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语录 > 励志故事 > 正文
文章正文

沃尔特·迪斯尼:成功相关多元化

励志语录 > 励志故事 > :沃尔特·迪斯尼:成功相关多元化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沃尔特·迪斯尼:成功相关多元化的正文:

从1936年开始的《白雪公主》到《幻想曲》等五部动画片被称为迪斯尼动画片制作的“黄金时期”。但是,如果没有电视和迪斯尼乐园,动画王国不会像今天这般深入人心。

  创业之初:

  “职业画家”不走运

  1901年12月5日,沃尔特·迪斯尼出生于芝加哥一个新教徒家庭,有兄妹四人。沃尔特从小就在父亲的农场里干活,闲时给农场里的动物画画速写。后来他又当过送报员,用挣来的钱换美术用品,并为查理·卓别林的电影而着迷。

  喜欢“折腾”、冒险的他高中毕业后当了一年志愿兵,回家以后不愿成为父亲果冻厂的合伙人,而是决心作个“职业画家”。

  第一份画家工作只干了一个月。沃尔特在被解雇后成立了一家商业美术公司,同时继续接受雇佣,利用工作条件学习漫画和摄影——这是未来动画片的两大基础。1922年他成立了“欢笑动画片公司”,还用开办“免费动画学习班”的方式集合人力制作动画片。

  第一部片子《红帽小骑士》向当地投资者集资了15000美元,问题是,小制片人被所有的大发行商拒绝了,只有一家“不靠谱”的小公司愿以11000美元的价钱买他六部完整的动画片——还只能预付100美元。沃尔特开始热火朝天地工作,但是订购方很快就倒闭了。于是在1923年7月,动画片公司散伙,沃尔特去投在奔在洛杉矶的哥哥罗伊。他用卖掉摄像机后剩下的40美元买了一张头等火车票,并对车厢里的人宣布“我准备导演一些非常好的好莱坞电影”。

  自创品牌:

  小作坊被逼独立制片

  尽管想谋一份导演职位的沃尔特被好莱坞拒绝了,但他还是在哥哥的帮助下重拾信心,并从“欢笑动画片公司”的老客户那里得到了“前6集每集1500美元”的宝贵订单。1923年末,“迪斯尼兄弟公司”在一个废弃仓库里开张。第一部片子耗资750美元,毛利可观。

  沃尔特坚持把赚到的钱全部投入生产,这使得公司始终面临现金流的压力,但总算没有“断流”。动画片的价格逐步上升到每集1800美元。沃尔特忙于制作,哥哥当财务,从发行商那里取回支票。到1926年初,更了名的“沃尔特·迪斯尼制片厂”已经有了新的办公楼。

  隐忧是:小制片厂没有对产品的控制权。1927年初,环球电影公司发行了“幸运的兔子奥斯瓦德”系列,每部片子沃尔特可以得到2250美元,但“奥斯瓦德”及“天下最幸运的兔子”商标都属于发行公司。环球公司已经开始用这个角色做衍生产品的生意,而真正的生产者则与其隔了两道独家发行合同,想见个面都难。

  如果没有发行商的进一步欺压,沃尔特的工厂也许将止步于生产“贴牌动画片”。

  1928年2月,发行商突然对沃尔特开出了1800美元的“杀价”;沃尔特还被告知:他的手下都将到发行商新成立的制片厂工作。出于“同情心”,发行商建议制片厂交出50%的股份以获取稳定的订单。

  在谈判后回家的火车上,沃尔特画出了一只老鼠的草图。

  1928年3月,米老鼠的动画片开始秘密制造。沃尔特把效忠自己的骨干集合起来,妻子也来帮忙着墨和上色。他还有三万美元的本钱,可以制造三部成本为一万美元的片子。

  第一部片子被发行商拒绝了;第二部还是没有吸引预演场里的观众。剩下的钱只够再拍一部片子了。沃尔特押上全部赌注,为了给员工发工资卖掉了车子。期间他接触了最新的有声电影,于是亲自给米老鼠配上了招牌的尖叫。

