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一步之遥》的三个故事和若干细节

影视台词 > 影评 > :《一步之遥》的三个故事和若干细节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一步之遥》的三个故事和若干细节的正文:


   你想说一个道理,最好先讲一个故事,这样接受起来容易。许多小说电影就是这样的,不然就变成了鸡汤。那更好一点的小说或电影呢?从某种角度讲就不是讲道理了,而是讨论问题。
   《穹顶之下》是,因为它引发了关于雾霾问题的大讨论,即使《穹》本身不科学的地方有很多,但它成功让人类发展与环境的矛盾得到了重视。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因为它讨论了人性的问题,它没有明确地给出答案,没有强奸你的价值观,它只是说了一个故事。
   《一步之遥》呢?算不算一个更好的电影?
  
  
  一、爱情故事
   马走日和完颜英、武六的爱情故事是电影的两条明线之一(另外一条是与项飞田的相爱相杀)。但是很奇怪,如果说武六喜欢马走日是有根据的(火车上两人充满才气的对话),那完颜英和马走日的爱情就显得不完整了。完颜英连任之后就向马走日逼婚,铺垫只有两个人在饭店这一场戏。实际上马走日和完颜英相识多年,一直互相喜欢,但电影拍得仿佛两个人刚刚见面就一见钟情,马走日说:“我,还是个孩子。”仿佛是说我还没玩够呢干嘛要结婚啊。完颜英拿枪对着马走日连开三发,马走日以为没子弹,拿开之后又开了一枪,枪响,这时马走日彻底投降了。敢为了爱情用生命当赌注,虽然不理智,但还能要求她什么呢?完颜英连任之后几乎将所有家产都捐出了,她不爱那些物质,她只爱而且身边只有马走日,所以用力过猛。马走日给她抽鸦片无非是想让她更开心一点,为一开始的拒绝道个歉。但也因为鸦片,把完颜英害死了,马走日算是过失杀人,也让马走日陷入深深的愧疚。所以后来马走日死活不演《枪毙马走日》的时候,他对武六说:“完颜是因我而死,枪毙我我不冤枉,但是完颜是个体面的人……”马走日暴打王天王,并不仅仅是因为王天王辱没了自己,而是放不下对完颜英的愧疚,忍不了他让完颜蒙羞。到最后,马走日爱的可能还是完颜,因为逃亡的时候马走日中弹后对武六说:“不要这样做,你不是这样的人,完颜。”
   而马走日和武六的爱情就很美好了。完颜英死之后马走日找武大帅,首先遇见武六,这里插入了一段马走日和武六在火车上的往事。大概是之前武六要泰山拍电影,马走日跟着了,两个人在火车上聊天,马走日说在法国有个相好(姜文确实有个法国前妻),还说自己有条假腿,周韵毫不留情地把他两条腿都踢断了(周韵在家一定也是这样教训姜文的!),因此武六留在了泰山,马走日又坐火车回上海了。
   马走日救下武七和项飞田之后,开车送武六回家,车上武六看出马走日不正常,对他说:“有事告诉我我可以帮你啊。”(周韵表情美爆了)接下来姜文的旁白说:“我就不明白为什么一见着完颜,我就不三不四地装不正经,可是一见着武六我就七上八下想说的话一个字也说不出口。”为什么?大多数人都有过相似的经历,马走日还是个孩子,不好意思。
   之后马走日因为暴打王天王被捕,武六让马走日演《枪毙马走日》是不是要救他,还真说不准,很可能只是为了她的电影。没想到马走日演戏时暴走,拿刀追着王天王砍。武六很奇怪究竟是什么让马走日连命都不顾也要拒绝演戏,马走日把真相告诉武六,武六很吃惊。在摘下马走日的面具对马走日说“我能相信你么”的一瞬间,武六肯定爱上了马走日,放弃一切也要让马走日活着。
   随后引渡马走日成功,但事情并没有像武六想象的那样发展。武大帅反悔,武七和项飞田推波助澜,最后派上有学问的武六她妈——齐老师。这段女人之间的对话讽刺了很多现实,齐老师很有学问但她的眼界也只是找了个有钱有势的武夫,就好像现在的学生学习就是为了找个好工作讨个好丈夫好老婆一样。而武六显然对“讨小老婆的战略和找男人的战术”并不感冒,她和完颜一样也是个奋不顾身的女人,所以她就喜欢“这么荡着”。
   马走日在武六的帮助下出逃,这场追捕也是整部电影的高潮。姜文的旁白说:“我上一回逃跑,是因为完颜死了,我这一回逃跑,是怕武六再因我死喽。”所以他丢下武六独自跑了,武六也像完颜一样用枪威胁他,也打中了马走日,阻止了马走日的离开。最后在风车里,马走日打昏了武六,并说:“找个男人,不是为了和他一块死,找个男人,是为了和他好好活。”马走日知道自己一定会死,所以不能带上武六,果然走出风车说了几句话之后就被杀了。
