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欢乐谷》秩序与破坏

影视台词 > 影评 > :《欢乐谷》秩序与破坏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欢乐谷》秩序与破坏的正文:

   看完电影让我想起了两样东西,一句话和一篇小说。我的政经老师曾经对我们讲过:“民主的核心不在于投票,而是分权。”对应到普通大众上来说,就是“制度的设计并非少数服从多数,而是保障个体权益尊重多样性”;由此引申到一个《欢乐谷》的极端,让我想起的小说叫《寂静之城》,当权的专政者为了保持思想的“纯净”而限制人们使用的词汇直至完全禁声。
   当然这些都是对电影的直观脑部投射。好莱坞从来不缺乏对美国中产阶级虚伪一面的讽刺,几乎每年都有同类题材的影片能获得高关注度,而这部诞生于90年代末的电影不仅充满了这种基调,同时将反乌托邦的情绪深深地植根到电影中。电视节目《欢乐谷》代表了美国人对黄金年代的向往和意淫,但同时也是人们对当下现实的粉饰写照,现实中的90年代充斥着浮躁与道德的崩坏,无助的人群渴望一个稳定理想的社会,于是将现实生活中和谐美好的一面理想化,于是出现了马拉松式的《欢乐谷》。
   这个黑白的,反映60年代美国普通家庭的真人秀连载上百期,故事内容无聊透顶,但现实中的人从这里得到了一个逃避现实的机会。大卫迷恋它,是因为他对现实的无力和逃避,以至于当他进入到《欢乐谷》的世界后他的自信得到了极大的释放,因为相比较现实,他更了解这个理想化的国度;反之则是他的妹妹珍妮弗对这个世界的态度——只要有男人,Who care!
   唯物论得出的结论是,完美是相对的,但是人又追求绝对的完美。所以在这种认知下,往往越是完美无缺的东西,对人的迷惑就越大,同样危险也越大。对秩序与和谐的追求似乎是美国中产阶级的终极追求,于是无数的家庭主妇在远离城市的小镇上精心经营自己的花园,等待下班的丈夫归来,一家人其乐融融地用过晚餐,在临睡前亲吻孩子的额头,然后迎接新的一天的到来。这就是理想形态,理想的模型以完美的个案作为样板,它以毫无瑕疵的形象牢牢占据道德和准则的高地,成为了中产的教养和潜规则。但问题是——完美是相对的,对大卫而言,《欢乐谷》相对于现实是完美,但非绝对;而对珍妮弗来说,现实的无序要好过《欢乐谷》的束缚。基于这一点,两个追求截然相反的人共同成为了秩序的破坏者。
   电影用了一个非常巧妙的元素——色彩。《欢乐谷》中的人只有真正做出改变才会出现颜色。投射到现实无非是秩序的异类,绝大多数对秩序的拥护者起初对此保有好奇,而随着彩色人群的增加,未知的恐惧和对秩序的破坏让社会出现了分化,这里电影也同时影射了60年代美国盛行的种族隔离制度,《欢乐谷》的世界被分为了“colorful”和“no color”,于是电影在这里利用了历史的投影来叙述了《欢乐谷》秩序的崩坏——黑白人群对彩色人群的暴力,以及彩色人群的抗争,当然,彩色作为社会的进步思想证明在黑白的《欢乐谷》中人人都为了遵从秩序而固有的虚伪一面,同时赢得了最终的胜利,就如同电视机在黑白变成彩色的一瞬,宣告了美国黄金时代的结束和70年代的到来。
   现实的60年代远没有人们回忆中那么美好,伴随整个60年代的除了高速增长的经济,还有不断觉醒的社会运动以及冷战的威胁,而一形象被完美地投射到了珍妮弗的身上,垮掉的一代在成为垮掉的一代之前是社会革新的先锋,而新的社会变革完成,这些没有在新的体系下找到定位的人又成为了制度需要完善的对象;而大卫则更像是新秩序本身的代言——他们推动社会的变革,但又在变革完成之后回归保守,成为下一波革新的对象,由此,珍妮弗和大卫的角色也完成了互换。
   电影的结尾颇有深意,当派克夫妇感叹新社会的美好时,却以派克夫人的情人为定格结束——新秩序的确立并没有打破旧的社会结构,夫妇依旧相敬如宾,情人依旧是情人,这些社会的革新者在得到了自己的自由后,并没有抛弃旧的价值观,反而成为新秩序下的不安定因素。以后是什么样?他们在得到当下片刻的新鲜之后,仍然会描绘出属于他们自己的新的《欢乐谷》,那就是他们理想的未来。

《欢乐谷》秩序与破坏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欢乐谷》秩序与破坏来自微语录网,更多《欢,破坏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