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催眠大师:有病不治非英雄

影视台词 > 影评 > :催眠大师:有病不治非英雄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催眠大师:有病不治非英雄的正文:

  《催眠大师》的预告片吸引了我,这一类题材的片子从来对我就具有无比的吸引力。该预告片做得非常好,在某种意义上,对我起到了一种误导的作用。看预告片时,我以为这是一部一位催眠大师跟一位深度心理疾病患者进行梦境斗法的大片,在故事模式上有点像《入侵脑细胞》,在叙事结构上则像《盗梦空间》,两位高智商人物的斗智斗勇,一层梦境、两层梦境、三层梦境……在势均力敌、惊心动魄、扣人心弦、时长又不只是一秒的高潮大对决后,伟大的主角战胜对手,拖着疲惫的身躯走向夕阳……还有什么比这更能刺激人的荷尔蒙的呢。
  当然也不是说该片就完全不是这样子,但最终的成品还是有点小儿科,最后的角色翻转也并不算是多么的令人意外。《催眠大师》具备了极好的题材和故事框架,但导演或编剧无疑未能物尽其用,非常遗憾地,甚至可以说,该片还未能真正的成为一部“电影”,而仍是一部或许对中国导演来说更擅长制造的“小品”。我想应该不只我一人这样想,假如这部片子是由诺兰来拍,那肯定是另一番的宏伟气象。
  心理疾病治疗的难点并不在你认不认为自己有病,因为就算病入膏肓如徐大师,也是知道自己有问题的;甚至也不在于认清你的问题出在何处;而是在于你愿不愿意接受治疗,让你放弃自己的一部分,成为一个“正常的人”。心理疾病不同于其他的身体上的物理性或生物组织性的疾病,在很大的程度上,就在于患者对自己的疾病或多或少具有某种认同的倾向,他将该种疾病视为构建自我的一部分,视为自身的一部分,假若抽离了这一种疾病,那么他将不再是他,或说,我将不再是我。心理疾病的建立机制,是一种身份的焦虑,是一种对自身的不确信,一种对于自身的不完美的痛恨和拒绝。即便是下楼梯后你开始怀疑自己是否忘记了锁门这种据说几乎人人都有的轻微强迫症,也是一种对你自身的怀疑,对你自身的极大可能是粗心性格的控诉。
  在现代社会,虽然我们每天都会听到有人这样说:没有人是完美的。但他们只是说说而已,或者说这些话的人他们本身就是弱者就是没有话语权没有权力的人。因为你转身,你就会发觉,这整个社会都要求你要凡事做得完美,你要成为——不!不是“成为”,而是“本身就是”!——一个完美的人。你的领导要求你“是!”一个完美的下属,你的老板要求你“是!”一个完美的员工,你的父母要求你“是!”一个完美的孩子,你的妻子或丈夫要求你“是!”一个完美的丈夫或妻子,你的孩子要求你“是!”一个完美的父亲或母亲,你的朋友要求你“是!”一个完美的朋友,你的社会要求你“是!”一个完美的社会人,你的国家要求你“是!”一个完美的好国民!我想你一定对此深有同感。高富帅和白富美除外,他们是自从亚当和夏娃吃了禁果后人类社会难得的硕果仅存的完美的人。
  徐大师的病根在于不愿意接受治疗,因为他觉得假如自己接受治疗了,痊愈了,那么他就会对不起死的爱人和自己最好的朋友。因为自己的过失与未能救到此两者的不完美,而导致的悲剧,他不愿意原谅自己,他不愿意接受这样的自己。他要拥抱疾病,与疾病共存亡,他要惩罚自己,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还拥有过,才能对得起死的爱人和朋友。自责乃至自戕,感受痛苦,他试图通过这种自我惩罚途径,建立,或者更准确地说,维护自我的德性的形象。遗忘意味着背叛。轻松意味着与残缺的同流合污。
  的确,徐大师的不愿意接受治疗是关于德性的自我形象的。自责,是一种德性的自我惩罚,也是德性的自我完成的必经途径。这在古希腊悲剧那位杀父娶母的王子的自瞎双目的故事中有着最经典的表达。痛苦的辉煌,令自我惩罚者在黑暗中仿佛置身德性的白昼。
