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童心一二三》有生命的影像:再谈《奇迹》

影视台词 > 影评 > :《童心一二三》有生命的影像:再谈《奇迹》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童心一二三》有生命的影像:再谈《奇迹》的正文:

  在观看《童心一二三》的时候,我总被唤起一种奇妙的既视感:曾经在某处体验到类似的感觉。这种感觉一直陪伴直到最后送行的几个场景:黑人妇女在音乐声中欢歌热舞,我才恍然醒悟到它来自何处。那种极富生命力的影像正是《奇迹》这部电影的出色创造。影像如何生成生命之力,我想阿巴斯的这部纪录片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份答案,虽然最初是一部剧情片的创造。
  
  《童心一二三》的完成基于导演阿巴斯受IFAD之邀前往乌干达,用DV记录下十天的行程,然后剪辑而成。我们都知道阿巴斯是既善于进行“写实”的一位导演,但同时又故意于其中暴露虚构。所以对于一部出自他手的纪录片自然不能完全当现实读,尝试发现其中的虚构是很有意思的。虚构的发生必然产生于动作,所以在这部纪录片里,从中间的那场非常具有创意、让人眼前一亮的停电戏开始,影像就在走向“虚构”,之后动作便不断加剧。停电、碰巧发现的婚礼、采访,乃至到奥地利夫妇收养孩子达到高潮,虽然它显得不切实际,但我们愿意相信它是基于在观看之前已预先设定了影像的真实性。
  
  我们说,当乌干达的孤儿抢着在镜头前展现笑脸,并纷纷到镜头后面查看取景器时,这些记录的影像就是有生命的。影像的生命不单单在于摄影机在如何运动,更在于演员在如何“表演”。这也是为何在一部纪录片里我们更加能感受到生命之力,因为被摄对象在生活这一巨大的场中,他根本不必表演。如果说让影像接近于生活本身是很可以增强它的生命之力,这一看似简单的道理却只有很少的导演能做到,其中侯孝贤是最强的一位,他几乎以还原最复杂的生活情状为本能。但对于大多数导演来说,这一能力是欠缺的,他们只能借助于虚假的强力,从别处来寻求真实。
  
  对于《奇迹》的导演,就创造出了类似于阿巴斯在这部纪录片中制作出的生命-影像。爱丽丝.洛尔瓦彻原本便是拍纪录片的,这让我们找到了共同性。这种训练不仅利于生成观察现实的方式(现实的运作、生成与灭亡),而且锻炼与人物的共处。对于一位导演而言,其功力的深厚往往可从下面见到:如何指导演员。如何让演员表演,把握的力与度,尤其是演员之间的表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影像的质感。爱丽丝.洛尔瓦彻的导演功力便可从此点见出。作为一家人的各位演员之间形成的一个大“场”,姐妹间、夫妇间、父与女、母与女都在形成自己的场,并相互作用。这就是为何我们会感觉到强烈生活气息的原因,他们首先是作为一家人,在摄影机前生活,然后被记录下来,而不是作为演员表演得像一家人。再加上摄影机的运动,给人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感觉。这也是我在观看《童心一二三》时的强烈感受:摄影机消解了它自己的机器性,基于持摄影机的人(阿巴斯和他的助手)在和被摄对象间形成的亲切、和谐的关系,一种场的运作。在一个拍摄现场,场必须提前由导演引导并建立起来,然后演员才能表演。一种现实的场,就能让演员感觉不是在表演,他们只是作为普通人在生活。影像在随同演员,同时也是正在观看的观众一同呼吸,这是生命-影像。阿巴斯深谙此道,而爱丽丝.洛尔瓦彻成为一位同路人。

《童心一二三》有生命的影像:再谈《奇迹》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童心一二三》有生命的影像:再谈《奇迹》来自微语录网,更多《童,迹》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