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观后感:浅谈信仰与宗教的意义

影视台词 > 影评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观后感:浅谈信仰与宗教的意义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观后感:浅谈信仰与宗教的意义的正文:

   特别注明:原电影名为《Life of Pi》,在阅读本文之前,请遵从原电影名。中文译名有着商业化
  的目的,于主题并无可取之处。
   少年派在生存下来之后,向前来调查的日本调查员讲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故事。一个美好,一人一虎,
  历经奇遇,最终得救;一个残酷,乃是人为了生存而选择吃人。这两个故事的角色与情节都互相对应
  ,而在李安的妙手下,这种对应更折射出一种对宗教与信仰的深刻思索。
   从宗教的角度看,少年派的漂流其实是一场朝圣与救赎之旅,派所讲诉的两个故事,其实就是一个
  故事---吃人的是事实,而人虎同旅则是寓言。二者的关系如同古文明与神话一般---古文明的数千年
  之发展,始于茹毛饮血,历经残酷,但其中的战争奴役之事,却往往化为雄壮凄美之传说。
   在这里,若着眼于故事,则可谈个人与信仰之关系;着眼于宏观上的对应,则可谈文明与宗教之关
  系乃至宗教的意义。
   首先我们来看派的成长。
   派小时候是很善良纯真的,在其人生的发展中,这一阶段类似于佛洛伊德所说的“本我”,但又有
  很大的不同,二者的相似性在于,都处于基本无知且可塑性较强的阶段。“本我”是纯粹的功利主义
  的,只想“我要”,是一种欲望,在佛罗伊德的论述中,是基于对生存的“我要”;而童年派那种对
  虚无的上帝的追求,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无知的欲望(甚至同时信仰三种宗教)。只不过,在
  未遇老虎之前,李安的处理,执于孟子的“性善论”,认为人一开始,其本心是善良的。即派的“我
  要”是一种对善的“我要”。那我们看这个时期的派,他有信仰吗?是的,但这个时候他的信仰是一
  种基于无知而产生的信仰,这种信仰可以表现为一种对美与神圣的纯粹的追求,但其也有缺点:难以
  扎根于现实的土壤。而这一点则可以从拍与老虎的第一次的接触中看出来。
   派与老虎第一次接触意味着派作为一个立体的人的开始。老虎在这里寓意着贪婪,杀戮,无情。二
  者的相遇意味着善与恶的初次交锋。年少的派把肉拿在手里喂老虎,并说他可以从老虎的眼里看到它
  的灵魂,这句话表明了派心中无理由的超然信仰,甚至以为万物都无原因地统一于无原因的神性之下
  。而父亲在制止了派的行为后,严厉教育他说:“当你看它(老虎)的眼睛时,你能从它的眼里看到
  你自己的情绪,没有其它的。”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其实是导演想告诉我们的,作为善恶同体的派由
  此诞生了,老虎其实是派内心恶的映射,不管是于内于外的何种原因,这种恶总算是诞生了。
   然后我们再看整部影片的主体---派与老虎的共同漂流。由剧末的对应关系我们知道,船上的四种
  动物都是真实存在的人,而由上可知,派与老虎的共存,其实是善恶的同存,二者共同构成了一个立
  体的派。影片中的老虎,只知道贪婪地吃,毫无怜悯之心,对比于派对杀鱼时的忏悔;而老虎毫无理
  智地杀戮,毫无长远之打算,则可对应于派在机智中求生存---从而揭示了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其恶欲
  与善良,愚蠢与理智之间的纠缠与对抗。
   那我们便又发问:这种类似于精神分裂式的事件是如何产生的?影片里面,派向来访的作家谈到一
  句话:“生存能改变一切。”是的,也许生存只是一个借口,但没有生存,虽说邪恶无法张扬,但善
  良亦难能伸展---并且,假如我们有一种信仰,即相信秉持着某种信仰,相信善可救赎恶,而并非一定
  要抹杀恶的话,那生存便有其合理性了。于是,生存,便成为了对一个人讨论的立论点。而影片中生
