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红气球》观后感、电影浅析

影视台词 > 影评 > :《红气球》观后感、电影浅析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红气球》观后感、电影浅析的正文:

——浅析影片《红气球》的对比美
法国巴黎,浪漫之都,它沉静而优雅却又疏离而冷漠,青蓝色的建筑,干净而又整洁的街道,优雅的小提琴曲,街上人来人往,整个影片的基调仿佛就这样尘埃落定,冷漠而又孤独。但悠扬的曲子带领观众来到了另一个画面,一个孤独的小男孩在上学的路上解救了一只被路灯缠住的红气球,这只气球仿若有灵性般,成为他形影难离的好朋友。显然这一切并非偶然,红气球在这部影片中注定不是一般的物品。
所谓“先看颜色后看花”、“七分颜色三分形”的说法都是在描述色彩在整个视觉世界中的重要性。色彩之间的对比既强烈有效,又微妙而耐人寻味,会给人以不同的心里感受。在开片,小男孩初次见红气球,把气球线用嘴咬住走下楼梯,背景是天还半黑着的城市,红与黑的强烈对比,给观众一种愈发强烈的反差感,就好像“潘多拉之盒”,仿佛在这个冷漠孤独的城市里只剩下了希望;当小男孩把气球带回家,外婆却偷偷的把气球放到窗子外面,一只红气球与整面青蓝色的墙形成对比,表现了这个家庭对气球的不容纳。而影片的最后,同龄的孩子追逐小男孩,用弹弓击石打破了气球,再踩上残忍的一脚“谋杀”了红气球,在那一刻,小男孩一个人静静的伫立在破碎的失生气的红气球身边,背景灰暗,而画面此时一转,附近所有颜色的气球仿佛感应到了小男孩内心的悲伤,都挣脱束缚来到了小男孩的身边,男孩抓住色彩斑斓的气球群,缓慢的离开大地升向了天空。而小男孩和气球与整个城市的对比,体现了永恒的快乐并不受制于这沉闷冷酷的现实。
这部影片中均采用长镜头的处理方式,这样能够对特定的时空进行完整的呈现,增强画面的真实感,使影片更加接近生活,充满生活的魅力。尤其是最后的片段,当红气球被击中时,一个很长的镜头表现气球一点点泄气、瘪掉。慢镜头,时间被放大,仿佛孩子们都屏住呼吸观察红气球的命运。突然,一只脚入画将垂死的气球踏破。石破天惊的一脚, 与先前的寂静形成强烈对比。这种强力的拟人和强烈的情感冲击意味着小男孩沉浸于私人世界的自闭状态被打破了。
电影《红气球》充满童心和诗味,却沉浸着难以除的失望和悲凉。在本片中,小男孩的天真与大人的冷漠也产生了对比。小男孩在邂逅红气球后遇到了很多不公平,公交售票员不让他上车,外婆不让红气球呆在家而扔出窗外,校长因气球被带到校而将小男孩禁闭。导演用超现实主义的手法赋予了红气球生命和灵性,红气球是片中最具人情味的符号,也是小男孩自身精神的外化。从红气球转向跟蓝气球这个片段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小男孩内心的孤独,渴望结识那些同龄小伙伴。在小男孩心里,红气球是一种温暖,一种依靠,一种寄托。
而这亦让笔者想起了一部伊朗电影《小鞋子》,导演以一种极其温情的目光关注了一个普通儿童以一种挣扎的方式实现一个梦想的全过程,这种温情反映在导演以蹲下来的姿势在平视一个孩子的眼睛,倾听他的声音,这种温情还表现在对自身文化的充分肯定和如诗地赞美上,这个故事充满了温暖的气息,导演也选择了许多充满本土风情的画面作为底衬,使你有时产生是在看一部纪录片的幻觉。这种对本土文化的自信和自然的吟唱,才使得电影关于人文主题的表现有了最宽广而又厚实的舞台。
而《红鞋子》的亮点在于,不需要语言,就可以传情达意;不需要笑声,就可以带来欢乐。导演的所说与所思,观众的所感与所悟,都是通过镜头来组接和完成。《红气球》虽然失了语言的表现力,但反而给予了镜头本身更大的施展空间。而远离了语言的真实感,我们也才更加深切地体会到镜头中的真实与镜头外的现实之间的作用,带给观者的神奇体验。电影中活泼灵动的红气球更是象征着童年时期对自由、飞翔的渴望和幻想。在影片最后,破碎的红气球孤零零的躺在地上,那一刻,仿佛整个世界都失了光彩,变得阴暗灰白,但导演并不消极悲观,在他看来,这种阴暗虽然会暂时出现,但终会被善良与美好驱散,正如影片结尾小男孩与彩色气球自由翱翔在蓝色天空。
