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三傻大闹宝莱坞》不可多得的好电影

影视台词 > 影评 > :《三傻大闹宝莱坞》不可多得的好电影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三傻大闹宝莱坞》不可多得的好电影的正文:


  印度,曾经在中学教科书中被列为与中国PK的对象(不知现在的中学政治书是否依然如故),用来证明“制度优越性”的“活靶子”——毫无疑问,中国完胜,KO!
  
  即便在今天的媒体报道中,印度也多以负面形象出现:思想保守,观念落后,基础设施破败,人口失控,到处拥挤不堪,贫富差距巨大,历史悠久、根深蒂固的陈规陋习……甚至对中国也很不友好,不但长期霸占着我藏南领土不放,更是不自量力,胆敢跟天朝抢风头,争当世界经济的“火车头”,第三世界的“领袖”……切,印度阿三,你也不对着镜子照照自己的德性(这是客气的说法)!
  
  但是,我们却又不太情愿的看到,“印度阿三”也确有其独到之处,比如它的IT产业,比如它的“宝莱坞”。
  
  《3 idiots》,很没有水准的中文译名《三傻大闹宝莱坞》,再加上它的海报风格,让人第一感觉只不过是一部纯粹的“闹剧”,虽然之前在一些地方看到或听过该片的介绍,但也没太留意;直至该片公映两年后正式引入中国大陆市场,我也没有踏进电影院“一睹为快”的兴趣。
  
  只不过看完了《金陵三十钗》后上“”,偶然发现了《三傻》的评分,9.1分,高居新近公映的影片之首,多少有些令人吃惊。在我的印象中,7分以上的片子就算“不错”了(可以看看),8分以上基本上都是“好片”(值得一看),而9分以上那就属于“神片”行列(譬如阿凡达,让子弹飞,肖申克的救赎……),非看不可了。简单看了一下“豆友”评论,好评如潮,众口一词。于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在网上“点播”……
  
  看开头,有点意思;看到中间,欲罢不能;看到结局,拍案叫绝。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回“”上给打了最高分——五颗星(力荐),并写下了以下简评:
  
  《3 Idiots》(《三傻大闹宝莱坞》)精彩程度超出预期!温馨,有趣,感动,思考,励志……百感交集……友情,亲情,爱情……有笑有泪……再加上印度电影特有的风情与风光……如果要评分,我打算有多少星给多少星。反观中国电影,烂片不计,“好片”也只能在历史或虚幻中寻找出路。差距在哪?值得深思!
  
  为什么要拿“中国电影”作比较呢?唉,没办法,都是中学时“洗脑”的后果,说中国,就要拉上印度;反过来,说印度,马上就想到中国。不仅我个人如此,现在仿佛是一种世界潮流,到处都在谈论“中国OR印度”。
  
  这部片子的“好处”无法一一列举(毕竟偶只是普通的观众,而非专业的影评人),它几乎反映了生活的全部,而且是真实的生活(当然,艺术嘛,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不是历史,也不是虚幻,这是它最难能可贵之处。它没有“突出主旋律”,在影片中,我们既能看到现代大都市的风光、富豪的奢华生活,也能看到“仿佛50年代电影里冒出的场景”,印度的“贫富差距”由此鲜明呈现;动不动就停电,交通拥挤乃至瘫痪,反映了基础设施的薄弱;置不起嫁妆就嫁不出,反映了印度社会顽固的陋习……这些社会问题都没有回避;当然,它们还不是重点。从“反映问题”的角度看这部片子,它的“火力”主要集中在对僵化的教育体制的揭露和批判——当然,是以“悲喜交加”的形式体现的,换用“中国式”的惯常说法,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这是艺术的特点,艺术的规律,艺术的力量。相信每一个看过这部片子的国人,除了笑过,哭过,也都“反思”过。不是吗?其实印度和中国在很多方面是多么的相似啊!正因为“相似”,我们才不停的“比较”,试图“找不同”。为什么这部片子能在国内引起这么多的“共鸣”?看了片子,再反观我们:贫富差距,拜金主义,交通拥堵,僵化的教育体制……除了那个富有印度“民族特色”的“嫁妆问题”(在中国是反过来的,结婚障碍往往是男方的“新房问题”),所有的问题我们都不少啊!由此,引申出了一个更大的问题:那为什么人家能拍出这样的电影,而我们不能?!
  
