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金陵十三钗》看点揭秘,好不好看自己看

影视台词 > 影评 > :《金陵十三钗》看点揭秘,好不好看自己看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金陵十三钗》看点揭秘,好不好看自己看的正文:


  说实话,一周前就看了《金陵十三钗》,但是直到今天才迟迟动笔写影评。这是因为,当时看完电影,认为自己能力有限,根本无法用文字来驾驭这部电影。现在,情绪有所缓和,可以有些精力来写一篇影评了。
  
  在这部长达145分钟的电影里,张艺谋成功地控制了所有人的情绪,果然是才华横溢。具体来讲,整部影片一直在给人造成一种压抑的感觉。炮声隆隆下的废墟配上毫无生气的旁白,残暴的日军虎视眈眈一群柔弱的女学生。影片便是在这种压抑的基调下展开的。而后来的国军士兵的人肉盾牌炸坦克,日军进入教会试图强奸女学生而导致一名女学生坠楼身亡,豆蔻的惨死,秦淮河女人代替女学生深入虎穴等等片段,都是在刻意加强影片一种压抑的氛围。而人被压抑太久,就需要释放,而在影院释放的唯一方式就是落泪。影片正是通过某个主要人物的非凡举动或者直接死亡来给观众提供一个情绪的宣泄点。比如说,当约翰米勒站出来阻止日军强暴女学生的时候,国际红十字会的旗子从二楼缓缓展开的时候;当李教官为了救女学生,以一当百,与敌人巧妙周旋,最后力战身死的时候;再比如说由于人数不够,小小年纪的陈乔治挺身而出,准备乔装成女学生代她们深入虎穴的时候。这些片段,都是为了给观众提供一个情绪的出口,都是导演安排的重磅催泪弹。就这样,张艺谋通过长时间地压抑观众,一边适当地给观众以宣泄的机会,成功地俘获了所有观众的情绪。而结尾处,张艺谋并没有给“金陵十三钗”一个明确的结局,既为现实的观众回避了残酷而血腥的场面,又为温情的观众保留了些许关于“十三钗”生还的可能性,让影片继续延宕在心中,能做到如此收放自如,当今电影界,恐只有张艺谋一人。
  
  接下来说说电影中的人物。首先是约翰米勒,一个典型的美国人,乐观,现实,直率。首先,美国人似乎永远是世界上最乐观的一群人,他们笑着来到这个世界上,又笑着离开这个世界。即使在残酷战争中,约翰米勒仍能随遇而安,给悲惨的气氛增添一丝喜剧成分。他巧斗日本兵,拿神父开玩笑,和秦淮河女人调情,都能说明这点。其次,美国人也是最现实的一群人。约翰米勒并非没有同情心,而他给神父送葬,他认为就应该得到酬劳,即使在战争中,所以他也一直在强调他所应得的钱。然后,美国人十分直率,从来不掩饰自己的感情。看见漂亮的秦淮河女人,约翰米勒便吹着口哨迎接她们,晚上便和她们调情。另外,他也不掩饰对玉墨的爱意。其实,我们认识约翰米勒的过程,就是我们认识美国人的过程。一开始,我们并不能接受约翰米勒的种种行为,觉得他十分轻浮,耍流氓都不藏着掖着,可是逐渐的,我们发现他的那种率真,那种人文关怀,那种责任感,那种勇气,然后觉得这个美国人越来越可爱。这也是我在美国的经历,一开始,实在不能接受美国人种种的行为方式,可是回国后一比较,发现还是美国人更可爱,更好接触。
  
  其次是长谷川,一个日本人军官,代表着日本人的性格。日本人平时一幅幅道貌岸然彬彬有礼的摸样,实则骨子里有一种近乎兽性的疯狂。影片中,我相信,由于“彬彬有礼”“受过教育”的长谷川的到来,不少观众都舒了一口气,认为,有些日本人还是讲道理的,这下子女学生有救了。他承诺派士兵看守,保证女学生的安全。之后,长谷川还演奏了一首钢琴曲,更彰显了一下他的“儒雅之风度”。但是,谁想到,长谷川实际上是将女学生软禁起来,然后将她们送给日本高官享用。“文明”的日本人尚且如此,那么野蛮的日本人呢?豆蔻的惨死恐怕不用再详加描述了吧。当然,如果深刻点将上述思维再进行反思的话,这种观点是不攻自破的,因为战争中任何一个国家都可能做出这种行为。所以现在人们更多反思的是战争本身的罪恶,而回避了关于人种的讨论。但是,从有些日本工作或者留学归来的中国人的讲述来看,日本人对于威权的崇拜,确实是别的国家无法比拟的。长期的这种威权崇拜能导致自我的丧失。所以,在战争中,只要威权说一件事情是对的,个人就会产生一种归属感和依托感,盲目地执行,而不从最基本的常识或者道德规范判断这件事正确与否。正是对于威权的这种盲从,日本有极强的团队协作性和献身精神,二战时庞大的战争机器和60年代导致日本经济复苏的财团都是这两种特点很好的体现。影片中,拿长谷川为例,当约翰米勒连续强调“Girls cannot go!”的时候,我看到长谷川眼神中闪过一丝略带有人性的犹豫,但是这种犹豫马上被另一种坚定所取代---“这是上级长官直接下达的命令。”日本人对威权的敬畏和信奉,由此可见一斑。
  
