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归来》与小说《陆犯焉识》对评

影视台词 > 影评 > :《归来》与小说《陆犯焉识》对评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归来》与小说《陆犯焉识》对评的正文:

   额。第一次在写感慨。。。。轻拍。
   我在看电影《归来》时是没有任何背景信息的,只知道导演是张艺谋,主演巩俐陈道明。选择这部电影也主要是这三个人的名头。所以没有带任何小说的悲剧看这部温情的父母辈的爱情片。当时和一个好朋友一起,看的稀里哗啦的,回来走路回家,两个人对父母辈的爱情感慨不已,最大的一点就是觉得现在的我们好浮躁,不能踏踏实实好好相爱,用各种距离的借口比如异地恋坚持不了多久就会分手。而父母及以上的那些辈人,很多时候都是分居状态多于厮守状态, 比如为了事业,为了组织任务,为了一些必须的事情。而且考虑到当时通讯不方便,只有写信,但是他们却能坚持下来自己的爱情,或者没有爱情了,也有一种坚持在里面,是温情或者亲情,这才造就了那么多的相濡以沫,白头偕老。而我们这辈人,有电话、网络,即使有空间的距离也可以视频了解对方,但是大多却在异地的征程上倒下。感叹一声。
   故事整个以淡淡的温情和偶尔的悲情煽情以及几处逗乐为主,故事整体算完满。我看那个演丹丹的女孩时,她练舞脸上那股上进坚毅的表情,总让我想到了《卧虎藏龙》里的章子怡,也是那种坚韧决绝的表情,可能西北人老谋子喜欢这种外柔内刚的女性吧。巩丽和陈道明的演技果然了得,果然是专业演员,把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微表情传递出来。(不过我一直好奇啊,因为一直说演员要接地气,通过平凡生活感知学习演技,感觉现在的明叔和丽婶的生活已经很高大上了, 应该是远远脱离这些小人物的角色了,但是出演的时候还是很好的把握住角色的神态,所以我感慨其为职业演员,而非本色出演了)
   周末休息时,一口气读完了严歌苓的小说《陆犯焉识》,周四看完电影的时候就读了的影评,很多小说爱好者大呼上当,因为确实电影和小说表达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乃至角色设定都有差异。小说中有三个孩子,一个长姐留美,一个哥哥,一个妹妹叫丹钰,电影中仅一个叫丹丹的孩子,职业也不一样。而且小说中关于陆焉识的留洋和民国生活都有很长的描述,这些细节姑且略表。
   我最大的感慨是看电影是主演是巩俐,觉得巩俐演的挺棒的,但是看完小说后,冯婉瑜的角色被我自动带入成了蒋雯丽,陆焉识的角色竟然没有人,感觉没有一个演员能把那种从清高随和隐忍懦弱的文人气质传递出来,尤其是经过在大西北二十年的改造,形成了他敏感警惕多疑胆小但还是理智善良坚韧不拔的个性,这些种种转变和存在,感觉较少有男演员能传递出来。明叔感觉太硬,虽然有儒雅的气质,但是没有被改造的那种气质在里面,能出演前半生的陆焉识而无法传递出大西北改造乃至后来回归上海后夹在在世俗小民的儿女之间透露着凄凉无奈但还是坚守气节并且有点社会经验的陆焉识。男演员里估计焦晃大叔有这个气质和演技。道明叔还需要磨练。
   为什么说蒋雯丽比巩俐更符合小说中的冯婉瑜呢,主要是冯婉瑜在严歌苓笔下,最大的特色是安静,同时坚韧,而对陆焉识爱恋时会时不时流露出一种眼神的媚态和美艳,在外人眼里又是端庄大方知书达理,甚至文弱,被誉为中年的林黛玉。巩俐大婶的美丽是张扬的,吃苦耐劳也是小媳妇或者当家的那种感觉。而蒋雯丽则不然,感觉蒋雯丽能塑造出温柔和安静的感觉,还有那种林黛玉时的孱弱激起男人的保护欲望。更重要的时,通过平淡接触,偶然给夫君给丈夫的一个爱意的媚眼,美艳暧昧,看过《霸王别姬》里蒋雯丽饰演的小六子的妓女娘的眼神应该会信服她的演技。
   人物点评完毕后,说点题外话。
   小说和电影果然是两种传播媒介。电影是更广泛的大众传媒,小说受众要略小于电影,所以国家政府对电影的审核肯定要严格于小说,而且文字的冲击力很多时候比不上大屏幕的冲击力。所以关于陆焉识在大西北的改造也就是文革时期这段,小说可以有,电影肯定不能有也情有可原。毕竟国家层面上层意识形态关于怎么把文革告知下一代还没有定论吧,处于遮遮掩掩的状态。但是文革时期通过出身或者因言获罪把一部分人划为反革命划为敌人,这个很致命,尤其根据群众和敌人理论,坏的群众都好于好的敌人,而事实上很多坏的群众是无产流氓,好的敌人则是内心有坚持的知识分子。不多深入讨论了,否则就回到了政治层面,想想汉娜阿伦特的《论极权主义》,不是根据人的行为而是根据人的出身即限制人的发展和命运总归是非常不合理的。尽管这种不合理在现代社会的各个角落里还在上演。但是社会毕竟是进步,我们起码承认这是不合理的,而非默认。
  电影《归来》。很高兴看到张艺谋终于能重新回到这种关怀人文主义的电影上。整部电影,节奏偏于缓慢,背景以slow soul钢琴音乐为主,这使得电影的叙事成为了一种近似耳语般的娓娓道到。这是让人喜欢的说故事方式。可以让看官们有充足时间感受人物内心。在这方面,导演对两位主角的刻画真可谓入木三分。种种细节似是藏得深又让人无法不注意。
  
