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蝙蝠侠:黑暗骑士》从“双面人”谈起

影视台词 > 影评 > :《蝙蝠侠:黑暗骑士》从“双面人”谈起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蝙蝠侠:黑暗骑士》从“双面人”谈起的正文:

  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个睿智的年月,那是个蒙昧的年月;那是信心百倍的时期,那是疑虑重重的时期;那是阳光普照的季节,那是黑暗笼罩的季节;那是充满希望的春天,那是让人绝望的冬天;我们面前无所不有,我们面前一无所有;我们大家都在直升天堂,我们大家都在直下地域……
  ——查尔斯?狄更斯《双城记》
  
  “双面人”是克里斯托弗?诺兰指导的《蝙蝠侠》系列电影第二部中的人物。他的原名叫哈维?登特,起初是电影中哥谭市年轻有为的地方检察官,惩恶扬善,利用法律武器打击犯罪、保卫城市。他曾被蝙蝠侠称为是这个城市的光明骑士,是哥谭市长治久安的希望所在。但在同哥谭市的恶势力和小丑的较量中,意料之外的绑架和爆炸让他面目全非,半张脸被烧得焦黑狰狞,曝露的骨架和萎缩的肌肉给人一种恐惧感,故而被称为“双面人”。他的爱人也在爆炸中离世。然而,爆炸给他留下的不仅仅是这半张恐怖的面孔,曾代表光明的勇士在爆炸后转变成了整个城市堕落的破坏者,而这张面孔倒最好地契合了他影片末尾时的形象和作为。
  
  谈到 “双面人”就不得不注意到他手中的那枚幸运硬币,“双面人”的命运仿佛一开始就同他手上的那枚硬币联系到了一块儿。这枚1922年制的幸运硬币原本拥有相同的两面。起初,哈维?登特就如同这枚硬币一样,清晰的头像就像他在大众心目中的光明骑士形象,是完整的一个人。他坚信所有的难题都可以在法律制度中得以解决,一切公平与否的问题都可以由制度来衡量。所以,作为光明骑士的他每次看似由运气做出的选择都不是随意的决定。但是爆炸改变了这枚硬币,也改变了哈维?登特。经过爆炸炙烤的硬币此时才真正具有了两重性,光滑的一面依旧代表了光明,然而斑驳的背面却象征着黑暗与报复,就像他半边灼伤的面孔和褴褛的衣衫。此时的哈维?登特发现他曾今信奉的法律制度并没有解决这个城市的难题,不仅如此,他信奉的公平让他付出了一切。那个完整的他被爆炸几乎彻底摧毁,他的内心被分割成了截然相反的两面,黑暗的一面指使他惩罚所有伤害过他的人,而不再将法律作为公平审判标准的他,将审判权交给了他唯一可以依赖的这枚硬币。当他绑架了警长的家人时,他说到:“这个世界唯一公平的只剩这枚硬币了”,这就是审判标准。即便硬币的正面依旧代表光明,但这不过是他心底一丝几乎听不到的劝解,而粗糙的背面成了他违法犯罪的合理解释。
  
  从“双面人”以及双面的硬币中似乎可以体会出种种狄更斯小说《双城记》的色彩。在第三部《蝙蝠侠》系列电影上映时的采访中,参与编剧的——克里斯托弗?诺兰的弟弟——乔纳森?诺兰就坦率地说:“对我而言,《双城记》是一种已经化为乌有的可以叙述、可以认识的文明的最悲惨的肖像。” 而其实,《黑暗骑士》中也深深渗入了《双城记》的元素。此时不仅仅是两座城市,而是光明与黑暗的对抗。从“双面人”身上透露出美好的时代,也透露出黑暗的时代;他睿智的控诉,他蒙昧的选择;曾信心百倍地斗争,最后疑虑重重地放弃;在充满希望的阳光下直上所有美好的天堂,在让人绝望的黑暗中堕入一无所有的地狱。这种矛盾的双重性主宰着这个人物的命运,也主宰这这个世界。他在这两个领域中徘徊,但最终却跌落在了黑暗的深渊里。他曾经选择成为一个光明骑士,却最终在斗争中失了一切,是命运驱使他不得不站在社会的黑暗面里。这种矛盾始终存在于这个社会之中,“双面人”只是所有矛盾的集中体现。
  
  如果说 “双面人”哈维?登特和那枚硬币是电影中最直观的两重性之体现,那么黑暗制造者的小丑和伸张正义的蝙蝠侠布鲁斯?韦恩又何尝不是这样既相似又矛盾的两个侧面。小丑的看法很正确,他认为蝙蝠侠和他是一样的,只有共同存在才有各自存在的意义。就像哥谭市光明和黑暗的两股势力,只有在彼此的对抗中才有共同存在的价值。小丑和蝙蝠侠的共同之处在于他们都存在于法律之外。小丑的一切行径有时无法用法律来审判,他不求财富,他所制造的一切都是为了所谓的绝对公平,没有统治与被统治,没有光明与黑暗的区分,在他的意识中,法律制度也是一种需要被审判的束缚。而蝙蝠侠也同样存在于法律之外,他的财富来自军工厂和股市投机,不同于小丑的只有一点,他把这些从投机中得到的财富作为实现社会公平的手段,就追求公平这个最终目的来说,和小丑几乎是重合的。小丑一切违反法律道德规范的行径在蝙蝠侠身上也同样存在。蝙蝠侠能够在香港的大厦中无视当地警察的拦截带回逃亡的亚洲人;为了搜索小丑的行径运用声纳系统监听整座城市的每部电话,无论这样的行为是出于正义还是邪恶的目的,首先,从法律角度来说,这都是不被允许的。可以说,对于起初信奉法律的“双面人”哈维?登特,从某个层面来考虑的话,小丑和蝙蝠侠都是他的对立面。但不同于小丑的是,作为蝙蝠侠的布鲁斯?韦恩他本身也是具有双重性的。他可以作为拥有巨大财富的慈善家,也可以作为超脱于法律之外的黑暗骑士。他能继续存在的理由就是由于他拥有两个截然相反的身份,能够让他在两者之间进行转换。这两者看似矛盾,但它们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追求在相对公平的条件下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加美好这个愿望,这是与小丑所追求的没有差异、绝对公平的社会所不同的。
  
