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恩格尔木都》观后感

影视台词 > 影评 > :《恩格尔木都》观后感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恩格尔木都》观后感的正文:

   这是一部关于戈壁草原的纪录片。
  
   关于草原,如今生活在繁忙城市里的我们或许有着自己的想象:蒙古包,奔跑的马群,放牧牛羊的牧羊女,擅长摔跤和套马的蒙古男人,辽阔的草场开满鲜花碧草青青,甚而是吃货们想象中的烤全羊,等等等等。
  
   影片在如雷轰响的巨大风声中开始,苍鹰飞掠过天空,三五只警惕的盘羊出现在荒凉的戈壁上,有着野兽特有的灵性和美感。据导演说,这种善跑的美丽生灵由于人们的捕猎滥杀,眼前看到的这几只的已经是大草原上仅存的最后的野生盘羊了。
  
   这里处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部额仁淖尔苏木北与外蒙交界的戈壁草原,全年干旱少雨,多风沙,气候寒冷。首先映入眼帘的不是碧绿的牧草而是遍野的沙砾,几间砖瓦房坐落于空旷的戈壁草原上,主人公格日乐朝旗图一家五口人就生活在这里,他们是内蒙草原上坚守着游牧传统的最后的牧民,看得出这里的环境极度恶劣。
  
   自古以来,游牧民都是逐水草而居的,没有水便活不下,在这里打水取水主要依靠一口坎儿井。在房子四周是用来圈住牲畜的围栏,围栏里是数以千百计的羊,还有些牛和马。冬天草原还没有长出草来,需要拿粮食喂养牲畜。主人将玉米倒在横在地上的铁槽里面,随后打开围栏的栅栏门,羊群便一股脑儿冲了出来,争先恐后的挤到一起抢夺铁槽里的食物,先是大羊,有好动的山羊,有傻里傻气看起来十分搞笑的大个儿绵羊,让人不禁想起《小羊肖恩》。等到大羊吃得差不多了,最后才放出小羊羔子来给母羊喂奶,吃饱了的小羊羔子便装模做样的抵角斗起架来。
  
   有的母羊不肯喂小羊吃奶,老妈妈便单独把小羊和母羊放在一起并唱起动人的蒙古长调,这是一首有着祝福意味的古歌,这样连着唱上两三天,母羊就会疼惜小羊开始好好的让小羊吃奶。还有,让骟过的牲畜跨过一根木棍代表跨过一次劫难,以确保可以好好的活下。
  
   草原上日升月落,霞光云影无比壮美,影片以及为贴近的镜头展现了草原风光的诸多细节,牧民们的习俗饮食、取水,放牧羊群、牛马,剪羊毛,对公羊、牛、马除头羊、牛、马之外施加骟术的过程,马匹的烙印,远红外摄像捕捉的影像中野狼发光的双眼,被狼叼走的羊,牧民搭建蒙古包防狼的过程,放马,赛马,摔跤,敖包祈福,草原野骆驼,交通上摩托和皮卡代替了骑马,牧民因为风吹日晒皮肤粗糙黝黑,长久的辛苦劳动练就了健康强壮的体魄,这一切都是那么新鲜而富有生机。
  
   导演何志坤生于87年还非常年轻,本科读的是工商管理专业,因为兴趣而自学的摄影。通过交谈我了解了这个与我同年的蒙古族青年可贵的品性,不急于追名逐利,怀抱着一种善念一种单纯的情怀一心做自己想做的事,在今天这个浮躁的时代让我隐隐看到一种美好的希望,我由衷的感到敬佩。
  
   我在同导演的交流中得知,拍摄本片的初衷源于导演就读与内蒙师范生物专业的弟弟,因为要为内蒙濒临灭绝的盘羊申请世界濒危物种名录拍摄影像材料,导演应弟弟之邀前往这个地方,后来萌生了要拍摄这个牧民家庭与草原风土人情的想法。在这里人与动物还有大自然都是平等的,依靠着千百年来的流传下来的习俗维护着生态的平衡。
  
   有人曾问为什么取“恩格尔木都”这个名字,导演回答说是牧民老奶奶告诉他这块地方以前就叫做“恩格尔木都”,然而,在当今现代文明贪婪的触角无处不在的扩张中,我不知道这相对传统而原始一切还能维持多久,就像这块地方多年以前有个恩格尔木都的名字,这名字背后一定有着不为人知的美丽故事随着时间被遗忘在历史的深处。
  
   着名作家张承志在他的文章里说过,牧民的历史就是一个个随着历史变迁变换的地名,还有人们口口传唱的歌谣与美丽的故事。想起张承志《黑骏马》中的一段话:“像许多年轻的朋友一样,我们总是在举手之间便轻易地割舍了历史,选择了新途。我们总是在现实的痛击下身心交瘁之际,才顾上抱恨前科,我们总是在永远失之后,才想起珍惜往日曾挥霍和厌倦的一切,包括故乡,包括友谊,也包括自己的过。”
  
   最后,导演说他遗憾的是因为是自己一个人拍摄力量有限,所以还有很多丰富的内容无法展现出来,他希望能再那个地方拍一拍一个世代打猎的猎户的生活。我祝福他,期待看到他的下一部精彩作品。

《恩格尔木都》观后感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恩格尔木都》观后感来自微语录网,更多《恩,后感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