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私人订制》这不是一部电影,只是一篇日记

影视台词 > 影评 > :《私人订制》这不是一部电影,只是一篇日记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私人订制》这不是一部电影,只是一篇日记的正文:

  文:陈柏弟
  
     最近的忙碌让我没有办法第一时间看冯小刚的这部《私人定制》,时间的流逝让我充斥在杂七杂八的差评中,也好,这样让我并不盲目,让我选择在观看之前有意的重温《甲方乙方》,两者对比之后再来做评断。
     观影之后,才发现这并不是大家所期待的贺岁喜剧,而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社会荒诞剧,肆意的批判他们所想批判。电影不再是冯小刚的追求,而是他宣泄的道具。说这是一部电影,不如说这是一篇日记。
     我想《一九四二》对冯小刚的改变是巨大的,一方面他完成了他对电影的所有梦想与追求,另一方面他看透了这社会对于电影“俗”的态度。可以说《一九四二》给予冯小刚毁灭般的打击,他的愤怒无法用语言攻击这种方式全部倾泻,于是他用了他所擅长的方法——电影。《私人定制》中第二部分,最为荒诞的名导演脱俗换血的故事就是他对世人愤怒的反击,毫无遮掩,他想对那些人说,错的不是我的“俗”,而是你们想要我脱“俗”这件事,因为这本身就是荒诞至极。这种荒诞的表现手法也许过于极端,但是却将他的愤怒全然表达。
     这部电影其他的两个部分和《甲方乙方》一样,都是小人物的故事,不同的是《甲方乙方》中小人物的梦想是那样的天马行空,不仅是书店老板想实现的巴顿梦还是老板想实现不吃荤的理想,还有一个死也不说的自我期待,都是一种思想上的满足,一种理想中的乌托邦,可以谓之“雅”。而《私人定制》中的梦想则显得实在得多,司机想当官来抵抗腐败,想要一个受瞩目的成人礼还是变成有钱人的简单愿望,可以说都是一种被现实打压下的羡慕与嫉妒,对物质的深深追求,可以谓之“俗”。
     这种从“雅”到“俗”不是冯小刚的改变,而是整个社会的改变,在这个社会中生活的人们价值观的改变。十年前每个人的追求各异,而现在物质成为了唯一。冯小刚这种改变就是在讽刺现在社会唯物至极的荒诞。虽然他是用小人物来表达,但是却用了这个社会顶层人的视角来告诉小人物,放弃你那无谓的物质追求,那种生活有你不懂的痛,珍惜你现在的生活,挺好。也许这是他达到他这个高度之后想对来者说的话,但是登高者永远都不会因为那顶峰的寒冷而放弃攀登。这样看来冯小刚的“苦口婆心”变得矫情了,不贴近群众了。当人为了生存而奋斗时是不会为了精神而放弃的。王朔和冯小刚不管再怎么想贴近群众,他们的实际生活形态已经形成了深深的横沟,不是他们不想,而是真的无法贴近了。因为他们已经没有生活在群众之中,他们的口气始终高于人群了。这样无疑给看电影的人们一种反感。
     社会大潮的改变中冯小刚在变,而作为观影的我们也在改变,《甲方乙方》的电影如果在今天上映,其中的真善美的温情带给我们的不再是感动与惊喜,而是种种质疑与不相信了,我们会认为那是一种说教。因为我们变得“恶”了,不再相信社会中存在那样的真善美,存在的是物质驱动的利益的走向。这也是这两部电影中葛优带领的团队看似相同,而存在本质上区别的原因。也许这就是从《甲方乙方》到《私人定制》的进化之处。
     如此说来冯小刚的此部电影并没有剧情上的硬伤,但是却惨遭评价上的滑铁卢,原因有几,首先他的讽刺依然现实却带不来惊喜,这样的讽刺在现实生活中不再稀疏少见。也许是我们自讽自嘲的功力增加太快,让冯小刚无法像以前那样指路人般的引领了吧。其次,冯小刚随性的同时也造成了对于电影艺术技术的弱化,剪接凌乱,故事冗长,没有精缩重点,没有适可而止,超出了观影大众的忍受点,便觉得无聊了,我想整体再缩减30分钟,故事更加提炼会好很多。最重要的是,在贺岁之际,大家太期待欢笑,而这部影片讽刺有余,而喜剧效果不足,让对于欢笑期待过高的观众不免失望。
     所以说这这是冯小刚随心的一个日记,不是一部电影。

《私人订制》这不是一部电影,只是一篇日记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私人订制》这不是一部电影,只是一篇日记来自微语录网,更多《私,日记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