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痴魔》影评:一次印式纯爱改编

影视台词 > 影评 > :《痴魔》影评:一次印式纯爱改编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痴魔》影评:一次印式纯爱改编的正文:

影片改编自英国名著《远大前程》,就改编层面说,一共分为三个层次:从文字到影像,从19世纪到现代、从英国到印度。不论是哪个层面,最终都向我们展示了印度人对于爱情片的痴迷。

从文字到影像:

就这个层面来说,本片的改编几乎是灾难性的,它体现在改编造成的人物形象漂移,以及随后的连锁反应。在此,我们不妨对几个主要角色的改编进行一一的探讨。
巴古姆:原著中,这个可怜的女人因感情受骗而变的心理扭曲,进而产生一种仇视男性的报复心理,而在影片中,这种报复心理被淡化了,亦或者说,是被另一种情绪替代了。原著中巴古姆的单纯受骗在影片中被改为一种包办婚姻和自由恋爱的对峙。巴古姆原本有一段前景不错的包办婚姻,但她却选择了自由恋爱,没曾想一番痴情却换来了无情的背叛,自此她不再相信爱情,进而产生了对自由恋爱的否决,以及对利益导向的包办婚姻的认同,并将这种婚姻价值观强加到了养女的身上,这和原著中,她在报复心的驱使下,唆使养女玩弄男性有着本质的区别。当然,当巴古姆看到看到诺尔时,不经意间总有几分报复的意图,比如故意造成撮合诺尔和费尔多丝的假象等等,但在这种行为中,更多的是指向对自由恋爱的厌恶,而不是针对男性本身。巴古姆的形象显然没有原著中那么尖锐,逼迫养女接受包办婚姻,多少还有一些爱的成分,她害怕养女走上自己被骗的老路,而在原著中她对养女几乎是无爱的。

巴古姆
费尔多丝:随着巴古姆心理的微妙改变,费尔多丝也出现了相应的变化,原著中那个喜好玩弄男性感情的女孩,在影片里变成她纠结于选择感情导向的自由恋爱,还是利益导向的包办婚姻,她自始至终都深爱诺拉,没有丝毫玩弄的意图,只是在养母的教导下,一直回避真爱、抗拒真爱。与原著中揉碎诺尔真心的冷酷形象相比,影片中的费尔多丝显得可爱多了。

儿时的费尔多丝

成年的费尔多丝
莫扎姆:这本是一个非常鲜活的人物,有其自身的完整故事,但在影片中,有关他的情节被大幅删除,尽管依旧保留了他作为逃犯的暴戾以及与随后对诺尔产生的温情,但基本上沦为了一个无关紧要的角色,他的存在仅仅是让诺尔体验了一把从草根变凤凰,再从凤凰变草根的经历。
诺尔:这是原著中最重要的角色,他的身上有着非常多的变化。首先他有一段从草根变凤凰,再从凤凰变草根的经历,由于莫扎姆故事后半程的删减,诺尔从凤凰变草根的落差没有原著中那么巨大,显得比较平淡。同时,诺尔的情感在影片中大量缺失,除了他对费尔多丝的一片深情,诺尔与莫扎姆、诺尔与姐夫(师傅)、诺尔与朋友之间的感情全部被淡化,而在原著中,这是非常丰富的一块内容,不但使诺尔的形象变得立体多面,并通过这些感情的变动,反映了人性的复杂,如诺尔跻身上流社会后对姐夫的态度从原本亲密到疏离,再到亲密,又如诺尔得知资助人是莫扎姆后,从一开始的埋怨到谅解,再到犯险相助等等。因此,诺尔这个角色,相比于原著,显得扁平寡淡,他的经历不够戏剧化,他的情感很单一。

