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海盗电台》观后感

影视台词 > 影评 > :《海盗电台》观后感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海盗电台》观后感的正文:

  「以摇滚来说,过四十年的成绩辉煌。」
  
  海盗电台是一部向摇滚致敬的娱乐片,非常好看,好看到让人捧腹大笑,也让人感同身受。
  看完这部片的感想是:如果摇滚是一个女子,那铁定是风情万种,甚可称之为"骚货"的超级尤物。
  
  举凡 The Who、The Kinks、The Supremes、Rolling stones 等等超级天团,
  整部电影看完(还是该说听完?),至少会有那么几首歌,在前奏一出就害得你鸡皮疙瘩掉满地的。
  
  这部电影以六零年代的反动精髓──性、迷幻药物与摇滚乐为主轴。
  
  影片背景设定于 1966 年的英国,在 BBC 一天只会播放四十五分钟的流行音乐的时代背景下,一个名为「摇滚电台」的地下电台设立在英国北海一艘渔船上,以大胆的言论与全天候的『靡靡之音』在公海上放送。电台每天吸引 2500 万名乐迷收听, DJ 们肆无忌惮的言语,放浪与挑战公权力的行为,正是博得社会大众喜爱的真正原因。
  
  这部片在开头跟片尾都用了大量的平行分割画面,呈现当代的 DJ 们跟听众是多么乐在当下,非常炫目,也非常忠实的反映出音乐带给人们的影响力。
  
  不知道剧组是不是故意的,片中描述英国政府的片段整体的颜色都是黑白系,但在电台的片段,几乎是用上了所有想像得到的颜色,反差出一种十分抢眼的娱乐感。我印象最深的是电台老板 Quentin 说:「政府最憎恨自由的人民。」下一段的官大老就说了:「当政府不喜欢一个东西,只要制定法律,让它变成违法的就好。」在政府极尽所能赶尽杀绝之际,海上的活动更大肆举行,也让观众对当时官员的无能感到会心一笑。
  
  盗船(?)上的 DJ 们最期待就是星期六的狂欢之夜,因为船上不能住女人(除了一个拉子),所以每到周六就会有一条船载着各式各样投怀送抱的迷妹,到船上渡过美好逍遥的周末。我认为这块也不是非常难以理解,但我看着看着忍不住就跟朋友抱怨了句:「怎么这部片里的女人看起来都很随便…」。
  
  60 年代之所以令人着迷正是因为激情--社会上充满了新鲜的力量。而不是现在这样,到处都是失业和萧条。但是我还要控制住影片中情绪的力量,如果在银幕上过度展示了激情的话,那么这个电影也不需要什么音乐了--搞点女人和毒品就能 High 上天。
  
  这部电影或许张扬,但在某些情绪的表达上却是非常隐晦的,比如片中小男主角 Carl(他算是比较明显的主线)在被很有福态的 DJ Dave抢走爱人之后还可以来个相依无事,又比如憨实的 Simon 莫名其妙娶了一个根本不爱他的 Elenore 之类的,但是在音乐催化之下,似乎也变得无伤大雅,轻描淡写的过了。
  
  电影在非常前面的地方就铺陈了原本的台柱 The Count 跟光荣回归的 Gavin 之间的瑜亮情节,到了一发不可收拾之时,两人爬上船桅比胆量的片段,其实是我非常喜欢的串场,中间有一幕阳光洒落在两人身上,衬托出金光摇曳的海面与船杆上的背影,真是美的让人屏息,可惜我找不到剧照。
  
  说到电影的主线,大概是 Carl 的寻父之旅,中间也堪称波折离奇(我差点都要以为那个呆子会是先知了),令人莞尔的是: Carl 被母亲送上船要改邪归正这个吊诡的问号(船上充斥性、毒品,说是要改正归邪还差不多一些…),演变到最后,反而让 Carl 找到自己真正的归属,与生命中一直缺席的那块拼图,我认为这个主线拉的非常漂亮。
  