  最后,讨论一下影片中的中国角色。影片中唯一让我落泪的角色是陈乔治。他恪尽职守,富有勇气,知恩图报。一开始逃回教会的途中,他就匆匆忙忙地数着女学生的人数,生怕落下一个人;之后与约翰米勒交涉,央求他凭借他美国人的身份来帮助女学生来逃出南京;为了防止外人“入侵”扰乱教会秩序,他用竹竿阻止秦淮河女人进入教会。可以说,他一直在用自己微弱的力量来维持这个教会,我深深为他小小年纪能如此有责任感而感动。而最后,虽然秦淮河女人准备代替女学生日本军营,数来数,“女学生”还是差一人。正无计可施的时候,陈乔治挺身而出,乔装成女学生的模样,成为第“十三钗”,深入虎穴。他当然知道,一到日本军营便会露馅,而自己也会惨死。如果说李教官还有狙击枪,还有手榴弹,还有一种军人素养来支持他的勇气与敌人周旋的话,那么陈乔治凭什么?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
  孩子在关键时刻爆发出来的这种勇气和奉献精神要比世间任何的东西都更珍贵,更伟大。看到这里,我实在控制不住,不禁潸然泪下。而他的这种勇气和责任感,其实都源于他的知恩图报。在最后的自述中,他说,他从小无父无母,是神父把他从街上捡回,养育他,教他英语,所以为了报答神父的恩情,他承诺,一定要保护好教会和教会的女学生。而就算这样,他还一直强调,自己没有能力,没有保护好女学生。我们再看看玉墨和书娟的经历,讲的不也是自我奉献和知恩图报的故事么?在日本兵侵入教堂,女学生正准备藏入地下室,这正被凶残的日本兵撞个正着,而此时秦淮河女人正躲在地下室里,如果女学生执意要藏入地下室,那么后果不堪设想---女学生和秦淮河女人都将被日本人发现。而女学生之一书娟,当机立断,马上往楼上跑,以自己为诱饵,把日本兵引开,以致至少能保全秦淮河女人。而正是这次女学生的自我奉献,拉近了与原本剑拔弩张的秦淮河女人的距离,最后导致了秦淮河女人的知恩图报,代替女学生深入虎穴。所以,这也表达中国文化的一种主流的价值观---自我奉献和知恩图报。只不过这种价值观在当今这个利欲熏心的时代逐渐淡漠了而已。
  
  一个美国教授曾说,中国没有一部电影是有着欢乐的结局的。我当时深不以为然,中国那么多电影,难道没有让人特别开心的么?但是看了这部片子之后,我觉得应该这么理解这句话---沉重和压抑是中国电影与众不同的特色。伟大的中国作品,似乎都有一种伤感,一种压抑。如《活着》和《霸王别姬》。而新一代导演,如娄烨,贾樟柯,王小帅,时代带来的伤痛感一直是他们影片的终极追求。即使是宁浩,表面上虽然是皆大欢喜的场面,而仔细品味过后,过程之中往往又略带苦涩。而这部《金陵十三钗》也是,极端的痛苦中带着丝丝的甜蜜,而仅有的甜蜜中却还夹杂着阵阵酸涩,而这一切,最终还是归于黑暗。比如说,南京城的地狱中,有约翰米勒对玉墨的“I am gonna find you.”的承诺,有豆蔻对小士兵清澈澄明的爱恋,有女学生与秦淮河女人因成见而导致的争执,有李教官和陈乔治无畏的勇气,然而,最终的结局对于每个人又都是苦闷和压抑的。
  
  总之,《金陵十三钗》和《让子弹飞》应该是近几年国产电影的两座高峰。这部片子,绝对值得支持。

《金陵十三钗》看点揭秘,好不好看自己看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金陵十三钗》看点揭秘,好不好看自己看来自微语录网,更多《金,己看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