  比如男主角陆焉识逃走回到家门前时,一系列动作缓慢细致,把这安静而紧张的环境挥发至极限。先是用厚重而微弱的力度敲击木门,一下接一下,小心翼翼。然后轻轻趴在地上,透过门缝试图分辩内里情况。一点一点扭动门锁无法动弹又一点一点放开。把墙壁上陈旧的挥春撕下来写成便条,从门缝间递了过。
  
  比如女主角冯婉愉听着门外的动静,独自望着窗外,强忍内心挣扎,急促地呼吸,因最终还是没有开门锁流下的眼泪。
  
  也比如自从陆焉识再次被捕后,她尽管记忆已经混乱不已,甚至无法认出陆焉识的样貌,却始终记得不能再锁上家门这一安排。
  
  种种细节,似是寻常不过,组联起来却成了跨越一个时代的遗憾。
  
  
  片中频繁出现的信件。或是用正式而干净的信纸,或是用各种残旧废弃的纸张。纸张上有泪痕,手写,说的是生活琐事。编剧功底确是深厚,信中一言一语,旁人听着似是普通不过,但剧中人每听一句, 内心都充满欣喜,像听到了一种异常珍贵的声音,需要倾尽注意力,生怕遗漏一句。
  
  不入局中,无以入心。我相信是只有经历过这种离别,才能更知传来音讯的可贵。不管是他还是她,都把多年来所写的信件珍藏至好,大概这也是他们唯一可以表达自身对对方珍惜思念的方法。
  
  以前的人,会把书信当作一件郑重的事。先是起草,对一字一句思虑周全,完成后再把无用的句子作出删剪,甚至有可能会推翻重写,也许是想跟对方说出心中情感,但又怕对方看到以后会担心或者不知所措,也许是想说更多,但当真要下笔却发现无从下手。千回百转。当中纠缠非经历难以体会。
  
  手写的信件,在笔划间注入心绪。可能是尽力压住激动使字体显得收敛而有神,也有可能彼此礼待而字迹显得整洁明了。可能是时间紧迫只能潦草交待,可能是身份所限不能随心所欲。手写的信件,没有网络的过滤,仿佛把彼时的心绪透过纸张真实地传送至对方眼前。因沾湿泪水而变皱的纸张,可以看出曾被多次重复抄写的笔痕。
  
  及此种种,皆属美好之事。收到信件,在拆开的一刻,像等到一份期盼以久的礼物。它如此真实。
  
  
  说远了。看完这部电影已经有一个星期,但迟迟不敢下笔,怕的是无法未曾完全想清楚。难道导演说的仅仅是这么一个纯粹的爱情故事?要是这样,未免有点太小看了张艺谋这个名字。
  
  导演以文艺片成名于早年,在他镜头下所成形的人物,往往有着一种专注而坚韧的性格,这使他们在苛刻的环境与情节中,仍然能有勃蓬不屈的态度来迎接与对抗。不管是《红高梁》中的爷爷奶奶,还是《一个都不能少》中的教师。都是这样。这源于他自身所具有的强大魄力。从旧社会走过来的他,更为清楚这种性格的来源与表现,因此总能恰到好处地通过种种细节与物件,把它传递出来。
  
  而这次的《归来》中,张艺谋再一次展现了这种神乎奇技的人物塑造。要是说明线中的归来,陆焉识在电影中段便已回来家中。接下来的,便应是把主题升华。在他回到家中以后,她已经记忆混乱,无法想起他的样子来。故事从此时开始,从一场等待转变成另一场等待。他始终在她身旁,凭借往日仅余的点点滴滴,试图唤醒她的记忆。但这终究徒劳。至片尾结束,他仍旧没有等到她的归来。
  
  她等待的已经归来,但他等待的却无法归来。
  
  爱一个人不容易,是很不容易。但要等一个人,花上一生的时间,则更为困难。明知无法等到而依旧坚持,这当中需要的不只是丰盛浓烈的爱情,更需要甘愿孤寂的耐心。
  
  我们的父辈有着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使得他们能在物质贫乏,条件艰苦的环境下仍能以乐观奋发、充沛强硬的姿态迎接与对抗。这种力量近乎一种信仰。它提供着源源不断的能量,使他们能跟随内心一直往前走,走到完尽。这是原始而纯朴的力量。
  
  这种力量与导演镜头下的人物性格不谋而合。而这,也许正正是影片希望传递出来的。我们这一辈人,大多缺少一种信仰,这使得我们会质疑,或者试图以置换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身边人与事来迅速,走马观花。人性内里如此强大,但这需要修行来抵达。
  
  而导演通过这部电影,相信已经把要说的话说清。他给予爱情一个高于政治,高于生活的地位,却他也深知,爱情无法越过政治,越过生活。而当他们碰撞在一起,便成一个故事。一个关于等待,关于力量,关于归来的故事。

《归来》与小说《陆犯焉识》对评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归来》与小说《陆犯焉识》对评来自微语录网,更多《归,对评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