  最值得一看再看的片段,应该是最后的海盗vs政府之斗,即使演变成不可收拾的沈船事件,也再再显示出 DJ 们对音乐那打从骨子里的热爱,极至生命的最后,也不愿放弃。尤其是存在感最低的 Bob,在逃命之余也扛着重重的一箱黑胶唱片,不得不放手时,虽然没有哭喊、没有泪水,但在汪洋大海中 Bob 极力想抓住任何一张唱片却徒劳无功的画面,让我感受到最木讷却最痴情的狂热。
  
  我觉得最后 DJ 逃亡成功的画面十分具有震撼性,但为了不爆雷就稍微埋一点伏笔吧。(但我必须要说这类似铁达尼号的处理手法真的很了不得阿,太有张力了。)
  
  当我看到 The Count 从沈船中犹如破茧而出的画面,真的感到一种放松的幸福。
  没错,摇滚万岁,无政府主义的摇滚也万岁。
  
  总之,我认为用"非常具有娱乐性"来描述这部电影,就是少了那么一点味道。
  
  如果你要看一部富有音乐性的电影,海盗电台不会让你失望,
  如果你想找一部电影可以好好笑一笑,海盗电台不会让你失望,
  如果你纯粹希望看些充满复古意味的电影,海盗电台也不会让你失望;
  
  但如果你只想看到一个历史故事,那很抱歉,你还是看别部片吧。
  
  根据网路上查到的资料,这部片显然不是我当初以为的那么"忠于史实",而是更接近"真实事件改编":
  
  电影《海盗电台》原本是基于 1964-1968 发生在 Radio Caroline 身上的真实历史故事,但导演明显把它拍的过于革命浪漫主义化了,以致于 Radio Caroline 在网站上说这部电影“没能忠于历史,甚至都没有假装要忠于历史。”
  
  今年三月份英国《镜报》采访了40多年前曾在 Radio Caroline 上叱吒风云的 DJ Rosko(他被认为是影片中 The Count 的原型) ,这个现年 66 岁的老头说了实话,真实的船上生活没有电影里演的那么热闹有趣。「船上的性生活,就跟英国银行难得的休假一样,多少天才来那么一两回。」在电影中宽敞亮堂的直播间,其实当年「只是跟厕所那么大一点儿地方,还只有一个舷窗。」
  
  adio Caroline 的神话虽然终结在上世纪 60 年代,但它仍旧挣扎着活到现在,并拥有自己的网站,成为一个完全靠社会捐赠存活的通过卫星频道以及网络平台播出的电台。
  
  =========
  
  HBO播出一部精彩佳片《海盗电台The Boat That Rocked》。家里的摇滚乐迷,不论是青春热血的小伙子,或八风不动的老头子、老太婆,都深为《海盗电台》的精神所感动。
  
  根据新闻报导,今年已经71岁的好莱坞演员莎拉麦尔斯,为自己曾参与摧毁英国传统价值的运动而感到深深悔恨。他说,现在回顾六零年代,会让他吓出一身冷汗,当年经由他们鼓吹毁掉了英国传统的庄重、道德、礼貌等美德,到现在都恢复不了,实在让人心痛。
  
  关于六零年代,我不敢野人献曝,只就印象所及复习一遍:越战、反战运动、民权运动与性解放运动、金恩博士与甘乃迪暗杀事件、嬉皮、迷幻药物、摇滚乐……在这样充满烟硝味的时代背景下,空虚而愤怒的青年追求爱与和平,标榜宁愿做爱而不要作战。摇滚与民谣歌手的叛逆精神最易深植民心,如Bob Dylan即为代表人物,充满反战与追求心灵自由的音乐风格,反映当时年轻人追求热情与理想的生活态度。
  
  
  这部电影以六零年代的反动精髓──性、迷幻药与摇滚乐为主轴。影片背景设定于1966年的英国,在BBC一天只会播放四十五分钟的流行音乐的时代背景下,一个名为「摇滚电台」的地下电台设立在英国北海一艘渔船上,以大胆的言论与全天候的『靡靡之音』在公海上放送。电台每天吸引2500万名乐迷收听,DJ们肆无忌惮的言语,放浪与挑战公权力的行为,正是博得社会大众喜爱的真正原因。
  