   最终有好下场的女人只有齐老师。完颜英死了,武六虽然没死但心爱的人死了,钩姐被项飞田强奸……只有依仗钱和权的齐老师还活得好好的。
  
  二、成长故事
   许多经典电影里会映射些与成长有关的东西,比如《大话西游》,比如《美国往事》。《一步之遥》里的成长故事自然要从马走日那句“我,还是个孩子”讲起。
   不幸的是这个“孩子”意外把完颜英害死了,马走日不敢面对啊,所以只能跑。跑到武大帅家求救,结果阴差阳错把项飞田和武七给救了,自己还得逃亡,这一逃又是两年多,直到遇见王天王演的《枪毙马走日》,难以忍受大打出手,这才又被抓起来。
   这段时间完颜的死对马走日来说是一种成长,所以最后面对武六的时候才会说“我上一回逃跑,是因为完颜死了,我这一回逃跑,是怕武六再因我死喽”。还有一件事也非常重要,就是马走日一开始看到王天王的戏时并没有直接上打他,而是想先贿赂他。没想到王天王收了金子却还在继续演,马走日怒了。广义上说,他是被社会欺骗了,成人世界太过丑陋(他还是个孩子嘛),所以这也是他会暴打王天王的另外一个原因。
   然而不管多么合乎情理,这个不理智的做法仍然让剧中的马走日显得过于幼稚。他还是不会妥协,不会放弃自己的底线。当然,这也是武六会爱上他的原因。
   武六让马走日演《枪毙马走日》,马走日在舞台上失控,追着王天王一阵乱砍。马走日已经想妥协了,他只需要背负上杀人犯的名声就可以换个身份继续苟活,但他还是放弃了,他的内心不允许别人拿完颜的死当成茶余饭后的笑料,完颜英明明死的很安详,可是除了马走日没有人在乎。马走日并没有做错什么,但这时他是又委屈又无助,所以在武六摘掉的面具下面,是一双热泪盈眶的眼睛!
   最大的一次背叛莫过于项飞田和武七的阴谋了。马走日明明是项飞田和武七的救命恩人,但他俩却为了私利要除掉马走日。但是这一次马走日不像上回面对王天王的背叛那样不理智了,这也算是一种成长。引渡现场他没有喊冤,在牢里面对武七他也显得异常冷静,不是因为这时马走日有了武六的保护,而是他心里有了自己的选择——“to be”,继续保守底线。
   最后马走日打晕武六手持双枪走出风车,人物形象彻底升华。不管客观上讲对不对,马走日确实从一个“好人”(影片开始马走日的自述)变成了一个“英雄”,慷慨赴死,也让一个老男孩变成了一个好男人。他的死救下了武六,他最后唯一关心的也是“后来这武六是怎么着了?”他想的还是不能再让武六再因他而死。
   英雄陌路是有多悲壮。印象最深的就是《勇敢的心》里华莱士被处死之前喊出的那声“freedom!”(虽然这两部电影一点可比性都没有)。马走日这个“孩子”,在经历过老相好完颜英的死,王天王的出尔反尔和发小项飞田的背叛之后终于长大了,但他还是死了,为什么?因为他的选择与别人不同,做自己的英雄必然就要被别人当成“没出息的痞子”(齐老师在与武六的谈话中这样评价马走日)。“to be or not to be”仅有一步之遥,可是结果却大相径庭,这是他为他的选择付出的代价。
  
  三、若干细节
   在说第三个故事之前,要先讲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一般在商业电影中,几乎每一个镜头都要服务主线。而在《一步之遥》中却添加了很多与主线无关的镜头和场景。
   《一步之遥》就是马走日、项飞田、完颜英和武六的故事,其他人都是配角。前面提到过,主线有两条:
   1.马走日和完颜英、武六的爱情故事
   2.马走日和项飞田的反目成仇(实际在电影中这条主线是被有意淡化的,项飞田的戏份都给了完颜英和武六,葛大爷略显龙套)
   与主线无关的场景或镜头:
   1.赛二爷为完颜英加冕
   2.完颜英与牛大爷的故事
   3.马走日和武六的火车邂逅(这个不是完全无关)
   4.武大帅一家吃饭前唱的歌
   5.武大帅一家吃饭,有个穿和服的女人
   6.影帝影后金葱花奖
   7.项飞田强奸钩姐
   8.武七和项飞田打电话,项飞田撸电话线,武七自摸
   9.引渡现场的纳粹风格和人民的示威
   10.武大帅娶俄罗斯小老婆
   11.武六带马走日出逃时,武六对齐老师说:“你骗了我一辈子。”
   12.齐老师掏出机关枪
   13.马走日最后的讲话
   ……
   这些还不是全部。重点是,姜文拍这些镜头干什么?这些俗称“尿点”的多余镜头都是干什么用的?