作者音迟这部电影短片与战争相关的背景,以及现实与奇幻的交织方式让我想起了另外一部关于儿童的电影《潘神的迷宫》,这是时隔3年看完至今仍然影响深刻的电影。电影是二战时期,小女孩深受二战的伤害,躲避在虚拟的童话世界中,童话与现实的交织,两个时空同时的发展,不过《潘神的迷宫》更为黑暗、虐心,小女孩成为了童话世界的英雄小公主,可以与自己的生父、母亲在一起,而在现实世界中却失了母亲,并且被自己的继父开枪打死。小女孩离开了一心想逃避的现实世界,了一心向往的童话世界。但悲剧式的结束与意味深长的故事内容让我的内心震撼。
《红气球》的故事背景是在二战后的法国 ,经历过二战洗礼过的法国,深深的陷入泥潭之中,不能自拔,那时欧美国家都流行起“颓废的一代”、“垮掉的一代”等。社会的低迷气氛造成了青年一代的幻想破灭。探究一下法国的历史,法国在二战前在一战时的战役报道都是战术以及战斗力很强的国家,但法国思想过于守旧保守,在二战时期坚持一战的作战战略,反抗入侵的德国,但仅仅坚持了50多天就战败,法国的政治政府一直都是更迭不断,适时执政的政府投降于德,说起来法与德在那时的思想上对反共都一直很执着,反而早在一战时期法国与英国就有许多国家利益思想上的冲突。而在二战法执政政府投降后德借助法的海军势力与英国战斗,并且法国此时也成为了德国的战后补给地区。在执政政府再次变更之后法国又正式加入了反法西斯的盟友国的战线,投入对法西斯的反抗之中。德当时侵占的是法的北部地区,在二战结束后,法国对北部地区的妇女进行了清扫活动,清扫与德军有染的妇女,脱光她们的衣服让他们游街,就像《可可西里美丽的传说》一样。法国热爱着自由,可是法国的爱国热情,自由的澎湃也让这个国家多灾多难,过分的热血让我认为失理智大脑。战后他们开始收敛自己的自由的欲望,过着黯淡无光信仰宗教一日复一日的生活,像一滩泥沼。
在二战后的时期中法国在电影史上又出现了新浪潮电影,在50年代与60年代之间兴起,太久的压抑使得文化方面通过电影、文学来抒发、释放。电影短片《红气球》是在导演艾尔伯特.拉摩里斯1956年创作上映。此时正处于法国新浪潮电影时期,综合对比《红气球》与新浪潮时期的电影。它与法国之前诗意现实主义电影以及优质电影都有着截然不同,是不同于传统电影的表达手法。从《红气球》来看,这部电影是一部背景音乐是来烘托电影内容发展以及语言极少的彩色电影,重在让观众观察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以及相对人物的内心想法,它讲述的是下层或者中层人民的生活,演员也是非职业演员,小成本制作,开放式的结局构想也是新浪潮电影时期的特点,将摄影机扛到大街上进行实景拍摄,契合了那个时代电影应该像是书写文字那样流畅而微妙的书写工具的号召。这部电影短片不单单只是讲述了现实生活故事,而是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和寓意在其中,现实的故事只是冰山一角,而真挚具有韵味的故事是冰山的七分之一的表层下,法国一直具有一种“迷影”文化,将电影视作第七种艺术对待,在这部电影短片中最为直接看出的是红气球的寓意,红色代表着吉祥、喜气、热烈、奔放、激情、斗志、革命,在这部电影中象征着自由的激情、奔放,也带着一种美好的寓意这种美好是一旦消失就很难再次找寻会的,在每个人的心中对这份自由、美好、激情彭拜都有不同的定义。同时在这部影片中导演也赋予了红气球生命力,它有自己的喜恶,它喜欢对它好的小男孩,对美好事物发展憧憬的自由信念,不喜欢那些压抑着内心不善待美好的人,这也是隐喻着战后人们心中留下的懦弱、害怕但又向往、渴望的矛盾心理。这是年轻的一代导演的尝试,它并不同于其他充斥着五彩缤纷快乐美好的关于儿童的电影,并且在拍摄手法上也不再固守陈规,在拍摄小男孩走在街上时,摄像机与小男孩保持相对位置,随着小男孩拿到气球后开心的蹦跳着而自然摇晃。
