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十二公民》别人的人生,有我们的责任

影视台词 > 影评 > :《十二公民》别人的人生,有我们的责任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十二公民》别人的人生,有我们的责任的正文:

《十二怒汉》本身是极优秀的剧本,《十二公民》继承自这样的剧本,一定不会太差。只是,却也没有想到会这么优秀。看得出导演想要在《十二怒汉》的基础上添加更多中国化的元素,中国的法律本身没有这样陪审团的制度,为了使其与现实能够结合,假定了一个模拟辩论的场景,同时,也把原作中从来没有提及的那位主角的身份设定为检察官。
假陪审团的身份,比起原作更加多样化,也更能体现目前中国的一些特色。原作在许多方面都很优秀,但是在人设方面却显得有些不足,除了主角和易怒的一两个人,几乎没有鲜明的特征让人记住,至少他们的职业,显得没有特色。也许因为当时的美国,并不像现在的中国这般人员丰富。
其实,从某些方面来说,这十二个人怎样的人生背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为公民,作为有权利决定别人生死的人,应当不在乎自己的身份和经历,理智地思考自己经历的案件。这是一个公民的高尚的责任,谨慎而谨慎决定一个人的生死,毕竟那涉及到一个人的一生。然而,也许因为与我们实际的生活太接近,也许是因为导演的人设功力太好,令人几乎可以完全记住这十二个人。
1.其中年纪最大的老人,拥有文革的经历、敏锐的观察力以及所有老人都有的孤独。文革过的时间不长,依然有人生活在它的阴影里。而老人孤独的问题,也逐渐被社会关注起来。
2.那位收房租的小市民,期间不停地指摘着外地人的不是,其实也是说出了许多北上广等等地方本地人的心声,犹记得报纸上、电视上曾经出现多次的本地人言论“你们都不来XX才好”“逢年过节才能体会到X市是属于X市人民的X市”。最后,他才道出自己儿子没有考上大学,让人们恍然大悟,无非是因为自己能力弱,才这般虚张声势地歧视别人。
3.政法大学的小保安,生活极其艰辛,导演选择河南人,大概是因为河南人在全国口碑不太好。但他保持着一份真诚和善良,愿意认真思考。只是,有多少这样的保安怀抱着考入政法大学的心愿?更有许多大学、中学的保安,因为自己手里的一丁点权力,不肯给任何人方便。只是固执地执行着自己的“责任”,到达了偏执的程度。所谓“拿着鸡毛当令箭”的,真心比比皆是。如电影中这般可爱的小保安,了了而已。
4.政法大学旁边的小贩,竟然是因为讨好这门课的老师被迫来陪审。他说自己处处理解别人,问别人什么时候能理解自己,确实让人心生怜悯。只是,多少小贩,在销售食品的时候,完全没有考虑过卫生的问题,垃圾到处扔,使用过期或者质量差的材料做食物,他们必然有可怜的地方,只是,难道就没有可恨的地方吗?
5.出租车司机,脾气极其暴躁,一根筋地认一个死理,完全不考虑证据的合理性,为了辩驳而辩驳。儿子想要做摇滚,他不同意,这符合大多数小市民的想法。中国的父母眼中,或者说,没什么远见的父母眼中,唯有读书才是正经途径,其他的东西,音乐、绘画、甚至于文科,都没有什么用处。目前这一切在慢慢改变。人生在世,毕竟不是为了功名和钱财,或者说,当今社会已与曾经不同,从事所爱之事,只要够才华,都能换成利益。
6.与大学生谈恋爱的有钱人,他似乎对“资本家”这个词特反感,就称为有钱人吧。因为富二代所以错,这种言论真的挺常见。姐弟恋、老少恋、同性恋,总之,所有跟主流观点不合的,都为人们所批判。中国人的话语就是这般刺人,民智未开,说话人不曾考虑别人的感受,大部分也不太记得自己说过什么。“你妈妈生了弟弟就不要你了”“这么大年纪还挑什么”“女孩子就该早早嫁人”“哎呦,你看,她找了个男朋友比她小好几岁”“老牛吃嫩草”,这种类似的言论,真的是……papi酱某期的视频表现得特别棒。
7.会做数学题的人。大概貌似是个财务吧,满脸笑容,挺和蔼。
