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玛丽和马克思》两个孤独而敏感的灵魂

影视台词 > 影评 > :《玛丽和马克思》两个孤独而敏感的灵魂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玛丽和马克思》两个孤独而敏感的灵魂的正文:

  八岁三个月零九天大的玛丽是一个喜欢吃炼乳、吃巧克力,看动画片“诺布利特”的胖女孩。没有人喜欢她,她的爸爸除了做单调的工作就是在自己的房间摆弄死鸟的标本,妈妈整天只知道酗酒,小偷小摸,玛丽的纽扣被自己养的鸡咬掉了妈妈都未能给她缝上,学校的同学也嘲笑她头上的胎记,唯一跟她有交流的只有残疾还伴有社交恐惧的邻居。另一边,身处纽约的四十四岁犹太人马克思显得与这个城市格格不入。他看不懂非语言的交流,要靠一本挂在胸前记录表情的小册子来表达喜怒哀乐。有人在街上乱丢烟头会让他抓狂,有人向他表达爱意也会让他产生抗拒,他不会说谎,自然无法像其他人那样“不诚实”地生活。某天玛丽偶然地在邮局的通讯簿上撕了一角,照着上面的地址向美国的马克思寄了一封信诉说自己的苦闷,并问他一些只有小孩子才会问的古怪问题。马克思接到信后烦闷了一夜,在第二天才一口气写下了回信。 就这样,两个看起来过得很糟的人开始了通信。他们竟惊喜的发现彼此有太多的共同点:爱吃巧克力,都喜欢看“诺布利特”,都没有真正的朋友……
  
  从1976年一直到1994年,不知不觉他们的关系已经维持了近20年,直到成年的玛丽纽约的公寓探望马克思才发现他已经在沙发上安详的死,而玛丽寄出的所有信件也都被马克思以一种特殊的方式保存着。
  
  玛丽和马克思的友谊被用一种特殊的方式记录着,那一封封被熨平贴在天花板上的信象征着这份感情的无比真挚和美好。马克思从来没把玛丽当成什么也不懂的话唠小女孩,而玛丽即便把马克思当作自己的大学案例做研究,也从未真正觉得马克思患有某种疾病。他们最终都收获了梦寐以求的友谊。友谊,是人类在文明社会生存的必需品。我们需要朋友,不仅仅在于朋友可以在我们开心时分享快乐,在伤心时与我们共同承担苦痛,还在于真正的朋友时常能洞察我们内心细微的变化,时常在我们还未开口时便能领会我们原本的意图,但当我们局促尴尬时,他们又会想方设法掩护我们所谓的自尊和虚荣。或许,分享从来都不是友谊的真谛,精神上的感知和共鸣才是。如果说伯牙摔琴,是对知音难觅的最好注解,那么玛丽在影片最后夺眶而出的眼泪,则是她对友谊最沉重的祭奠。
  
  玛丽和马克思,无疑都是非常孤独的。玛丽的孤独是我们最常遇到的,无人交流,没有玩伴,生活中的苦闷无法排解;马克思的孤独则更多的在于他与世界的无法和解,童年的阴影和生活的磨砺使他无法像正常人那样生活。也许世间的孤独有千百种,但每个人对孤独的感受却都有所不同。孤独作为人类的一种主观体验,并不单纯的受客观环境所致。它对于我们人类,就像影之于形,无处不在。无论是在寂静的街角还是在喧闹的舞厅,是在岑寂的远古还是在喧嚣的现代,孤独都是存在的。当你独自驻足于夜间的树下,你是孤独的;当你执着于自己的喜好而不被人理解时,你是孤独的;当你得到梦寐以求的一切而没有人真正懂得你的时候,你依然是孤独的。玛丽和马克思之所以能成为朋友,在于他们孤独的灵魂对于纯真友谊的渴望。有人说马克思最后死在自己家的座椅上也许对他是最好的结局,因为即使玛丽出现在他面前,他也会因为自己不懂得如何与人交流而失这份友谊。但其实他们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不善沟通,马克思告诉玛丽把同学拿来嘲笑他的“胎记”讲做是由巧克力做的,告诉他们只有将来会变成掌管巧克力的天使才有这样的记号,诸如此类的情节让我们不难窥见,他们孤独灵魂的深处,同样的温暖和炽热。他们之所以能成为真正的朋友,大概是因为没有哪个人会拒绝拥抱,没有哪一个漂泊不安的灵魂不希望找到属于自己的栖息地吧。
  
  本片的故事感人不仅在于情感的真挚,还在于本片的故事虽然十分简单,很多细节却设计的十分动人。就像片中的玛丽好奇自己是否像家长所说那样是从啤酒杯杯底冒出来的,我们自小也有好多问题曾被父母搪塞。笔者记得自己小的时候就曾一度哭喊着向父母证明自己绝非是他们从烟囱或垃圾堆里捡来的,诸如此类的生活体验相信大家也都有过。马克思在第二次给市长写信时信中所有的“M”他都省略掉了,给玛丽送的包裹上也只写着“ary.”,这说明马克思的自闭症已经处于一种无法自拔的地步。影片中还有好多细节都值得玩味,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正是这些细节的存在,本片的故事才如此的打动人心。
作者梁壮伟

《玛丽和马克思》两个孤独而敏感的灵魂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玛丽和马克思》两个孤独而敏感的灵魂来自微语录网,更多《玛,灵魂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