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活着》情节编排的逻辑通顺

影视台词 > 影评 > :《活着》情节编排的逻辑通顺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活着》情节编排的逻辑通顺的正文:


  一部电影的成功至少一半归功于故事讲述者的才华,包括导演、编剧、剪辑师,他们三位必须具备大局观和整体思维的电影创作者,必须懂得如何运用视听语言是讲述的故事逻辑通顺,这是第一位的。普通观众可能认识不到逻辑通顺在编写故事中的重要性,他们往往是被情节牵着鼻子走,不会开动脑筋对大银幕上的内容发问,但是一旦观众不经意地发现故事情节之间不合逻辑的某些因素,剪辑师、编剧、导演难辞其咎,必然遭人鄙视。
  毕竟电影是一门艺术,有尊重艺术规律的创作者,就有打破规律束缚的艺术家,后者专门利用情节逻辑的不合理制造谬论和怪诞的戏剧性效果,借此闻名于世的包括荒诞派文学家尤奈斯库等人,还有超现实主义电影大师布努埃尔等人。而大部分电影是以老老实实的讲故事为最终目的的,对于这些有讲故事的欲求却不能实现的创作者,极有必要意识到情节逻辑如何才能通顺,增强自己的讲故事的实力,也为世界电影史做出一份自己的贡献。一般逻辑不通顺有三种表现形式:前后逻辑不一致、冷不丁、有来无往。
  一、前后逻辑不一致
  电影作为是视听艺术,拥有一套独特的讲故事的电影语言,导演的基本功是通过使用视听语言的训练,培养成熟的视听思维,较少的依赖文字思维,而这决不意味着导演只要把画面安排的干净漂亮,把文字剧本转化为视听想象就大功告成。情节编排的前后一致一定要在导演的考虑范围之内,前一场景中,主角台词给予的信息决不能和后一场景的画面和声音记录的信息相反。比如,在影片前半段,女主角经医生确诊吃鸡蛋过敏,那后面有一处吃早餐的场景,这位女主角大口大口啃鸡蛋,更奇怪的是吃过鸡蛋没有任何不良反应,而且其他段落并没有说明或暗示女主角已经治好吃鸡蛋过敏的病症,对于这个信息,如果不做出任何形式的交代,这就被称为典型的前后逻辑不一致,就算这一细节对表现全片的主旨无关痛痒,那也不能原谅,凡是尊重电影艺术规律、也尊重观众的创作者不可能犯这类低级的错误。在希区柯克的《精神病患者》开场戏中,明确交代一对深深相爱的情侣以为经济后盾不硬不能结婚,他们只好在廉价的宾馆幽会,这场戏包括的信息很直接简单,就是两位年轻人生活不宽裕,结婚成难题,紧随其后的那场戏就是交代女主角职业她利用工作便利偷掉四万刀,场景落在女主角的公寓,导演安排的场景十分符合开场戏传达的信息,简陋的卧室,左走两步就是卫生间,右走三步就是厨房,观众看到的房间自然会相信这对情侣结婚的障碍就是经济原因,而不是他们任何一方的虚情假意。这就是经典好莱坞的电影讲究的是场景设计配合编剧的情节需求,达到前后逻辑一致的逼真效果。
  《活着》是改编余华的经典小说,描写的是富贵一家在时代变迁背景下,穷困生活的悲惨命运,本片编剧十分注重情节逻辑的一致性,多处强调情节的前后呼应,为导演的拍摄工作提供便利的范本。整部作品依靠因果关系转换的清晰思路推进情节,比如有庆给被欺负的姐姐出头,跟小伙伴大打出手,寡不敌众,被他们制服。接着,大食堂胡闹的一场戏,为报复敌人,有庆要一大勺辣子。在后面的情节中,有庆对富贵的恶作剧,仍然是放茶里大把的辣子。细微处最能体现创作者的匠心独具。春生爱车,富贵唱皮影戏等均是保持前后一致的代表性例子。在本片开场戏中,富贵唱皮影的铺垫设定得看似顺手牵羊,实际上这个手艺活成为富贵在艰难时期的谋生手段,这种顺手交代必要性喜的编剧手法,需要晚辈们多多借鉴,这样不仅能增加每场戏的趣味性,更重要的是不拖慢叙事节奏的前提下,为后半部分的情节合理打伏笔。春生喜欢开汽车,正是因为汽车撞死富贵的儿子,也是因为喜欢汽车这种物件,被划分为走资派,不得不说,这种一举两得的铺垫手法确实需要年轻编剧不断练习。
  二、冷不丁
  每个讲故事的高手遵循的一条创作规则就是塑造处于转变中的人物形象,使主人公陷入不易摆脱的困境,而常见的错误也是来自于编剧过分看重情节突变的戏剧性效果,忽略情节之间的逻辑关系,导致人物性格和观点转变都是突如其来、突如其,完全没有心理依据。除掉收获一种廉价的惊喜外,毫无作用,聪明的做法是在大爆发、大转折的情节到来之前做好铺垫,使得情节点的衔接自然流畅,顺理成章,而不是显得生硬苦涩。比如主人公欲参加武术比赛,成为世界冠军,实现儿时的梦想,在比赛前夕,不幸遭遇楼房坍塌,砸断双腿。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俗话没错,可这种无缘无故的灾难袭击,不会给观众多少说服力。