儿时的诺尔

成年的诺尔
不难发现,这些人物形象的漂移,都是在向爱情命题靠拢。莫扎姆形象的虚无化和诺尔其他感情的缺失,不过是为了腾出更多时间,刻画诺尔和费尔多丝的爱情,巴古姆对男性的复仇心理向婚姻价值观改变的漂移,为俩人的爱情设置了障碍,费尔多丝性格的变化,不但坐实了俩人的爱情,并造成爱情中的波折。一切漂移都是为了爱情命题。
与此同时,人物形象的漂移,还稀释了原著的悲情色彩。原著中巴古姆用自焚实现了自己的救赎,在影片中则变成了失足跌落;原著中费尔多丝因感情玩火,自食恶果变得一无所有,多年后在巴古姆的别墅废墟前与诺尔重逢,在影片中变成了她在巴古姆葬礼后,猛地觉悟,投向了诺尔爱的怀抱;原著中,莫扎姆身份被揭露,在逃逸过程中死亡,在影片中他则消失了,没有被进一步交代;原著中,诺尔不但失了所有财富,还成为阶下囚,非常落魄的回到家乡,多年后,与同样潦倒的费尔多丝重逢,而在影片中,诺拉只是得知自己的事业辉煌是一种假象,万分失意的回到村庄,不久后便和费尔多丝有情人终成眷属。
悲情色彩在原著中不仅仅是一种故事风格,更是一种道德审视,比如费尔多丝对感情的玩弄和最终的落魄,再如诺尔对上流社会的虚荣渴望和最终的洗尽铅华等等,都表现出作者对人物道德堕落的惩罚情绪,而这也恰恰是原著在文字表象之下蕴含的主题。而影片在这种悲情色彩上的稀释,其实就是对原著深刻主题的丢失。
因此,人物形象的漂移,造成了影片全方面的向爱情命题靠拢和对原著深刻主题的丢失,让文字到影像的改编后,剩下的仅仅是一段浪漫爱情。


影片着重刻画俩人的爱情

有情人终成眷属
从19世纪到现代:

原著中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影片则将它转移到了现代。时代背景的转移,最直接的表现除了人物服饰和房间陈设的变化,还有两性相处的开放程度。在原著中,诺尔和费尔多丝,从结识到交往,无论是言谈还是举止,都非常含蓄,在影片中,俩人的情感则表现外放。在儿时,诺尔会偷偷画下费尔多丝的素描、将费尔多丝的名字写在手臂上、为费尔多丝制作小礼物,在原著中,则仅仅表现为诺尔对费尔多丝深情的注视,成年后,原著中的诺尔的依旧停留在深情凝望费尔多丝,但在影片中,俩人直接发生了肉体的交欢。
两性相处的开放,诺尔和费尔多丝的交往显得更为深刻、亲密、完整,这无疑又为影片的爱情故事增加了比重。


诺尔在手臂上写下费尔多丝的名字

诺尔画出费尔多丝的素描
从英国到印度:

影片将原著的故事转移到了印度的克什米尔地区,并利用了当地的紧张局势,通过对人物的渗透,将故事牢牢扎根于印度,最典型的就是莫扎姆的身份,在原著中他是个普通的逃犯,而在影片中他被设定为了克什米尔的分裂分子,随后诺尔姐姐的死亡,和诺尔与费尔多丝未婚夫的冲突中,都巧妙地与克什米尔局势做了挂钩。但是影片无意深入讨论该地区的局势,因此它只是一种固定“装置”,没有为影片标上鲜明的印度标志,更没有影响故事的爱情命题,事实上,克什米尔的动人景观看起来非常适合谈恋爱。
为影片打上印度标志的是片中的印度歌曲插播,带有强烈印度民族风的歌曲,出现在诺尔每次感情起伏的时刻,提醒我们,这仍然是一部印度影片,同时深情动听的音乐和诗意缠绵的歌词,渲染了人物内心情绪,更加深了影片爱情命题的氛围。

克什米尔的动人景观

从文字到影像的改编,是三个层面中,最为重要,也最为致命的一层,它为整个影片定下了纯爱的基调,随后的两层改编不过是为它创造的爱情基调服务而已。对这样的改编结果,我并不感到意外,印度人对爱情故事的痴迷早已有目共睹,他们有能力将任何故事拍成一个爱情片。年的史诗大片《帝国双璧》,就活生生将一个历史题材拍成了爱情片,并且还获得了印度奥斯卡的最佳影片奖,印度人对爱情故事的喜好可见一斑。

男主角秀身材

后记:
克什米尔美丽的风景、出色的色彩运用、文艺气息感十足的旁白,以及男女主角的高颜值和性感身材,本片的制作堪称精良,但又很难说这是一部优秀的改编剧作,毕竟它丢掉了原著的灵魂,相比较之下,我更喜欢2014年改编自《哈姆雷特》的《海德尔》,它不但展现了印度风情,结合了印度国情,还保留了原著的文字精神。

经典台词:

审判日自身就是一种野兽,它出其不意地掠过,又神出鬼没地来到,将一切烧为灰烬。

爱情是一种奇怪的野兽, 你可以鞭打它,冻饿它,甚至可以埋藏进心底深处,就是没法从心中赶出,如果你已心有所属,就应不惜对抗世界而赶往自己的归宿。

片源:影片的另一个译名是《雪域之恋》,土豆和优酷都有在线资源。
作者绯色_神仙

《痴魔》影评:一次印式纯爱改编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痴魔》影评:一次印式纯爱改编来自微语录网,更多《痴,改编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