   首先要将这些镜头分成三类:隐喻镜头、调侃镜头和我也看不懂的镜头……
  
   先说说我也看不懂的镜头吧……这些镜头不是上面十三项里的,有一些也只是个小小的细节,这里不讨论,只是摆出来:
   1.完颜英打马走日,马走日假装牙掉了,有硬物落地的声音,牙齿却还完好
   2.马走日把完颜英扔到床上,自己再跳上。这个镜头太夸张了
   3.大帅一枪把武七打下来,有个人探出头来,武六一招手就回了。马办时出现骑马的人,又是武六一招手就走了。讨论电影谁演的时候,武六又对两个下人招呼了一下,他们就收起了放映机。看起来武六好像很厉害,但又好像不是这样的。
   4.逃亡时出现的少数民族建筑
   5.齐老师说完“我是在给你挑个爹!”之后武六冷笑,齐老师立马捂住嘴
   6.武六和马走日对话时的背景风车,还有结尾风车的寓意
  
   然后说一说简单的调侃镜头:
   4.武大帅一家吃饭前唱的歌
   歌词是这样的:“我们知道就是知道绝对不!能!装!不!能!装!我们不知道就不知道绝对不!能!装!不!能!装!”
   这句是对谁都有用的真理。(但是都让开我要装逼了!)
   6.影帝影后金葱花奖
   很直白地黑了金鸡百花……
  
   最后是最难说明白,说明白也难理解,理解了又有点自相矛盾的隐喻镜头:
   1.赛二爷为完颜英加冕
   赛二爷就是名妓赛金花。
   坊间传闻赛金花保护了北京城的市民免受屠杀,但也只是传闻。电影里马走日也说:“有没有真的赛二爷我都弄不清楚。”历史上的却如此,果然赛金花真的发挥了这么大的作用那一定会有很多关于此人的记载,不像现在这样连出生年代都弄不清。
   那赛二爷怎么会给完颜英加冕,难道这场选举不是选美而是选妓?完颜英也是妓女?这很有可能,但不管完颜英是不是妓女,都不影响故事的走向。重要的是,电影中的赛二爷为完颜英加冕,历史上的赛金花保护了北京市民(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是不是可以说这场戏象征着“八国联军侵华”的历史事件?有没有佐证?有。《一步之遥》根据“阎瑞生案”改编,原来的女主角叫“王莲英”,姜文给改成了“完颜英”。“完颜”是女真姓,电影里提到的“完颜阿骨打”是金太祖,金朝和 清朝都是由女真建立的。此时完颜英代指清朝,没跑了。
   2.完颜英与牛大爷的故事
   如果说完颜英真是妓女,那她拍卖的可就不是“初嫁权”了,而是“初夜权”。然后被牛大爷买到,了牛大爷的家。分别的时候为了送完颜而追出好远,嘴里还喊着:“你一定要回来啊!”
   一个老头怎么会这么期待完颜英再次回来呢?
