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智取威虎山》影评:革命叙事与英雄想象

影视台词 > 影评 > :《智取威虎山》影评:革命叙事与英雄想象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智取威虎山》影评:革命叙事与英雄想象的正文:

  电影一开场,我以为是当代剧,惊慌失措地问男票,我们是不是买错票或走错场了,男票赶紧拿出手机照了照票根,随即屏幕上KTV里出现了Peking Opera杨子荣的经典唱段,我才确定这可能是徐克的小心机。
  
  除了小白鸽褪了白衣飘飘的护士服,软妹多了一份侠义和勇敢,徐克的《智取威虎山》在情节和人物塑造上比较准确直观地还原了《林海雪原》中的经典段落。
  
  异域风光,天然险阻,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在这样一个缺衣少粮、敌众我寡,且敌人占据天然屏障和有利地理位置的情况下,神勇小分队各施其才,各显神通。
  
  座山雕出场,只闻其声,不见其面,一只雕先示凶狠,一身貂皮大氅先露威严,铺垫足够以后水到渠成,魔鬼般的面孔也符合想象。座下八大金刚各个或滑稽或自作聪明,闹了不少笑话,损了不少实力。若说这群土匪像谁,座山雕便是《西游记》里占山为王的妖魔鬼怪(可能是雕化身的妖怪吧),底下是一群愚蠢的小妖精。
  
  杨子荣虎口求生,胆识胜于武松。一身匪气浑然天成,黑话张口即来,嗓音浑厚,气吞大殿,智勇双全。山下一泡屎山上一枪子,轻轻松松传消息,巧妙机智化危机,也斗得八大金刚团团转,观众笑声频频出。
  
  夹皮沟二三十人,踩上雪橇,雪原便在脚下,腾挪闪躲,轻快如飞。而在遇敌之时,各个弹无虚发,奋勇退敌,虚虚实实,让敌人摸不着头脑,二三十人,一时间击退威虎山二三百人。
  
  除夕之夜,威虎山张灯结彩,酒肉喷香鼓乐忙。小分队星夜奇袭,两山全凭绳索连。白雪皑皑,杀人不闻声,结果不见血。事了拂衣,我们吃年夜饭!
  
  整个过程就是一个字,真tm痛快过瘾!
  
  谈笑间漫说英雄历史,樯橹间灰飞烟灭,似斩妖除魔,又比唐僧师徒四人斩妖除魔又多了一分紧凑和豪气;如武侠故事,但没有华丽的功夫,比武侠故事又多了一分人定胜天的勇气和对人的能力胆略的称颂。
  
  原着《林海雪原》对革命历史进行了的这样浪漫化叙事,对剿匪小分队的神化、对革命的浪漫化,以及对座山雕、许大马棒一众的妖魔化、愚蠢化,也一直为批评家们所诟病。但如果我们当成是纯粹的通俗小说,当成是一个西天取经斩妖除魔的故事来看,故事本身是吸引人的。它吸取了传统通俗小说(包括侠义小说、神魔小说、言情小说等)的各种俗套,在十七年文学长篇经典小说“三红一创,青山保林”里,算是最好看的了。
  
  但过于尊重原着,也遭到部分人的非议。而我认为最尊重原着,恰恰体现了徐克的高明之处,也恰是其突破原着的地方。
  
  我们是经受了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洗礼的一代,在一般人的印象里,十七年和文革时期,是中国文学的荒漠,所产出的内容,无非是脸谱化、伟光正的革命叙事,这一时期的文学不值一提,从根本的指导思想上就是错误的。从小被戚继光、邱少云革命故事感动的80、90后,已经有了“独立”的批(反)判(叛)意识,曾经被宣扬的、被推崇的,现在是被唾弃、被批判的对象。对红色经典,大家也已经形成了固定化的概念:像解放初期的民族心情一样,文艺作品里热烈的叙事与抒情、党的自豪感贯穿始终。
  
  我们可以看下《林海雪原》里的几段描写:
  
  高波连忙把剑波挡在身后,高声重复了刚才剑波说的几句话,并且掀开自己的大衣襟,摘下了大皮帽,露出了解放军战士的装束。
  “我们不是土匪,我们是人民解放军,来剿灭土匪为人民除害的。”少剑波深怕老人听不见,高声地一字一句地说。
  少剑波兴奋地道声:“同志们,摘下皮帽,解开大衣怀!” 战士们一起摘下皮帽,掀开大衣,露出鲜明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胸章,和五星八一帽徽,闪闪地放着光芒。 姜青山一看眼前这群雄赳赳的解放军战士,立刻扑到剑波怀里,流出了眼泪,可是他说不出话来了。
  为了解除老人的误会,陈振仪等三人脱下大衣,摘皮帽,老人眼前出现了整齐威武的三个青年解放军战士,尤其军帽上的五角“八一”帽徽,和胸前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胸章格外鲜明,在松明子的光亮照射下,闪烁发光。……老人抢上一步,紧握着陈振仪的双手,大哭起来,他哭得说不出话来。
  类似情节,在同时期很多小说里都能见到,每当读到这样的情节,我都能联想到样板戏或银幕上英雄人物出场的场景,帽徽、胸章,英雄,都用红光亮的色彩给以突出,配上激昂的音乐,简直就像一个新纪元的诞生 ,而开始误会他们的人得知是GCD后一律激动得说不出话。如今这种矫情的描述已经失了市场。所以身边很多人听说《智取威虎山》上映后,一律表示不感兴趣,在口碑驱动下看了电影的我,尽管很尽职尽职地向软妹子和直男们推销这部电影,还是无法打动他们柔软的心。
  
  但是徐克的《智取威虎山》跟我们想象中的不一样,整个电影除了“智取威虎山”的线索之外,还有一条线,便是拯救小栓子的母亲、“我”(韩庚)的祖母青莲。这条线首尾呼应,于是在“我”的回忆里引出的这个故事,就变成了拯救“我”祖母的故事。所以,故事从讲述革命历史的“大历史”变成了讲述“祖母”被救历史的“小历史”或“家族史”,经典的革命叙事模式被解构。这是徐克的突破,也是后现代语境下一种重新讲述历史的方式,你能在当代作家苏童、莫言等人的作品里看到类似的东西。文学的真实和历史的真实,已经不是当年毛zd的那一套了,多元化的叙事,为历史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一石二鸟,既保证了政治安全,又把老故事拍出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
  
  所以,在结尾,“我”又给出了历史另外一种可能,类似007的英雄神话。不管哪种可能,在这种讲述方式之下,历史便都是想象中的历史,是个人化的历史,也是后辈隔着年代的致敬和缅怀。如此,神化和愚蠢化便不再是可被抨击的缺点,恰恰是徐克的机智,索性就按照原着来!我们对历史的想象,历来不是如此么?
  
  谈笑间,杯酒穿肠过,金戈铁马鏖战休。当年革命勇,英雄好汉出,全留后人细细说。想象是任性的,允许神化。
  
  而以武侠等元素的方式拍剿匪题材,本身就拉近了与年轻人的距离。
  
  《林海雪原》原是个好故事,取其精华,徐克巧妙地扳回了一局。

《智取威虎山》影评:革命叙事与英雄想象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智取威虎山》影评:革命叙事与英雄想象来自微语录网,更多《智,想象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