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语录 > 励志故事 > 正文
文章正文

华威廉:从德国拜耳到“中国拜耳”

励志语录 > 励志故事 > :华威廉:从德国拜耳到“中国拜耳”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华威廉:从德国拜耳到“中国拜耳”的正文:

华威廉对中国当时的市场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陪农民兄弟喝酒”,记不清喝醉了多少次的他笑呵呵地自叹不如:“他们的酒量太厉害了!”

  “不是纯粹在外面做好事,而是作了之后对公司有什么好处。”承认非常喜欢拜耳风格的华威廉,用自己习惯的母语顺畅地表述着,似乎也道出了这家药业跨国巨头的“秘密”

  “我在拜耳工作!”被认为是中国1600万智障人士中最幸运的一位女孩的贾思蕊每周都有一天到拜耳中国在北京的办公室上班,在拜耳成为国际特奥会赞助商之后,担任形象大使的她在参加各种活动时,总是这样愉悦地表达自己的工作。

  2006年3月10日,拜耳大中华区公关与传播总经理华威廉(WillamValentino),操着一口流利的中文,不无得意地对《中国新时代》记者说:“很多人一听,就可能觉得这个公司是好的公司。”

  这位自称“土生土长”的美国人,恰恰正是拜耳公司赞助2007年上海夏季特奥会的倡导者之一。在中国生活了20多年的华威廉显得很幽默,“不需要政府给我打电话,对我说你们是好公司。”

  显然,对于一家外资背景的药业巨头而言,能得到当地政府官员的口碑显得尤其珍贵。

  但当闻讯而来的美国CNN记者要求到拜耳在北京的办公室拍摄时,华威廉却显得有些谦虚。“这是为了让政府感觉你来这里不是为了挣钱,而是会做一些对政府有利的事情。”对于拜耳所参与的公益事业而言,华威廉不愿意更多的张扬。

  “这是拜耳的风格,行胜于言。”华威廉的苹果电脑里,有一张清华大学标志性雕塑的“日晷”照片,上面正是“行胜于言”的字样。其实,华威廉的另外一个身份也是清华大学与拜耳合作的公共健康及媒体研究室的负责人,这位哲学出身的职业经理人,对于自己在清华大学的这份“兼职”格外自豪。

  “这个美国人疯了!”

  有人说华威廉是德国拜耳集团在中国最早的一名正式雇员,其实,这样的说法似乎有待考证。

  因为在华威廉的办公室摆放着的几本旧上海出版的健康刊物显示,早在20世纪三十年代初期,拜耳的阿司匹灵药物已经进入中国市场。与目前盛行的明星代言人类似,拜耳当时已经招募上海滩的女明星拍摄封面海报,宣传阿司匹灵等的产品。

  华威廉饶有兴趣地翻着这些自己从北京潘家园古玩市场淘来的文献,他说当时自己“糊里糊涂”地从最底页开始翻,但“怎么也看不到拜耳的广告”,这未免让华威廉有些失望,“没想到拜耳的广告就在前面几页。”

  当然,这些让他惊喜的发现,仅仅验证了德国拜耳在二战时期的历史,对于华威廉而言,如今拜耳在中国的最初业务,却是和他个人联系在一起的。

  出生于美国,却在香港娶妻生子,并在中国为一家德国制药企业工作了近20年,“同事都很好奇,这个美国人怎么了,疯了吧!”华威廉回忆当时举家去德国工作的经历,仍然觉得很有意思。那是1985年12月,德国拜耳准备在中国开设联络处,并找到了正在外经贸大学(当时的外贸学院)学习中文、并到处发简历找工作的华威廉。

  显然,那是一个双方满意的选择,因为在此之前华威廉在德国生活了八年,中文也比较流利。经过一个星期的面谈之后,华威廉携妻子飞赴德国勒沃库森的莱茵河畔,熟悉了各部门业务之后于1987年回到中国,负责开设北京、上海及广州三地的代表处。此后,德国拜耳集团正式进入中国市场。

  据华威廉回忆,当时拜耳来到北京时,刚开始在前门饭店办公,“没有电话也没有手机”,作为当时拜耳中国第一名外籍员工的华威廉,甚至打个长途电话都要亲自跑去民族饭店,“很远,也很困难”。