   一般第一次看《一步之遥》看到这里都会摸不着头脑,一个妓女让牛大爷神魂颠倒么?即使是,那也对剧情没什么用啊,完颜还是得死,顶多是让完颜英这个形象更加亲和一些。
   这里插入一段别人的有道理的分析:
   “完颜英的头衔就是‘花域总统’,又是民选出来的,所以应该是隐喻‘民主’。老大爷隐喻‘人民’应该没什么争议吧。当‘人民’对‘民主’说,他已经阅遍了人间春色,但一定要把保留了一辈子的戒指给完颜英时,是否在比喻中国百姓五千年来已经经历过各种各样的政治制度,但唯有‘民主’,才应该是最终的归属呢?于是电影中第一个感人的镜头出现了“你一定要回来啊,我一定硬硬朗朗的等你。”我们注意到,电影在这一时刻的配乐、以及老大爷双膝跪地的画面,都在明显的烘托气氛。如果不是因为这个隐喻,一个老大爷为什么一定要等一个大美女回来找他呢?开篇的歌舞那场戏,不就是三个地方的‘民主’在比拼吗,欧洲的上官青卢,美国的白狐福斯特。个人认为白狐是最美的…但最终完颜却胜出了,隐喻民主虽然表达了“民意”,但是“民意”真的太容易被操纵了!这个比喻很深刻,想想法国大革命时的血流成河。还有离我们最近的,9-11之后全美国,90%接受调查的人都同意立即出兵阿富汗,而仅仅几年之后又变成了80%的人都反对战争。这反映出‘民意’实在是太容易冲动了。‘民意’往往是非左即右、非黑即白,活像个小孩。而且,民主需要“钱”,大量的钱(武七的钱),看看美国总统的竞选过程,不正是一场奢华的大“秀”吗?”——影评《解读隐喻,感悟情怀》
   这段分析虽然符合逻辑,但不完全符合完颜英的身份,一个封建“遗孀”代表民主么?硬要联系的话,只能搬出电影开头老佛爷和马走日的往事,这里说明老佛爷也是有意变革的,顺应“民”意,主动把辫子绞喽。完颜英当然也可以民主啊,她就是靠民意选出来的。虽然这么解释很牵强…但再深的话我也不知道了。
   3.马走日和武六的火车邂逅
   这场戏起码有四个值得注意的地方。
   第一,被武六踢断的两条腿。这不科学,武六一个小女人怎么能“徒脚”就踢断了大男人马走日的两条腿呢?电影给的解释是“武六就是容不得别人在她面前吹牛撒谎”。
   第二,泰山拍电影。这是与结尾呼应的一个段落。按照《让子弹飞》的尿性,姜文的下一部电影地点应该就在泰山。(《让子弹飞》结尾张麻子追赶火车上海,《一步之遥》就在上海。)另外,还有一个细节,影片开头马走日自述中提到“我们从北京来到上海”,那么北京代表政治,上海代表经济,那下一站泰山就是文化了。
   第三,机器人。这里其实算是一个调侃镜头,那个时代没有机器人,所以武六拿水果砸机器人之后从里面窜出来三只猴。这也是现实中的“装逼”。
   第四,服饰。不知道为什么马走日这身装扮总让我想起李大钊。
   这些镜头连在一起有点像在代指“新文化运动”。李大钊是代表人物之一,两条腿也很像“民主”和“科学”。两条腿被踢断了,指“新文化运动”并没有起到决定性作用。而且电影里也有意隐喻“民主”和“科学”的失败。“民主”就是完颜英之死(暂且这么说)。“科学”的失败在下一个场景,武大帅一家吃饭,马走日用滑稽地“你能摸着地吗”救下了武七和项飞田。这里武六对马走日说:“要不你想个别的办法?”武大帅和马走日都拒绝了。马走日的办法就是科学。为什么说“科学”也失败了呢?因为马走日救下了武七和项飞田,却没有救自己。
   那到底是谁容不得“吹牛撒谎”?“武六”这个人物到底暗示什么?影片结尾给出了一点线索:“后来这武六是怎么着了?”马走日担心武六,姜文担心什么呢?担心中国的未来。后面会仔细讲。
   5.武大帅一家吃饭,有个穿和服的女人
   这个隐喻很明显,和后面娶俄罗斯小老婆相似,大帅作为军阀、当权者,需要依附外国势力。
   7.项飞田强奸钩姐
   这里直接引用《解读隐喻,感悟情怀》里的解析:
   “另一个可以作为电影一定有隐喻的证据,就是项飞田强奸钩儿姐这场戏了,因为它也对剧情的进展毫无作用。但是它的隐喻——‘法律’强奸了‘文化’,一看就懂。她的打扮,用围巾包着头,自己织毛衣等举动,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她的学历——复旦大学外文系,很有意思。似乎是隐喻中国正在全面学习西方文化,高考考英语,大学考四、六级,好莱坞电影席卷国内票房等等,这样的例子随处可见。她的名字——Swan Girl,被翻译成竖弯钩儿,所以才叫钩儿姐。似乎在隐喻中国近代以来虽一直在学习西方文化,到头来却只学到了皮毛,而没有学到内涵。”
   8.武七和项飞田打电话,项飞田撸电话线,武七自摸
   这俩个镜头算是性暗示,是最后风车下那个场景的一个引子。
   这还不是唯一的提示。在大帅一家吃饭的时候马走日救下武七和项飞田那里,武大帅生气是因为他俩嫖了。虽然一般人不会这么想,但的确很像是他们俩在互相嫖……那背后的意思呢?
