终其一生对抗历史的虚妄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不朽的时光》人要终其一生对抗历史的虚妄的正文:

看《不朽的时光》我又包场了,偌大的影厅里就我一个人。
这似乎是一种必然的趋势,这类小众、又得不到在线电影票平台补贴和优惠的文艺片一上映就排片袅袅,没过几天就在商业大片的夹击下销声匿迹。每次看这种电影都要抓紧一切可能的机会,保不准第二天想的电影院就没排片了。上有人说为了看这部电影驱车数十公里,也真是蛮不容易。
大学以来看过不少青春片,不仅坑了自己,还坑了被我强行求陪同的朋友。这一点在《左耳》上尤为甚,多年好友在观影途中多次扬言为了这部狗血的电影一定要把一整桶爆米花都扣在我脑袋上,而我本人也是极其难受的,因为和《同桌的你》这类青春烂片相比,《左耳》的狗血已经到了一个登峰造极的高度,以至于我现在对这类国产电影连一点信心都没有了。
国内的青春片都有这么一个特性,那就是如果主人公如果没生活在现代,那就绝对少不了对怀旧元素与符号的堆砌,而且大部分都已经到了滥觞的程度。譬如说《同桌的你》,连 911 都拿来用了;以及被朋友吐槽得不行的张含韵主演的《初恋未满》,因为电影故事发生在多事之秋的 1997 年,而地点则是 1997 年直辖的重庆市,因此如果我没记错的话,电影以全国人民哀悼邓小平逝世开始,以全国人民欢庆香港回归祖国结束。似乎还是《青春派》好,老老实实地讲高考,无关世界,哪来那些有的没的的。
当然我不是说怀旧元素和符号的运用不好,作为历史爱好者,我其实是很喜欢的,但是大部分国内电影不太克制,收不住手,所以过载的信息量真的让人接收不过来。除此之外,现在绝大多数的电影观众都是年轻人,都喜当爹当妈的80后们估计现在都很少进电影院了吧,你让 90 后 00 后追忆70 后 80 后的青春显然不合适吧,刚开始像《致青春》还有些新鲜感和赵薇的光环效应,搞得多了都审美疲劳了,自然也就没人看了。
但《不朽的时光》又创造了一个高峰,因为对旧元素的运用和符号的大规模出现已然达到了一座新高峰,电影从头到尾信息量都大得惊人,甚至我敢说,即使在那个时代生活过的人,都有可能反应不过来。
不过这反而给了人们体验80年代初期变幻莫测的机会。
以前的青春片是堕胎、车祸,这部片子就直接上升到了杀人放火的程度。
那正是一切都瞬息万变的年代,也难怪人性会扭曲到如此疯狂的程度。毕竟文革的余波犹在,每个人身上都背负着历史的沉痛枷锁。
电影在传递那个时代的主流价值观:读书改变命运,高考决定一生。命运可以改变吗?听着贝多芬在耳聋之后创作的《命运交响曲》,也许人们会把这个“吗”字掉。但事实上,命运有时候与本人没有关系,而这,便是宿命。我看到的这部电影,是人要终其一生对抗历史的虚妄。
人们喜欢在茶余饭后闲谈历史,尤其是退休后整天无所事事的嗲嗲娭毑们,乐此不疲。老人们有种事后诸葛亮的意味,但是大多数人,在历史面前依然轻薄得如同蝼蚁般无能为力。这在这个国家百年来的历史中展露无遗。有头有脸的大人物,从灵魂到肉体也被不断地蚕食殆尽,至于平头百姓,被裹挟在浪潮中随波逐流。就像《活着》里的福贵,终其一生,似乎也难以逃脱自身的宿命。
人需要终其一生对抗历史的虚妄,即使到头来,依然没什么用。就像电影里的结尾,四散分离,昔日的同窗好友,似乎没有一个人有好的结局,即使表面的风光无限,也要承受着日以继夜的内心的煎熬与折磨。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中国特色,但在今天,我所生活的土地依然不能给人带来安全感,未来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谁又知道以后会发生什么呢?
最后还是希望会有更多的人观看这部电影,尤其是生活在 80 年代的 60 后与 70 后。电影中的“严打”、电影《少林寺》、烽火连绵的南疆对越自卫反击战、书店里博斯普鲁斯的《追忆似水年华》,会勾起你们对那个动荡而又迷人时代的五味杂陈的回忆。
电影本身也还是挺美的,调色和音乐做得很精致,很用心,这就值回票钱了。
作者梦想家行飞先森

《不朽的时光》人要终其一生对抗历史的虚妄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不朽的时光》人要终其一生对抗历史的虚妄来自微语录网,更多《不,虚妄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