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百鸟朝凤》一把时光刀,一代匠人心(少量剧透,慎点)

影视台词 > 影评 > :《百鸟朝凤》一把时光刀,一代匠人心(少量剧透,慎点)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百鸟朝凤》一把时光刀,一代匠人心(少量剧透,慎点)的正文:

从繁华到落寞,本是物竞天择,遵从于自然的规律,我们确实可以说,不就是一个关于唢呐的故事嘛,明明就是师傅迂腐,不懂得推陈致新,可是看完这个电影,我想也许有些人误解了,这个故事也许在说的是,时间能不能慢点走,让我们有时间可以好好面对自己,让我们多一点时间拯救那些传统。不要等到那一天,只是当时已惘然。
《百鸟朝凤》中的唢呐是民间艺术形式,我想这是很多人无法共鸣的一个乐器,甚至有些人会质疑焦三称自己为一个匠人,一个吹唢呐的可以成为匠人吗?我一直觉得民间的文化是很难保存的,首先按照传统的师徒制,他的传承依靠的都是师傅的口口相传,没有文字的记录,常常说断就断了。再者,民间文化与当时的民间生活环境和形式息息相关,而民间的一些风气又与当朝皇帝喜欢有关,一朝天子一朝臣,战火纷飞的年代,想要一直延续下来,更是难上加难。更何况,物极必反,当他走到顶峰的时候必然会走下坡路,连唐诗宋词都不能幸免,何况唢呐呢?而唢呐一直属于民间,我们甚至很难想起文人墨客的笔下有多少关于唢呐的风花雪月,在我们现在这个号称要复兴国学的年代,又有谁会想起小小的唢呐。所以对于这部片子,票房差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受众群体少之又少。
而匠人这个词,我想故事中的焦三完全担得起。我们是一个擅长将一件小事做到极致的民族,以前的日子慢,一生就用来做一件事,我们把一件事做成了艺术,我们将一件事做成了生命。
电影有几个我特别喜欢的情节。开场那段,游天明的父亲带他焦三那拜师学唢呐,原本焦三因为天明天资不好,并不想收他。但是天明的父亲递烟时摔了一跤,天明哭着搀扶,焦三不经意的打量,微微变了表情,抬头举了举烟管,在看时不说话。这一来二,焦三眼里都是戏。知道故事快最后了,焦三和天明的一段对话,焦三问:你知道我当初为什么收你做徒弟吗?因为你当时的那滴眼泪。”这个呼应特别好,你可以忽然明白焦三开场的那段戏,也升华了焦三的人物形象。焦三符合我所有对传统匠人的想象,对于自己的手艺有种执拗的狂热,古板不苟言笑,内心极善,德行高贵。
当焦三带着焦佳班给村长办白事的时候,村长的孩子请求焦三吹百鸟朝凤,那段对话更是上升了焦三的匠人精神。“三爷,我父亲在世时把村子治理得很好,也算德高望重,能不能给他吹首百鸟朝凤,钱不是问题。”焦三顿了顿,慢慢地摇了摇头回答说:“不是钱的问题。”你看,这就是规矩,这就是品,这是一个手艺人的不妥协,这是手艺人的固执。只因能配得上这百鸟朝凤的人,必然是个德高望重的人,这个德不是你功成名就,而且你功成名就的道路上未曾伤害过别人,这是大德,也是我们想在这个时代想唤醒的礼乐。有人说,不懂为什么当时村里喜欢在办白事的时候听唢呐,吵吵闹闹,烦得慌。那是我们的传统,事死如事生,因为我们相信哪些逝的亲人只是了另一个世界,我们愿那个世界一如现在如此热闹,不要孤身前行。每一种文化习俗都是一种载体,我希望可以少一点批评。
