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对她说》细腻而坦诚,大银幕下看到的阿莫多瓦

影视台词 > 影评 > :《对她说》细腻而坦诚,大银幕下看到的阿莫多瓦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对她说》细腻而坦诚,大银幕下看到的阿莫多瓦的正文:


  过在电脑上也看了5、6部阿莫多瓦的片子,虽然能感受到他的一种风格性和技巧的优雅感,但一直抓不住影片那种根本的感觉……阿莫多瓦到底是怎么构想画面的?他对人物的情绪,对故事发展逻辑的那种感性推动力到底在哪里?
  
  在大银幕上,色彩对人的刺激会明显很多,哪怕一个小道具,都容易惹人注目。同时影院音响系统的动态范围也比家庭观影条件可以扩大许多,于是注重声音的导演对不同环境下声音响度的对比运用就显得格外的清楚细腻。因此,若要全面理解那些对形式美很讲究的导演,大银幕体验真是不可或缺。这次在电影资料馆就终于有幸一见了阿莫多瓦最广受好评的影片《对她说》,似乎感到抓住了点导演意图的蛛丝马迹,终于觉得可以谈一谈了。
  
  什么叫懂女性?
  当男性并没有深入了解她们时,她们就都是那划一的“女人”标签,区别只在于外貌的美丑与身体的性感与否。只有当他们深入她们的生活,耐心的长期紧靠在她们身边,才能发现她们的性情,她们的偏好,她们内心对他人的真实反应。当发现了她们完整的个性后才能发现,她们所拥有的美既是共通的,又是独一无二的。而当她们向他们袒露出内心的需要时,爱才终于浮出水面。就像《对她说》结尾,一对对情侣依次踏入舞台的舞蹈,虽然每个女性形象各异,但当遇到与她们和谐为一的男性后,就都能收获爱的欣喜,并会乐于展示出自身的魅力,爱的节奏是相同的。
  
  阿莫多瓦的多数影片之所以被冠以女性电影,我想就在于他向我们展示的不是女性的那种“类型美”,而是女性在生活对他人的各种反应。面对问题她们怎么选择,面对内心需要她们怎么展示出来。选择意味着责任的承担,展示自我意味着真诚的袒露。天使不分男女,这种人性的魅力是两性都能具有的。同时,自然又赋予女性那区别男性的更柔美的身体,就像多笼罩上了一层朦胧的面纱,当真正揭开它后,看到的都是鲜红而赤诚的灵魂。
  
  至于说阿莫多瓦具有女性的视角,也确有一定道理。他的影片所渲染的情绪总是浓烈的,却从不冲动。对影片中冲突点的表现与处理比较异于多数电影里那种碰撞式的解决方式与节奏感,而是一种厚重的压力,这种压力之后总会被慢慢冲淡,却终又无法完全抹,于是化为深深埋藏的记忆,那眷恋不的哀愁。情绪被埋藏的结果便是外化为一种对形、声、色的形式依恋,最终就表现为阿莫多瓦所偏爱的那种细腻的形式风格。不论他在影片里是如何展开故事的,在情绪基调上却总归是一种浓烈而惆怅的追忆。
  
  说到形式风格,大家往往先想到的自然就是色彩的应用。都说阿莫多瓦偏爱浓烈的红色,以前我在电脑上看了几部片子后,总觉得似乎无法完全附和。可这回看了《对她说》却不得不承认,至少该片真是把红色运用得格外惹人注目。单从出现明显红色标识物的镜头数量来看,最起码占了七成吧。带有指示与象征意味的物象则几乎无一例外的全都是鲜红色,尤以血滴特写的暗示最点名主题。红色在该片中的功能已不单是渲染气氛与表现人物性格那么简单,当它已经给观众留下太鲜明的视觉烙印后,甚至可以作为一种预示情节发展的线索了。
  片中最精彩的应用便莫过于马可发现艾丽西亚复原的段落。先是用大量中近景镜头来凸显身穿鲜红色毛衣的马可,他进入班尼诺的屋子后顺着红色的沙发与躺椅来到窗前,当他抽起窗帘,打开红色窗框的窗户探出头来,看到对面带有很多红色印记的舞蹈教室里正坐着的竟就是身着红色T恤的艾丽西亚!这一色彩纽带所集聚起来的感性预示,终于把马可对“奇迹”的心灵振动,强烈的迸发了出来。
  
  音乐方面,阿莫多瓦也始终偏好成熟女性所持有的那种冷静克制的柔韧感。对西班牙音乐,往往选的是忧伤的恋曲。对古典音乐,则偏好选择细腻忧愁的弦乐,尤其爱用大提琴来表现那种心理较成熟的惆怅感。即使是声音响度最突出的斗牛场段落,那种紧张感也重在突出勇气与压力,而非粗野的冲撞。
  
  叙事方面的细腻美也是阿莫多瓦的擅长,这似乎也是西班牙电影的优良传统。布努埃尔在70年代的那些名作里就把非线性叙事玩的非常成熟老道,相比90年代中期以来那些刻意显摆叙事结构的英美商业片,艺术感要自然得多。阿莫多瓦也很爱应用倒叙与插叙,甚至可以说他的影片基调都是倒叙式的。但手法上多能用比较自然的方式(比如音乐的延续性)通过人物的对话或回忆来慢慢展开与收回,没有影响到影片气氛的连贯性,还能有效增强情绪的推进感。比如片中马可回溯度假听歌并与莉迪亚诉说过心事的段落,就把他不断沉溺于过感情的个性,以双套层结构的形式强化的颇具味道。
  
