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十二怒汉》观后感电影点评

影视台词 > 影评 > :《十二怒汉》观后感电影点评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十二怒汉》观后感电影点评的正文:

  正如我不喜欢徐晋如一样,我同样不喜欢安.兰德彻底自由放任的自由主义。作为一杆天枰的两端,我向来是中间派,因为我认为政治和政治家存在的意义在于:让这个共同体(无论是小共同体还是人类)变得更好。而偏向任何一端,在我想来,就如今天的乌克兰一般。
  
  我比较认同桑斯坦在《网络共和国》和刘瑜在《民主的细节》里的两个观点:1、在网络环境中,意见的两极发生交际的可能性极低。2、共和党和民主党的意见从两极冲突发展到现在,提出的政见大多已有类似之处。所以在这里转一篇徐晋如的《民主驳议》,其中有部分直指民主荒唐。
  
  ps:以我有限的理解徐晋如不会有意见…如果有,请豆油,我立马删帖。
  
  徐晋如《民主驳议》
  
  今日中国有一词语人人诵之于口,若“阿门”之于基督徒,“阿拉”之于伊斯兰教徒,以为至崇至高,而无一人敢公然非之者,则民主焉。然而民主究是何物,其是否适用于今日之中国,人固存而不问。考中国近百年历史,一切罪恶,莫一而非藉民主为名。在上倡议者一则曰欲吾民自主,再则曰欲吾民自主,然而吾民自主之日,即吾民皆套上枷锁之时,始作俑者,乃横暴凶虐甚于秦始皇万倍,此则民主行而自由绝,圣人作而大盗兴,民主之祸,有甚于洪水猛兽者也。当世学者,不能察古变而用今谊,犹喋喋于概念大词,以为万应灵丹,且以之重惑天下之人,是不可不驳也。
  
  按近之说民主者,可分二派焉。一派较激进,以民主为人类普世价值,视“泰半之意志”为社会正义之鹄的所在;另一派则曰:“民主只是最不坏的。” 以民主仅是政治制度,并非价值观,然在所有政治制度中,民主之危害最小。第一派之观点,在当代中国甚嚣尘上,人或谥之曰“民粹主义”,其实所谓民主思潮,其义固全在此,何庸曲讳。另一派所欲者,无非国有议会,民之舆情可以上达,政府不得以国家名义干涉个人自由而已,然此等政治理想,仅欲民申其情,非欲民主其事,称之曰代议制则可,称之曰民主则不可,名实不副,遂将渐蹈第一派之故辙,是尤不可不辨。
    
  作为一种价值观之民主,实基于此种假设:泰半之意志较少数之意志为正确。噫,是何语耶!倘以泰半之意志较少数之意志为正确,则必先承认人与人之间毫无差别,夫惟同质,而后可以作量之比较。然人之先天禀赋有修短,后天教育复迥异,上智下愚既不移,人人等而无别之说,惟于天国说教中方得存在。但世人不察,闻民主平等之说而雀跃欢喜,曰:吾今平等矣,吾今民主矣,不知其所谓民主,皆少数野心家于背后操纵之,身为人所嬲而不自觉,世人仅得平等之虚名,仅受民主之虚荣,而终于为人奴役,成为“平等之奴隶”。然则少数野心家何得操纵民众耶?盖人之贤愚难齐,所能达成共识者,惟在最低层面为可。告子曰:“食色性也。”食与色,人天生之性也,人人得而同之,至于商榷国是,岂人人皆得同之乎?凡一种学说、一种主张愈低级、愈浅薄,则愈受大众欢迎,故民主价值者,低层次之大多数之价值也。爱因斯坦尝谓:“民族主义乃流氓手中最后一张王牌。”其理固以民族主义最为浅薄,更多地是一种情绪而非一种完善之学说也。饰为民主学说者又以“泰半之意志”为社会正义之旨归。英谚有之:“世间不平等之事无过于不平等事物之平等待遇。”民主既以多数之意志为衡准,则必将戕灭少数先知先觉者之意志,此则社会最不正义之表征也。爱因斯坦尝论世人之浅薄无聊,云:“余性早慧,束发之年,即知世人终日营营之事毫无价值,彼所孜孜以求者,实甚残酷。世人但生得肠胃,即命定而为天地之刍狗。凡日蝇营狗苟,逐求酒食者,其肠胃多能餍足;然有志者、情感充沛者终不能餍此。”夫有志者、情感充沛者究是社会之极少数,倘以泰半之意志为社会正义之旨归,则社会必皆趋信平庸,而最可宝贵之精神力量,却遭完全之戕灭,此非民主之弊而何!
    