这个电影不能说完美,无论拍摄手法还是叙事,取景,时间定位,都称不上完美。这是实话。刚看完时我觉得故事的结局太开放,天明是如何守着对师傅的承诺在以后生活,唢呐的命运又何何从。直到我想起电影的导演,吴天明,巧合也好,特意也罢,这个在商业片包围的速食时代,吴老师因该在筹拍电影开始就可以预料到这个电影不会卖座,可是他也和电影里的天明一样,无论是守着对师傅的承诺,但是担着对初心的信仰,他们都会坚持下,唤醒更多人对于艺术的敬意。所以,我个人对方励老师的下跪的行为并不支持。因为艺术是有尊严的,正因为守着这个尊严,艺术才得以取之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但是我也反对对方励老师的“阴谋论”“卖惨”“情怀癌”的指责,因为这个时代让艺术流离失所,让匠人无力适从,眼泪也是虚伪的时候,他无可奈何用了尊严,这是一种悲哀,我们都该反思。
我推荐大家看这个电影,因为这个电影里有值得我们反思的事情,我希望时间可以慢一点,让我们来得及珍惜这些即将消失的美好。
作者白菜梆子

不论何时都要坚守的原则
在那个名不见经传的无双镇,一直都对吹唢呐的焦家班班主焦三爷很是敬畏,因为,当地人认为吹唢呐绝不止于娱乐,更多的是对逝者一声的评价:道德平庸者只吹两台,中等的吹四台,上等者吹八台,德高望重者才能享用"百鸟朝凤"的礼遇。
中间一场,焦三爷带着焦家班为一位逝者吹一场唢呐,逝者亲人请求焦三爷为逝者吹一次"百鸟朝凤",并许诺重金。而焦三爷却果断拒绝,并回应道:这并不是钱的事。对比现在,又有多少人可以做到此点。为钱装孙子,还屁颠屁颠的,比比皆是。灵魂浸透着铜臭,或许就是身边的你、我、他。金钱牵着灵魂,侵蚀着人生。
困境时击不垮的骨气
游天明给一个婚宴吹一场唢呐,吹到中间,来了一个西洋乐团,打乱了节奏。
人都一窝蜂地看西洋乐团的演奏,而游天明也出看了一下,随着一声炮响,游天明瞬间像失了魂一样,跪在地上,捂着双耳。
而这一刻,焦三爷正好看到,训斥道:你找什么?丢了什么?站起来,接着吹。
看到这个场景,我内心涌起了一股热血,有一比高下的冲动,别人做什么,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失了灵魂,没了骨气。
如若失了骨气,那和醉酒横卧街头、颓废人生有何区别?
穷尽一生的坚持
焦三爷很敬重村中的一位村长,在村长世后,他决定给他吹一场"百鸟朝凤",此时他已不是焦家班的班主,而焦家班也早已变成了游家班 。
但是,因为游天明生病,恐怕难以吹好这场,于是,已年过半百的焦三爷有再次吹起了"百鸟朝凤",直到吐血,仍坚持不放弃,一直到整场吹完。
焦三爷的坚持,不但是对逝者亲人的一份承诺,更是对逝者的尊重,以及对唢呐这门手艺的敬畏。
当你心中有了目标,为了成功,剩下的要做的就是坚持。
唯情义可立天地
当天鸣成立了游家班当上了班主以后,老师父问天鸣,你知道当初我为什么选择你吗?是因为你父亲摔倒后你流下的那一滴泪。那时年龄尚小的天鸣且已露出一颗善良赤城的心,这一点在影片中也得到了多处体现。虽然起初他特别排斥学唢呐,但因为是父亲未完成的梦想,父亲对他寄予厚望,他也就开始这条路,一开始,便没有再结束。哪怕一根芦苇杆吸一两个月才吸到水,他都没有放弃,甚至在下着大雨的天气依然在练习,他是认真地在学唢呐,即便后来时代变了,挣不到钱了,甚至人们不再尊重这一行当了,班子里的兄弟也开始撂挑子不干,意欲大城市打工谋生活的时候,他一个二十多岁的壮年小伙子,顶着被父母催婚的压力一直扛着游家班,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对师父发过誓的。你瞧,他认真得多么可爱,这是他的深情之处,亦是他的赤子之心。
