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美国往事》和导演赛吉里昂及其他

影视台词 > 影评 > :《美国往事》和导演赛吉里昂及其他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美国往事》和导演赛吉里昂及其他的正文:

  第一次看《美国往事》是27年前的1988年,姐夫朋友电影爱好者程晓峰先生从香港带来的几部录像带里有部电影叫《义薄云天》(电影《美国往事》在香港的译名),那时香港武侠功夫电影风靡一时,还以为又是部南拳北腿武当少林的动作电影。电视机里出现“Sergio Leone”(赛吉里昂,以下以“老赛”尊称)导演的大名和“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美国往事)电影片名时,才知道这是一部美国黑帮电影,不知道的竟然是这部电影能够影响我至今。
  
  《美国往事》的导演老赛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国际电影界最为出名的意大利人。值得一提的是导演老赛原本醉心于拍西部片, 当初欧洲对美国西部片的青睐就好像是九十年代中国人对功夫片的痴迷,在1960-1980二十年之间,欧洲(以意大利人为主)拍摄了多达六百多部关于美国的西部片,而其中老赛启用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今天美国着名影星和导演出演的《镖客三部曲》(Dollars Trilogy)被一致公认是最为优秀的“Spaghetti Western”(意大利肉酱面西部片)。之所以美国影评界以“Spaghetti Western”这词来比喻这些电影,不外乎是狂妄自大的美国人对其他地区的西部片的揶揄和嘲讽。然而老赛让“Spaghetti Western”的意义彻底改观,他拍的西部片在美国大受欢迎,《镖客三部曲》更被视为西部片之经典。
  
  除了《镖客三部曲》老赛还拍了《往事三部曲》,《美国往事》是其中最后一部。老赛经朋友介绍读到一个叫Henry Gray根据自己的经历写的《The Hoods》的小说,深深被作者有关黑帮少年时期的故事吸引,萌发了改编拍片的想法。老赛诞生于罗马台伯河西岸的Trastevere,《The Hoods》中描写少年黑帮活动的美国纽约犹太人聚居区和Trastevere倒是异曲同工,年罗马在Trastevere住过一周,老旧的建筑充满人情,拥挤的街道不失条理,餐馆酒吧林立,文化艺术气氛浓郁,在Trastevere弄堂弹格路上行走颇有一番电影主人公少年时代混迹的纽约曼哈顿大桥下布鲁克林区犹太人聚居地的热闹和嘈杂,这种感受想必也在老赛心中激起了共鸣吧。因此他不惜放弃导演《教父》的机会,让才华横溢的弗兰西斯科波拉一举成名,也算是影坛佳话。据Sergio Leone,No?l_Simsolo,Conversation avec Sergio Leone,《电影手册》出版社,法国,巴黎,1999年版,第18页:“莱奥内少年时代比较顽皮,曾跟伙伴们站在墙上比赛撒尿,曾与伙伴到犹太人区与那里的小混混群殴。他的部分童年记忆后来融入到《美国往事》的创作中。他很聪明,但学习成绩不好,他格外喜欢历史”。有趣的是,老赛的电影音乐基本上由电影音乐教父Ennio Morricone完成,而Ennio Morricone和老赛在罗马Trastevere的小学曾经同班一年,难怪《美国往事》中的插曲可以和电影内涵如此般配。
  
  老赛的父亲是意大利早期电影大师,同时也是左翼领袖,因为在1925年拒绝拍摄带有法西斯政见的影片而在墨索里尼执政期间备受压迫。老赛的母亲也是当时受人欢迎的戏剧演员,为了嫁给心中的偶像她背叛家庭,推掉欧洲王子的婚约,甘愿和老赛的父亲Vincenzo Leone(艺名Roboto Roboti)一起面对政治迫害和生活艰辛的双重磨难,爱情的伟大力量往往源自于双方的思想和才华,可以称为伟大爱情的从来里面没有金钱的位置。老赛也许受其父亲影响,对左翼运动和革命思想一直抱以热情。《革命往事》开篇的一幕就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毛主席语录”,除了老赛向70年代初燃遍全球的文化大革命和心中偶像毛泽东的致敬之外也表白了他对革命的观点;“只有一个东西能让知识分子和农民走到一起,那就是革命,而且是暴力革命。革命者的首要武器是炸药,不是冲锋枪,不是手枪,绝对不是。炸药是革命的神。”。
  这部电影在美国上映被剪得面目全非,和老赛的意图相差十万八千里,毛主席语录也消失得无影无踪,唯一在法国版本中有完整的呈现。所以我不愿意相信美国人宣扬的“我要扞卫你说话的权利”之类的“民主”,美国的民主是资本控制的宣传机器无时无刻不在为资本家尽心尽力。
  
