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电影评论

影视台词 > 影评 >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电影评论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电影评论的正文:


  Fear can hold you prisoner. Hope can set you free. A strong man can save himself. A great man can save another.
  懦怯囚禁人的灵魂,希望可以感受自由。强者自救,圣者渡人。
   ----《肖申克的救赎》
  题记。
   弗兰克?达拉邦特执导的这部电影1994年公映的时候,最着名的也许只有史蒂芬?金和摩根?弗里曼。如果说《阿甘正传》是一个梦 (这是一个黑色幽默的梦, 不要当真),那么《肖申克的救赎》就是一种生活。生活比梦简单,但生活远比梦境残酷。而这两部片子也的确是有很多可比之处,他们也有缘凑在了一个奥斯卡年度。不能否认上个世纪后半程是好莱坞大师辈出,名角辈出的年代,之所以我们才有可能欣赏到如此之多的名片。
   《救赎》反映了美国当时社会的许多问题,诸如:司法公正,监狱黑政等等,但我在此只着重从“追求自由”一隅出发,赏析本片,窥视美国。
   这部电影在过的几年里我已反复看过好几遍,每次看完都有不一样的感受,尤其是身处逆境当中。
   自由第一,这几乎是人类的共同观点。但是这条自由之路对于囚徒来说,却显得那么艰难。首先,他们不具备拥有自由的资格。法律剥夺了他们的自由。而安迪在监狱里所做的,是让囚徒们意识到,他们的思想是自由的。他们可以坚持自己的梦想,希望。体制化是可怕的腐蚀物,它让人没有自己的思想,成为机械的人。安迪从来没有屈服过,他想他是自由的,那么他就是自由的。最后,即使命运与他作对,法律毫无保障,但安迪还是主宰了自己的命运,他成为了自己的上帝。 监狱里的情形,大都是大同小异的。残暴的殴打总是层出不穷。所以,我们看到安迪的遭遇并不感到意外,而意外的是安迪依然能够坚持自己,依然如故的遵循自己所想走的路。他强大的精神念力和他丰富的内心世界,使他完全可以处于相对孤独的状态。影片结尾处,很温馨。阳光,海滩,小船。两个监狱里的伙伴,在那里相见。一切都仿佛是美好的开始。而美国影片的优点,就在于他们很照顾观众,他们不要求艺术,他们只要求打动观众。海边见面的那一幕,让我一阵唏嘘。瑞德的生命或许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才能延续下,而他们终究还是离群索居。这个社会终究也还是没能容纳他们。他们所能回归的,只是那片“没有回忆的海洋”。
   正如瑞德对安迪的评价一样:世上有一种鸟你是永远也关不住的,因为她们每片羽毛上都充斥着自由的光辉。影片中安迪的自由正和每个美国人向往的自由主义一起构成了一个国家,一的民族,一的时代的自由。所以当我们观看完影片后令人感动,令人热泪盈眶并热血沸腾,影片反映出的美国自由主义震撼了每一个人。
   杰佛逊在1776年的独立宣言里的措辞是,人人生而平等,都有“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基本权利。麦迪逊在1787年的宪法草案里将其改为“生命、自由和私有财产”的权利。相信这便是美国自由主义起源。自由主义是美国唯一占主导地位的政治传统,因为美国的历史很短,1776年才诞生,它是启蒙时代的产物。美国从建国开始就这么一种占主导地位的政治传统,因此自由主义就比较纯粹,也可以说是比较典型的。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它又不是那么典型,为什么呢?因为欧洲的自由主义大都是与封建专制进行了很激烈、甚至是血腥的斗争才得到的,社会是经过激烈的动荡才重新建立的,相比之下美国的这种自由得来有点全不费功夫。美国人的自由是天然的,对自由主义而言,美国是缺乏反革命、反动派,没有像欧洲那样的反对自由主义的保守主义。因此美国的自由主义从这个角度来说又不是那么典型了。正因为美国在自由主义这一点上基本上是举国一致的,因此它在整个历史中没有出现一个以自由或者自由主义命名的大党,它一般都是共和、民主、共和民主,认为自由主义是理所当然的,就不把这个作为一种目标来看待。
   美国自由主义演变的三个主要阶段。第一个是确立阶段,确立阶段又分为殖民时期、建国时期、内战时期。中间一个阶段是修正阶段,第三个阶段就是当代。鉴于影片所处的年代,只在这谈谈上世纪60年代。60年代在全世界都是政治风云激荡的年代。美国60年代的政治动荡里面包含了多种运动,一是从50年代开始的民权运动,一是反对越战的运动,还有青年反文化运动,还有新左派、女权运动、校园对抗、黑豹党等等,当时整个社会动荡不安,充满了对抗的烟硝味儿,一直到1968年马丁?路德?金被暗杀,社会的承受力终于到了极限。结果是什么呢?就是一个反弹,社会必然是这样的,社会的承受力是有限的,走得过分了必然要反弹回来。尼克松这样一个明显的保守派当选总统,他以法律和秩序的口号取得了沉默的大多数的支持,这表明美国人对社会动荡越来越不耐烦,而且诉之于政治运动了。到了尼克松,经过了30年向左的运动以后,到了60年代末就开始往回摆了,所以没有60年代的风风雨雨也就不会有80年代保守主义的反弹.
  分析完美国的自由主义再回过头来俯瞰全片。
   现时中没有一个人可以获取完全的自己理想的自由,但只要心存希望,我们便有了生活下的勇气。影片有这样三个相互比较的人物:
   一个是老布:在监狱里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图书馆管理员老布,好不容易获取了自由,可是出狱后,整日里却生活在惶恐中,最终在极度压抑和忧郁中,草草地了解了自己的一生。
  一个是瑞得:出狱后的瑞得,也面临着和老布几乎一样的心境,只是他心里或多或少的还存在那么一点希望——曾经答应安迪的一个承诺,最终活了下来。
   另一个就是安迪,他经过自己的不懈的努力,钻过500码的污水管道,终于获取了自由。在倾盆大雨里,酣畅淋漓地呼吸着自由的空气,幸福的张开了双臂……
   这三个场景其实是在问我们:为什么同样都是获取了自由,但为什么三个人却会有那么大的差别呢?
   这便是由于“希望”的缘故。在安迪的心中一直就没有放弃对自由的希望,而且他也一直在为自己的希望努力着——每天晚上都要用那个小锤挖瑞得认为几百年也挖不穿的墙壁。而对瑞得和老布来说,他们早就放弃了希望,以为在他们看来希望只能让自己更痛苦,甚至认为希望便是痛苦的根源。被“体制化”的瑞德到头来终于明白:心怀自由之鸟才关不住!
  本片所得重要奖项:
    日本学院奖(Award of the Japanese Academy) 1996
    Best Foreign Film
    报知映画赏 1995
    最佳外语片
    弗兰克?德拉邦特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电影评论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电影评论来自微语录网,更多《肖,评论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