  存的意义,则化为一种扬善的工具了。而基于此,一个逐渐发展的正常人,是可以一分为二的,而在
  影片所描述的那种极端环境下,这种分裂扩大化以至于分外鲜明,亦是可能的。
   依于上文,信仰于善可救恶,乃生存之充分条件,在影片中也是可以看出来的:老虎饥饿难耐,见
  水中有鲨鱼,便愚蠢地一跃而下,结果鲨鱼没吃到嘴里,自己反而上不了船。这个时候的老虎完全处
  于劣势,派要是不管它,它便自然死,特别是当老虎两个爪子扒在船上,派举起手中斧头的时候--
  -但最终,善良的派还是下不了手,无论是亲下杀手还是任其溺毙,他都没有做,而是塔了个木架子把
  它救上了船。这段剧情的意义何在?便是如上所言,生存是救赎的基础,而救赎之目的,则为生存提供
  了合理性,这便是生存与信仰之深刻关系。(试猜可知,若老虎死了,这漂流便不能说是朝圣与救赎
  了,派也无法找到上帝)
   在漂流历程中,派的信仰发生了一次升华,即那场暴风雨。
   在暴风雨开始时,派被这种大自然的神迹所震撼,并由身心赞美之,而他为了让这神迹也感动老虎
  ,便把老虎赶到船外,哪知这老虎不仅没被感动,反而让这暴雨下成了猫,在水里扑来倒,瞧来分
  外可怜。这时派看到老虎的反应,看到了老虎眼里的恐惧,心里生出了怀疑,乃至大喊质问上天:“
  你为什么吓唬它!”是的,他必然迷惑,因为即使完整的派已经分裂成了两个,但善的那个其本体并
  不完善,是一种无知的善,感性的善,相信超自然的神的善,这种善由于对外界之神的极度的依赖,
  根本已经失了理智,无法相信这种万物的非统一性。(此种思想有类似于二程对周敦颐《太极图说》
  的发展而形成的理学上的“太极统一论”,求之未果。)这时候派的疑问,则可视作是其原信仰开始
  进化的标志了,为其之后的自我救赎铺了思想上的前路。
   派在途中遇到的那座岛,夜晚看来确实是躺到的一个人,但我并不认为那是如人所言的是派母亲的
  尸体,而仅仅只是一具尸体而已,毕竟谁也不好说那具尸体具有什么非常明显的女性特征。这座岛的
  存在只是为了说明派吃人的事实,因为不管是水手、厨师还是派的母亲,吃谁都是吃人肉,其差别难
  分究竟。难道说吃了水手和厨师的肉而不吃自己母亲的肉就是善?扯淡。
   因此,整个漂流过程便可以统一起来,我们可以称之为“派的吃人肉之旅”。然后我们看结局,老
  虎独自离,不曾会有看一眼派,而派最终却拥有了自己美好的家庭,并没有因自己曾吃过人肉而发
  疯发狂,这是为什么?这表达了什么主题?这不是太不正常了吗?
   结合我上面的论述,我认为可用来解释的原因如下:
  (1).通过这个旅程,派寻找到了上帝,即达到了真正的信仰的升华;
   为何派提到,如果没有“理查德·帕克(老虎)”,自己便无法生存下?这一方面原因是生存意
  义上的,即没有作为恶的那一面的自己(老虎)吃人肉,整体的派是无法活下的;另一方面则是
  宗教意义上的,即没了恶的老虎,那善拯救什么?善本身如何得到升华?结合影片可知,派升华后
  的信仰,是接受了,或者说是救赎了吃人的自己。也许在传统的观点,吃人十恶不赦,可是在那种环
  境下,那种条件下,那种形势下,如果弃而不吃,是不是也是对生命(派的生命)的极大的蔑视?吃
  人肉和饿死一条生命两种选择谁的罪更大一些?当你说吃人肉的罪大一些,那么你的道德标准来自哪
  里?哪一种社会?哪一种文化?(某种环境下的道德标准从来都是相对的,文化进步并不能为道德进
  步提供辅助)当然,在当下世界中,吃人永远是错误的,杀人而食更应当诛,所以,在末尾,老虎走
  向丛林,是立体的派回到当下世界(或者说在宗教意义上的“神圣彼岸”)后,吃人的那一面离开了
  它(人类的原罪得到洗刷),毫无眷顾回首。当然,恶的消弭不会像老虎回归那么快,人心理上的回
  复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影片的处理是为了表明一种寓言式的结果。
  (2).不要太过执着于故事本身,就事论事只会拘泥于一隅;
   整个故事的真相确实是吃人的故事,但宗教意义上却是关于救赎的故事,是讲述作为主体的人,其
  信仰如何从信仰超自然的神转而变为信仰理性的自我,这种理性的自我也许还具有一定的表征性(即
  亦可称之为“内在的上帝”)而选择“派的吃人肉之旅”作为主体的载体,似乎有一些极端,但在这
  种极端中,却不也正是凸显了主题的深刻入骨吗?换成一个温和的故事,会给人如此的震撼?
