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中国合伙人》中国式致青春点评

影视台词 > 影评 > :《中国合伙人》中国式致青春点评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中国合伙人》中国式致青春点评的正文:

  成功学有一个似是而非的口号,叫:成功可以复制。而所谓的青春励志片,大体上也把“复制”作为关键词。在价值观上,一部成功的青春励志片就是要你对不可复制的青春从心心念念,到唏嘘不已,再到怆然泪下;同时,也让片中主人公的故事,让你燃起斗志,以10倍小宇宙爆发的能量,在观影结束后的几个小时内暗下决心,要复制主人公的成功传奇——毫无疑问的是,《中国合伙人》不仅做到了这两点,而且,做得很好。
  
   青春
  
   我们这一代绝大多数的观影人,没有经历过上个世纪的大学,却都为那个时代特有的泛黄色彩着迷。从《老男孩》的横空出世,到《那些年》的大放异彩,再到最近的《致青春》,那个时代的大学,正在步“叶问”这一符号的后尘,逐渐被过度消费。然而,与“叶问”所不同的是,青春并不像功夫元素与所谓的侠之大者那样离我们太过遥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因为我们不再青春,青春才显得分外美好。当孟晓骏蹲坐在洗衣店门口,当成东青被学校开除,当王阳的露西头也不回地消失在登机口,他们的青春才变得可贵起来。若干年后,王阳带着哭腔问醉倒在身边的朋友:“我们现在都变成什么样儿了?”的时候,心里惦记的,一定不是新梦想的辉煌,甚至不是新梦想起航之时,三个人的默契合作,而是成东青为他们挡拳头,他忽悠成东青以卵击石地追苏梅。
  
   其实,青春从来都不是纯白无暇的。孟晓骏没有看望病中的成东青;成东青用近乎无耻的方式追到了苏梅,又以几乎毫无尊严的方式失了她;那个率性而活的王阳呢?烧掉了诗稿,再也不愿提起露西。然而,当我们回头重新审视青春的时候,这些瑕疵都不过是青春的注脚而已。所以啊,即便没有在大学时写过诗,没有在图书馆通过宵,没有参加过舞会,但是,我们依然可以轻松地将自己代入缅怀青春的戏中,或是因为那一首首经典老歌,更是因为所有人的青春都是一个有瑕疵的,却又美好无暇的梦。
  
   梦是注定要醒来的,而青春注定是要完结的,青春的游戏也如同植物大战僵尸无尽版一样,无论你撑得多久也注定是会Game over的。这倒不是因为时间的永是流逝,而是因为在成长的路上,总会有某件事情让你突然长大,然后,就在你伤痕累累地幡然醒悟的时候,青春就结束了,一场新的旅途开始,而你也会和多年那个在襁褓中的自己一样,以哭泣的方式开始这场新的游戏。
  
   励志
  
   如果《中国合伙人》仅仅是一个关于青春的故事,那么陈可辛就只够拿一个及格分,而影片的后半部分则让陈可辛的这部电影有可能拿到优秀,也可能跌为不及格。从叙事技巧的角度上来说,影片的后半部分显得有点拖沓与矫揉;但就整个故事来说,影片的后半部分才使得《中国合伙人》成为人生,而非迷梦。如果我们从商业片的立场出发,那么新梦想的励志故事更是吸引中年人市场的关键因素,因为他们的青春梦早就醒了,心里剩下的,则是关于成功的财富盛宴。
  
   当黄晓明的英语从“闹太套”到最后的那段演讲,当“撸sir”成东青转身变为“留学教父”成东青,剧里局外的双重励志的确让人倍受鼓舞。当片尾柳传志、马云等人的照片出现在大荧幕上时,确实也容易让人产生这样的印象:成功之路,大抵就是如此吧——在艰难中起步,在挫折中发展,在十字路口做艰难的抉择,在磨难降临后凤凰涅盘。难怪,在街头巷尾贩售的成功学书籍总是像是廉价的复制品,更难怪,那一批批追求成功的人愿意在这条布满荆棘的道路上前仆后继。但《中国合伙人》的成功,难道就这么简单?
  
   有人在上给这部电影打一星,他说陈可辛太聪明,太投机,用一条简单的“金钱等于成功”的逻辑框住了影片,也框住了人心。我要给这部电影打五星,因为陈可辛在用这条逻辑讨人欢心的同时,也提供了另一种可能——当成东青与苏梅重逢,是成东青自己臆想出了苏梅的那一句:你能有今天的成就,我很替你高兴。而现实中的苏梅,眼中只有她的孩子。这就为“成功”做了另一种可能的诠释:家庭和睦,父慈母爱,天伦之乐。
  
  
  
   《中国合伙人》是一部中国式致青春的片子,尤其当“中国梦”几乎等于“成功梦”的时候。它赋予了青春不朽的属性:当我们的额头爬满皱纹,我们能做到的就是,不让它们也爬在心里。它也塑造了王阳式的人物,给成功下了一个模糊的定义:有钱,有家,赤子之心。
  
  第一次看见《中国合夥人》的片花,是几个月以前某次看电影的时候。来不及想是哪里触动了我,当时就转过头跟北北说:到时候看这部电影!
  
