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金陵十三钗》电影和原著的差距

影视台词 > 影评 > :《金陵十三钗》电影和原著的差距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金陵十三钗》电影和原著的差距的正文:

  意料之中,情理之外。 一个好故事的首要条件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是说编剧的智商要超过观众,如果观众没有难度地猜中剧情的发展,会对故事丧失兴趣;情理之中是说剧情的推动不能突兀,如果观众对故事的合理性产生质疑,就出戏了。金陵十三钗的表现跟这八字准则恰好相反,完全达到了“意料之中,情理之外”。 类型化的剧情铺陈乏味俗套,都在意料之中:贝尔以混混的身份出场,会变好人;中国兵和日本兵交战,会同归于尽;书娟快被强暴,会得救;两女出门找琴弦,会惨死;替身赴会的情节也在意料之中,铺陈过长反使结局没有冲击力。 急功近利地塑造人物使故事不可信,全出情理之外:败军之兵打小日本如切豆腐,战斗力强悍得不可思议;外面死人堆成山,十三钗花枝招展地招摇过市;刚见证了幕幕惨剧,两女就敢跑到教堂外面找东西;书娟刚因汉奸父亲受同学排挤,马上就领着同学集体自杀;替死原是救女学生的缓兵之计,却因一句“商女不知道亡国恨”全票通过弄假成真。 不成功的改编,煽情为先的原罪 严歌苓的原著还不错,为什么改编的故事就七零八落不着四六了呢?这其实是主创的自主选择。从这个电影开拍之始,张艺谋就把煽情放在了故事前面,一切以煽情为主,先把观众在电影院里忽悠哭了,才能迅速聚集人气收回票房,演员选择贝尔,增加神父的戏份,也是为了票房的考虑。直接点儿说,这部电影一开始就没什么追求,就是奔着钱的。按理说六亿的投入想着票房也正常,但努着劲儿一心煽情,反而伤害了作品本身。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电影较原著增添的剧情通通是为了煽情的硬转折:原著中神父不是混混、中国兵没和日本兵火并、神父和玉墨无感情戏、书娟父亲不是汉奸、学生没试图自杀。全片最典型的硬煽段落,是土兵们排着队赶死,炸坦克是为了保护后面的大部队,后面都没人了,保护个什么劲儿呢?剧情设置上完全可以把这段儿放到战争戏前面,逻辑就通顺了,但为了层层递进顺利地煽下观众的眼泪,这段儿被放在了后面。 电影因照顾战争场面、大卡司和男女主角感情戏,对原著部分情节的删减同样损害了自身的说服力:小说里书娟因认出玉墨是父亲的小三而怀恨在心,电影里没这段背景,书娟还和小说里一样紧紧地盯着玉墨,就显得莫名其妙;豆蔻是略带傻气的十五岁少女,痴痴呆呆地喜欢小中国兵,并且在跑出教堂前并未目睹什么惨剧,背景描述的省略,使电影里的“找琴弦”让人感觉是豆蔻活得不耐烦了。对故事最严重的伤害体现在对结局的处理上,十三钗的转变决定了整个故事能不能立得住。 有争议的结局 首先,结尾的落脚点是妓女代替女学生,还是成年人替未成年人?前者是赤裸裸的贞操歧视,认为妓女的命更贱,以贱命换贵命,这场买卖值了,这是亚洲猥琐老男人才有的价值观;后者则极少争议,危难时刻保护孩子是普世价值。遗憾的是,电影表现了前者,大力渲染妓女的身份和性吸引力,玉墨说“她们十三岁哪经历过这个,我十三岁就已经被强暴过了”,处处落脚点在此,仿佛骗着日本人私下做了一场实在的交易,顺利地保护了女学生的处女膜便是巨大的成功。小说中并无此问题,妓女和伤兵混在一处喝酒作乐,和学生疏离,玉墨的身份是书娟父亲的情人,这些都严格的区分了成人和孩子的世界,同时对贞操的说法也毫无涉及。 第二个问题是,妓女们保护孩子的动机是否充分。电影中的妓女们认为“要是女学生被强暴了多半活不了,我们这些老江湖还能应付”,但临走时又带上凶器准备鱼死网破,这跟前面的情节自相矛盾,开始犹犹豫豫到后来集体转变,也处理得非常潦草。 小说中妓女的决定有两个关键的触发因素,一是,作为唯一与学生年纪相近的妓女,十五岁豆蔻的惨剧让姐姐们悲痛,也使她们产生了保护女学生的愿望和复仇的动力,而在电影里,豆蔻这个关键人物成了一个打酱油的成年人;二是,在日本人来搜查时,藏在教堂的伤兵为了保护教堂里的人,没有自杀,也没有和日本兵拼命,而是放弃抵抗,把自己送到日本兵面前,在所有人眼皮底下毫无尊严地被杀害,妓女们被感动的同时,也感到了作为中国人的屈辱,加强了复仇的动力。复仇,这个关键词在电影里消失了,电影里就看到她们害怕了,没冲动,又怎么能做出冲动的决定呢?编剧为了把结局圆得可信一些,还故意增加了一个不愿意死的妓女角色,把已经够操蛋的结局又毁了一遍。 挫败的中国人 南京大屠杀,我军溃退,平民惨遭杀戮,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中国人的情绪只剩下挫败和屈辱。但电影太阳光明媚了,教官像特种兵一样轻松毁掉敌人一个小分队,他和士兵们的表现仿佛国军战败是历史开的一个恶意玩笑,女学生们坚贞不屈有勇有谋,妓女们深明大义义无反顾,连外国友人也从混混升级为英雄。电影已和历史无关,这部只顾煽情的二流之作只是导演怀着商业目的的一次民族主义意淫秀,若说它主题深刻,我是一万个不同意。
  