  当然,阿莫多瓦也可以说是条精于传统文艺电影手法的老狐狸,很多情节与镜头往往具有多重的效果。比如在莉迪亚发生斗牛事故前,陡然地用大量特写镜头,详细展现起她的穿衣过程。这既是一种男性视角下对她英气美的集中展示,又有一种的警醒意味,给观众潜意识里造成了一种“将发生什么”的心理铺垫,集中起了他们的注意力,之后随着气氛越来越严肃与紧张,悲剧终于发生。班尼诺叙述完《缩水情人》后那段血液交融的大特写,则更是多种感情思考的汇聚。
  
  若对阿莫多瓦影片里的故事与角色只用几句话来介绍的话,则往往显得相当另类,出格,乃至变态。但他之所以能顺利地不断探索新禁地,还总能得到大家的认可,我想关键在于这些有个性的主角们在故事里(最起码到了影片结尾)总是敢于坦诚的面对自己的行为,而不是以各种虚伪的方式来掩饰内心真实的动机。不管“他”(她)是怎样一个人,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具体而坦诚的面貌,一个裸露的个体灵魂,而非一类“异化者”。
  具体在镜头方面的表现,便是注重演员的近景与特写,让他们的内心活动通过面部的反应尽量完整的展示在大家面前,进而在影片推进过程中逐步增强观众对角色的亲切感,由熟悉最终引发认同。阿莫多瓦的演员们中像克鲁兹这样具有较大国际知名度的并不多,但都还比较经得起大量的特写镜头,尤其是眼神都挺自然真切,有表演的自信。
  
  《对她说》应该说是阿莫多瓦受众面相对较广的一部作品吧,可没想到实际看下来,该片的尺度依然是那么大胆,感觉一点不比《吾栖之肤》逊色多少呵。而且有点特殊的是,这回的情色场面都集中在了男性对女性肉体欲望的难以自拔上,焦点似乎变成男性视角了。不过该片依然没有“流俗”的地方却在于,这次出现了一个对感情极度执着而坦诚的男性班尼诺,对女性的理解与关怀超于常人,能为爱不惜一切到了要与女植物人做爱,结婚,相伴终生。对这个角色,不如抛开“人的‘性’在生理与心理上有统一的标签”这种观念,分析一下班尼诺具体是一个怎样的个体。
  班尼诺无疑具有的是一副男人的躯体,出于身体的本能对女性的身体当然有着渴望,这渴望最终强烈到了面对所爱之人的鲜活肉体,即使毫无反应,都能让他的身心被彻底征服。
  那直面这一生理上的欲望,班尼诺在心理上是怎么选择,如何行动的呢?那段《缩水情人》实际就是他的处境,他的欲望,他的行动的表达。最终他把自己那显得渺小的全部生命都献给了艾丽西亚。班尼诺可以说最终只是一厢情愿,但他的态度是值得同情的。
  对班尼诺的心理趋向,与其讨论性取向等问题,不如直接看他的成长环境。他直陈自己长期封闭在家服侍了母亲20年,正是这朝夕相处的漫长岁月使他完全熟悉了女性的环境与心理,养成了细腻对待女性的习惯,成为了一个能细心照顾女植物人4年的“对女人极有耐心的男人”,而不只是一个表面的“娘娘腔”。
  如果说不同于大众普遍的社会习俗就是“变态”,班尼诺可以被归类入“变态”范畴,可若与他平等相处,就能发现他之所以特殊的缘由。况且班尼诺对自己的态度与行为是坦诚的,对能平等待他的人并没有刻意做什么虚伪的掩饰。班尼诺的爱不管他人认同与否,始终能落实在具体的关爱行动上,当他奉献出一切时,这就是真爱!
  
  由此看来,阿莫多瓦并不是偏好“某一类人”的视角,而是爱细腻的表现出一个人的个性,展现出一个个“真人”,并让大家熟悉她(他)们。
  若她们有美丽的肉体,就毫不掩饰的展示出来,若她们更有一颗美丽的心,就耐心的一层层剥开来给我们看。只要是能增强观众对角色亲和力的任何方式,阿莫多瓦都不会拒绝。他要赞颂的女性,首要是一个“美丽的人”,并非只是“美丽的女人”。
  女人因细腻与坚韧的性格,所以更易懂得什么是真爱,更易成为美丽的天使。如果男性也能具有这类优点,能牺牲自己奉献出一切,那他也将是同等美丽的天使。
  
  末了,还是不得不赞一下电影资料馆观众的整体素质之高。面对阿莫多瓦这类尺度比较大的文艺片,尤其是《缩水男人》里的不少镜头,对性观念还比较古朴的多数中国观众而言,应该是比较难以接受的。俺自己虽然一直坚持紧盯住银幕没有刻意低头回避,但心里实际也是挺紧张别扭的。可全场观众依然表现的很平静,这样的气氛真的好难得。观众也是电影的主体之一,拥有这么多修养好的观众,电影资料馆真越来越是一个看老片的好处了哇!

《对她说》细腻而坦诚,大银幕下看到的阿莫多瓦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对她说》细腻而坦诚,大银幕下看到的阿莫多瓦来自微语录网,更多《对,多瓦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