  公平也是具有双重性的,相对公平的社会需要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在电影里,那些黑帮份子的利益就是警察以及蝙蝠侠追求相对公平的牺牲对象。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小丑站在了绝对公平的一方,此时同黑帮份子的利益达成了一致,也就促成了他们彼此间的交易。这对“双面人”也一样,起初,他也是站在追求相对公平的阵营中,但是“小丑选择了他” ,原因就是他的改变能起到摧毁普通大众心理防线的最大作用,因而所有的计划过后,他面目全非、失一切。此时的他一无所有,一切都可以作为他给所谓相对公平判死刑的理由,剩下的只有那枚代表绝对公平的硬币。如果说那个绝对公平的社会就像人们始终在探寻的那个原初,也许存在,但却永远无法再次拥有的话, 那么相对公平的社会就是能够寻找到的最好选择。蝙蝠侠可以有角色的选择,这不是一种牺牲,而是在这场追求公平的较量中必须付出的代价。让这个“双面人”以光明骑士的身份,以坚持相对公平的身份活着,才能在同小丑,同社会黑暗势力的较量中取胜。
  
  当2012年8月,诺兰导演的蝙蝠侠系列电影第三部《黑暗骑士崛起》上映后,仿佛这个故事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收场,有了带着狄更斯《双城记》式的时代与社会的深刻意蕴,好像蝙蝠侠在三部电影结束后终于实现了狄更斯在《双城记》结尾处的期望:“我看到从这片深渊里,升腾起一个美丽的城市、一个卓越的民族”;“我看到我为之献身的人们,幸福安详地生活在我再也见不到的英国大地,蓬勃兴旺,利国利民”;“我看到,在他们心中,在他们子孙的心中,我始终占有神圣的一席之地”。 这个由蝙蝠侠充当的卡顿终于得以在黑暗和救赎中永生。此后有关电影的评论也纷纷涌现,加上“占领华尔街”运动的开展和某地首映式当天发生的爆炸事件,众多的关注重点几乎都集中到了影片折射的社会政治、制度问题上来。
  
  电影作为一种大众普遍的艺术形式,从艺术欣赏的角度来谈电影似乎是更为传统的做法。作为欣赏者的普通大众对电影的考量也存在着一种双重性,一种对电影娱乐性及意义的探求。对普通观众来说,电影更多地是为了娱乐,释放生活中的种种烦恼,在光影的世界中收获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电影太过深刻的内涵只会让普通大众望而生畏。但是,如果只有苍白的娱乐作用,电影又缺乏其作为一种社会艺术形式的存在价值,成了只是用来消遣的娱乐手段。但在这里只想说,不要给《蝙蝠侠》太多的负担,作为一部成功的商业电影,它也许承载了许多这个社会想要解决的问题,但它也承载不起太多真正的有关社会秩序和制度的探讨。学者大卫?伯德维尔很不客气地予以点穿:《黑暗骑士崛起》乃至整个蝙蝠侠系列三部曲并无能力承载过重的意义,含混不清的意识形态是好莱坞的传统把戏,策略性地把政治倾向模糊化,纵容人们从不同角度解读。 电影可以作为人们思考当今社会问题、认识社会一个媒介或是一个载体,但毕竟它只是一种艺术形式,还原艺术本来的形式和作用才是更为重要的东西。
  
  电影能否承载重大意义这个话题也是具有双重性的。它确实能够反映这个社会的某些问题,引发了人们的思考,但又确实不能代替哲学、政治学对这个社会切切实实的评论。太过严肃的讨论只会将这种大众艺术同普通观众越拉越远,但纯粹的娱乐眼光又会使电影停留在一个肤浅的层面上。我们可以认为蝙蝠侠系列电影是对狄更斯《双城记》的致意,更多的是艺术层面上的致意,但不要将它同当今社会的真实问题划等号,甚至想要从中寻求一种发泄愤怒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这似乎远远超越了电影所能表达的意义范围。所以用欣赏的眼光来看电影,用品评的态度来对待电影想要展现给人们的意义,才能在娱乐性与深刻性中寻得一种平衡。
  
  
  
作者yuanyuan

《蝙蝠侠:黑暗骑士》从“双面人”谈起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蝙蝠侠:黑暗骑士》从“双面人”谈起来自微语录网,更多《蝙,谈起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