8.黑社会气质大哥。长得瘦瘦的,最后也不知道到底干嘛的,好像是某个大学生妹子的男票或者哥哥。第一次听到侧跳这么高端的词。出租车司机对别人横唯独不敢对大哥,一句“我看看行吗”,就赶忙把房间平面图递给他,眼看着大哥把平面图给了检察官,司机同志也只能默默不开心。记得似乎原作说,像司机那种握刀的办法,很容易把自己手伤了,所以“如果像他那么捅人,这刀得翻一下”。
9.检察官。何冰之前演大宋提刑官火的,但是,怎么讲,这种高大全的形象,基本作用就是树立一个标杆。一直很好奇原作里面那个汉子到底干嘛的,感觉原作的用意,可能就是,他是平凡美国公民的一员,平凡的美国公民,就应当拿别人的命当自己的命,不武断。国内的检察官,别的时候不知道,但是,快播案子里面,真的还是有极大极大的进步空间的。
10.团长,没啥特色,如果不是团长,记不住,又不是超级大帅哥。
还有两个人想不起来,几乎没做什么事情吧。但是,作为第一次看这个片子的观众,只是稍微动动脑子就能轻松想起其中的10个人,我以为这是导演和编剧极大的成功了。导演在人设上下了功夫,也没有在原作的基础上添加更多的价值观,所以,虽然几个人物的对话可以显示出当前中国的特色,却没有掩盖整个影片的核心——公民的责任。
《十二公民》吵架方式更具有我国独到的特征。凡事喜欢动口,后面一群人拉着,想打架都打不起来。相比,原作比较知识分子和美国化,如果完全照搬,反而体现不出我泱泱大国的风采。
韩童生的表现尤其亮眼,撇着何冰的眼神,吊着小眼睛,一副不服气的样子。“你给我抹平喽!”“不!”说话办事,活脱脱街边蹲着的难缠二大爷。说起孩子离家出走,又是真的感人。那不仅仅是故事的共鸣,也是演技的感染力。
如果非要说这部电影的缺点,主要有两个。
第一,太命题作文化。借着十二个人的身份,讨论或者揭示了很多东西,小贩、城管、大学教授、文革、仇富、外地人本地人等等,只是给人一种为了揭示而揭示的感觉。
第二,雨。由于私人的原因,很喜欢原作关于雨和争论的呼应,即使是黑白的影像,也能让人印象深刻。大雨之前闷热,某种程度上是因为天气,十二人陪审团才急于得到一致的结果;恰巧电扇坏了,所有人都汗流浃背,脾气更暴躁;在争论的过程中,他们试图开风扇,试图开窗,各种行为都和“雨”这个环境紧密相连,直到大雨倾盆而下,直到闷热扫除一空,十二人之间紧张的气氛也渐渐变得缓和,分歧也渐渐趋向一致。
《十二公民》因为设定是模拟陪审团,本身就有个大家急于结束的因。所有人都不当回事,本来可以轻松解决的案件,因为那一人的存在,变得似乎永远无法解决。
一致这件事,在中国总是很难的。导演试图把雨加到整个故事里,中间的黑暗,最后的阳光,甚至有钱人的特写画面中可以看到屋顶的滴下的水一直没停。只是《十二公民》的环境挑选得还是太开阔了,没有原作的逼仄感,空间上少了那种紧迫。这是它比之原作不足的地方。
证据的缺陷在当今看来真的有些弱,但是《十二怒汉》更重要的是在它的核心以及十二人的争辩,矛盾、人性,在这其中表现淋漓尽致。1957年的作品比之2014年的翻拍竟略胜一筹。
《十二公民》的细节设计更能被国人所理解。我也相信,导演和演员们之所以选择翻拍这部电影,是为了向大众传达“公民的责任”。
在当今网络盛行的时代,拒绝人云亦云。他们是否杜撰了什么,作为阅读者的我们如果不认真思考,也许会在无意中破坏一个人的一生。法律的暴力可怕,网络的暴力也不容小觑。
犹记得在知乎上看到过一个红衣男孩事件,简单的案子在网上被传得神乎其神,明明是自杀的事件非说是他杀,为了证明自己所言的他杀,甚至出现额头正中的伤痕之类的东西。幸好引来某位法医专业的学生关注,他的老师又恰好曾参与事件。
责任这种事,不只属于检察官和律师。同时,也希望,检察官、律师、法官们,能背负起更大的责任。
即使人的身份在这个社会无比渺小,但人生终究是人最重要的东西。请不要轻易地摧毁它。
作者kitty

《十二公民》别人的人生,有我们的责任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十二公民》别人的人生,有我们的责任来自微语录网,更多《十,责任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