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冷山》吾心归处是吾乡

影视台词 > 影评 > :《冷山》吾心归处是吾乡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冷山》吾心归处是吾乡的正文:


   冷山,冰冷严寒之处,冬日大雪覆盖,山路崎岖。至于英曼(裘德洛),却是最温暖的家园。
   故事的背景是1864年,美国内战,冷山是南方的一个小村庄。如同所有的战争,刀枪的暴力,流血与死亡,却又不同于别的战争,对方既是敌人又是手足,这场战争冠冕一点是为了奴隶制的废除而战,难听一点不过是北方和南方为各自利益而争夺。
   历史的结局我们都是知道的,我们学到的是先进的工业社会打败了落后的大庄园主,这似乎是历史的必然,可是《冷山》告诉我们另一种真实:南方战士们的疑惑——他们不知道为了什么而战。
   故事的开端南方的年轻男子们在修建房屋,从他们的对话来看他们心底也知道,这场战争是为了富人和奴隶而战的,对于他们这样的普通劳动人民,战争不能带给他们任何好处。
  可是他们仍想要战斗,为的是所谓对北方佬的‘愤怒’或者说仅仅是因为年轻的满腔热血。
  有一个小细节,钉钉子是他们将钉子当做北方佬,那么重重一锤仿佛就可以抒发自己对于北方人、对于林肯的怒气,这是稚气十足的动作,这时的南方青年如同所有没有经历过战争的男子,将战场幻想成英雄主义的擂台。
   可是这并不是英雄的战场,而是无数背井离乡的青年前赴后继的坟墓。《冷山》用一个动作激烈的热开场毫不留情面地告诉我们战争的冷漠。南方的军队正在休息等待着北方军开战,一个战士对从阿拉巴马来的男孩说,他们很准时,可以看出双方的战斗已经是处于非常消极的状态了,尤其是南方军,打仗不过是被动的还击。所以当北方军暗藏的炸药轰然而起时他们毫无招架。所幸北方军队后来跑错了战坑让南方军队得意暂时胜利,可是仍有许多人牺牲了,战场弥漫着尘土和血腥。
   战争的残酷尤其可以反衬平静生活的美好,影片开场艾达(妮可基德曼)轻柔的絮语为整部影片奠定了一种归乡的基调,故乡的女孩为了奔赴战场的爱人计算日子,先是一天一天,而后是一月一月,年轻的战士的归来却遥遥无期。
   这是一部关于逃离的战争片,或者说是对战争反思的片子,正如阿拉巴马男孩临死前请求给他拉一首安静的曲子,好像有一个女孩在等着他回来,好像在一条小河边,你非常口渴,而水非常地凉。世界上仿佛没有这样的曲子,但它真实地存在在年轻战士的心里,也存在在英曼心里。这是一个促使英曼返乡的重要情节点,是内心的一个触动因素。男孩说,我比你先到冷山,男孩逝了他的灵魂回到了故乡,这也预示着英曼要活着回到冷山的愿望。
   影片开端用蒙太奇的方式将英曼从战场返乡的经过和他与艾达的相遇串联起来,而到了发展递进时将英曼在旅途中的故事和艾达独自在冷山的经历交替播放。开端的回忆和闪回非常鲜明地对比了战前战后英曼及冷山人们的生活状态,也积蓄了英曼返乡的情感力量。
   我们来看英曼和艾达这两个人物,影片在前30分钟左右将这两个人物及他们的戏剧前提、戏剧情境建立起来。英曼是一个不多言的当地青年,艾达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他在修葺房屋,邻居需要他帮忙犁地所以让艾达和他搭话,可以看出英曼是一个勤劳的、地位比较地下的农夫小伙儿。而艾达出场时就穿着南方贵族小姐式的华丽的衣服,引得大家的关注和评论,她的父亲是个牧师,将她从种植园带到了冷山,她有着南方小姐的礼节气质但却不喜欢那些规矩,所以当她到达冷山时她非常高兴地说终于逃离了棉花、裹腹和奴隶。这两个人看似有着相差甚远的家庭背景和身份地位,但在这样的时代环境下,南方贵族正在落寞,工人的时代即将来临,即使冷山是一个南方的小镇,仍可以瞥见时代变迁的缩影。
   所以他们的相爱过程中编剧没有设定世俗偏见这样的情节,因为他们的相爱在某种程度上是合情合理的,而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情感传达因素——音乐。
   音乐其实是贯穿影片始终的一个重要环节,英曼第二次见到艾达时艾达坐在马车上弹钢琴,第四次见面时英曼给了艾达父亲的琴谱,高诉她他的父亲非常热爱音乐。而战争开始前他们同坐在教堂里大声地唱着歌。纵观他们的相爱过程其实是非常单调的,他们几乎不了解彼此,但却为了对方在战争中坚持,他们的几次相见,寥寥几句话,英曼总是站在外面不愿踏进艾达的空间或者说他所认为与自己不符的空间里,但是通过音乐他们无声地交流着。影片的后面还出现了很多关于音乐的片段,艾达父亲听着女儿的钢琴曲死,艾达卖掉钢琴前的独奏,露比父亲死拉的小提琴......音乐是最平等的东西,每个人都可以欣赏音乐,都可以热爱音乐,正如影片中每个人都热爱生活。