中国电影何何从
归根结底,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足以对抗一个时代的。当社会发展的脚步越来越快,当商业的狂潮席卷到大江南北每一个角落,每个人的心都被票子钓得蠢蠢欲动,这样说或许有些不妥,毕竟每个人活在这世上都不容易,都要拖家带口讨生活,游家班的师兄师弟们也不例外。
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有了走上坡路的可能,但当我们看到西洋乐队抢尽了原本属于游家班的风头之时,被踩破的唢呐在地上狼藉一片时,不仅老师父的心流泪了,观众的心也流泪了。那曾经引以为傲的家伙什啊,那历经几百年风雨数不清的红白喜事上悲喜人生啊,在那一刻,仿佛就那样被轻易地取缔了。
这让我想到方励为本片求影院排片的那一跪,内心五味杂陈,影院里商业大片的票房一日可达千万,而这部讲述中国故事的影片上映一周票房仅三百万,北京市也只有寥寥几家影院有排片。如果没有这一跪,不知道会不会有今日的关注。这一跪,尴尬的又是谁?难道没有明星助阵,没有亮瞎眼的大制作就不是好电影?那么,故事呢,文化价值呢?
科技可以改变生活,可以制作场面更宏大的电影,给人越来越惊艳的视觉感官体验,然而,创作才是核心,艺术与文化价值才是电影所应追求的意义。
边缘化乡村的未来在哪里
影片结尾,天明来到西安,在妹妹与蓝玉劝其留下来的时候依然坚定地回答"我向师父发过誓的"。很庆幸,在诸多诱惑与不支持的言论中,在看不到明天的困境中,天明依然在信守着心底的诺言。可是,当他看到街上一位老者孤寂地吹着唢呐在卖艺时,不知他的心里作何感想。
唢呐的命运,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我们一路向前狂奔,所有一切向GDP看齐,我们得到了很多,也失了很多。这是个娱乐至死的时代,也是个没有信仰的时代,文化的良莠不齐早已充斥着网络翻天覆地,没有人在意一味寻求经济发展的同时文化的位置有多尴尬,乡村走不了这么快的步伐,但也不甘落后,于是,有那么多人背井离乡,来到本不属于他们的城市,如影片中天鸣的妹妹和蓝玉一样,做城市中不起眼的底层工人,来换取相对农村来说更好的物质生活,而这代价就是抛弃那方故土,然而城市并没有接纳他们。他们成了回不留不下的最为尴尬的人群。
而被遗落在荒凉之处的唢呐,只是乡村众多记忆中的一件。所有的一切都在消逝,时间的早晚罢了。但总会有游天鸣们的坚持,哪怕无意义,哪怕不被看好满眼尽是嘲笑。也总会有吴导这样赤子之心的引领者们,虽然可能不会被更多人记得,但至少,历史会记得。
作者阿蒙如果没有#方励跪求影院经理#,恐怕很多人都不会关注《百鸟朝凤》。
纵使对本土文艺片生存现状有千般同情,万般无奈,但文艺片就像电影中的唢呐,在追求娱乐和感官刺激的时代淡出市场主流,唢呐需要“非遗”的保护才能作为文化化石生存下来,文艺片也需要专门的文艺片放映机构瞄准受众。
就现在,坚守还是出走,无论对文艺片制作方还是唢呐匠,都是必须面对的选择。
唢呐匠在几十年前还受人尊敬、炙手可热,婚丧嫁娶请唢呐匠送逝者、迎新人,“四台”、“八台”彰显的是办事人家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那时的唢呐匠被“迎师礼”恭恭敬敬请进家门,孝子贤孙跪了一地苦苦恳求,也未必肯演奏一曲只送给德高望重者的“百鸟朝凤”。