  看电影的前一天晚上,偶然看到了这部电影的纪录片。拍得很简单,大概只有30分钟。
  我才知道这部电影的导演是陈可辛。邓超说:导演觉得孟晓骏就是他自己。
  
  我不是很明白爲什麽会有那麽多人觉得这是一部中国式成功学普及教育片。我也不觉得故事里的这三个男人有哪一个是自发地强烈渴望中国式的成功。从始至终,我所看到推动这个故事发展的力量,只有成长所需要面对的现实。
  当梦想照进现实,当少年长大成人,我们将何何从?。
  
  其实,银幕下每个已经长大的人,都清楚现实所拥有的摧枯拉朽的力量。
  而青春最美好的地方,也就在於可以无视现实的残酷,并且真诚地相信自己有能够最终赢得未来的力量。
  对於每一个曾经认真做梦的人来说,自己都可能是成东青,王阳或者孟晓骏。
  
  高晓松曾经在《晓说》里讲过一集大师照亮八十年代。他说那是大师辈出的时代,有满溢的才情和纯粹的信仰,他说他很幸运成长在那个年代。
  小柯写八十年代的校园。有漂亮的女生和白发的先生,几个爱情诗人,几个流浪歌手。
  陈可辛让成东青秉烛夜读遇到杜鹃,让王阳教他借用路灯在地上打出ILOVEYOU。
  那是白衣飘飘的年代,没有鲜花豪车和乾爹的爱情,最美的姑娘用英文给她的爱人讲述红楼梦的故事,美好得让今天的我们常常带着感伤回望。
  
  可是,成长总是如期而至。即使是在梦想仍然充满力量的八十年代,生存也从来都是最现实的命题。
  
  借了全村人的钱来读大学的成东青,在一次次被孟晓骏逼问你的梦想是什麽时,一次次无言以对。他的梦想从来不是做美国上市公司的总裁,他只是想有份普通的工作,平平安安地活下,然後能每天比前一天活得更好一点。他不是削尖了脑袋不顾人格不管他人死活出卖良心不问是非只求闻达的成功者。他只是一个被现实推动前行的是被动成功的典型。
  
  出身书香门第的孟晓骏,爷爷和父亲都是留美学者,在如海藏书和钢琴声声中度过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就像王阳说的,美国就是他的宿命。一直把美国当作梦想的孟晓骏以为到达美国就是梦想的实现,但是从大学生物实验室助理到餐馆的小工,现实一遍遍重复了大学老师曾对他说过的那段话:你太天真,也并不那麽了解美国。孟晓骏始终把他的梦想放在心里,并且在整个过程中妥协得十分痛苦。
  
  影评里很少有人谈王阳。王阳不典型,很多时候他的功效就是个"和稀泥"的。可是三个人里我最爱王阳,因为最熟悉。
  王阳有不羁的才情也有飞扬的青春,幽默,留长发,打架,写英文诗,和外国女孩恋爱。王阳有浪漫的情怀也有善良的心,看重友情,理解别人,回避争执,甘於平淡。他是三个人中最早懂得现实的力量的人,所以毕业时他烧掉诗稿,剪长发,在宣泄的痛哭中与青春告别。他看重感情,所以成东青得了肺炎他还是跑看他,成东青开英语班他说有鷄吃就跟你干,在成东青和孟晓骏爲了上市不断冲突的过程中他极少参与。千帆閲尽之後,他娶了会做饭的平凡女孩李萍。结婚典礼上他说:千万不要和丈母娘打麻将,千万不要和比你想法多的女人上床,千万不要和最好的朋友合夥开公司。
  对於王阳这样的人,感情永远比利益更重要。
  
  这部电影最好的地方在於足够温暖。因为有情,所有的痛楚都没有太过惨烈,所有的失都还算云淡风轻,人生于绝望处又充满各种希望。
  罗大佑的音乐响起的时候,屏幕上一张张面孔从年轻到风霜。许多人诟病这一段在宣扬变态成功学。可是我跟北北说,我觉得那时的那些人和那时的中关村一样,是被理想而非慾望支撑的。他们的成功从来不是因为追求成功,而是因为期待实现理想。
  
  後来,是世界改变了我们,还是我们改变了世界?
  
  我喜欢陈可辛讲故事的方式,你不觉得有陈可辛在里面,你只看到成东青,孟晓骏和王阳。从这个意义上讲,佟大为是三个演员里最好的,因为我只看见王阳而没看到佟大为。
  
  故事结束的时候,放映厅里掌声雷动。那掌声属於所有已经逝的青春。
  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三个人,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流泪的青春。

《中国合伙人》中国式致青春点评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中国合伙人》中国式致青春点评来自微语录网,更多《中,点评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