  1928年11月,短片《威利号汽船》一炮而红,记者们大赞这部从未打过广告的新片。米老鼠从此成为迪斯尼帝国的“首席形象代言人”。27岁的沃尔特·迪斯尼作为编剧、导演和制片人成了好莱坞新偶像,他的工厂也跻身为新锐的独立制片厂之一。

  深耕市场:

  维护版权与“七年轮播制”

  在1928年后的四年里,沃尔特的工厂生产了约四十部动画片,在获得市场成功的同时改变了人们对动画片的看法。

  早期的动画片不登大雅之堂,主要是插在正式电影前头的“增值服务”,在播放电影前的几分钟里博观众一乐,和爆米花没有太大的差别。

  沃尔特改变了这一切。除了不惜工本配置音响,沃尔特还开创性地把黑白动画片改成了彩色。当时一部黑白片能赚到大约三万五千美元,采用彩色技术后成本增加,盈利减少到三万美元。但沃尔特决定把制作中的黑白底片刮掉、全部重拍。1931年米老鼠动画片历史性地获得了奥斯卡奖,在电影院,米老鼠、三只小猪、白雪公主、皮诺曹……一个个出现在银幕上。它们击败了早期的“小猫费利克斯”,还有被夺走的“兔子奥斯瓦德”。

  为了保持独立电影的地位,加上曾被发行商夺走了第一个品牌,沃尔特·迪斯尼对发行“主渠道”保持警惕。当时由犹太移民组成的“老友俱乐部”垄断了好莱坞发行和放映部门,几家大厂实际上拥有全国所有首先放映新片的影剧院。

  为了保全对米老鼠形象的使用权,沃尔特拒绝以买断版权的方式发行动画片,他舍弃了现成的统一预售发行网,转而通过授权某些州的发行商来打造发行渠道。他还以独立制片人的身份控告电影业大厂联盟有非法垄断行为并胜诉。

  沃尔特再也没有失去对品牌的控制权,包括紧紧抓住至关重要的电视放映权。

  同样重要的是,沃尔特·迪斯尼发现了动画片行业的一个秘密:存货可以继续赚钱。

  在电视和录像产生之前,影片的寿命仅限于首轮放映;电影厂担心重新发行旧片子会使得不同时期的明星尴尬地竞争,但是好的动画片没有“过时”的问题,就像传世的画一样。迪斯尼的片子过了五十年还在能在电影院播放。

  重映《白雪公主》之后,沃尔特订出计划,固定以七年一个周期把最成功的影片重映一次。父母们带着孩子成为动画片的观众,迪斯尼的品牌形象如同年轮那样刻在人们心中。

  融资扩张:

  特许经营与发售股份拍大片

  除了采用“七年轮播制”,沃尔特·迪斯尼早早开始了衍生产品的销售。

  从1930年起,使用米老鼠形象的玩具、书籍、报纸漫画给迪斯尼带来了巨大的收益。仅在1932年,米老鼠俱乐部在美国就拥有100多万会员,到那年年底,美国已经有八十多家大公司在生产、销售和迪斯尼有关的商品,这给品牌授权的制片厂带来了30万美元的纯利润。但是由于沃尔特为了挤垮竞争者而拼命赶拍大片,加上数不清的短片,这些钱还不足以解决流动资金捉襟见肘的问题。

  制片厂在1934年获得了美洲银行100万美元信用贷款,这帮助了《白雪公主》的制作。

  1937年12月,《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首映,成为有史以来最成功的大片之一。发行后6个月,沃尔特已经还清了全部债务,包括银行的贷款在内,还有几百万美元结余;可是迪斯尼又赶制了耗资260万美元的《皮诺曹》,加上几部大片同时开工,《皮诺曹》上映时制片厂又负债超450万美元。心惊肉跳的美洲银行冻结了新的贷款,导致第三部《幻想曲》和第四部《巴姆比》不得不暂时停机。