  电台全体工作人员的衣食住行全在船上,是属于男性的天下,唯一的女性是同性恋的厨娘。每个星期六会有船只载送满船的女粉丝来狂欢,女孩们见到心仪的DJ纷纷主动献身,这艘船不仅是「摇滚之船」,也像是「爱之船」。本片凸显当时的感情与道德观非常薄弱,或许这就是摇滚年代的风格。
  
  年轻的卡尔遭学校退学,母亲将他送到电台老板Quentin身边,期望在船上学习一些规范和过正常的生活。讽刺与令人莞尔的是与这群摇滚乐的DJ相处,不啻羊入虎口,学到的可能是更糜烂与狂放的生活。(但我认为是母亲让卡尔来寻找父亲而埋下的伏笔)
  
  卡尔和老板Quentin初次见面,两人谈话的交集是卡尔的母亲。Quentin告诉卡尔:『对你来说她是母亲。』继之以无限神往的表情说:『对我这年龄的人来说,她是性感女神。』(艾玛汤普逊演出) ,所以我们知道当年艾玛也是女粉丝之一,可能曾与Quentin有过一夜情。
  
  卡尔是纯真憨直的男孩子,透过他的双眼,我们看到DJ们对于音乐的热忱、特殊的个人魅力、对性、迷幻药的态度,以及放荡不羁又多采多姿的生活。卡尔崇拜这些各领风骚的DJ,心里希望Quentin是他的亲生父亲,就算不是,随便哪个DJ都好。偏偏事与愿违,他的父亲却是个在午夜冷门时段上场的DJ,全船最安静善良且存在感最薄弱的人。
  
  引爆最大冲突乃因Gavin破坏了男人间的默契(船是男人的世界,只有结婚,女人才能待在船上),也伤了个性敦厚Simon的心,美国籍的『伯爵』出面单挑Gavin。『伯爵』的出面其实隐含个人因素──曾是电台大咖DJ的他对Gavin的复出有着一山难容二虎的瑜亮情结。这场单挑戏凸显男人的幼稚与为战而战的心理,两人比赛爬上轮船的桅杆,后来竞赛变成赌气,最后双双跳海以示勇敢而结束这场闹剧。尔后不但重建男儿情谊,DJ们的友谊也更加坚定。(喜剧咩)
  
  片中讽刺当时的英国政府处理人民「叛逆」的事情自有一套做法,即「如果政府不喜欢什么,就编个法律出来,让它成为不合法。」。摇滚电台的高收听率引起官员的注意,想出许多方法来破坏收听讯息。片中消遣政府官员无能颟顸作为的画面相当滑稽突梯,让人会心一笑。
  
  电台终究不得不吹起熄灯号,DJ们却坚持对音乐的执着,即使船身倾斜快沉入海底,男孩的父亲冒死在水底捡拾唱片,『伯爵』在麦克风前即时报导奋战到底的画面,都让人深深动容。此时配乐是《The End Of The World》,不只象征船与人,摇滚乐似乎同样面临世界末日的命运,非常符合情境。
  
  眼看船只即将沉没,我们与电台老板Quentin都深信此时政府一定会伸手驰援,没想到剧情安排与我们所想背道而驰,无疑又是赏了政府一个大巴掌。这也是值得深思的重点:人民多么容易相信国家会保卫我们啊!喜剧最后总会出现奇迹,热爱音乐的听众纷纷架着小船前来救援,那画面真是动人心弦,重生的喜悦与欢呼让所有人大喊「摇滚乐!万岁」。
  
  本片的重点无疑是向摇滚乐致敬。让我想起多年前一部电影《成名在望》,同样的摇滚精神与氛围,同样透过一位年轻男孩的眼睛来理解那看似狂乱糜烂的摇滚年代。演员本身的魅力与精湛演技以及大量的英式幽默,让《海盗电台》成为深具有文化质感与浓厚怀旧风格的浪漫喜剧。
  
  片中大量1960-1970年代流行的金曲音乐,搭配剧情让人更易融入情境。听说还分英国版与美国版,好像删掉一些比较限制级的剧情,不知两者有何不同。
  
  《成名在望》有我很喜欢的女星「凯特哈德森」,当时好像才刚出道,清丽而有个性!
作者谢之艾

《海盗电台》观后感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海盗电台》观后感来自微语录网,更多《海,后感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