  盛称民主之士,每以“自由”、“民主”并举,以为自由与民主为等量齐观之两种普世价值。自由者,人世最宝贵之价值理想及社会生活中至高无上之法律也,持民主说者,以民主克保最大多数之自由,故凡说自由必兼举民主。当民主学说之兴也,本欲令世人享有普遍自由,此固不待言者,然世人一旦获致民主,自由辄终必遭灭顶之灾焉。英哲阿克顿云:“人民之幸福固不在自由焉,自由无益于众庶也,众庶所欲者,进步、财富、安逸三事耳。”[1]众庶生而即以消灭个性,倡导集体道德为务,民主既承认人人平等,则庸众之观念必占主导,此亦无他,盖以其人数万倍于精英故也。民主所保障者,大多数平庸者之自由也,民主所毁灭者,极少数最优秀种群之自由也;自由之于前者,并非必要,而自由之最实际承担者及扞卫者,则惟后者一力担当之。民主赋予不需要自由者以自由,而人类自由之根基亦遂焉覆灭,此民主之大害验矣!余尝考徵信史,乃知君主制、贵族制较民主制更为自由,凡树民主之赤帜,以“人民的名义”所犯之罪恶,其残暴横虐,莫不甚于独裁君主万倍!盖人民意志较之君主意志,更无顾忌,倘“人民意志”不受制约,一切个体,欲求一逃逋薮并不可得,更遑论何自由耶?自由之义,固有二端焉,一曰欲弱者免于强者之侵陵,二曰欲少数免于多数之侵陵,乃今“多数的”、“人民的”意志无远弗届,而欲少数之权利不受侵陵,何可得乎?夫多数者,一般之庸众也,少数者,社会之精英也。凡一社会,纵容庸众戕灭精英,而臻至普遍平庸,虽人人盛称之,余必谓此一制度为人世间最邪恶之制度也!
    
  民主之实质,厥在推最低层次之价值为全社会之共同价值。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民主论者颇攻击此论,以为此孔门愚民之说,而欲启迪民智,令民众共享权力。不知民可与享成,不可与谋始,普通民众,并无辨别利害之能力,其能令之达成共识、啸聚成群者惟二事焉:一曰民族主义,二曰平均主义。民主论者愈欲令民知之,而民智愈昏,终于为不逞之徒所利用。[2]曩康有为深有慨乎民国虚名共和之弊也,发愤而道曰:“昔者无数暴民,日以其平等自由之美言告我国民,我国民莫不欢欣鼓舞而信从之,相将断颈灭族,破家捐金,以从事于革命,而购共和焉,盖将以易四万万人之民权平等自由也。乃帝制既排,共和既得,而民权平等自由,则茫如捕风,非徒渺不可得,乃得戮辱剥丧,生命财产,抑不得保焉。然则吾四万万同胞,断颈灭族,破家捐金,徒为此千数百暴民买此民权平等自由而已,而己不得与焉。”此则“四万万人皆无得于民权平等自由,而仅令千数百之暴民得民权平等自由,是排除一人之专制,而增设千数百人之专制也。”[3]不宁唯是,此辈暴民,且发动群众斗精英,遂令玉府烧作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为希特勒之迫害犹太人也,为斯大林之肃反也。夫希特勒、斯大林之上台,岂非皆众庶之力耶?
    
  民主人士既以民主为普世价值矣,则曰:吾中国今欲富强,不可不民主,吾中国今欲世界化,不可不民主!呜呼!今日欧美之所以致富强,岂民主之力耶?考欧美自文艺复兴以来之历史,其民所以富,其国所以强者,实科学发达一途而已。然其科学何以发达耶?曰因其文化传统崇尚个人主义而已!吾中国素无个人主义传统,民但知有国家,有集体,而不知个人自由为何物,此种土壤,不但科学不能发达,而欲民众分享权力,尤不可得。阿克顿谓:“公共利益必先牺牲个人也,则此种公共利益不值一顾。”[4]试问中国民众,孰有此思想?一旦民主大行,吾知跳梁小丑若李洪志之徒,必将成民众救星矣!
    
