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大闹天宫》影评:中国人的“弑父”

影视台词 > 影评 > :《大闹天宫》影评:中国人的“弑父”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大闹天宫》影评:中国人的“弑父”的正文:

   前几天在学者严峰在微博里面发现一条很有趣的微博,原文是这么说的:越来越觉得,《西游记》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一个女神能让英雄男主大师兄哪怕稍微动一点点心,没有机会谈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太失败了。在后来的跟帖中,各种观点频繁亮相比如:“他举着如意金箍棒,出入多少洞穴……”“悟空还一嗜好,缩小钻进女妖肚子,这是弥补心灵的缺憾吗?猴子不是从娘胎出来的,他是不是很希望有个母亲?如来被孔雀吞了,从她便门出来,最后认孔雀为母,这是有典故的”“其实在道教那里,炉鼎也是女性的意思,只会让他能力越炼越强。”而我在随后的跟帖中回复了我自己的看法:悟空被玉帝和佛祖压在五指山下的时候就不敢了,弑父不成功不敢谈的。
  
   说起来,中国的两大经典动画片,无论是《大闹天宫》亦或是《哪咤闹海》,都是以“弑父”的姿态开展来的,例如《大闹天宫》,孙悟空在“从石头中蹦出来的”的身份背景下,“玉帝”是在充当缺位的父亲这个身份的,而闹天宫的姿态也即是在挑战这个“父亲”的权威,而,借定海神针那段,则更容易让人想到“阳具”这个概念,这一点弗洛伊德和齐泽克相信会同意我。而让人比较失望的是,这个“父亲”太过于软弱,最后还是凭借佛祖之力制服这个想要弑父的猴子,难道这个故事不和希腊神话中的“俄狄浦斯”的那个故事很像?在心理学语言中,父亲权威下的孩子想要独立生存或者自己发展爱的能力的话,必然要“弑父”,这么说好像很奇怪,其实说起来也就是疏通“恋母”情结,也就是说孩子必须从恋母中走出来,才有可能把自己的爱灌输到其他人的身上,否则就会是一个对爱无能为力的人,这么看来,在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取经之路其实是走“错”了,因为他在不能投射爱意的情况下先皈依了佛,一个更大的无欲无求的世界,而不是在爱情之后走上这条道路,所以严峰有上述疑问也不奇怪,相比于孙悟空,师徒其他三人则显得没那么极端和暴力,因为在力比多的灌输过程中,悟空只有通过暴力才能解决他的性欲问题,或者说,破坏。
  
   所以后来吴镇宇拍了《大话西游》,把孙悟空的感情问题解决了,而这种解决也恰恰是和中国人的青春期疏导连接在一起的,在普遍压抑“性”的中国人身上的问题,“俄狄浦斯情结”最终通过孙悟空这个原型得到解决,我们在这部电影中发现,孙悟空其实也是是带着爱或者爱的遗憾开始了自己的取经之旅的,所以对于《西游记》来讲,孙悟空的最终感情归向终于暴露在我们的面前,而这种疏通也使得大多数无力爱唏嘘和感叹。
  
   再谈到《哪咤闹海》的话,则更容易看出这部剧的感情倾向的,哪咤对于父亲李靖所采取的态度完全就是:吃了你的我给吐出来,所以到最后的自刎,都是在像父亲宣战,我并不欠你什么!这种矛盾也在无数青春期的人和父母之间的争吵得到展现,而这个故事和俄狄浦斯的故事则重合地更加明显,如俄狄浦斯最后刺瞎双眼之后的流亡,和哪宅的自刎几乎如出一辙。
  
  总结:
   所以当对比起来传统中国动画《大闹天宫》和《指环王》这类西方神话或者神魔故事的,我们应该更加看重着其中的心理趋向,若要拿《指环王》和《大闹天宫》来对比其实并无什么实际性价值,除却技术性的,即便是剥离下来的故事性的对比,其实也是一种失败的比对,因为历史时间的差异,《指环王》的作者是一个现代人,而《西游记》或者《哪吒闹海》的作者都不是现代人,而在这个很怪的对比中唯一的遽隙就是:故事人物原型,或者可以称为,我们感情投射的量。而电影作为一种广泛的投射工具其实不仅仅为我们创造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也在于让我们更好地看到自己。所以在这二者的对比中,我们能看到的就是,不论是中国式的弑父的故事还是西方的隐喻式故事都在让我们更加清楚,坐在电影院的人们在想些什么,或者是在关注些什么,这可以让我们更加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

《大闹天宫》影评:中国人的“弑父”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大闹天宫》影评:中国人的“弑父”来自微语录网,更多《大,父”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