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小时代》看电影旁白的作用

影视台词 > 影评 > :《小时代》看电影旁白的作用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小时代》看电影旁白的作用的正文:

   旁白是电影独有的一种人声运用手法,由画面外的人声对影片的故事情节、人物心理加以叙述、抒情或议论,具有叙述事件,浓缩时间,表达人物情感的功能。随着电影艺术地发展,旁白的使用也更为成熟。本文通过郭敬明导演的影片《小时代》对这一手法的运用,从塑造人物形象、完善故事情节、形成影片的整体风格三个角度入手,并与其它影片对比,浅析旁白在电影叙事中的作用。
  
   一、电影旁白与塑造人物形象
    电影中,人物是关键,情节的发展和变化,可以说通过人物传达出来的,所以人物形象的塑造在电影中是至关重要的。但由于电影语言的特性,使它很容易表现人物的外部形态,而不易直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而旁白作为一种电影手段恰好弥补了这个空缺,更能表现出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和鲜明的思想倾向,使人物的主观情感更加清晰地加以展现。在《小时代1》开篇中,借“普通女孩”林萧的视角,通过旁白的方式,平铺直叙地向观众描述了几位主角的性格特征和生平经历,让观众对每个角色都有了直观的感受,易于理解影片中人物和情节发展。对于已经阅读过小说的观众来说,这也许是一种对原作的复习,但是对于初看电影的观众来说,这类似于给每个角色打上了一个个标签,让观众对角色有初步了解的同时,在之后的观影体验中,也未免会让观众对每个角色本来因人而异的评价略打折扣——尽管在影片中,各个主角的性格特点也有所彰显。另外,在讲述南湘和席城的感情经历——少女时代的插叙中,完全是林萧的旁白加上几个镜头草草了事。对于这段爱情中,充满爱恨情仇的南湘这个人物塑造,未免显得略略单薄了。
   同样用大量主角的旁白来塑造人物的作品,还有王家卫导演1995拍摄的影片《重庆森林》。影片一开始就是金城武的大段独白,偶尔间以对话:
    “每天你都有机会和很多人擦肩而过,而你或者对他们一无所知,不过也许有一天他会变成你的朋友或是知己,我是一个警察,我的名字叫何志武,编号223。我们最接近的时候,我跟她之间的距离只有0.01公分,57个小时之后,我爱上了这个女人。……每一个人都有一个习惯,我的习惯呢?就是来这里等阿may下班。阿may很喜欢来这边,因为这里的老板说她很像山口百惠,最近我和她分手了,因为她说我越来越不像三浦友和。”
    这一段独白向我们传递了关于影片的很多信息,主人公的职业、姓名,故事的大概情节内容和脉络,还可以看出主人公此时的心情应该是比较落寞孤独的,和女朋友的分手令他有些抑郁和失望,心情像是天气中的阴天甚至是雨天。从人物上来讲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突出人物的性格;把人物的内心敞开,拉近了观众与影片中人物的距离,增加了戏里戏外的交流感。因为旁白这时已经不仅是在向观众介绍剧情了,而且是承载了主人公内心的潜台词,他仿佛就在我们身边,是我们周围的人亦或是我们自己的影子,他渴望向别人诉说内心深处的感受,也渴望得到观众的反馈,听完这一段旁白,仿佛就对主人公产生了一种发自内心的同情。
     再如关锦鹏导演的影片《阮玲玉》中,阮玲玉最后自杀时的一段内心独白,这一段独白是她的绝笔,把这段遗言处理成旁白的形式放在了阮玲玉自杀前的一场戏中,使欢快的舞蹈与主人公将死的心情形成鲜明对比,从而更深刻地揭示了其内心的绝望。加上紧随的阮玲玉自杀的情节,使影片的情绪达到了最高潮。
    简单来说,旁白不应该取代表演对电影中人物的塑造。作为人物内心的活动,更深入的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是一回事,利用所谓的主人公旁白把话说白了,取代了镜头语言,则是另一回事。旁白确实能直观地呈现人物的心路历程,但是同样要结合表演,才可以把人物塑造得更为生动形象,使人物更加饱满。
    
