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念念》华语电影女性导演风格进化史

影视台词 > 影评 > :《念念》华语电影女性导演风格进化史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念念》华语电影女性导演风格进化史的正文:

40后的许鞍华刚刚在第3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斩获最佳导演奖;50后的张艾嘉为了诚意之作《念念》争取更多的排映空间,无奈从起初确定的4月17日上映调整到4月30日;60后的伊能静在以歌手、作家多重身份名声大噪之后执导大银幕处女作首秀《我是女王》正在影院热映;70后的李玉以文艺起家,不断向市场靠拢,慢慢摸索出属于自己的电影标签,如今携豪华阵容强势回归的《万物生长》正以虎狼之势跟《速7》拼杀;80后的彭宥纶因执导《爸爸哪儿1 2》大电影预告片及华晨宇主演的微电影《卡西莫多的礼物》广受好评而积极筹备自己首部大电影......女性导演尽管小众,但从来都是华语电影不可或缺的浓重一笔。下面将以年代为分界,详细解析各个时代不同导演的风格进化史。
  
  40后导演代表人物:许鞍华
  标签:女性意识,文艺坚守
  
   尽管刚刚落幕的香港电影金像奖被无数人吐槽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但这着并不妨碍许鞍华荣耀斩获最佳导演乃实至名归的事实。许鞍华不仅是香港电影的独特存在,放眼整个华语电影界,她也拥有不可撼动的地位。
   五届香港金像奖最佳导演,三界台湾金马奖最佳导演......这些沉甸甸的荣耀是对这个倾注了一生于电影事业的女导演最大的承认和鼓励。放眼如今,纷纷北上已被大陆严重同质化的香港电影界,似乎只有许鞍华还在执拗的坚守着自己的作者风格。作为香港新浪潮电影导演的杰出代表,许鞍华在作品中表现出的女性意识的觉醒以及对文艺风格的坚守,令人尊敬而感动。
  
  50后导演代表人物:张艾嘉张婉婷
  标签:时代痕迹无奈乡愁
  
   暌违大银幕7年之后,张艾嘉携新作《念念》回归,尽管电影未映先火,但是基于票房的考虑,上映档期无奈从4月17日调整为4月30日。张艾嘉在《念念》中为观众展现了一段两代人不同的亲情爱情故事。虽说影片中大部分篇幅都在讲述育美跟阿祥的爱情纠葛,但其中流露出的浓浓乡愁却还是无意间打动了很多观众。无论是《最爱》或者《心动》,甚至是《念念》,张艾嘉无一例外都在作品中表现出对时代的反思以及对青春回忆的迷恋。这些跟她年少时漂洋过海离开故乡在外打拼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张婉婷因为长期在国外生活的经历,所以她的作品大多以亲切风趣的乡土情怀及细腻的亲情和爱情为切入点,极力展示传统与潮流,东方与西方文化之间的对立与融合。《八两金》也好,《秋天的童话》也罢,在享誉盛名的同时,也让人从张婉婷的电影中读出异乡人的无奈和孤独。
  
  60后导演代表人物:伊能静
  标签:文艺迷茫缺乏安全感
  
   整个60年代出生的导演中,女性导演几乎是空白。而因为正在影院上映的电影《我是女王》导演伊能静恰好出身于60年代,所以也填补了这一年代缺憾。不过说到这一时代女性导演的标签特点,伊能静尽管不具备代表性,不过从她的作品中却多少可以看出那个时代人的一些特性。
   《我是女王》作为伊能静的导演处女作,虽然是多对情侣拼凑而成的爱情故事,但是角色身上无一例外都表现出难以名状的不安全感。她们生活富足却对未来迷茫,收入稳定却总觉得爱情触不可及。60年代女性导演的缺失恰好说明那个特殊年代的特殊际遇对于文艺作品产生的消极影响。《我是女王》从票房到口碑都差强人意,这一点如同这一时代女性导演的缺失一样,无疑是令人扼腕可惜的。
  