  《美国往事》作为老赛倾注了十年心血的闭门之作必定带有他的政治观点,而且正如他自己所说:“我的政治观点都在我的电影里”。《美国往事》的主题也恰恰是老赛政治观点的艺术表现。
  电影两个主人公“Noodles”(面条)和“Max”(麦克斯)的名字本身代表了两个阶层:一个是被欺压凌辱的期望靠自己双手谋生的普通人物“面条”,另一个是巧取豪夺追求利益最大化(Max)的流氓和资本权贵代表麦克斯。通过他们的人生经历的起落沉浮,描绘了美国梦的虚伪丑陋。
  
  电影开头插曲和结尾音乐都是“God Belss America上帝保佑美国”,联想到没几年前以“God Bless America”为片名的美国超级反叛电影,我现在回想起来感觉是借用老赛“上帝的保佑”而对美国社会的血腥讽刺吧。电影的直接背景是三十年代美国禁酒时期前后(Prohibition Time),大背景其实是1933年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黑白两道人马开始重新洗牌,掌控政经的新福特主义理论的起源时代。想想美国当初的禁酒真的和现在的极端伊斯兰教有得一拼。今天的美国饮酒自不在话下,现在的禁烟倒是几乎和当初的禁酒有得一拼,滑稽的是传统毒品大麻在美国很多州已经合法,大有替代香烟的可能,美其名曰“绿色吸食品”,三十年河东河西尽在烟酒的兴衰里啊。
  今天上海复兴路瑞金路口掩藏在店铺墙后的“Speak Low”鸡尾酒吧和《美国往事》主人公在布鲁克林最富盛名的黑店同名,现在更加明白那堵遮人眼目的墙壁必定是为了对应来自这部电影的时代背景。另外在复兴路和宝庆路口7楼的“Boulevard”也是如出一辙,酒吧的门隐蔽于一大排书柜之间,找到对应的书柜轻轻一推,豁然洞开,俨然是美国禁酒时代的纸醉金迷景象,当三十年代的美国歌曲混着威士忌的酒香飘来,真的还以为来到了电影场景。墙上更有WC Fields(美国三十年代喜剧演员,以喜欢酗酒闻名)的名言:“有一段时间,在禁酒时代,我被迫以食物和水生存!Once, during prohibition, I was forced to live on food and water!---- W C Fields.” 这是描述酒的最为美妙的语言。也算是今天的酒吧从业人员对那个时代和老赛的敬意吧!
  
