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钢铁侠3》剧透,你看懂了吗?

影视台词 > 影评 > :《钢铁侠3》剧透,你看懂了吗?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钢铁侠3》剧透,你看懂了吗?的正文:

   我并不想表现得傲慢刻薄,但是当我看到有人说“这部电影严重违背了漫画的精神,这只是一部RDJ的个人秀,而不是关于Tony Stark的电影”甚至因此而对RDJ产生不满的时候,我忍不住非常想问:第一,你真的看懂电影了吗?第二,你真的看懂漫画了吗?
  
   或者,把这两个问题的顺序颠倒一下也完全没有问题。
  
   《钢铁侠Ⅲ》的主题是非常传统而老套的,也是从根本上来说符合了Tony Stark这个人物身上的终极命题,那就是科技与人的关系。就这一点而言,第三部(也很可能是最后一部)钢铁侠电影尽管披着喜剧动作片的外皮,在电影的内涵上却比前两部挖掘得都要深--恰如导演与演员所言,他们想要挖掘的是Tony Stark这个人物,而绝不是一部仅仅因为RDJ即将告别钢铁侠时代而捣鼓出来的RDJ个人秀。
  
   影片采用倒叙的手法,一开始就拉出了两条线索,两个科学家--Tony和Maya,在千禧之夜相逢,短暂的一夜情之后,在追寻科技的道路上,分别走向了自己的樊笼。
  
   Tony的牢笼很明显,就是他自己的盔甲。他说“自从纽约之战之后,一切都不同了。”引发他恐惧症的是那个虫洞。对于一个走在科技最尖端的人--Tony Stark来说,那个虫洞让他看到了一个宇宙,那个宇宙拥有令他不可思议的比他更为先进的科技。这是由来已久的人类的恐慌--从上世纪一个美国广播电台出于恶作剧的目的播报外星人入侵地球的假新闻而引起全社会的集体恐慌症发作,到每年至少两部在科幻电影中复发的外星人以高科技毁灭统治地球的集体恐慌臆想,自从人类开始探索宇宙以来,这种对于一个无穷的未知的事物的恐慌就一直存在于人类心中。
  
   或许对于普通人来说,这种无意识的恐慌并不足以引发严重的焦虑症,但是对于Tony Stark--一个科学家来说,这种恐慌引起的焦虑在于,首先,他所拥有的科技也许是地球上最先进的(《钢铁侠Ⅱ》很快就给中Tony曾经夸下海口,别人要拥有他的技术至少还需要二十年的时间,尽管挥舞着鞭子的俄罗斯大叔很快就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但毕竟那还是从Tony的老爹手里偷走的技术,归根结底,那是Tony自己的技术,所以在《钢铁侠Ⅱ》当中,Tony所拥有的仍然是全世界最先进的技术),但是,当Tony意识到地球并不是整个世界,这个宇宙要比地球庞大得多,这个宇宙里有人拥有比他更先进的技术的时候,这对于一个自诩走在科技最尖端的科学家来说,无疑于信仰的崩溃。
  
   我觉得电影对Tony Stark这个角色把握得非常精准,是因为这种恐慌是属于Tony Stark一个人的,是绝无仅有的,是别人不会有的也无法理解的。正如当电影中Tony对Pepper说“自从纽约之后,一切都不同了”,而Pepper却回答说“我怎么没有感觉?”其他人不会理解Tony的感受,因为他们没有见过那个虫洞,即使他们见过那个虫洞,他们也不会像Tony那样深刻的恐慌,因为他们不是Tony Stark,不是一个拥有全世界最尖端科技的人。
  
   当Tony的恐慌症发作的时候,他就陷入了自我的樊笼--科技的樊笼。Tony应对恐慌症的办法就是升级他的盔甲--盔甲在这里毫无疑问象征的就是科技,他把传感器打入自己体内,哪怕在睡眠中也可以召唤盔甲,甚至让盔甲代替自己与Pepper调情,Happy指出他对这个应该视之为珍宝的女人不理不睬,在这里,Tony已经完全执迷不悟地陷入了科技升级的陷阱当中,盔甲变成了他的樊笼。
  
   在这段情节当中,有一句非常重要的台词是由Happy代为说出的,他对Pepper说,机器人可以取代清洁员工,这是他说出了一句非常关键的台词“我认为人是最不稳定的因素”。科技比人要来得可靠,这是人们普遍的理解,哪怕是Happy这种显然对科技不怎么在行的人(他连Ipad的摄像头怎么翻转也不知道),都对科技有着一种盲目的迷信。电影当中对这点用喜剧的手法进行了嘲讽,那就是不断出错的MK42,它所表现出的科技的不稳定因素,正是对于Happy“人是最不稳定的因素”的嘲讽。
  
