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香港制造》边缘人物的寻找与反叛

影视台词 > 影评 > :《香港制造》边缘人物的寻找与反叛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香港制造》边缘人物的寻找与反叛的正文:

  第一次写影评,而且是在深夜,似乎到了真的该需要思考些什么的年龄,但是却很难成型,即使成型了,也很难表达出来,即使表达出来了,也表达的七零不乱的,我终究是逻辑很差的人。文心雕刻中讲到“学不逮文”可能就是我现在的这种状态了。
  香港电影自新浪潮以来就呈现出很高的艺术成就,无论是从武侠的深刻内涵转向武侠的环境和动作营造的徐克导演,还是一直有着人文主义关怀的许鞍华导演,包括严浩导演。作为一个有着比较创新性特征的一次电影浪潮,香港新电影的产生和发展固然离不开这些有着深刻的地域文化背景的殖民地这一特征。
  自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中明确规定在1997年7月1日将会对因果恢复行使主权之后,香港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电影文化领域也是如此,很多学者研究王家卫的电影里边频繁出现的“顾影自怜”似的自絮自叨和断裂式的时空结构,还有读秒式的时间的定格和呈现,都表现出对于回归这一重大政治变革的无意识担忧。此外香港是一个鱼龙混杂,文化多元化的国际性大都市,各种肤色的人口,操着不同语言的人在这里汇聚,构成其包容的社会属性。包容的一个特点是能够广纳众长,但它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没有文化的优势性。香港文化不像大陆,传承着成百上千年的儒释道三教和众多的信众,也不像大陆,有着很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和封建沿袭。于是在1997年的时候,出现的这部正当香港回归的作品,就理所应当的被赋予这两种气质。
  故事的主人公中秋是有着明显的文化符号的人物,他作为一个中学生本该是坐在学校里上课,过着与书为伴的“幸福”生活,但他却是一个十足的异类:过着跟人打架,要账的混混生活。关键在于这种生活并不是他想要的,但不过这种生活,他又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青少年的迷茫与落魄便在一次次的血斗中渐渐浓烈起来,当这些负面情绪不断累积却无法宣泄时,那么做出一些过激的暴利行为便也在情理之中了。这些行为的出现在于家庭的和社会的管理,在于其自身的懒惰或者不屑,但更在于信仰的缺失。(当然我也是一个没有信仰的人),在于价值观的混乱。香港似乎在表达这样一种观念:它回归了,却不知被置于何地,像是一个已经有意识却被被遗弃了孩子,它不知道该接受何种观念,也不知道何种观念是正确的。影片最后更是用毛泽东的一句话提出导演的质询:世界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到底还是你们的。最为港人自治的新特区的未来的在担忧、迷茫中成长起来的这些祖国的花朵真的能够茁壮成长吗?真的能够建设好特区的未来吗?
  从社会大背景,来理解本片,可能会带一些主观的臆断。但作为关心小人物的有着同样人文主义关怀的陈果来说,将人物设置为一个底层人物也属必然。如果你没有看过千疮百孔、饥饿与贫困在夹缝中求生的底层人,你又怎么能说你看见的繁华就是这个社会的一切呢?贫困才是问题,是滋生问题的土壤。那么对于家境惨淡的中秋而然,贫困使得自己没能接受很好的教育,也使得自己的母亲承受不了生活、情感的重担,离他而。这是绝对的边缘化的人物形象,是被社会挤压的瘦弱的蜷缩在边角的贫瘠的人,他们没有别的发声方式,也许能做到的只有震撼。中秋冲着车上无辜的人开枪,既是表达自我存在的方式,是表达自我实现的方式,更是香港边缘社会、底层人民表达自我的一种毁灭式的反叛。
  而对于寻找,也是影片的一个主题,中秋一直在寻找那个跳楼自杀的阿珊的家人,但自己却找不到自己的母亲。在墓地上三个边缘少年,一次次的呐喊,是在喊阿珊吗?他们是在喊自己,喊自己的灵魂。
 

《香港制造》边缘人物的寻找与反叛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香港制造》边缘人物的寻找与反叛来自微语录网,更多《香,反叛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