   武七最典型的特点就是钱多,因此可以把武七代指金钱。项飞田则明显代表法律。他们俩的结合就是“金钱”和“法律”的联姻。
   其他方面,项飞田差点被武大帅“马办”,暗示法律在当权者面前屁都不是。另外一处更明显的“暗示”是武六和项飞田的对话:“让.皮埃尔不在的时候,这儿我说了算。”“对不起,谁不在你说了也不算。”武六说出了本质,法律只是工具,被利用才是法律的价值。所以项飞田对武七说:“马走日死不死,看你想不想毙。”他们两个在一起就发挥作用了。
   9.引渡现场的纳粹风格和人民的示威
   引渡也搞得很浮夸。但是这在当时不奇怪,毕竟是国与国之间的事,即使是在上海,在中国的土地上。这一段很像“袁世凯接任临时大总统”,而且武大帅的装扮就是冲着袁世凯整的。袁世凯要搞独裁,很有纳粹的风格。
   10.武大帅娶俄罗斯小老婆
   前面提到过,这是当权者在依附外国势力。值得注意的是,武大帅和武六同唱歌剧。
   齐老师不是说武大帅只是一介武夫么?武夫会唱歌剧?会,因为这个大帅是袁世凯。
   历史上的袁世凯可不是教科书上写的那样。
   “袁世凯从1903年起在中国搞军事现代化,在华北组建了中国近代第一支新式军队。袁世凯也是第一个在中国建立巡警制度的人。1900年以前,天津民族资本企业不过四五家,袁世凯重用周学熙,创办直隶工艺总局,几年后发展到一边办厂,一边办相关学堂,使天津成为中国北方的实业中心。1910年的南洋劝业会(一个国际性的实业博览会),实业家张謇在当天日记中写道:“袁世凯确能干事,此人与别人毕竟不同,在工业上尤有擅长过人之处,远远胜过了江苏。”1905年,他督修了中国人自己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他任命当年的“留美幼童”詹天佑为总工程师兼办路务。这段铁路虽然只有170多里长,但途经居庸关、八达岭,地形复杂、工程难度高。民国初年有一个民族资本发展的“黄金期”。一方面,它是“一战”造成的,另一方面,如果没有袁世凯的近代化意识和对外开放,“黄金期”不可能形成。骆宝善断言:尽管有私利交织其间,但袁世凯在推动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路上确实做了很多实事,比孙中山做得多。”
   对于这样的“大帅”,唱歌剧当然不是什么大事了。
   11.武六带马走日出逃时,武六对齐老师说:“你骗了我一辈子。”
   都到整部电影的高潮部分了,姜文还不忘继续让观众出戏……这段母女对话像是在家里聊天,马上就要被追上了还有心情怀念青春?当然不是。
   首先要看齐老师的身份。电影中齐老师的出场是先闻其声后见其人,一口流利的外语,也受到大帅一家的敬重。大帅一家劝武六同意枪毙马走日的时候,大帅说了一句:“听你娘的,她有学问。”那么齐老师就代表了知识和学问。有意思的是,拥有知识和学问却嫁给了有钱有势的大帅。而且历史上的袁世凯等军阀的确很尊重学者。现在不也是么?好好学习只为了一份好工作,为了赚钱。
   那“你骗了我一辈子”到底是什么意思?很明显齐老师是戏剧冲突里的“坏人”,武六跟着齐老师学了半辈子的知识,却发现她所学的知识一直在欺骗她。从马走日这个点来看,他没有故意杀完颜英,而其他所有人都想借此杀掉马走日,这些人都不关心真相,都在掩盖真相,欺骗武六。
   12.齐老师掏出机关枪
   这个就比较简单了,齐老师“嘴遁”失败,掏出机关枪试图用武力阻止武六。很明显,教育失败,转向变态体罚。这也是中国教育的现状。
  另外多说一句,在那个年代起决定性作用的往往不是知识。(现在可能也这样)
   13.马走日最后的讲话
   终于可以讲第三个故事了。
  
  四、历史故事