  不过,当时还负责开拓业务市场的华威廉,对中国当时的市场情况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陪农民兄弟喝酒”。记不清喝醉了多少次的华威廉笑呵呵地自叹不如:“他们的酒量太厉害了。”

  华威廉坦言自己见证了拜耳在中国的发展。目前拜耳在大中华区拥有17家企业,总部方面将在2006年投资18亿美金,重点用于中国市场的研发建设。显然,对于这家风靡世界的德国老牌企业而言,大中华区市场已经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市场之一。

  目前,担任大中华区公关传播总经理的华威廉,已经专注于公司的品牌建设方面,“公司增加投资,扩大业务是工作的一方面,社会责任也是另一工作的部分。”对于受到行业限制的外资制药巨头来说,后者对拜耳似乎更为重要。

  如何让中国了解拜耳

  印度圣雄甘地有一句名言:“如果要改变世界,先要改变我自己。”这也被华威廉捧为真经。显然,这位当年陪农民兄弟喝白酒的外国人,早就学会了如何聪明的“改变自己”。华威廉总结的经验是:“改变自己不要等别人,更不要等政府,而是自己先动手做。”

  长期生活在北京的华威廉,除了中文流利、经常充当朋友的导游之外,也学到了很多中国特色的“人情世故”。

  最开始的时候,有国外的同行对他讲,社会发展不要太在意,把生意做好也是一种投资。“中国的发展和我们的业务有很大的关系。”华威廉语气很肯定地说。

  1998年,华威廉在完成了“拓荒者”任务后,脱离了原来的业务部门,创立大中华区的公关与传媒部门,随后出任总经理。在华威廉的倡导下,拜耳中国先后与环保、艾滋病以及特奥会等公益活动结缘。“我和爱滋病人一起画画,了解他们的情况。”谈到拜耳在中国的防艾滋病资助活动时,华威廉显得兴致勃勃,而在他的西服领带上总是很醒目的佩戴着一个红色的防艾滋病宣传标志的别针。

  根据拜耳集团的财务报告显示,其最大的经营收益业务来自于医药保健和材料科技两大块,而在拜耳中国,华威廉坦言:“糖尿病等心血管业务是最主要的业务方向”,虽然目前还没有爱滋病方面的药投放中国市场,“但我们可以做追踪回访调查他们的身体情况。”华威廉表示,通过这些活动,他们甚至发现了阿司匹林也可以用来做治疗爱滋病。

  显然,这样的公益活动对于拜耳不仅仅是一种慈善活动,更像是市场调研,华威廉承认这些活动都是出于公司策略的考虑。“我有很好的市场灵敏嗅觉。”华威廉风趣地举例说,拜耳给农民发放小额贷款,在响应中国倡导的“建设和谐社会”的同时,最重要的目的是“让中国了解到拜耳是一家好公司”。

  华威廉很清晰地知道,当人们对一家公司有了好感之后,生意就比较好做了。就像“人和人的关系很重要”一样,包括拜耳中国在内,拜耳在全球各地区的习惯推广策略都是围绕着如何让消费者产生信任的关系。然而相对于拜耳其他地区,华威廉在中国似乎做得比较顺畅,以至于他开玩笑地说,其他一些国家都想向他“取经”。

  然而,“这是一种文化的敏感度”,华威廉表示,虽然拜耳全球有核心理念和主业务,但“必须在当地创新”。像拜耳在中国上海漕泾地区投资的一体化生产基地,除了厂区,还建设相应的学校及配套设施,“对学校、社会、企业等三方都获益”,华威廉表示,这也是一种社会责任感的体现。

  这位拜耳中国的“元老”,显然已经深深打上了拜耳的烙印,“我们不是说话,我们只是做事”,华威廉觉得这是一种很自由的氛围。

  然而,对于拜耳而言——“不是纯粹在外面做好事,而是做了之后对公司有什么好处。”承认非常喜欢拜耳的做事风格的华威廉,改用自己习惯的母语顺畅地表述着,似乎也道出了这家全球药业巨头的“秘密”。  

华威廉:从德国拜耳到“中国拜耳”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华威廉:从德国拜耳到“中国拜耳”来自微语录网,更多华威,耳”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