   而接下来的电影,就正式进入了“科技与人谁更重要”的老套命题当中。所以在电影进行到三分之一处,导演就拿走了Tony的所有高科技产物,他的豪宅被炸毁,所有的盔甲都被埋在了地下,MK42能源耗尽,就连Jarvis也掉线了,Tony能够依靠的只有他自己,他重新回到了一个人。而这时,小男孩Harry的一句话提醒了他:他可以创造。他是创造科技的人,而不应该成为科技的囚徒。所以在影片当中,Tony像一个普通人那样,他从超市采购各种日常生活中的材料,把玩具组装成武器,成功入侵了AIM的拍摄基地。这是Tony战胜恐慌,走出盔甲--科技的樊笼的第一步。
  
   而Tony走出樊笼的最终一步,就是他炸掉了自己创造的所有盔甲,并且宣告“我才是钢铁侠”。这是Tony Stark的一次自我升级。当他在第一部《钢铁侠》末尾宣布“我是钢铁侠”的时候,这里的“我”还是指穿着盔甲的那个人,在第二部《钢铁侠》当中,Tony强调的是“我是钢铁侠,盔甲和我是一体的”,但是在第三部钢铁侠当中,Tony宣布的是“我才是钢铁侠”,哪怕没有盔甲,他也仍然是钢铁侠。
  
   你们可能记得,在《复仇者联盟》当中,当美国队长质问Tony,“脱下盔甲,你是什么”的时候,Tony的回答当中包括了天才、百万富翁、科学家、慈善家和花花公子,但并不包括钢铁侠这个选项。因为在这个时候,对于Tony来说,没有了盔甲,他就不是钢铁侠,而仅仅是Tony Stark,天才,百万富翁,慈善家与花花公子。
  
   而在这一部《钢铁侠》电影当中,Tony比过任何时刻都意思到了,并非科技造就了人,而是人创造了科技。并非是盔甲令他成为钢铁侠,而是创造了盔甲的人才是钢铁侠。正因为如此,他才可以把盔甲当成烟花放给Pepper看,因为真正的钢铁侠是Tony Stark,而不是那些盔甲。
  
   人才是最重要的。这和漫画绝境线最后引出的主题是一致的。在绝境之后,Tony曾经一度被Yinsen的儿子所控制,利用他进行犯罪活动,这引发了Tony关于“重要的不是盔甲,而是穿着盔甲的人”的思考,从这一点来看,导演并没有骗人,电影确实将漫画的绝境线贯彻到底,尽管他没有依样画瓢地复制漫画中的情节,但是就连那段Tony和Maya在他们的精神导师家中探讨的科技与人的主题,在电影当中也得到了完美的再现。同样的,在绝境漫画当中,Tony的焦虑在于钢铁侠盔甲被更高的科技所取代,因此他当时所想的最多的事是“造更好的盔甲”。电影的起始点也与之完全吻合的。
  
   (顺便说一句,《复仇者联盟Ⅱ》有没有可能拍到内战?从绝境漫画引出的思考导致Tony产生了注册法案这点来看,第二部复仇者联盟电影当中出现内战相关内容是完全有可能的,但是跟钢铁侠电影一样,即使有内战情节,它也绝不可能是漫画的翻版,而是以另一种形式出现在电影当中。这是我个人的猜想。)
  
   再看Maya这条线,这其实是与Tony的主线呼应的辅助线。正如电影末尾,Tony回忆他与Maya一夜情之后的那个早晨,一切是从这里开始的。在“科技与人”的对抗当中,Maya是一个输家,她因为追求科技而丧失了人的良知。因此Tony对她大吼“13年以来,你都陷在这个牢笼里”。如果说导演在处理Tony相关的“科技与人”的命题时表现得还相对含蓄,那么借助Maya这条线所反应的这个主题可就丝毫没有含蓄可言了,包括Maya所说的那个纳粹科学家冯布劳恩,他是二战当中帮助德国人发明了V2火箭的人,也是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的真正创始人。他所代表的是一个最初单纯美好的理想,因为追求目的而无视过程中采取的手段,丧失了人的本质,最后误入歧途的悲剧结局。这是Maya的结局,这也很有可能是Tony的结局,如果他没有打破自己的牢笼的话。所以影片以千禧之夜Tony与Maya的相遇为开端,以最后回顾那个早晨为结尾,配合Tony所说的“一切的开始都是单纯而美好的”台词(大意),首尾呼应地揭示了整部电影的主旨。这一切,不仅仅是Tony,包括Maya的故事在内,与绝境漫画没有丝毫违背之处,相反,它给了Maya非常少的戏份,但是丝毫不差地传达了这个主题。
  