  沃尔特的哥哥罗伊的建议是:让外人参股,解决融资困难。

  1939年12月,沃尔特·迪斯尼制片公司正式成立,发行了四百万美元的股票,基本解决了流动资金的危机,公司治理也上了一个台阶。38岁的沃尔特从此不再是“孤家寡人”,而要对数以千计的大小股东负责;机构投资者对于公司的发展走向发挥了深刻影响。

  劳资纠纷:

  难挡工会浪潮

  沃尔特是个敏感的艺术家,所以对待员工也有矛盾之处——当然不是一味刻薄。

  制片厂经常有慕名而来的优秀人才,因此一些人受雇时同意接受的是远低于原来水平的薪金;沃尔特还喜欢组织培训班来获得廉价劳动力。

  但是,做他的手下也能得到想象不到的好处。制片厂里不吃“大锅饭”。刚上岗的一线工人每周的15美元只够车费、房租和香烟钱,但是按照沃尔特的薪资算法,干活时间长的人每周可以挣到300美元;一个高级画家每年可以挣到15000美元,这还不包括数千美元的股息——这是足以开工厂的收入——虽然他的助手每周才挣25美元。

  沃尔特是个彬彬有礼的人。他不反对员工介绍朋友和亲属来干些简单的工作。只要对他忠心耿耿,员工一般不会被解雇,除非当着妇女的面讲下流话。

  在观众面前,沃尔特·迪斯尼的作品展示了在纯洁的道德观念引导下的梦幻世界,可这并不能让绘制梦幻的画家们忘却现实。他们抱怨厂方不允许真正的劳资谈判。部分原因是沃尔特开始加强工厂的日常管理。比如说引用了计时钟,这要求所有的雇员——包括最高级的画家——上下班都要按时间登记;喝水、上厕所也要登记。根据沃尔特的估计,创作人员拿工资的时间有一半是用在削铅笔上。如果有类似亨利·福特的“削铅笔流水线”,他是一定会采用的。而这种看法对于“创意业人士”来说无疑是一种羞辱。

  “沃尔特‘叔叔’认为自己不只是动画片制作人员的雇主,而且是一群有才华但不成熟的‘孩子’们的‘家长’。”传记作家马克·埃利奥特写道。因此,画家要求拥有工会是“背叛家庭的表现”。沃尔特很难理解员工还有什么不满意。在1939年开张的伯班克制片厂,设计大楼大量安装空调机,很多办公室都有单独的浴室,主楼里有设备齐全的健身房,最基层的工人每天上下午也各有一段喝茶的时间。

  事实上,工会越来越成为制片业的麻烦。和沃尔特一样,大多数工厂主没有为与工会打交道做好准备。

  一家制片厂的画家示威游行后,工厂主没有接受成立工会的要求,而是以“壮士断腕”的姿态关闭了制片厂;同年《瓦格纳法》通过,许多新工会获准成立。有的制片厂甚至因此搬到了反工会运动积极的佛罗里达。但这也未能吓阻希望拥有工会的人们。工会活动甚至影响到1940年末《幻想曲》播放时的电影院音响安装,差点弄砸了首映式。

  为了应对风起云涌的工潮,沃尔特设立了黄色工会——“联合会”,其使命就是防止工人真正地联合起来。这个组织由于受到厂方操纵而被政府宣布为“非法”。到了1941年5月,迪斯尼的画家们在组织独立工会失败后,发起了罢工活动。

  耐人寻味的是,推动情绪激动的劳资双方达成妥协的往往是外力——国家劳工关系委员会、不耐烦的发行商,还有舆论的压力和投资者的建议。迪斯尼公司不再是沃尔特一个人的了,波士顿银行、美洲银行等机构投资者的代表和股票发行担保人都建议与工人达成妥协,罢工工人得到了各方的支援,“全国工联”号召自己的五百万会员都不去看迪斯尼的电影……

