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一步之遥》影评:为了走心,敢于和一切掰面儿

影视台词 > 影评 > :《一步之遥》影评:为了走心,敢于和一切掰面儿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一步之遥》影评:为了走心,敢于和一切掰面儿的正文:

  好久没写影评了。近几年电影也看过几十部,却没有动笔的欲望。直到看完《一步之遥》,终于忍不住了,想言语几句。
  我没有赶上电影的首映,却在第一时间刷的影评。觉得第一时间的影评应该很准确,屁颠儿看这部电影首映的,回来还刷打分的人,肯定是有一定观影基础的人群,或是姜文的脑残粉, 结果评分6.3分,且一边倒的骂声,烂片!姜文无耻!我的第一反应是,完了,中国最后一个敢于站着挣钱的导演,跪了!像姜文这等风骨的导演也不得不求段子手王朔,求他再编出一个《私人订制》,愚弄一下观众骗点儿零花钱!深深为中国电影未来担心。
  俗话说,绝知此事要躬行。失望之余,我还是决定掏腰包看一遍,即便是骂也会言之有物。看完之后,我很是惊讶,这部片子怎么TMD就是烂片了?
  首先说一下,评分6.3分是什么概念。横向比较一下,之间上映的《一个人的武林》就是这个分数。有兴趣的可以下载这部电影观看一下。虽然是两部不同类型的电影,但是还是有可比性的。即使门外汉,都能很清楚的看出两部电影完全不在一个水平线上,却有相同的评分。真的为姜文喊冤。总结了一下网络上骂烂片的原因,大致有以下三种声音。
  一、看不懂=烂片
  首先我想问,真的看不懂么?故事复杂么?不复杂,很简单的线性叙事!作为一个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且正常智力的人,完全有能力看懂这部电影。为什么大家都嚷嚷着看不懂呢?看一下影院环境就可以找到答案了。一边观影一边开手机刷朋友圈,一边观影一边大声说话,没看到一半就愤然离场。如果这样就看懂一部电影,那才是烂片呢,好么!
  当然,对于中国的大部分观影人群来说,尤其是影院里的大部分观影人群,已经很习惯看到开头就猜到结尾的电影了,对于那些看到一半还没看懂的电影是绝不会有耐心看完的。可是对于中国少部分智商正常的导演,他们断然不会拍一部看到开头就能知道结尾的片子来侮辱自己的智商,像姜文这种有气节且高傲的导演,更不会愿意拍一部让观众只看一遍就全部吃透的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这类有嚼头的电影,本身就是稀世珍宝,而观众却视如草芥。
  好吧,就当此片真的很难理解,看不懂。倘若看不懂就是烂片,那《致命魔术》绝对烂片,《穆赫兰道》则是烂片中的烂片,《2001太空漫游》则是烂片之王了。电影百年历史,肯定是有一条水准线的,绝对不会因为一两个人看不懂就否定为烂片。
  二、不喜欢=烂片
  不喜欢,任性,所以烂片。这个逻辑太随意了。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吧,那些不喜欢的怎么不敢任性的出来骂《百年孤独》是一部烂书呢?很简单,大家普遍认为小说是一种艺术形式,而电影则是娱乐大众的消费品,人人皆有话语权。对于这种错误的认知,我知道责任并不在观影者本身,是国家没有做到对电影知识的普及教育,以及近十年电影市场畸形的发展,对观众的诱导所致。但是,这种错误的认知以俨然是对电影这种艺术形式的亵渎,也是对那些认认真真做电影的电影人的一种侮辱。电影从诞生那天起就被定义为一种艺术形式,还是大众易于接受的艺术形式。只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向其注入商业价值。但绝对不能否认它的艺术性。斯皮尔伯格永远不敢和库布里克装B,都是一种毕恭毕敬的态度,就是这个原因。
  南方周末有一则评论这样写到:“《一步之遥》入不了姜文电影的前三甲。但是,《一步之遥》再次证明,姜文仍然是一个中国电影界稀缺的创作型导演——这句话的潜台词,中国电影界更多加工型导演。姜文不肯走老路,尤其是自家的老路。”中国电影界更多加工型导演(我更愿意将之称为“迎合型导演”),即抓住时下流行的元素,生硬拼接成的电影,来迎合观众的口味。比如时下流行全民回忆同桌的你,就赶紧抓住时机拍出一部《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姜文是少数的创作型导演(我更愿意称之为“引导型导演”),即通过电影这种艺术形式来反应导演本身的思想、价值观,从而引导观众的消费取向。如今的中国观众可是今非昔比了,有钱且任性!就连财大气粗的好莱坞也不得不拍出一部《变4》来跪舔中国观众。所以姜文不愿意低头跪舔,观众当然冠以烂片之名。