   至此,我认为《钢铁侠3》非但没有违背漫画的精神,相反,它是一次相当成功的改编。因为它把原本沉闷的情节用动作喜剧的手法呈现出来,让观众在电影院当中笑声不绝,毫无压力地接受了这个原本毫无新意而又十分沉重的主题。而且,就像导演和演员所说的,他们的确做到了,比《钢铁侠》的前两部电影挖掘得更深刻——用一种看起来更为讨巧的手法。最关键的是,他们抓住了Tony Stark这个角色身上的终极命题,即“科技与人”的命题。这个命题在钢铁侠和复仇者的漫画当中被以不同的形式反复演绎和讲述着。如果有人自诩为漫画党,却连这点都看不出来的话,那么我只能说,究竟你是没有看懂电影呢,还是没有看懂漫画,或者两者都没有看懂过?
  
   抱歉,我太刻薄了。
  
   顺便说说满大人。
  
   先说演员。说实在的,在看到正片之前,在一波波预告中看到Sir Ben Kingsley所演绎的满大人时,我的心里有点小担心,因为他的演绎风格实在太过浮夸,对于一个同时可以演绎恶魔与圣人的奥斯卡影帝(RDJ曾夸Kingsley的演技胜于他,这绝对不是自谦)来说,我很难想象Kingsley回因为这是一部商业片就用这种平面夸张的手法来塑造一个反派。
  
   所以,一直到看到正片,我才能松一口气,Kingsley不愧是Kingsley,他在《钢铁侠Ⅲ》中扮演了一个“扮演满大人的演员”,这解释了一切:满大人的夸张造型,Kingsley浮夸的舞台腔,后期带有喜剧色彩的表演,有他出场的每一分钟都非常精彩。你可以回想当他扮演满大人是给美国总统的那个电话,那声枪响让电影院里的观众也为之惊呼;但当他与Tony对话时发出鼾声又猛然惊醒说“他们还给了我一艘怪漂亮的游艇”时,所有观众也都为之捧腹。你不会在Tony揭露“满大人”的真正身份时感到突兀(许多故弄玄虚的悬疑片在抖包袱时最容易犯的错误),因为Kingsley已经用他的表演为这两种切换之间留下了伏笔,从一个充满了舞台感的恐怖分子到背后的那个跳梁小丑,两种截然不同的角色身份得到了完美的演绎。或许这也是为什么尽管在这部电影当中,“满大人”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反派,他仍然有了自己的电影周边兵人。
  
   (插一句题外话,如果Kingsley来演真正的满大人,他会采用哪种演绎风格?我还是认为他会使用Sexy Beast里面的演绎法来塑造出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真正的恶人。有人或许因为漫画中金城武脸的满大人而把他当成一个有格调的反派,但满大人从来不是一个优雅的绅士,他的狂妄与内心的卑劣,时而阴沉时而神经质的疯狂,随意杀人和强暴而丝毫不以为耻,这种发自内心的令人不寒而栗的恶,与表面上的庄严堂皇,似乎除了Kingsley也无人能演绎了。)
  
   回到“满大人”这个角色身上,从他的电视台中播出的中东的画面,传教士式的台词,自杀式恐怖袭击与爆炸,我们很容易联想到本拉登和他的半岛电影。有意思的是,在电影的最后,当Tony说“我们制造了自己的恶魔”这句台词的时候,“满大人”从镜头前面走过。如果说“满大人”是一个恐怖主义的隐喻,联想到近期被揭露的伊拉克战争的真相,那么这句“我们制造了自己的恶魔”究竟在讽刺什么,就不言而喻了。恰好最近又发生了波士顿事件,《钢铁侠Ⅲ》在这个时候上映,不免增强了这种讽刺意味。从这一点而言,《钢铁侠Ⅲ》是一部与现实结合得非常紧密的电影,我想这一点也是符合漫威的一贯精神的。

《钢铁侠3》剧透,你看懂了吗?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钢铁侠3》剧透,你看懂了吗?来自微语录网,更多《钢,吗?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