  70后导演代表人物:李玉赵薇薛晓路金依萌
  标签:文艺商业化青春怀旧篇
  
   时间来到七十年代,这一时代出生的女性导演如今正是创作力最旺盛的时候。而且每个人的资源、人脉以及经验都已经完成量变的积累而转向质变阶段。也因为商业越发成为考量一部电影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所以这个年代的女性导演并未形成统一的风格标签,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大家都在绞尽脑汁的实现自己作品的商业化。
  李玉的《万物生长》正在影院跟《速7》厮杀,首周三天过后拿下超7000万的票房成绩也算可圈可点。从《苹果》到《观音山》到《二次曝光》再到《万物生长》,尽管女主角一直是范冰冰,但是李玉对男主角的选择却越来越多的考量市场的需求,而电影本身的商业属性也愈发强烈。若真能在商业与文艺之间找到一条平衡发展之路,李玉对于华语电影的贡献同样不可磨灭。
  
   赵薇刚刚在第34界香港电影金像奖凭借《亲爱的》中出色表演斩获影后桂冠,再次被冠以人生赢家的称号。她的导演处女作《致青春》口碑票房双丰收有着不可复制的因素,不过“赵薇”两个字本身就代表着许多人回不的青春记忆,这也为她的作品打上深深的个人烙印。薛晓路以执导《海洋天堂》广为人知,而后再以《北京遇上西雅图》华丽转身,从文艺到商业的转折,薛晓路的动作异常迅速也非常成功。金依萌自出道以来鲜有对文艺的执着,不管是《非常完美》还是《一夜惊喜》,金依萌都毫不掩饰自己对商业利益的追逐,而她也如愿成为华语电影第一个票房过亿的女导演。
  
  80后导演代表人物:彭宥纶
  标签:年轻审美的视觉表达电影营销的商业考量
  
   整个80后电影人才如今正以后备军的姿态摩拳擦掌蓄势待发,时刻准备在井喷的电影界留下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过的电影导演只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创造高质量的电影作品即可,但是现如今,整个市场环境却对导演提出更全面更严苛的要求。导演不仅要是创作大师,还必须要成为营销大师、推广大师......换言之,导演正在从技术型人才向产品经理迅速转型。
   陈正道、韩寒等诸多80后男性导演以不俗的票房成绩证明了自己作为导演的价值所在,而同一时代的女性导演还鲜有集大成就者。当然,没出现并不代表不存在,有些女性导演目前尚在“厚积”阶段,至于“薄发”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彭宥纶就是这些女性导演里的杰出代表。
   彭宥纶在传统电影圈或者鲜有人知,但是对于李宇春、张杰、华晨宇的粉丝来讲,“彭宥纶”三个字甚至决定着自己偶像对外视觉形象的好坏。因为她几乎包揽了近7年来中国新生代年轻偶像的mv、宣传片。 她的作品设计了大量高冲击力、高对比度的画面,在《卡西莫多的礼物》一片中,饱和浓郁的色彩几乎从屏幕中溢出,以至于彭宥纶被称为“视觉系导演”。然而,视觉恰恰是年轻人对影视作品的第一审美。彭宥纶的作品风格无意中迎合了互联网时代下的注意力经济。无怪乎数万85、90后高呼“没有原因就是喜欢”。
   刚结束的《我是歌手3》中,彭宥纶制作的总决赛宣传片被称之为“救了我歌的三分钟”。在《爸爸哪儿1、2》中,宣传片成为拉动家庭观影的重要利器。电影行业的发展瞬息万变,三年前你绝对不敢想象综艺节目可以直接变成大电影在银幕上赚得盆满钵满,而如今综艺节目没有大电影计划都不好意思跟同行打招呼。所以当彭宥纶说出“谁也不敢保证往后的几年,电影是不是真的还叫电影,电视是不是还真的就叫电视”这样的话时,足够令人信服。
  
  结语:
  
   4月,徐峥为自己的电影《港囧》举办了一个空前但可能不绝后的定档发布会。他站在台上,像乔布斯发布苹果新品一样向媒体及业界大佬介绍自己的电影;从《匆匆那年》开始,张一白主动给自己贴上“电影产品经理”的标签;当年专注文艺电影的张艺谋、顾长卫如今都已纷纷投身商业大片的洪流;北京国际电影节的研讨主题更是鲜明打出“ip+大数据+互联网”……这些讯息无不彰显着电影导演向产品经理转型、文艺电影向商业电影进化的两大趋势。男性导演也好、女性导演也罢,谁能兼具产品经理与电影创作人的双重职责,谁就占有了市场先机。
  
作者木易孝敦

《念念》华语电影女性导演风格进化史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念念》华语电影女性导演风格进化史来自微语录网,更多《念,化史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