  在1941年9月沃尔特“访问”南美洲之际,公司接受了成立工会等一系列要求,劳资双方都找到了台阶。沃尔特表示愤怒,但并没有撕毁协议。

  相关多元化:

  电视+迪斯尼乐园

  从1936年开始的《白雪公主》到《幻想曲》等五部动画片被称为迪斯尼动画片制作的“黄金时期”。但是,如果没有电视和迪斯尼乐园,动画王国不会像今天这般深入人心。

  1945年战争结束,沃尔特过起了表面平静的生活,经常驾驶着一列小火车围绕他的大房子打转。制片厂的名声超过了财产。电视拉走了原先电影院的观众。新拍的片子没有取得过去那样激动人心的成功。他的新主意是:建一个梦幻游乐场,结合动画片设置大量的游乐工具,在那里孩子感受快乐、大人怀念童年。

  他像变戏法一样地成立了几家公司,通过关联交易使它们积累了资金,可以不受掣肘启动游乐园项目。但是建一个游乐场需要超过一千万美元,在多次被金融界拒绝之后,沃尔特以出让游乐场部分股权和利润的方式获得了大笔融资。

  沃尔特与电视公司的合作始于大量播放迪斯尼动画片,他自己充当主持人的节目收视率曾高达41%。这是又一个小秘密:电视比电影更有利于品牌形象的推广。尝到甜头之后,迪斯尼公司开始大量拍摄电视节目。

  借助电影院、电视频道、特许经营商品和迪斯尼乐园,迪斯尼公司的相关资源彼此呼应,多元化造就了庞大的产业体系。迪斯尼乐园的是是非非延续到今天。首先是惊人的投入,接下来是可怕的亏损、或者了不起的盈利。当前的迪斯尼公司是美国第二大传媒集团,年收入约250亿美元,市值500亿美元。

  时势造英雄

  1966年去世的沃尔特·迪斯尼无疑是个极具艺术天份的商业天才。但是,光有才情并不能保证商业上的成功。这个世界上有才华的人太多了。

  沃尔特·迪斯尼的成功有赖于不贪名的哥哥罗伊,是他甘居幕后、管理财务;沃尔特应该感谢喜欢过平静生活的妻子莉莲,因为一个贪婪、虚荣的女人足以毁掉天才;他更应该感谢数不清的画家,他们的集体劳动成果上只有沃尔特的签名。

  事实上,按照现在的标准,沃尔特·迪斯尼和大多数创业者一样,简单、敏锐、固执,有不少优秀管理者应当回避的“草莽”品质。由于他的强硬个性,制片厂处理工人罢工难言成功,对罢工领导人的“秋后算帐”也留下了话柄;身为右翼的保守主义者,沃尔特·迪斯尼的价值观并非无可挑剔,传记作家马克·埃利奥特更是咬住他担任联邦特工的事情不放……虽然在沃尔特看来,监视左翼分子是崇高的道德义务。

  从背景而言,起步于1920年代的迪斯尼帝国“遇上了好时候”。沃尔特·迪斯尼经历了电影史上的重大关节点: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他领导的独立制片厂在激动人心的时代抓住机会,从巨头角力的缝隙中发展起来。

  电影业是如此有趣,半个世纪后我们熟悉的还是那几个名字:派拉蒙、华纳兄弟、二十世纪、福克斯、环球、哥伦比亚……还有迪斯尼。显赫的名字告诉人们,梦想可以持续很久,向梦想挑战又是多么艰难。不管怎样,抓住机会的沃尔特·迪斯尼值得尊敬。

    

沃尔特·迪斯尼:成功相关多元化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沃尔特·迪斯尼:成功相关多元化来自微语录网,更多沃尔,元化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