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匆匆那年》和《阳光姐妹淘》之比较

影视台词 > 影评 > :《匆匆那年》和《阳光姐妹淘》之比较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匆匆那年》和《阳光姐妹淘》之比较的正文:

  为什么拿着两部片子作比较?完全是我个人主观的选择,不是无缘由地吹捧韩国电影,更不是为了抬高自己的逼格批评国内青春商业片,只是近期恰巧看了这样两部青春电影,两者在有些方面似共通又似相悖,放在一起讨论可能会蛮有意思,仅此而已。
  比较之一:故事拼接。
  《匆匆那年》和《阳光姐妹淘》都使用插叙的方式讲述故事,不同的是《匆匆那年》里面多了一个拍DV的少女(不是AV少女你们失望了么),该少女发型非主流,无时无刻不嚼着泡泡糖,且疑似为男主角一夜情炮友,我暂时没有发现该角色除协助vivo强插手机广告的其他功能,如果非说有,大概就是个可有可无的线索人物串起了整部片子的狗血。姜炯哲,也就是《阳光姐妹淘》的导演,显然聪明一些,蒙太奇的手法随便用一用,整个片子的逼格一下子甩少女拍DV几条街。通过这比较之一,告诉各位导演们,如果想要多捧红一个女星完全没必要强插,多拍几部片子就好了,所谓强扭的瓜不甜,“霸王强上弓”的戏码观众不一定喜欢,反正中国市场多的是“有钱任性”的槽友,多少商业片都能迅速被市场强大的胃口消化掉。故事拼接还是要认真做的,不然每次电影本身还不如电影的预告片精彩观众会扔香蕉皮的。
  比较之二:叙述视角
  《匆匆那年》和《阳光姐妹淘》都是走入社会的成年人回过头来看自己当年的“年少轻狂”,《匆匆》是从男性的视角来回忆,《阳光》则是从女性的视角来缅怀,但又不得不说,男性视角中多了太多婆婆妈妈的备胎情史,女性视角中多了太多打打杀杀的叛逆热血。在我看来,两部电影在叙述视角的展现上都有些力不从心,大有为了吸引眼球而故意“反其道而行之”之嫌。的确,如果男性回忆起当年都是些“我抡死你呀个蛋”的群架,女性缅怀起过都是些“你侬我侬侬来侬”的情爱,观众还看个什么劲啊。但我想表达的是,导演有心用“阴阳结合”的双性视角来讲故事,就用点心思好好揣摩揣摩青春年少时男男女女的那些小心思,电影态度认真不认真,人物一颦一笑一句话一个动作就能看出来。
  比较之三:情怀
  《匆匆那年》和《阳光姐妹淘》两部电影都是有些情怀,往小了说,少年不更事的友情和爱情,往大了说,时代变化下小人物的命运展现。但也不知道《匆匆》的剧组里是不是都是体育迷,电影中的大背景一会儿是申奥成功,一会儿是足球惨败,反正80后关心的在乎的感同身受的大事儿小事儿一件儿没提。大事儿上,SARS的时候应该是全北京各大高校全校封闭的吧,疾病与死亡面前小情侣的戏份应该最好编排啊,不知道张一白(匆匆那年的导演)是不是忙着谈植入广告的合作了,竟然生生错过了这件惊动全国大疫情!小事儿上,既然操着“怀旧青春”的牌坊,张一白导演你倒是把校园里的那点儿小事儿拿出来好好煽煽情啊,男女主角因为课表不一样而感情疏离的这个梗我实在是接受无能。大学逃课应该不是新鲜事儿吧(我可没说我支持和鼓励大学生为爱逃课哦)?大学里周一到周五所有时间课程表全部排满这事儿才新鲜呢吧?!分手的导火索是因为课表不一样,一白导演你设置这样的情节怀旧的小青年儿们答应了吗?《阳光》中大背景的处理聪明了许多,沿街的武装警察,压抑的新闻,民主斗士入狱全部都展现出来了,而且留白得恰到好处,既不将这些政治元素刻画得冗长拖沓,又能结合主线故事时不时地提醒观众那个时代的混乱。所以,通过这个比较之三,告诉我们,情怀这个东西,拍电影之前就应该揣怀里了,别为了装逼生搬硬套,想要展现小情怀就好好地把细节处理好,小情怀还没讲清楚就别急哄哄地拉起时代的幕布。据我观察,观众的嘴巴还是很毒的,时代幕布没拉好就成了遮羞的尿布了。
  比较之四:要感受,不要分析
  有人说我谈论电影总是喜欢苛刻地分析,那第四点比较我就不分析,我只谈感受。我将电影的责任分为两种种,第一种是理性责任,电影展现大时代起伏与跌宕,讽刺影射现实的问题,第二种是感性责任,电影让人又哭又笑,又悲伤又欢乐,又感动又惋惜等等。满足其一,我就说是好电影,两者兼顾,我称之为神剧。《阳光姐妹淘》则是满足“感性责任”的一部电影,观众能够感同身受之处不胜枚举,担心自己的打扮老土而受到排挤,为了义气约架却将自己推入险境,默默暗恋而不为人知,对未来的畅想那么肆意,对好朋友的美貌又是羡慕又是嫉妒……琐碎的小事叠加在一起,引人无限遐思,青春的记忆不请自来,扑面而至。反观《匆匆》,恕我的青春太过小清新,诸如遭到社会青年调戏而转学,为了刺激前男友和前男友的室友上床,堕胎不用麻药,毅然决然承认自己是前女友孩子的爹,大学期间出同居等经历,我都感受不到共鸣,反而看这样的故事会有一种被玛丽苏汤姆苏连环击中的不爽感。不过《阳光》和《匆匆》里都出现了一个我被亮瞎的狗血桥段,《阳光》里是女主角为了给女儿报仇,已经是阿姨级别的妈妈桑们竟然和一帮高中生打架,打完还被警察抓走了。《匆匆》是在结尾处,一帮叔叔级别的欧巴桑们西服都没有脱就冲上打了给好朋友戴绿帽子的某官员和某绿茶。最可怕的是两部电影的导演,一个将该种行为美化为“梦想”,另一个美其名曰“青春”。这样带坏看电影的叔叔阿姨们真的好么?!好的电影感受应该是共鸣,通过这最后一点比较,告诉我们,情感共鸣这事儿就像内裤,必须要有,但不能啥都扯过来当内裤使,更不能见谁就跟谁说我有内裤。你当神经病没有逻辑么?万一人家要你证明你有内裤你咋办?
  最后,我只想说,玩电影不是玩票,亲爱的大咖们能认真点么?热血是热血,狗血是狗血,都是血,本质上还是不一样的。不过,我其实只看明星的颜值。
  
作者执空

《匆匆那年》和《阳光姐妹淘》之比较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匆匆那年》和《阳光姐妹淘》之比较来自微语录网,更多《匆,比较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