  (以下转自另一个)
   先说说这个电影吧!如果用“一坨屎”来形容的话,我估计会被唾沫淹死。 南京沦陷了,政府军跑完了,仅存的几个热血战士也在保卫教堂学生的时候打光了,只留下了手无寸铁的学生,妓女,和一个半成品的国际入殓师。而在侵略者的眼中,教堂里的女人才是她们占领南京以后的战利品,于是兽性暴漏无垠,半成品的入殓师在目睹了日军的暴行以后,人之善性爆发,挺身而出,无奈手无缚鸡之力,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花季少女惨遭蹂躏,或是不堪羞辱而自杀。之后,在一头衣冠禽兽的日军军官的保护下,她们苟且偷生的多活了几天,而就在着短短 的几天了,真爱诞生了,友情萌芽了,一副和谐的画面。而当日军军官露出他狰狞的面目以后,妓女又舍身取义,宁愿牺牲自己来保护年幼的学生妹妹,慷慨就义,入殓师带着学生顺利逃亡,大结局。 电影,需要战争的题材,而当整个荧屏都充斥着炮弹,血腥和兽性的时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那些所谓的搞艺术的导演们,你们真的就江郎才尽了吗?看看整个2011年的国产影视,全他妈抗日的,学生抗日了,农民抗日了,工人抗日了,连妓女也抗日了,真是全民皆兵了! 那段历史我们不能忘记,我们需要这样的题材来让我们记得落后就要挨打,就要受尽凌辱,但是,导演们,说句不该说的话,你们是不是应该感谢日本天皇发动的这场惨绝人寰的战争,因为半个世界以后,它成了你们赖以生存的法宝! 国产的抗战影片,不但给我们灌输了仇恨,还在一点点剥夺我们的人性。当年的《黄河绝恋》,《南京南京》,到今天的《金陵十三钗》,看着幼童被煮,孕妇被剖,少女被奸。。。我就觉得自己和禽兽没什么两样,因为我当时的第一感觉就是祈求能够发动另外一场战争,将我们所受的屈辱数倍的奉还给他们,让他们生男为奴,生女为妓,削其头颅畅饮庆功酒。。。什么善良啊,人性啊,大爱啊,全他妈狗屁! 这么多年了,我们的导演就在一直给我们灌输着这样的仇恨。 影视,作为一种文化传播的途径,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而导演呢,拍电影虽然是他们生活的资本,但是他们也有责任向人类传播美好的,积极的,热情的时代气息,有义务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有人说,一个忘记历史的民族是可悲的,那么,一个只有仇恨的民族就是幸福的吗?

《金陵十三钗》电影和原著的差距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金陵十三钗》电影和原著的差距来自微语录网,更多《金,差距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