(电视剧www.diudou.com)在这么重要的情节点发生之前,没有任何现象预兆,没有任何铺垫准备,不仅剧中人物感到猝不及防,观众也惊吓的一身冷汗,这种情节设定的作用仅限于此。真是编剧的失败,他可以设置一个过度的段落,竞争对手的陷害,欲致主人公于死地,而且陷害行为也需要一步一步的铺陈,直到最后不择手段,可不是毫无心理依据的、无动因、无道理地非要别人的命不可,或者主人公训练刻苦,室内墙壁当做沙袋练习拳击,导致楼房框架垮塌,毁掉自己的前途,这是具有讽刺意味的铺垫方式。给位看凤霞之死的一段。作为收尾的关键性情节点任务艰巨,其重要性甚至到决定全片的成败的地步,观众看电影留下最深印象的便是影片的开场和结尾,收尾不利,前功尽弃。这凤霞之死段落充满来批判力量的历史反死暂且不表,只分析凤霞之死的前因后果,说明逻辑通对于一部电影的宝贵价值。
  文化大革命期间,说话做事异常谨慎,生怕被打成右派或走资派,丢掉性命也不使人意外。被这场政浩劫迫害的百姓不计其数,其中有会开汽车的走资派春生,有反动学术权威的医生,有终身为国家效力的牛镇长,编剧笔法所到之处无不为自己明确的戏剧性目标服务——渲染大历史背景中的生活氛围。搞学术的被批斗被关牛棚,开汽车爱物质享受的被划分为走资派,连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干部也难逃厄运。历史重任的命运也就是历史的本来面目。更高明的在于这是一石二鸟的情节设计。全片主角配角有出场的动作就有退场的结局,先是春生的向,他产生轻生的念头,被富贵家珍开导,远走他乡,又一个配角牛镇长的命运此处貌似蜻蜓点水,实则不可或缺。因为本片主旨大家懂得,凤霞进场房后,顺便设计医生这个角色遭受的现实苦果,最后轮到牵动观众神经的主人公凤霞的结局,这难道不是水到渠成、天衣无缝吗?可见任何行业、任何派系、任何个体都逃不掉人为的祸害,活着只是为了活着,还想什么其他!这就是文革!处处铺垫次要情节,引出主要情节、主要人物的能量释放,使凤霞之死不给人突兀的感觉,有依有据的编排情节更不会反逻辑不通的毛病,观众不能从鸡蛋里挑骨头,切记每个情节点爆发的高潮,要在之前设置一个情绪低谷。
  三、有来无往
  能用一分钟讲述清楚地时间不浪费第二分钟,这就叫高层次的叙事节奏。许多编剧新手尝试这种写法,却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弄巧成拙,护士逻辑通顺,全局或某段落虎头蛇尾,有来无往,削减影片蕴含的理性光芒,显现出作者不够深厚的艺术功底和不够扎实的基本功。比如,前一场景,男女主人公商量要不要参加第三者的婚礼,这两人没有下最后总决定时结束这个场景,接下一个场景,两人出席第三者的酒宴,这是不拖沓节奏的办法之一,中规中矩,更巧妙的是闪进的手法,在《教父》中,教父会见索拉索的段落,就是玩弄叙事技巧的高级手法。编剧在某一段有意描述的情节在后面某段落中一定要正式或非正式的展现这一情节的直接结果或间接影响,大前提是不拖慢叙事节奏。在本片中,牛镇长动员居民炼钢险些挥手富贵的皮影道具,炼钢,炼钢,牛镇长一句话,口说无凭,观众更愿意看到炼钢才肯罢休,至少相信炼钢是动真格的不是说笑。于是,编剧设置这样的情节,牛镇长拉着炼钢的成果,一块大丑铁,还带着新郎官的大红花,招摇过市,一笔带过,入情入理。另一处缜密的构思是春生的毛主席像,家珍因春生误杀有庆,对春生痛恨不已,春生参加凤霞婚礼白哦是祝贺,带来毛主席像作为礼物,家珍本是拒收春生的送礼,当富贵捧着毛主席像进屋时,此场景结束。后来,春生被打成反革命,富贵女婿劝他们要跟春生划清界限,富贵连忙点头称是,他缓缓牛头看看毛主席像,细心观众一眼便知,这就是春生送来的礼物,这样观众才明白原来家珍收下礼物,并把它摆在这么明显的墙壁上。前后逻辑清晰,有交代就有呼应,不影响叙事节奏的情况下,到叙述这样详略有致,并且这一细节具有丰富的情节表意功能,富贵怎么和春生决裂,把春生的礼物推回(拒绝毛主席)就是划清界限了吗?而拒绝毛主席不就是和春生站在一边了吗?矛盾内心只需要一个眼神的动作来揭示。
  综上,《活着》是具有一流编剧水准的作品,逻辑合理贯穿全片始终,正是基于这样的优秀剧作,本片才成为区别于早起第五代电影的经典影片

《活着》情节编排的逻辑通顺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活着》情节编排的逻辑通顺来自微语录网,更多《活,通顺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