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大开眼戒》观后感(背景、感受、细节)

影视台词 > 影评 > :《大开眼戒》观后感(背景、感受、细节)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大开眼戒》观后感(背景、感受、细节)的正文:

  看过第一遍觉得莫名奇妙,于是带着疑惑翻了很多影评,不过热点影评对我没有很大的启发,也没有解决心里的大大问号。综合了一些我觉得有依据的观点糅合在这篇,希望对像我一样好奇的同学有一点帮助,至少节省一些时间。
  好的作品会通过各种感官体验传递作者的看法、情绪和观点,但不同的接收者会从中解读出不同的见解。这是我目前对这部电影的解读,相信不同时间、不同角度,会带来新的观影体验。
  有严重剧透,建议没看过电影的同学只看背景部分。
  (啊哈,注册5年多第一次在发表东西呢,希望网络给力一点不要再找不到网页了。)
  背景:
  导演库布里奇,有《发条橙, The Clockwork Orange(1971)》《闪灵, The Shining(1980)》等名作,出名地注重细节、象征等镜头语言,出名地慢工出细活。该片被称为库布里奇“未完成的遗作”,因为库导在向华纳兄弟提交最终剪辑版仅仅4天后就死于心肌梗塞。有评论认为片中古堡群宴场景暗讽了某些宗教势力,导致了导演的突然辞世,个人觉得这种说法过于阴谋论,在影片已完成的情况下杀害导演并无意义,反而为电影带来更多的议论性话题。还有评论说库导这个拖延癌患者一般会在首映前才提交最终的剪辑版本,甚至有时在首映后再重新剪辑,所以目前的版本应该不是库拖延脑中精彩故事的完美呈现。考据到库导还以烧胶片出名,例如闪灵用了40万米长的胶片,拍摄使用率仅102:1(一般是5-10:1),所以个人觉得如果真是如此,最终剪辑版与目前版本的观影体验可能有很大差异。不过华纳兄弟确认库拖延同学提交的已经是最终剪辑版。
  该片以意识流小说《梦幻录,Traumnovelle(1926)》为蓝本改编,据导演女儿透露,库导在开拍20年前就想把这部小说拍成电影,但当时他认为自己的功力尚不足以表现如此深刻的主题。时隔20年如愿拍成后,库导认为这是自己最满意的一部作品(打了足足20年腹稿能不满意吗)。领衔主演是汤姆克鲁斯和妮可基德曼,这对金童玉女当时还没离婚,在影片里饰演一对典型的美国中产阶级夫妇。阿汤哥夫妇签下开放式无限期卖身契,无论拍多久都要死磕到底,不拍完不让走那种。哦对了,这部片子拍了15个月,被吉尼斯纪录收为“无间隔拍摄时间最长的一部电影”,塔塔!
  
