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征服1453》被扭曲的历史,乏善可陈的艺术

影视台词 > 影评 > :《征服1453》被扭曲的历史,乏善可陈的艺术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征服1453》被扭曲的历史,乏善可陈的艺术的正文:

   土耳其历史战争“大”片。作为电影的艺术性乏善可陈,演员表演毫无亮点,叙事逻辑性差,基本没有可看性。抱着了解土耳其人历史观的目的勉强看完。影片本身没什么好说的,但是一定要纠正一下被扭曲的历史:
  1、 关于征服者穆罕穆德二世,接任苏丹时年仅19岁,他继承的是穆拉德二世留下的丰厚的遗产:内部叛乱被平息,周边强敌被扫荡而纷纷臣服,国力强盛,内政平稳。仅仅2年后,他包围并攻占了君士坦丁堡,依靠的就是父亲为他打下的基础。穆罕穆德在12岁第一次登基时就体现出固执且傲慢的特点,并因此而失了大臣们的支持。其第二次登基后这一性格依然表露无疑,而且加入了多疑、善变、神经质的性格。这些性格在电影中也有所体现。
  2、 战争的另一方,拜占庭帝国,是罗马帝国的继承者,但是其领土已经收缩到了君士坦丁堡周边、伯罗奔尼撒半岛,以及黑海沿岸和色雷斯地区的少数城市。拜占庭在遭受奥斯曼土耳其人威胁的同时,由于宗教原因(拜占庭是东正教而拉丁世界是天主教)也受到来自西方拉丁世界的冲击,包括十字军在13世纪就洗劫过君士坦丁堡。内部雇佣军在14世纪的叛乱,以及黑死病,都对拜占庭打击极大。尽管如此,拜占庭尤其是君士坦丁堡长期坚持在抵抗东方民族入侵的前线;同时在文化艺术领域极为发达,远超于西方拉丁世界。君士坦丁堡大学的地位相当于今天美国的哈佛大学。君士坦丁堡陷落后大量艺术家和知识分子流亡西欧,加速了文艺复兴的步伐。
  然而,当时君士坦丁堡当时已经开始衰败,经过数次战争,其人口已经从鼎盛时期的50万下降到不到10万。除了皇宫和索菲亚大教堂,很多建筑都已经被荒废,其中就包括电影中皇帝发表战前动员的体育场。这个体育场的遗迹至今还在,就在蓝色清真寺对面。城市中很多公园、广场都变成了荒地甚至农田。因此,电影中体现的金碧辉煌的城市并不存在。
  3、 当时的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学识渊博、举止高雅,和电影中粗鲁、自大、沉溺于酒色的形象截然不同。拜占庭帝国和罗马帝国一脉相承,他们当时的礼服还是托加(一种优雅的白色长袍,罗马电影中常见),和中世纪末期的欧洲宫廷相比,几乎不是一个阶层。君士坦丁一直致力于维系和土耳其之间的和平,没有采取过任何刺激土耳其人的举动。电影中君士坦丁写信刺激苏丹的情节完全不存在。实际上当时的拜占庭已经算作土耳其的附从国,曾派兵参与过土耳其平息内部叛乱的战争。君士坦丁在战争中一直坚持在前线,城墙被攻破之后,属下建议他逃走以东山再起,被他拒绝。最后他撕掉身上所有的皇家徽章和印记,亲自投入战斗。他的尸体最终也没有被找到,电影中他的大臣把遗体献给苏丹的场面是虚构的。
  4、 电影中拜占庭宫廷声色犬马的场面,在罗马帝国时期可能存在;而在当时,拜占庭财政相当拮据,几乎不可能存在。电影应该是出于丑化西方人的需要想象出来的。反倒是土耳其后宫,充满龌龊与奢靡。穆罕穆德二世本人不仅后宫美女如云,还纳入大量男童(不错,是男童)。影片中对皇妃浓浓的爱意不敢说一定没有,可能性应该很低。
  5、 在战争中体现巨大作用的乌尔班(厄本)巨炮,是一位匈牙利工匠发明并建造的。他首先来到君士坦丁堡,但是由于此时拜占庭财政极度拮据(皇帝加冕王冠上所镶嵌的宝石已经开始被玻璃替代了),支付不起他索要的酬劳,乌尔班才前往土耳其。穆罕穆德支付了他要价4倍的报酬,他最终成功制成巨炮。因此一切都是因为金钱,什么穆斯林被十字军屠杀、美貌少女身负家仇、拜占庭大臣暗杀、土耳其007深入敌后营救的情节全属虚构。乌尔班巨炮非常可怕,全长超过26英尺,运输时需要60头牛拉动,,炮弹重量1200磅,射程可以达到1英里。
  6、 电影中唯一的爱情戏,炮女和土耳其007,历史中当然没有记载。但是勇士哈桑确有其人,他是一名力士,率领土耳其军队一支特种兵趁乱攻击一段外城城墙的缺口,并坚持到援军到来。他本人被投石击中而死。勇斗敌将、身中数箭拼死插旗的情节不存在。