  着名影评人张小北老师这样写道:“《一步之遥》不是「烂片」。如果我们轻易地用大众审美界定「烂片」,对于本就面黄肌瘦的中国电影更是雪上加霜。”
  若想中国电影界做到百花齐放,首先得抛却个人的喜恶。只要是导演的诚意之作,就应该以尊重的态度来对待。
  三、我带着看一部《让子弹飞2》的心态,你却给我看一部《太阳照常升起2》,所以烂片!
  说实话,对于这种心态我是能理解的,我就是其中之一。华语片让我失望也不是一回两回了。打着各种各样的噱头来骗钱的行为已经伤透了人们的心。于是观众们把期望寄托在姜文身上,2010年姜文《让子弹飞》站着把钱挣了,票房口碑双丰收,这在中国近几年的电影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所以观众期待年底影院再high一回,姜文却给我们看了这么个玩意,失望之情溢于言表。
  我觉得失望归失望,但也不能把责任怪在姜文头上。从某种意义上说《让子弹飞》是他的赌气之作,是与那些说他只会拍一些别人看不懂的片子的人在赌气。官方版本是:《让子弹飞》是他献给观众的礼物。用他的话说,能拍出“太阳”的人是一定能拍出“子弹”的,而且是能拍出很多部“子弹”的。
  所以作为能拍出“太阳”的他,肯定不屑于年年拍“子弹”。就像崔健不会写“小苹果”一样。礼物送一次就得了,不能年年送,电影本就是一项走心艺术,为了走心,不迎合任何人,敢于和一切掰面儿。观众可以不买账,可以骂,但还是要这么拍,既然《让子弹飞》敢站着把钱挣了,《一步之遥》也敢站着把钱花了。姜文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这样说道:
  姜文:票房不是到哪儿都是硬道理的。票房对市场、对公司、对投资人是硬道理。票房在“以电影来挣钱”这件事上说是硬道理,票房以拿电影作为艺术、表达想法来说,它往往不是个道理,它可以什么都不是。
  很多票房高的电影,那个导演就没人愿意跟他谈艺术,甚至没人愿意跟他聊天。拿你的一生挣票房,没什么可聊的,聊点别的他也不会,这就不是一个好的导演。
  很多被我们一辈子记住的好电影,不一定有票房,《愤怒的公牛》就没票房,《公民凯恩》更没有。全世界的好电影,不卖钱的很多。这在中国很多人不敢这么聊,我以前跟人家说不挣钱未必是坏事,也没多少人听,为了话语权我就弄一个“子弹”。
  (南方周末 - “票房有时什么都不是”——专访姜文及其“子弹”团伙 http://www.infzm.com/content/57051)
  其实《一步之遥》整部电影,就是对中国电影业圈钱的行为的讽刺,是对他自己不入流不妥协的态度的调侃。也是对他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不做修饰的表达。很多人就讨厌他这一点,大男子主义,想做中国电影的god father!
  作为脑残粉,我对其输出的观点很是买账。《鬼子》这么好的片子被禁,倾尽才华拍出《太阳》,观众又说看不懂。但凡妥协一点,也和其他导演一块儿数钱了。用马走日的话说:“两条腿都被踢断了,但凡有一条腿,也和武六拍电影了”可是,两条腿都断了,只能一个人在不入流的道路上孤独行走着。
  姜文是一个有责任感的导演,有着一颗兼济天下的心,带着浪漫主义情怀,相信且坚守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用马走日的话说:“我还是个孩子!”还是一个痞气十足的孩子,四九城军队大院里出来的爷,用一口京片子来调侃世态炎凉。我很喜欢这种感觉,没错,我就是姜文的脑残粉。当然,也有很多一部分人不喜欢这种感觉,这也是不喜欢这部电影的原因之一,他们认为导演卯足劲儿甩出来的东西,没砸中他们的点,他们不care这些。这样也可以,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么,但绝不能因为此就说本片就是烂片!
  《一步之遥》虽然整体水平低于《阳光》和《太阳》,但绝对不是烂片。姜文也还是中国最牛逼的导演。也是中国电影市场最需要的导演。
  引用一句很有名影评“看完《霸王别姬》,我以为我们的电影终于起步了,没想到,那就是我们的终点”中国电影经过20年的发展,终于发展成了一个完善的圈钱体制,这个体制成功毁掉了港片文化,成功毁掉了功夫片文化。若想复兴中国电影事业,正需要大家对姜文这样的个性导演的支持与宽容,而非一边倒的谩骂。
  正如球迷的骂声拯救不了中国足球,影迷的骂声也同样拯救不了中国电影!

《一步之遥》影评:为了走心,敢于和一切掰面儿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一步之遥》影评:为了走心,敢于和一切掰面儿来自微语录网,更多《一,面儿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