  (3).“吃人”故事更深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探讨人类文明与宗教神学之间的深刻关系。
   有史可鉴的这几千年,纵而观之,便是“吃人”的历史。鲁迅先生也曾在《狂人日记》中写道:“
  我(注:“狂人”)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
  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①.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我们有制度的更新,工具的进步,但总的来说,人类还是野蛮的。这个时
  期我们对宗教的思考,大多不过是由于迷惑与恐惧而依赖于对超自然的神的崇拜。从善恶的二元化来看
  当时的人类,一方面有单纯的信仰,一方面却也免不了四处征战,乃至杀人食肉,这个时期可视作暴风
  雨前的派与老虎。
   ②.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过程漫长,人类开始逐渐深刻地认识自己,此时的宗教神学,可以说
  是哲学意义上的一种“认识论”,我们开始系统化地反思作为个人的人的价值乃至整个人类的存在意义
  ,更深层的,我们也在反思这种反思。
   但斯宾诺莎式的证明的意义何在?我们如何超脱于自身之上寻找奠基的真理?我们如何规避人类哲
  学中潜在的人类目的?中国古代有忠君的思想,曾有一句话,叫做“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在我
  们今天看来非常愚蠢,但在当时的历史框架下却是对的,代表着节气与壮烈;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
  阶段,为了金钱,白种人可以任意买卖和杀害黑人,并且这种行为还得到了法律和道义上的认同;而在
  当下,我们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人却逐渐沦为后工业时代的一把工具,这不也是吃人?
   我们如何知道,有一天,我们当下的主流价值观不会被残酷地推翻?
   我们应该从哪一个时空点来审视自身?
   我们如何构建绝对公正的判理?
   其实,人类作为生物诞生并进化,最后社会化为社会人,对整个人类而言,其存在的基础,只是取了
  一个当下可以接受的参考值而已,我们所有的哲学与道德,所有的失败的成功的建造,所有的目的,其实
  都是为了生存。
   就像我们总是赞扬蜜蜂勤劳可爱而厌恶苍蝇,仅仅是因为我们可以抢蜜蜂的蜂蜜来吃,而苍蝇则基本
  一无所用而已。尽管宏观上看两者差不多。
   而生存,就是解决所有问题的答案,包括过,现在,未来。
   这是一个正确的答案,也是一个错误的答案。
   我们在这迷惘的大海上漂啊漂,忆往昔无极,目前路无尽。我们只记得,为了生存,我们曾同类残杀,
  食其肉,饮其血。但我们依然希望,等有一天,我们到达神圣彼岸的时候,船上的那只猛虎,可以淡然
  离。
   连头都不回一下。
   而笃信于这个故事,不就是相信救赎吗?
   不就是追随上帝吗?
   这也就是宗教的意义。
  
  
  仓促写成,多有语法逻辑之误,望指正。
  --------2013年2月23日于华南理工大学北区北二宿舍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观后感:浅谈信仰与宗教的意义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观后感:浅谈信仰与宗教的意义来自微语录网,更多《少,意义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