   刚刚看这部影片时,英曼在战壕中抚摸着艾达的照片,我猜想他和艾达一定有着一段惊心动魄的爱情,不然为何会如此牵挂着她呢?但随着影片推进却发现两人的互动非常少,仅有的热烈只是英曼出征前的一个热吻。我怀疑这样的设定是否担当得起推动英曼返乡的巨大动机,要知道,他这样就成为了一个随时可能被处死的逃兵。
   但仔细品味了他们这段感情后我觉得编剧的设定非常好,对他们感情的轻描淡写更加能够表现出这部片子的独特之处,英曼甚至不确定艾达在三个月后能记得自己的名字,而他却为了艾达走上了回乡的惊险之路并且几次差点丧命。因为艾达在英曼心底不仅仅是一个爱人,她更是一个美好的幻想,一个心灵的皈依。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艾达就是冷山。因为了解到了艾达对自己的守望,奄奄一息的英曼有了对生命、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艾达的形象是抽象的,她既是英曼美丽的恋人又是英曼——这个孤儿的家乡。
   从战场叛逃,不是因为懦弱,而是因为怀疑,因为对平静美好向往。英曼出逃之前遇见失明的老人,问他是否愿意有十分钟的光明,老人说他不愿意拥有了又失,但英曼却回答,他宁愿失也要拥有那样的美好。
   所以在情节点一,英曼离开了军队踏上了回到冷山的旅程。而此后导演用两人生活的蒙太奇表现了两人为了彼此而努力的经过,艾达在战乱的时期同食父亲从而不得不一个人生活,同时还要抵抗提格的骚扰,而英曼回家的旅程困难重重。
   英曼的一路上遇见了形形色色的人,他们便是那个时期美国历史的缩影。因为让黑人奴隶少女怀孕而准备杀掉她的圣徒、生活在一群女人中有着畸形家庭关系的村民、救助英曼的独居的老太太,以及丈夫在战争中死独自带着小婴儿的母亲......战争中,人们从不同的方面受到影响,又从不同的出发点进行着对应战争的动作。
   娜塔莉波特曼试验的母亲,因为柔弱而防备却用善良的心接纳了英曼的求助,说到失丈夫时她轻描淡写,但到了打雷下雨时却又无比渴望有人陪在她的身边。最后几个北方军人的闯入她展现出了一个女人的坚韧和伟大的母爱,当她举起枪对准逃跑的士兵时,她发泄的是战争给她带来所有伤痛的愤怒。
   艾达一边,战前口口声声说要保护士兵家属的民兵在村里作威作福,残忍地对待逃回来的士兵和那些无辜的家庭,艾达在露比的帮助下从一个大小姐变成了能够做农活、打枪的女人,只是她仍然坚持着对英曼的等待,盼望着早点结束战争。
   当英曼踏上冷山的土地,白雪覆盖的山有溪水流动,如同歌里那样,只是他不知道艾达和露比正在经历着危险。
   他们终于在冷山相遇,艾达错将他当做敌人,但当他叫出她的名字而落寞转身后艾达终于认出这个褴褛的人正是回到她身边的英曼。
   或许这就是一个美好的结局了,但如同前面英曼和失明老人的谈话和艾达在井上看到的幻影所隐喻的,英曼的回归注定是一场短暂的拥有,他为这短暂的拥有付出无数的艰辛和生命的代价,正如同人们为了和平、为了回到自己的家乡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结尾的高潮部分英曼和民兵开战,枪声响起画面切走,大家以为英曼获得了胜利,但他却也中了弹,这种给观众的视觉误差让人的心情从高出跌倒了谷底,艾达抱着英曼的尸体,说了‘宝贝’这个词。既是对英曼的爱称,也是对他交代两个人生命的延续。
   影片最后,冷山恢复了昔日的美好,艾达带着女儿和露比一家在树下听着动人的欢乐的音乐,“我还在攀登,终点就在前方,朋友啊如果你渴了,请跟我一起爬上山顶......”欢乐的气氛里是和平的幸福,艾达的画外音轻柔地说:我有一次从莎莉家的井往里看,这次没有什么预兆,只有天上的云,还有太阳.......
   吾心归处是吾乡,家是灵魂的栖居,当内心的信念崩塌、当心底彷徨无措、当灵魂失了光芒,回家吧,只渴求一份简单的安宁,回家吧,只愿有爱人的絮语。
  
作者不信糖便信盐

《冷山》吾心归处是吾乡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冷山》吾心归处是吾乡来自微语录网,更多《冷,吾乡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