  感受:
  老实说我只是随便点开一部电影打发时间,看之前并没有关注导演演员背景什么的,不过相信大多数人和我一样,一开始看立马就会被它牢牢吸引。15年前的阿汤哥和妮可颜值是多么的巅峰!更别说一开头就是妮可脱衣秀身材的镜头,撇开故事情节,就冲两人这脸这身材这敬业态度就值回票价了好吗!妮可还有腰窝,你摸着良心说值不值!
  正如原着的名字,梦幻录,整个故事都虚渺似幻,看完后仍没有清晰的逻辑结论,到底是怎么回事?而导演似乎是刻意不留下任何决定性的线索,让观众能够像欣赏一般的影片一样,舒服地坐在上帝的椅子上,轻松掌握全局脉络。甚至不同于盗梦空间这样开放式结局的电影,在开放式结局的电影最后,观众起码是和角色一样的迷茫无知。但这部电影会让观众觉得,自己比主角更加无知更加迷茫。我觉得这正是精妙之处,暗合我自己的哲学观:真相触不可及,主观感受是唯一真实的存在。片中阿汤哥饰演的Bill发掘每一处线索努力接近真相,但总是相差一步之遥,即使后来有当事人告诉了Bill完整的没有破绽的故事,不管是Bill还是观众都不敢确定这就是真相。受限于信息量,没人在任何情况下都百分百确定何为真相,于是唯一重要的只剩下认知,而认知确定感受。在最后的采购场景,Bill问Alice“What you think we should do?”我认为这是他在向妻子求助该如何认知所发生的事件,此时他们比观众更清楚面具是不翼而来还是无意遗落,但他们仍然无法确认真相如何。Alice回答“We should be grateful.”她无意再追究真相,选择直面感受。随后的对话我觉得非常有意思,像是导演把台词塞进了演员的嘴里(或者说是把原书作者的观点咀嚼后塞在了演员嘴里?额,画面略恶心):
  Alice: ...Grateful that we’ve managed to survive through all our adventures. Whether they were real, or only a dream.
  Bill:Are you, are you sure of that?
  Alice: Only as sure as I am that the reality of one night, let alone that of a whole lifetime, can ever be the whole truth.(这个句子好难理解天啦撸,在原书里这句话是“neither the reality of a single night, nor even of a person's entire life can be equated with the full truth about his innermost being.”)
  Bill: And no dream is ever just a dream.
  翻译一下我觉得是酱紫的:
  A:总之值得感恩的是,我们经历了这些冒险仍能幸存下来。不管是真实的冒险,还是梦境中的。
  B:你确定咩?
  A:我唯一能像确定自己一样确定的是,那一晚的经历是否真实并不代表全部的真相,更别说它只是一辈子这么长的时间中的其中一天而已。(原书中的意思我以为是:一晚上的真实性,甚至一个人整个人生的真实性,都不能等同于他内心的全部真相)。
  B:而没有一场梦仅仅是一场梦而已。
  我觉得,导演在这里所表达的是,不管是真实还是梦境,(电影www.diudou.com)它们都投影在我们心中,都带来感受。那么无论是真实还是梦境,对我们来说都是一样的。就算确认了事件的真实性也不能掌握全部的真相。而梦境在心里留下痕迹,感受已然存在,梦就不只是梦。就结果来说,重要的只是人心中的感受而已,都在人心中产生感受,是梦或是真实已不再重要。
  接着,Alice说重要的是我们都醒过来了。是指自己从对军官的迷恋中醒过来了,而丈夫从对猎奇冒险的追求中醒过来了。库导在这部电影里热衷于用对称来暗指、象征,Bill的奇遇和Alice的梦境对称(不仅如此,还有片头晚宴浴室OD一幕Mandy和墙上裸女的姿势对称,租衣店的人偶和古堡里的面具人对称,两次晚宴的对称等等,此处不表),相同的是,两者都是从出轨的诱惑里醒过来了。说到这我又想到片头晚宴,A与富商暧昧共舞,B与模特们欢语调情,两人都享受着出轨边缘的精神刺激,又都及时叫停主动抽身。也许他们重复了许多次这样的游戏,直至Bill的嫉妒心被真正点燃,关系失平衡,Bill试图通过猎奇来找补。这部电影由婚姻关系展开,这对结婚9年的完美夫妻拥有财富、美貌、地位、天使般的女儿,似乎和谐完满。但欲望不只如此,幸福感不存在于具体事物,而在于这些事物让我们感受到自身真实性的过程。因为人永远不能确认周围世界的真实性,唯一能确定的只有自我,所以只有不停地感受到自我的真实性才能得到慰藉。于是这对外人钦羡的夫妻才会频频在出轨边缘体验存在感,关上门在卧室里抽大麻,A才会爱喝酒,B才会爱撒钱,这些能够让人感受到自我真实性的事情让他们感到幸福。
  片子最后,Alice的台词简直酷毙A:“...And you know, there is something we need to do as soon as possible.”B:”What’s that?”A:”F**k.”这是我相信库导提交了最终剪辑版的理由之一,因为没有比F Word更炫酷的台词来收尾了。但除了炫酷之外,这句台词还有更深刻的含义。Alice直觉地认为在经历了这样的不安之后,最重要最紧迫的事情是F**k,因为这正是最能宽慰内心的做法,也是最能让人感受到自我真实性的事情(所以广受欢迎:P)。当逻辑无法计算出现实的真实性,唯一能做的只剩下确认自我的真实性来安抚内心。
  说完虚的说实的,到底面具从哪里跳出来的,是Alice在家里发现了自己放的,还是神秘组织再一次无声的警告?据说原书里是Alice找出来放的,还据说库布里奇是教父系列的骨灰粉,看了不下十次,称其“可能是有史以来最棒的电影”。基于此,我认为影片中此处情节应是Alice自己放的面具,而导演这个小婊砸出于对教父的崇拜,故意模糊化处理并有意模仿之。还可能,导演认为电影无法完全重现原书中Bill曲折复杂的心路历程(毕竟是意识流小说啊),为了使Bill的情绪崩溃来得更加流畅,让观众和Bill一起想到教父中的马头情节,一起感受这种沉默的压迫感。导演故意设下圈套让人迷糊,比如Alice从梦中醒来并没有对枕上的面具露出惊讶的神色,仿佛说明是她放的;可是Alice哭着抽烟的镜头看得出两人已对坐哭泣到天亮,又仿佛是出于惊吓和害怕。导演热衷于安插这样模棱两可的情景游戏,也许是为了引出主题——没有唯一的真相,只有不同的认知。
  古堡群宴上警告Bill的女人是不是前选美皇后呢?是的。线索在Bill读的那篇报纸文章里,话说这篇文章的特写出现过两次,暗示意图很明显,甚至在意大利版里导演特意用了意文版的报纸(但既然这么重要为嘛还两处出现了文字重复的排版错误?),仔细看报纸可以看到OD的前选美皇后名叫Amanda Curran,文章后面提到她时则用了Amanda这个名字的昵称Mandy,对,片头晚宴中Ziegler浴室里OD的那个也叫Mandy。仔细对比了两个Mandy露脸的镜头,是同一个演员(脸盲如我真的看了好久)。很可能因为那次Bill救了她,还劝主人多留她一小时,她才感恩地警告Bill并代他受罚。
  辣么,有钱的Ziegler先生告诉Bill的故事是他撒的谎吗?无从而知,电影中刻意为真假两种说法都提供了证据。他的说法漏过太多细节,但起码解释了Bill所有的问题。和许多情节一样,更多的追究不但对得出有效结论没有帮助,反而会发现更多的矛盾而更加纠结。
  总之,这部电影是擅长镜头语言的库导和意识流小说融合的结果,画面、细节、音乐、节奏均调和一致地还原呈现了原书中主角的离奇经历和复杂心路,并且在最后的采购场景里成功地把主题推向高潮,把电影主旨放在聚光灯最亮处,再恰如其分地戛然而止。
  我打8.3分。因为看完这部电影后并没激起我对库导其他作品的兴趣(发条橙这么出名的都还没看过呢),反而是想看看Traumnovelle这本书。就像吃了一道好菜后,首先期待的不是这个厨师的其他菜品,而是急切想问“这条鱼肉质鲜嫩,在哪儿买的?”。
  