  以民主为政治制度之一型者,持论稍卑,或可谥之曰“消极民主”焉。其弊在不知其所谓民主者,乃自由也,代议制也,三权分立也,今乃笼统下一定义曰民主,名实不副,安得不辨。陈独秀者,中国首倡“德先生”之人也,其在经历党派斗争之后,于斯大林主义失望透顶,而重主民主之说。其论略曰:“(自列托以下皆然)以民主政治为资产阶级之统治方式,伪善也,欺骗也,而不知民主政治之真实内容厥在以下数端:法院以外机关无捕人权,无参政权不纳税,非议会通过政府无征税权,政府之反对党有组织言论出版自由,人工有罢工权,农民有耕种土地权,思想宗教自由等等。此皆大众所欲也,亦十三世纪以来大众以鲜血斗争七百馀年,始得此所谓‘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也,然此正俄意德所必欲推翻者;所谓‘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较之无产阶级民主,仅在实施范围之狭广不同,而初无孤出之无产阶级民主也。十月以来,持‘无产阶级民主’之空洞抽象名词以为敲扑,以打毁资产阶级之实际民主,至今日有史大林统治之苏联,意德且为学舌之鹦鹉焉。”[5]陈独秀之论固今之信奉消极民主辈之不祧之祖也!然陈之所称者,于政治学中曰自由,不曰民主,且不知当苏德意之始兴也,民主范围远较英美为广泛,然亦惟其更广泛,故独裁、暴政、对外扩张遂得汇为洪波巨流焉!阿克顿所谓“平等之观念导致帝国主义”[6],即此之谓也!
    
  持消极民主说者,必以民主可保证政府不走向独裁,故每饰其说为“宪政民主”。所谓宪政,即以宪法之力量限制政府权力,使之不致过度集中,而导致对个人权利之侵害;所谓民主,则为政府之建设必考虑各阶级之利益,俾之分别甄选精英,且赋予其议政权焉。夫政府是否走向独裁,惟视其权力是否受到制约。宪政本为独立制度,施之民主社会固可,施之君主制、贵族制之社会亦何得谓为不可!若君主权力受到普遍之制约,则个人之自由自终克保障;又若贵族之权力受到普遍之制约,则个人之自由亦克保障。君主权力不受制约,是谓之僭主,贵族权力不受制约,是谓之寡头,而民主权力不受制约,则必为泰半之横暴矣!故政府是否走向独裁,初与其是否民主无关。又公众通过选举选出议员,此一制度,于政治学谓之“代议制”,其能体现民主精神者,只在选举中依循“少数服从多数”之原则耳。今不察其实质,而含糊称之曰民主,岂非大乖其实?海德格尔云:“非汝说语言,乃语言说汝。”孔子亦曰必先正名,盖名不正则言不顺,今以民主之名,欲行代议制之实,是犹南辕而北辙,缘木以求鱼也!
    
  世之以代议制拟于民主者,或以选举为议员遴选之途故。是亦有可议者。夫以选举甄别精英,不若通过考试。盖选举之人,若欲当选,则必以谄媚民众为务,其人品斯下矣!一切识见超卓之士,自来即为众庶所嫉恨,而乡愿之徒、知机狡诈之辈,乃反受举世之隆誉焉。若夫考试,则全视其人之学术高低而定优劣,世间惟有知者方具美德,以人若欲其知识充盈,则必无心旁骛,是知其必无官场龌龊之经验也!近世潘光旦先生于万众喧腾,驰心平等之时,独持异议曰:“以言政治组织,有所谓均平选举制者。政治领袖之产生由公民投票,而投票之数不因资格地位而有多寡之分。美国实行此种制度者也,故杜威博士投一票,其寓前日事洒扫之清道夫亦投一票,曾无稍异,而若杜威博士者,又时或潜心于学问,并此一票而不及投焉。……一国之中,平庸之人居大多数,而中上者居少数,今既人投一票,而中上者或因事冗,不克投票,或明知其意见之寡不敌众,不欲投票;于是平庸之政治主张充塞社会,而一乡之愿人,得因风云际会,一跃而执政治之牛耳矣。美国舆论界之严格者至呼现任总统柯立志为‘天下驰名之庸人’,近代美国政治之趋势,于此可见一斑。”[7]按美国自威廉.罗素创设“骷髅会”以来,耶鲁精英已成居上之“隐形帝国”,一切施政方略,皆自彼出,且多以财团控制媒体,左右舆情,渐非“均平选举”之旧貌,故其危害遂不甚烈。虽以甘乃迪之卑贱,纵得暂时窃国,曾不能使其政离于正轨者,知识贵族主政故也。而若本无宪法以制衡政府权力之国家,其知识贵族又遭灭顶之灾者,一旦实行均平选举,吾行见铜驼没于荒草间也!
    