  客观的说,中国现在的“好电影”真的不多;不客气的说,绝大多数所谓“叫座”的国产片都是“忽悠”,看完了“大呼上当”的要比“大声叫好”的多。为数不多的“叫好又叫座”的片子也绝少有反映“现实问题”的。偶尔有一两部离现实近一点的,往往又爱走极端:要么就使劲往“主旋律”上靠,要么就刻意表现出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
  
  至于目前的国产“喜剧片”,往往不是“调侃”就是“无厘头”,看完了能令人回味,让人思考的片子实在罕有,恐怕充其量也就能记往几句搞笑的台词,丰富一下社会的“流行语”,如此而已。“人比人气死人,货比货得扔”,电影也是如此。
  
  那么,差距到底在哪?这事儿细究起来恐怕三天三夜也讨论不完。有制度的因素,环境的因素,国民心态的因素,教育的因素,文化的因素,艺术家功力的因素……我希望有更多的人看到这部片子,然后每个人从自己的角度感受,解读。
  
  据说,影片中的ICE大学的原型是“印度理工学院”(IIT),据百度百科介绍:在学术界具有世界声誉,被称为印度“科学皇冠上的瑰宝”,是印度最顶尖的工程教育与研究机构。我们简单设想一下,其在印度的地位大约相当于中国的“清华”(当然可能更高)。如果这样一部影片以清华大学作背景,再对号入座……学校能答应吗?校长能答应吗?广电总局能答应吗?……再往上就不推演了,你懂的!
  
  当然,这只是举例说明,并不是要把所有的问题都推到“制度”方面。倘如此解读,恐怕也背离了影片的初衷。你想想,ICE大学制度僵化,校长专横……但是,以兰彻为首的“三个傻子”是怎么做的?
  
  我们呢?我们是怎么做的?我们还能做什么?……
  
  高兴的是,经过“力荐”,周围已经有十几个人看过影片了,目前为止,看过的没有一个说“不好”的,甚至连说“一般”的也没有。所以,我乐意继续“力荐”。也希望看过的人都“力荐”,让更多的人来分享快乐,感动,思考……
  
  
  
  中国有句“古训”,叫“家丑不可外扬”。但是,看了这部反映诸多印度“家丑”的片子,我并没有觉得印度有多“丑”,反倒觉得印度很真实,很亲切,很可爱。甚至某位女士看完片后直呼:印度男人也有长这么帅的呀!(指男主角兰彻)
  
  
  
  这样的“印度”,才是中国的“镜子”,也才是中国真正值得重视的“竞争对手”;当然,希望中印是“良性竞争”,不要演变为“冷战”甚至“热战”。中国不正在兴起“文化热”吗?希望早日能看到与《三傻》一样、甚至更精彩的电影。让我们的电影也输出到印度,震一震“宝莱坞”。
  
  
  
  PS: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电影也不例外。若要“鸡蛋里挑骨头”的话,可能本片对爱情的处理略显不足(尤其是男女主角毕业后失联络,女主角又吃“回头草”,差一丁点儿嫁给了那头被斥为“蠢驴”的“价格标签”,虽然增加了情节的曲折性和趣味性,但毕竟使“圆满结局”稍显勉强),其动人程度不如友情和亲情。由此想起了几年前在CCTV-6《周末影院》看的另一部印度“大片”——《宝莱坞生死恋》,绝对的经典曲折,荡气回肠。虽然现在对具体情节已记不大清楚了,但仍能依稀回味当时的感动……两部片子相较还有一点差别:《三傻》片的女主角姿色中上,而《生死恋》的女主角可称得上“绝色佳人”……电影嘛,“养眼”也是极其重要的哦^-^
  
  
  
  继续PS:关于片子的中文译名,我看港、台、大陆有不同的译法,暂未发现让人“眼前一亮”的,其中以大陆官方译名最为差劲,一看还停留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水平。(借用一句“豆友”评论:你妹呀!闹啥宝莱坞了?你妹才闹宝莱坞!你们全家都闹宝莱坞!)这么内涵丰富的一部片子却挂了一个不伦不类的片名,简直是“挂狗头卖羊肉”,害得多少人只把它当做一部肤浅的“闹剧”,而错失了进影院的机会……哪怕直接翻译成《三个活宝》也好的多呀!……唉,正应了那句俗话:“没文化”害死人哪……
  
  
  
  总而言之,中国电影遥望“好莱坞”,须先赶超“宝莱坞”!任重而道远。

《三傻大闹宝莱坞》不可多得的好电影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三傻大闹宝莱坞》不可多得的好电影来自微语录网,更多《三,电影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