   电影的原型不是民国的小小谋杀案,而是一件影响历史的重大事件:宋教仁遇刺事件。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次年2月12日,溥仪颁布诏书正式宣布退位。3月11日,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4月11日,孙中山解除临时大总统的职位,履行“谁能让清帝退位就让谁做临时大总统”的承诺,让位于袁世凯。整个过程几乎没有流血、几乎没有对抗,文明的简直就是革命史上的奇迹。随后第一次国会选举,主要是选议员和总理。1913年3月选举结束,宋教仁和国民党取得了重大胜利,众议院议员596人,国民党得269议席;参议院议员274人,国民党得123席;国民党在参、众两院870议席中占有392席,虽未过半数,但所占席位远超过其他各党,宋教仁也将作为党魁出任总理。然而,1913年的3月20日,就在宋教仁准备搭火车从上海北京时,在上海火车站的站台上,宋教仁被刺杀了,享年31岁。
   其实查资料的时候我的心里一阵“卧槽卧槽卧槽……”,为毛我们的教科书里从未出现过这个民国时期的重要人物?(即使出现也是一笔带过)我们所知道的只是孙中山和袁世凯的恩怨情仇,袁世凯还被看成无耻小人。袁世凯的黑点主要在于复辟帝制上,这一点也是可圈可点的(比如集权有利于经济发展什么的)。相比之下孙中山同志的黑点就显得非常之多……比如孙中山前前后后有十六年没有回到中国,主要是在国外高谈阔论引诱资本家为中国革命捐钱,又用这些钱干一些“坏事”。电影里姜文也借武大帅之口黑了孙先生:“一嘴的科学民主,一肚子的男盗女娼!”(袁世凯就是这么认为孙中山的,孙中山有四个老婆,其中一个日本老婆年龄还特别小)而且十六年没回到中国的孙中山怎么会了解中国的革命形势呢?孙中山说要在中国修铁路,没有科学预算没有实地考察,得到的是袁世凯的冷嘲热讽和宋教仁“他这种野心家”的评价。
   那宋教仁呢?如果他真有这么大的影响力为什么临时大总统不是他?因为当时他不在南京,他在香港忙实业,不在大总统的候选名单内。
   抛开生活作风和个性习惯问题,宋教仁和孙中山的主要分歧还是政治分歧,即中国应该采用什么制度。简单来说,宋主张责任内阁,孙主张总统制。有趣的是,当时国民党和北洋军阀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势不两立的,还没有称帝的袁世凯甚至赞成宋教仁的政治主张(宋教仁死前还把民主大业托付给了袁世凯而不是孙中山)。而宋教仁被刺造成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倒退以及反动势力的猖獗。毫不夸张地说,宋教仁遇刺是中国近代一大转折,象征着近代中国与世界民主潮流接轨的努力归于失败。
   我们现在不是民主么?不是“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么?当然不是。我国现行政治制度中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大,我高中的政治老师在教这一课的时候画了一个图,全国人大下面有最高人民法院啊最高人民检察院啊什么的,但是全国人大并没有位于最高层,老师在最高层写的是“党代表大会”。(这么有良心的老师不多了)实际上全国人大通过的关键文件都是已经在党代表大会上通过了的,人大的大部分代表又都是党员。简单点说,我党通过“全国人大”这个形式上的工具实现了集权,实现了专制。
   在写于辛亥革命之后的《革命心理学》一书中,作者说:“中国不久就会发现,一个失了漫长历史给它披上的盔甲的社会,等待着它的会是怎样的命运。在几年血腥的无政府状态之后,它必然会建立一个政权,它的专制程度将会比它所推翻的政权有过之而无不及。”
   但是绝对不要提到“专制”就立马义愤填膺。实际上我完全赞成现阶段中国的专制。就以韩国和台湾为例,韩国在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一直是军事独裁,台湾在国民党统治时期也是专制,但他们在那个时期的经济增长是现在的韩国和台湾望尘莫及的,当时的“亚洲四小龙”嘛。所以我想“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还是在理的,“没有马小军、马大三、马邦德哪来后来的马云、马化腾?”(这是姜文原话)
   但是“齐老师”还是欺骗了我们。
   现在再看马走日在引渡现场的怒吼,你是不是有了更深的理解?