    
    二、电影旁白与故事情节的铺陈
    电影往往是由一条主线串成的,而有的时候可能是因为影片过于含蓄、或者多样的叙事结构,可能会使观众失对影片的整体把握,不知道它想传达的是什么或是看不懂其中的某一部分。这时候画外音内心独白也可以发挥它的作用,使情节更加清晰完整。一个“在场的叙述者”比旁观者更加熟知故事的发展,不仅能够有效地推动了影片的进展,亦能很好地起到转换时空,串联全片的功能。
    在《小时代》中,每当剧情急转直下时,旁白林萧的声音总会如约响起,为我们把故事的走向讲述清楚。比如林萧在职场中的故事这样一条简单的线索,仍需要林萧的旁白来铺陈故事情节。影片一直在努力的为观众讲故事,大量用镜头组接的蒙太奇技巧成为了它组成结构的重要手段,景别的远全中近特,镜头的推拉摇移跟升降,空镜头、长镜头、逆光、蒙太奇、俯拍、仰拍,在影片中被广泛运用,我们把每个镜头定格成完美的画面,仍然撑不起故事的主干,叙事显得支离破碎。
    谈到旁白的叙事作用时,就不得不提到《肖申克的救赎》这一以旁白作为叙事特色的经典影片。通观整部电影,瑞德冷静、平和,娓娓道来,将观众带入高墙里的世界。影片中,瑞德的旁白共出现了27次,共18分24秒。这27次旁白串联起了整个故事的开端、高潮和结局。比如片中一共出现了三次瑞德的假释,每一次假释时瑞德的独白也同样引人思考。片头、片中、片尾,每一次的假释都以点明瑞德的监禁时间为开端,20年、30年直到40年,从年少轻狂到垂垂老矣,在清晰的叙事结构的基础上,瑞德的旁白又给予影片一个更清晰的视角,使得旁白所说的话更有力度、高度与深度,引发了观众的思考。
    旁白(或称解说)在非叙事形式的作品的运用中,如纪录片、新闻片、教学片、科教片,的确可以不考虑叙事结构,因为在这些作品中,作者往往是提出一个主题,并用各种例子、解说来说明。例如,介绍一起历史事件,仅从画面来说,为了简明扼要,它是不连贯的,因此需要一定的解说把它串起来,以达到阐明主题的目的。但不同的是,电影、电视是视听艺术,是镜头语言,观众观赏的心理要求是看得见,听得见,而并不希望创作者用文学语言来转述,来告诉现众创作者看见和听见了什么。好莱坞知名剧作理论家罗伯特?麦基就认为:“在剧本写作时,内心独白能不用就不要用。电影就应该依靠角色和画面本身来叙述事情,画外音根本就是画蛇添足的、将观众当成笨蛋的东西。”当然这种立场略显极端,也有很多电影作品成功运用旁白,成为经典,如《肖申克的救赎》等等。但是,单纯采用说书的形式,“戏不够,话来凑”,把画面上所省略的东西用旁白的手段来补足,实际上是把文学形式直接搬上银幕,并不符合将文学作品改变成影视作品的要求。
    
    
    三、旁白与影片的整体风格
    每部影片都会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而这往往是通过影片的叙事结构、镜头的运用、音乐、人物以及台词的设计来完成,在这个过程中,旁白作为一种特有的人声运用手法,可以体现出一种特殊的美感。影片《城南旧事》中的旁白,是没有出现在画面上的人物对童年回忆的内心声音,这段旁白被纳入到音乐之中,和整部影片的基调融为一体,充满了怀旧的愁情。法国故事片《乡村牧师日记》对于内心独白的使用手法则是把画面上牧师写的日记变成了内心的声音,将主人公的心路历程娓娓道来,呈现出这个忠于自己的神职的乡村牧师如何在拯救人们的灵魂,虔诚而神圣。再如《重庆森林》,一开始金城武的大段独白,不仅刻画了人物形象,整个影片灰暗的、压抑的、沉闷的、冷色的基调也可见一斑。可见电影中旁白的成功运用,能体现影片的艺术气质。
    在《小时代》中,导演也致力于塑造属于他自己的独有的艺术气质,力图建立起一个奢华梦幻、光怪陆离的“小时代”,除了服饰等元素,旁白也能体现出导演的这种追求。在楼层上面对车水马龙时候,在毕业季大家洒泪话别的时候,往往充斥着“时代”、“青春”等字眼的大段旁白。但可惜的是,这些旁白并不能融入到影片的镜头语言中,显得过于突兀。原本希望以小见大的故事能引起群体性共鸣,但并不成功的旁白的运用,仅仅构建起了花样少男少女如同空中楼阁一般的浮华时代。
    
    四、结语
   电影是一种镜头语言,是视听艺术,旁白作为台词对白的一种附属形式,有其独特之处, 这一点无须质疑。但若是盲目和不当的滥用旁白,把它当成如放映PPT时补充性解说一般的存在,不仅仅不能使它发挥特有的魅力,还会使影片本身的叙事结构、艺术效果大打折扣。在声音介入电影艺术已经获得广泛认可的今天,旁白的运用不应该是画蛇添足、狗尾续貂,而应该具有它自己的生命力。

《小时代》看电影旁白的作用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小时代》看电影旁白的作用来自微语录网,更多《小,作用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