故事简洁有韵味,维基百科中在点评中说道,这部电影一放映,受到了小孩和教育工作者的喜爱,并且在95%的评论家的评论下该电影都受到了积极的评价。故事是一种奇幻与现实的交织,在充满灰蓝色的街道上,镜头前出现小男孩下楼梯一只狗在台上的背影,小男孩看到路灯上系着的红气球,小男孩爬上拿到气球后爬下来从画面的右下角走出,这些动作一镜完成,这组长镜头准确的传递信息,完整地再现并交代了所有动作画面。小男孩拿着红气球走在灰暗的街道,一抹鲜红点亮了人们的视野,大人投好奇的目光,小孩头妒忌的目光,因为美丽的红气球不属于他们。小男孩乘汽车因为气球,于是小男孩飞奔回家,回到家长辈将气球在窗外放飞不允许他持有,气球并没有飞走,而是在窗外徘徊,电影的奇幻性出现,小男孩忍不住偷偷的打开窗户发现气球还在,于是抓住了气球拿回家里。学校时因为气球太过扎眼,被老师发现记迟到在小本子上,后来同学们见到红气球争夺它,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红气球的存在,红气球和小男孩的关系也越来越好也为后面故事的高潮铺垫。电影也十分细腻,在第二天小男孩回家的路上下雨,小男孩躲进好心路人的伞里,也要将气球放进伞里遮雨,再过一天时,小男孩过马路,红气球跟着他,小男孩转头看见漂浮在身边的气球,用手牵起红气球一起过马路。他开始呵护和担心红气球,他们像互相陪伴的朋友。一次小男孩在市场里看见小女孩的画像发呆,红气球看见市场的镜子发呆,在小男孩牵起红气球回家的路上,他们迎面相遇到一位小女孩和被她牵着的蓝气球,这是很有意思的一段小插曲,在世界上我不是孤独的,还有和我一样的同伴也在。日久生情,情就是一种陪伴。又一次回家小男孩和气球被一群小孩前后夹击追逐,小男孩在羊肠小道中躲避他们在惊险后安然无恙的和红气球回了家。
最后一天,小男孩穿戴着最好的衣服和长辈教堂祈祷,可是红气球不安分的从家里跟了过来,引起了教堂的骚动,红气球也没有被教堂容纳,小男孩牵着红气球奔跑到面包店,看着橱窗里的面包,对红气球说等着我,不要乱动,于是进了面包店,一群小孩来到面包店也驻足停留看着面包,但也发现了等小男孩的气球,气球记着小男孩的话“等他”,结果被这群小孩捉住,他们欢呼唱着歌带着气球走上废墟高地,但是红气球只有一个因为归属问题而相互打架,最后有的小孩开始拿石子、弹弓攻击气球,因为得不到就要毁灭,在你的童年玩伴中,总有和你争东西,又争不到,气急败坏弄坏它的。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小男孩吃着面包出来,找不到气球,开始焦急的四处寻找,配合上音乐的急促,让观众的心也悬着。终于找到气球,小男孩使尽力气夺回气球,以至于隔着墙快被对面的绳子扯着翻过墙头。但不幸的是寡不敌众,红气球最终还是在被追到后的争执中,被其它孩子用石子砸中脚。小男孩绝望的表情,紧接着气球在空中漂浮,慢慢漏气,看着气球坠落被踩的特写是一个长镜头的运用。我们闭眼红气球的影子仍然在我们的视线中,在观众的心理留下了美好和童真。
小男孩失魂落魄的站在原地,与此同时导演运用平行蒙太奇,在同一个时间段里,全城的气球都飞向小男孩的身边,小男孩看到气球兴奋的将气球都拿在手上露出了笑容。镜头透过气球拍摄气球堆中的小男孩,一种幸福的感觉在观众的心中油然而生。自由、美好没有被接纳、包容,而带来的是争执、伤害,那让我们不要拘束内心和它一起放飞。镜头拉远,一大堆七彩的气球带着小男孩飞上了天空,慢慢飞高,飞远。美是永恒存在的,小男孩乘坐气球飞上高空俯瞰一切,或许他能够眺望出这片灰蓝的阴影地方,看到战争后世界逐渐恢复仍然存在的美好,感受到自由。或许又是《潘神的迷宫》一样,只不过是一种因为时代而对当下社会的幻想逃避。相信观众也更倾向于更美好乐观的一面。
作者湿肉伴干柴

《红气球》观后感、电影浅析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红气球》观后感、电影浅析来自微语录网,更多《红,浅析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