那个时候,唢呐匠是为人父母要押着孩子上门给老师傅磕头拜师的紧俏活计,而作为唢呐班班主的老师傅更是被尊称一声“爷”高人一等似的。可即使是这时候,也不是所有唢呐匠都算功成名就。
学唢呐的学徒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在河塘边苦练肺活量,在长草丛中分辨百鸟叫声,最终只有一个人能继承班主衣钵,有资格学一曲能评断人道德高下的“百鸟朝凤”,其他的学徒努力多年不过是跟着班主做个伴奏罢了。
那么,当音乐数字化、大分享的时代都已经来临,几十年才能听上一次的“百鸟朝凤”注定成为唢呐泣血的老师傅告别往昔荣光的最后一声悲鸣。那些或出挑或平庸的唢呐匠们又该何何从。
安于清贫、坚守理想的唢呐匠人自然让人肃然起敬,他们是传统文化基因的传人。但是出走的唢呐班乐手也同样值得敬佩,因为对某些人来说,向现实妥协比与潮流抗争更加艰难。
《百鸟朝凤》电影里的二师兄见证了无双镇唢呐班从师父的焦家班到师弟的游家班的两代更迭,也见证了唢呐由盛转衰的过程,他一直是唢呐班演奏中称职的伴奏者,也是班主称职的帮衬人。
虽然他不是班里唢呐吹得最好的一个,但是面对天资卓越、继承班主的师弟,他不嫉妒,由衷拥护;在唢呐没落,被外来的洋乐队挤压生存空间时,他鼓着腮帮拼命地吹着旧时代的余音;在游家班被混混欺侮时,他不要命地用拳头维护唢呐最后的尊严。
二师兄一直尽心尽力地在师父的热血传奇、师弟的励志故事里扮演着配角,直到生活逼迫他必须成为自己命运的主角。
当唢呐班的生意越来越少,母亲卧病在床,他选择出走。这并不是一个容易作出的决定。
得知消息的师父焦三爷拖着老迈的身体找上门,正在打点行装的二师兄愣在当场,眼神里尽是羞愧回避。可是当师父把他的行李一件件翻出来扔在地上扬起灰尘,屋里的老母亲强撑起身子看着这边厢的动静,一脸泪痕。二师兄眼神忽地坚定起来,一件件捡起地上的衣服,与师父四目相对。
还有别的选择么?除了出走。
所以,焦三爷最终什么话都没有说,离开了二师兄的院子;二师兄离开了无双镇,告别陪伴他大半辈子的唢呐,准备在困顿中赤手空拳杀出一条血路。
二师兄也是唢呐匠,即使不是最好的一个;他也曾幼时从艺,苦练多年;他除了唢呐,并没有别的技能。即使如此,他依然决定出走,为了生活。
坚守在无双镇的唢呐匠成了没有唢呐班的班主,也许有一天他守着心爱的唢呐清贫到老,也许有一天他等来唢呐重振,传统申遗,无论怎样,他没离开一生挚爱的事业。
出走的唢呐匠在工厂工作时被电锯断了无名指,再也无缘重操旧业,他可能慢慢地在异乡打工挣扎着老,也可能就此平凡但不至于窘迫地生老病死。唢呐振兴与否,即使能引起他内心的一点涟漪,也已与他的生活境况再无关系。
在这部《百鸟朝凤》电影里,二师兄是配角,主角是坚守唢呐事业的两代班主。人们往往认为坚守在原地的人可贵,难道那些面临未知一往无前出走的人不值得敬佩?
唢呐或者其他什么传统乐器的演奏者,文艺电影或者其他什么艺术形式的制作方,或者普通的你和我,难免要遭遇坚守还是出走的选择,在选择之前,则是对自己能力和发展的准确判断。
“梧桐百鸟不敢栖,止避凤凰也。”
选择难,判断更难,所以坚守或者出走,只要做了决定,同样值得尊敬。
作者ICHI小鱼

《百鸟朝凤》一把时光刀,一代匠人心(少量剧透,慎点)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百鸟朝凤》一把时光刀,一代匠人心(少量剧透,慎点)来自微语录网,更多《百,点)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