  凡持消极民主说者,多以民主制度较其他制度如君主制、贵族制更加宽容。此所谓“民主只是最不坏的”也。前曾论及,彼等所谓民主制度,即代议制之谓,然既美其名曰民主矣,则不能不影响一般之社会舆论也。阿克顿云:“若政府被迫表达国家之集体意志,则首阳薇蕨,不能独活。一切妨碍集体意志之人物,皆为所芟夷。其有身处劣势之少数人士,欲求一逃逋薮而不可得焉。”[8]若代议制得切实之施行,固克保护大众免受最高权力之祸害;而若人民不餍足于政府由少数议员组成,必令之代表全体人民,且按绝大多数人民意愿行事,身为个人,又何从免于全体人民之祸害?然则代议制既以民主之名为饰,必有变质为世间最缺乏宽容之制度之趋向也。且在上者既以民主名代议制矣,社会一般舆论,必以平等哲学为价值之旨归。今有一人焉,其性有若鸷鸟之不群,若施之于君主制、贵族制之社会,则必为高士焉,为英雄焉,而施之于民主制度下,徒为众所哂笑而已。民主制度既肯定人人平等焉,则必以思想超卓之辈为异端,为赘疣,跳踉媚世之徒,反乃俨然成奇特杰出之士,康有为所谓“苦学修行之儒,徒供排笑,豪暴夸奰之夫,为世所宗。何以礼义为?财多而光荣;何以修行为?夸势而立身。士不悦学,人不知耻”[9]者,十数年来,吾见亦多矣,今之博物君子,乃竟熟视无睹耶?
    
  此辈之标榜“民主只是最不坏的”也,亦以民主制度可充分发挥个人之才智。不知导致人们通向科学与艺术之最强烈之动机,乃在欲逃避日常生活之粗俗沉闷,乃在欲自拔于驽马之群。此种动机,纯由西方文艺复兴以来个人主义之觉醒而起。倘一种文化,其个人主义传统占主导,不论其为何种制度,个人之才智终不致长期堙塞;而若一种文化,徒欲人温良恭俭让,一切特立独行之士,皆视若异端,必除之而后快,不论其为何种制度,吾知其在科学艺术方面,永无发现焉!民主既为社会之基本制度矣,则上有行者,下必甚焉,普通社会文化,亦必以民主为准则焉。如此则普遍无知之庸众,必以至巨之数量,而得执文化生活之牛耳,科学艺术之不能发达,固不待言矣!今日美国社会普通人之浅薄无知,诚足为吾人诫也。夫天赋卓越之人,既遭社会白眼,则从事科学艺术事业者,多为谋身而已。民主社会由于财团之力量,科学技术亦能日新又日新,然此等科学,多不能增进人民幸福,而艺术更为铜臭所玷矣!
    
  余尝诵鲁迅先生之《文化偏至论》,对照百年来中国之史实,深致慨焉!夫一二学者,不精审西方富强之由,不慎思吾国积弱之因,以民主说为号召,振臂一呼,应者云集,文化偏至,良可喟也!方世界民主思潮勃兴之初也,阿克顿即谆谆作诫云:“众所周知,民主亦嗜于奴隶制、帝国主义、征服战争、宗教的不宽容、暴政、普遍的无知。”[10]三复斯言,不胜唏嘘!当今学者,犹汲汲于斯,一若民主为先验之真理,不可丝毫动摇,诸公广闻令誉、高名厚实逐一随之,不知一旦沧海换,诸公亦不能独免也!呜呼!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竟是孰之过欤!竟是孰之过欤!
  -------------------------
  注释:
  [1] 《自由与权力》,商务印书馆2001年1月,374页
  [2] 包天笑回忆说:这时候,民主思想,渐入人心,虽没有打倒孔家店那种大轰击,但孔子学说,已为新学家所疑问。为了《论语》上有“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两句,于是哗然说这是孔老夫子的愚民之术。据说这还是到中国来传敎一位敎士,研究了中国书后,倡此说的。于是信奉孔子者,为之辩护,说这两句书为宋儒所误解,这个句读,应当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我们偶与蒯先生(礼卿)谈及此事,他说:“这是孔子的明白国家的政治,世界各国,无论那一国号称民主的国家,都是民可使由,不可使知的。不必用句读给他辩护。说到传敎士倡此说以诋孔,尤为可笑,他们的敎会,就是一个‘可由不可知’的大本营。”(《钏影楼回忆录》211页,香港大华岀版社1971年6月1版)

《十二怒汉》观后感电影点评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十二怒汉》观后感电影点评来自微语录网,更多《十,点评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