  《美国往事》中最让我不能释怀的人物是年轻时候的黛博拉和可爱可怜的多米尼克。电影里主人公面条也同样对成年的黛博拉这样说过。
  少女时代黛博拉的清纯飘逸绝对形象地树立了我那时对完美异性幻想的标准。可惜的是黛博拉为了事业和所谓的另一片天空,她却放弃了作为个人最为宝贵的自我,沦落为政客和黑社会老大的情妇,虽然她已经在演艺事业功成名就,还是掩饰不住她无限的惆怅。黛博拉的少年和成年时期的对比,特别是在科里奥帕特拉埃及艳后的容装下,是逼人泪下的凄惨。而多明尼克的调皮可爱和他死于臭虫巴格西枪下的残酷现实形成强烈对比,令你怀疑这个世界是否还容得下天真善良?这种怀疑甚至可以引申到当代流行天王迈克尔杰克逊在美国的凄楚遭遇。梁漱溟“这个世界还会好吗?”的感叹是《美国往事》无声的主旋律。
  电影中出现的两个美国黑帮大佬也代表了三十年代之后美国新福特主义之前的社会现象。那时的美国强盗流氓和警察相互勾结,干的是一些贩酒贩毒,杀人越货的勾当。其中的代表就是臭虫巴格西(Bugsy)和埃尔卡蓬(Al Capone)。有关臭虫巴格西和埃尔卡蓬的故事也多次被搬上银幕,他们代表了三十年代之前的美国梦:靠一己之力加一条来福枪!
  最为着名的臭虫巴格西的电影有华伦贝迪主演的《Bugsy》。臭虫巴格西也是当初开发内华达拉斯维加斯的主要人物,该片就是以此为基础改编而成。
  埃尔卡蓬的电影更多,让我印象最深的当属罗伯特德尼罗在《Untouchable》中饰演的埃尔卡蓬。该片云集凯文科斯特纳,辛康纳利,罗伯特德尼罗等众多一线大卡,也确实打造了一部好莱坞经典警匪片。其中在美国芝加哥联合火车站的那幕枪战,被誉为“有史以来最为精彩”。可惜,好莱坞多的是特技营造的激烈枪炮,却很少像老赛等欧洲导演蹦出的思想火花。
  《美国往事》中充满暴力和性,这和老赛对美国社会的看法和对黑色电影的偏爱不无关系。自从《镖客三部曲》,老赛的电影美学的重要成份之一就是暴力美学。前期他受到日本黑色电影大师黑泽明的影响巨大,以至于第一部荒野大镖客被影评届看成是黑泽明电影的翻版。不仅如此,黑泽明诉诸法律指控老赛抄袭,老赛的《荒野大镖客》的15%收益判归黑泽明。为了摆脱此片的商业和名誉损失,才有了镖客的后二部,老赛的镖客三部曲和往事三部曲都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失败是成功之母在老赛的导演生涯得到印证。但是如果没有老赛的羁傲不训,横溢天赋和政治思想,电影界最多多了一个平庸之辈吧。
  电影中最让人难以接受的大概是面条强奸黛博拉的那一段。在浪漫的法国餐厅和黛博拉一起共进晚餐,诺大的豪华饭店接待的只有面条和他心仪的初恋情人黛博拉,在悠扬的现场乐队的伴奏下,面条和黛博拉翩翩起舞。海滩边两人躺在沙滩上互诉各自的思念和对生活的看法,老赛营造的氛围和场景仿佛此刻的世界是桃源天堂,好像美梦通过金钱也是能够造就。
  然而在回程的豪车里,面条从按耐不住对黛博拉的异性冲动直到强行发生性关系,画面暴力,声音凄惨。让观众感受到强烈的心绪不安和难以忍受的道德折磨。那真是最为“黑色”的声画。
  我觉得最为悲惨的不是被强奸的黛博拉,而是施加暴力的面条。面条的世界在黛博拉拒绝他的刹那被粉碎。心爱的初恋情人只能以强奸的方式达到拥有的目的,这是面条的悲哀,这是面条简单以为的有够潇洒的钱就可以自由面对世界的梦想的破灭。
  当面条在司机愤怒的盯视下狼狈地扣上裤口,伫立在一望无际的芦苇草滩的天际线神态疑惑呆滞的时候,我明白了老赛“黑色”用意。这个世界要么不择手段,背叛良心人格加入奴役他人的资本政客黑帮世界,要么就如面条那样在破碎的世界像一头荒野的孤狼踯躅难行。
  值得一提的是那位司机的饰演者是本片的制片Arnon Milchan。他敬佩于老赛的才华为了老赛拍摄本片不惜代价,出钱出力,终于成就了一部伟大的电影。可惜还是因为美国电影审片和市场的要求,整部近五个小时的充满电影蒙太奇艺术表达方式的巨作,在美国发行的时候不仅被删减了三分之二,而且剪辑成一部平铺直叙的黑帮小混混的发迹史,造成票房惨败。Arnon Milchan的制片公司Ladd差点因此破产。
  古往今来,伟大才华的背后往往有伟大的支持者,没有他们,伟大才华有时候是灵光一现。无论如何,电影世上Arnon Milchan和老赛一起,在《美国往事》的世界永垂不朽。
  电影的结尾直到现在还是没有人可以定论到底Max是否跳进了垃圾粉碎车。
  Max的饰演者James Woods在一次采访中谈到这场结尾,说老赛没有告诉任何人到底Max是死是活,只要画面通过“面条的眼睛”来展现卡车开过,Max消失的过程。
  由此我的感觉是Max既然是老赛刻意设计的资本黑帮的代表,选择的时代背景又是禁酒前后以及六十年代中期的美国,美国历史上从单打独斗的流氓再到禁酒时代的黑社会组织串通警察,再从废除禁酒令开始的黑帮通过政客律师渗透到政经高层,在六十年代达到顶峰的历史演变,可以明显看出,每一次危机,Max之类就像会变戏法似的转危为安,事业更上一层楼。老赛在他们第一次为贩毒团伙服务而赚取第一桶金的哈德孙河上的那场安排,刻意安排了一个细节,那就是面条和Max因为兴奋相拥跳入冰冷的河里,当面条以为Max失踪而神情慌张之际,Max早在船上对面条报以魔术师般的微笑。老赛说的“通关面条的眼睛”来展现最后的结局,事实是面条不仅被Max之流欺骗了一生,夺取了所有财富,甚至心爱的女人,然而面条永远也无法理解Max之流是如何转危为安,越发强大。所以,我认为Max不无可能再次像个魔术师一样,转危为安,改头换面,重掌美国经济政治幕后大权。
  老赛对美国社会的讽刺和揭露是直接和不留情面的。电影中的所有人物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像Max之流和政客,黑帮狼狈为奸,要么在肉体或精神上被消灭,即使最善良,纯真和美丽如黛博拉也只能沦落为黑帮政客的玩物,天真可爱稚嫩如多明尼克只能被强盗流氓杀害,天资聪颖,敢作敢为又不失良心的男子汉面条,除了被剥夺一切,只能“每天早睡早起”,隐姓埋名,仿如幽灵。
  电影结束时面条回想起自己经常的中国鸦片馆,在小二的服侍下,点起那支鸦片枪,深深地吸了几口,然后面露夸张的笑容,那是似笑非笑,似哭非哭的面部特写,电影停格。我看到了老赛对美国社会和这个代表这个社会制度的资本政客黑帮的强烈反抗,在老赛的眼里,面条---普通美国人---要么出卖灵魂,否则,所有的“快乐”最多是被鸦片麻醉。
  
  这是多么强烈的控诉?!
  
  谨以此文献给老赛---Sergio Leone
  
作者No Logo

《美国往事》和导演赛吉里昂及其他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美国往事》和导演赛吉里昂及其他来自微语录网,更多《美,其他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