  7、 关于对战双方的兵力,拜占庭方面本身的守军,加上部分来自于威尼斯、热那亚、教廷的援军、滞留在当地的外国水手和商人、以及少数来自于西方世界的志愿者,甚至当地的修士,土耳其人质王子奥尔加的护卫等等,不足7000人。君士坦丁堡的城墙全长将近23公里,与土耳其军队正面对战的面向内陆部分约6.5公里,但是这部分城墙分为内外两部分。也就是说,拜占庭平均一个战士,至少要负责将近2米的城墙守卫。其中威尼斯、希腊和热那亚人之间均互相存在矛盾,不断争吵。战争最严酷的阶段,城中居民,包括妇女、儿童和老人,都在前线参与修补被毁坏的城墙。
  8、 土耳其方面的兵力预计超过10万,其中正规军8万,其余为杂牌军。这只军队的主要构成其实并不是土耳其人。正规军的主力是新军,成员是从土耳其境内基督教家庭“征召”的儿童,从小训练而成,这些小孩被该信伊斯兰教,长大后不允许结婚,基本上是被训练的战争机器。杂牌军成分很复杂,来自周边各个国家,甚至拉丁世界和希腊,属于希望发战争财的流氓或者冒险家。
  9、 电影中拜占庭守军一直龟缩不出,实际上在初期守军曾利用土耳其人立足未稳主动出击并取得小规模胜利。
  10、 战争中土耳其人的确通过挖掘地道的方式进攻,但是拜占庭人的反制很成功,通过对向挖掘隧道的方式将其击败。甚至有一次抓获了地道兵的军官,并因此获取了土耳其人所有地道的位置信息。从此土耳其人就放弃了通过地道进攻的方式。电影中土耳其地道兵舍生取义的壮举也是YY。
  11、 土耳其人投入战斗的海军超过100艘大小舰船,而拜占庭方面只有26艘,且大都是风帆船而非划桨战船。但是联合舰队尤其是热那亚和威尼斯人展现了高超的航海技巧,曾有四艘运送补给帆船突破封锁进入金角湾,在风向多变的环境下,与灵活的土耳其划桨战舰展开激战。苏丹在海边观战,并按捺不住纵马跳进大海。最终基督徒的帆船安全靠岸。这个场景电影中有所体现。
  12、 君士坦丁堡城墙防卫的重点是面向大陆一侧,最薄弱的环节则在金角湾一侧,13世纪初十字军破城就在这里。因此拜占庭人用一条巨大的锁链封锁了金角湾口,导致土耳其舰队长期无法进入金角湾并取得制海权。苏丹为此几乎要砍掉海军指挥官的头。最后苏丹出人意料的将约70艘船从陆路绕过热那亚人控制的佩拉城运进了金角湾。金角湾突然出现大量土耳其舰队,导致了拜占庭守军信心的崩溃。电影中土耳其人用坚强的意志,人力拖动战舰翻过小山,实际上拖动战舰的是公牛,仅在上坡时加入部分人力。
  13、 根据穆斯林法律,对于归降的城市,不允许进行掠夺和破坏,个人财产和信仰的自由也应当予以保护;而对于有抵抗的城市,破城后可以劫掠三日。穆罕穆德给拜占庭的最后通牒就是这个内容。
  14、 破城后,土耳其士兵开始疯狂的劫掠和屠杀。青壮年被掠为奴隶,“没用的”老人和婴儿则被杀掉。教堂和宫殿成为首要目标,金银的装饰,马赛克壁画都被夺走,艺术品和书籍则被毁坏。不过也有识货的士兵收藏了一些书籍,要知道当时还没有雕版印刷术,书籍都是人工抄写在羊皮纸上的,极为昂贵。被掠为奴隶的贵族在后来被允许“赎身”,但实际上很多人赎身之后又再次被掠为奴隶。苏丹本人优先选择了美貌的少男(!)少女充实自己的后宫,并亲自挑选了400对金童玉女送给埃及、突尼斯和格兰纳达的国王。最终君士坦丁堡共4000人死亡,5万人被变为奴隶。当然,这些都被电影忽略了。
  15、 土耳其人的掠夺只持续了不到2天就被苏丹下令停止了,其目的是为了整顿秩序举行入城仪式;而土耳其士兵并未感到不满,因为已经没有什么可以掠夺的了。苏丹进入索菲亚大教堂,发现一个士兵正在砸取教堂内的大理石,于是斥责了这个士兵。不是因为对教堂的尊重,而是他认为所有的建筑物都是苏丹的战利品。
  16、 苏丹下令将索菲亚大教堂改造为清真寺,但是保留了其它部分教堂,并将另一座主要教堂——圣使徒教堂——作为东正教的主座教堂。不过苏丹的承诺并没有延续很久,圣使徒教堂和其它所谓被保护的教堂,均陆续被改造成清真寺。东正教的主座教堂被迫选择更为低调的建筑,但是确实幸存至今。
  17、 影片最后一个镜头,苏丹穆罕穆德步入索菲亚大教堂,承诺保护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和信仰自由,并抱起一个小女孩亲吻。这个画面实在恶心,也许只有岗村宁次进入南京,给中国儿童糖吃的画面可以媲美吧。

《征服1453》被扭曲的历史,乏善可陈的艺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征服1453》被扭曲的历史,乏善可陈的艺术来自微语录网,更多《征,艺术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