  细节:
  1.片中AB夫妇住的公寓是导演以前在纽约的家的复制重现,影片中出现了大量的画作,不乏库导夫人和女儿的作品。
  2.这部电影虽然讲的是发生在纽约的故事,但其实是在英国伦敦拍摄,因为库导非常非常害怕乘飞机,所以考虑再三还是在英国拍了这部美国电影。因此许多街景镜头有穿帮,比如同一个店名出现多次,有的街景镜头是阿汤哥在跑步机上走背景用电脑特效制作。
  3.片中那段着名的古堡群宴场景颇有宗教色彩,这段场景诡异的配乐令人印象深刻,有趣的是这是由一段东正教音乐倒序演绎而成。
  4.古堡里穿红色斗篷的人令人联想到红衣主教,是由库布里奇助手Leon Vitali饰演;在选美皇后OD的报导里,与她传绯闻的时尚摄影师名字也叫Leon Vitali。
  5.选美皇后OD报导的记者名叫Larry Celona, 这是电影的新闻顾问的名字。
  6.拍摄面具群宴的古堡是以前罗斯柴尔德家族所有,以往也常举行面具晚宴,据说着名画家达利参加过。
  7.库布里奇为了让片中阿汤哥的焦虑与嫉妒情绪更加自然,把妮可拉出来单独和男模拍那段想象中的出轨戏,足足拍了6天(最后使用的镜头不到一分钟),还不准妮可告诉阿汤哥拍摄情况。
  8.原书中的Bill并不姓Harford,据说库导想象中的AB夫妇应该是典型的美国人,就像Harrison Ford那样的,所以电影里Bill改姓Harford了。另外Harrison Ford和Johnny Depp都曾是Bill的人选。

《大开眼戒》观后感(背景、感受、细节)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大开眼戒》观后感(背景、感受、细节)来自微语录网,更多《大,节)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