  无独有偶,在同期略早公映的《魔警》中,吴彦祖所饰演的魔警角色,由于自小受到父亲关于德性的完美的严厉教育,导致的心理异常,令他即便在父亲死后多年,他已长大成人,父亲的形象仍如影随形,对他进行德性的审判。“每个人做错了事都应该受到惩罚。”他每当做错了事便鞭打自己以示惩罚,然后才能得以重回德性的完美。但是他为报复放火烧死了一个无辜的警察,这使终身无法逃避自我德性的审判,在该故事中,他虽然也被进行了催眠疗法,但所遇上的只是一位半吊子心理医生,而不是一位精通清醒催眠疗法的莫神医,他不能痊愈了,是故,导演只能让他死于火以作救赎,以作完美德性的最后自我完成。
  但《催眠大师》的故事跟俄狄浦斯的故事、《魔警》的故事是有区别的:俄狄浦斯犯了乱伦之罪;魔警是犯了杀人之罪,这是一种真正的罪;但徐大师却没有犯任何罪,至少在他的自我惩罚的意向上,他并没有犯他所要自我惩罚的那一种罪,他只是无能,在猝不及防的意外中无能救到他的爱人与朋友。因此,他的自我惩罚实是一种无辜负疚。
  阿多诺曾就无辜负疚提出过一个着名的命题:“在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当在大屠杀之后,而炊烟却继续升起……我们如何对得起那些已经死了的人?写诗是美好的事情,可是奥斯维辛是野蛮而残忍的;炊烟升起是美好的事情,可是大屠杀是野蛮而残忍的。在经历与做出这些惨绝人寰的事情之后,人类凭什么还有资格继续从事、享受那些美好的事情?死者长而已并不语,我们如何祭奠他们而不会觉得亵渎?我们活着,而他们却已经死,这本身即已是最大的命题。
  然而人终究是脆弱的。因为无论怎样,人类终究还是要继续活下,而且还要继续从事与享受那些美好的事情。而要达成此境,则必须要轻装上阵,也即是说,在一定程度上,要遗忘掉过的那些不好的事情,与过,更是与自己与世界,达成和解、谅解。
  根据基督教的教诲,这个世界包括历史上的几乎一切虽然都不是完美的,但你还是要跟这个世界包括历史上的一切达成和解、谅解。和解、谅解并不代表就是认同,因为上帝才是你唯一需要认同的对象;和解、谅解也并不是什么高尚的事,比如某人伤害了你,他也并没有向你道歉或赔偿损失,但你在内心里已经与他达成和解、谅解,而是因为,和解、谅解是一种上帝对人的保护性命令,是上帝能够祝福这个人与这个人所已经谅解的人和事物的通道,人只有跟这个世界包括历史的一切达成和解、谅解了,上帝才能祝福他并他所和解、谅解的人和事物。
  所以人首先就得认罪,认清自己的本相,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因为假若你不认清自己的本相,你便不可能知道上帝是多么的爱你;假若你不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与不完美的自己,你便不可能接受任何东西。在根本上,基督教并不教人过分自责,沉溺于罪的悔疚中,也并不教人自以为王,而是一种教人轻装上阵而又不失“罪”的深度朝着德性的标杆直跑的哲学。我们活着,而他们却已经死……这是上帝才能解决的命题。
  记忆深处有泥沙,有病不治非英雄。
  故事可以彻底破碎,但愿现实的一切都有个光明的尾巴。
  “风起了,必须好好活下。”
  风起了,让被催眠的人好好地睡。
  (二零一四年六月八日)

催眠大师:有病不治非英雄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催眠大师:有病不治非英雄来自微语录网,更多催眠,英雄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