  
   原来电影里的所有细节,所有没有必要出现的镜头,所有台词的弦外之音,都指向了这段时间,这段历史。怪不得老大爷对着完颜英长跪不起(人民渴望民主),怪不得把完颜总统送给钟三儿(孙先生的上位),怪不得完颜英逼婚时的“I do”让马走日十分不爽(不要盲目学习西方),还有我前面分析过的很多很多……那隐喻这段被掩盖的历史是为了什么呢?
   《一步之遥》柏林电影节公映之后,姜文接受了一个采访。
   记者:“我看完《一步之遥》后,想到了胡适的一句话,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舞女是任人打扮的,而关于她命案的真相,也是经过打扮的。阎瑞生案子也是所谓的奇案。所以说,其实你的很多电影都是关于真相的。我想起了《阳光》的一句台词“我要开始撒谎”。你的每部电影其实都在讲人与真相之间的关系,你觉得一般的受众对真相感兴趣吗?”
   姜文:“我不觉得。我觉得电影里的王天王当然也不是不知道真相,他是不想知道。这个我觉得是他们不愿触摸真相。我觉得普通观众,人们有这个本性:如果你是真诚的、安静的,人们愿意知道真相。你说得非常对,我就是一直没有说出这句话来,你总结得非常到位,其实我所有的点都是在寻找真相,就是真相在哪里这么一件事。我觉得这件事是我们共同感兴趣的,但是感兴趣的过程中确实会出现迷失,是对寻找真相这件事情造成障碍的一种迷失。本来我们安安静静的,不报恩怨,不情绪化,真相很容易找到。就像生活一样,其实都可以找到自己满意的生活。但是假象和情绪永远会干扰大家寻找真相的这种机会。当然,我拍了一部寻找真相的电影,也肯定碰到这样的情绪的干扰,这是我接下继续拍电影的动力。为什么有人阻止真相的寻找,可能这方面我思考得还不够,或者我自己做得不够。”——《谁都不是主动享受孤独》
  
   历史真的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我党在谴责日本政府篡改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时,也该好好思量一下自己吧,包括“六四学潮”在内的太多真相被掩盖了。
   真相的还有一层意思就是马走日那句:“因为我不知道!!!”
   那天晚上马走日和完颜英发生了什么?马走日自己都不记得。杀害宋教仁的幕后指使到底是谁?也没有人知道。但是不能因为真相的不可知就忽略它。在探索真相的过程中绝不可以下定论。
   仔细想想,姜文的每一部电影好像都在诉说真相。《鬼子来了》里的现实主义,《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面真到让人热泪盈眶的文革和青春,再到《让子弹飞》里隐喻的国共之争……他是真正热忱而深情的爱国人士。影片的最后一个镜头,带着眼泪的马走日与武六分别,那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啊。
   可是这个时代没有人能直接说出真相,这也是为什么影片结尾马走日想要说出真相的一大段自白中会不断中弹,很多时候不管是政府和群众舆论都不给你说出真相的机会。但马走日还在坚持,武七说马走日象飞田(象棋术语)人家一步顶你两步两日的时候,马走日坚定不移地说是四个,就算这无关紧要。
  
  
  五、票房的溃败
   《一步之遥》票房的溃败是一定的,因为姜文也像马走日一样,选择了“to be”。
   一篇从技术上分析《一步之遥》的影评是这么说的:
   “戏剧语言中还有非常重要,也是被经常在影视作品中的手法:离间。“离间”第一处就是将观众从故事发生背景中“离间”出来,“二十世纪初的上海”、“花域选举、“直播”一眼就看出来是个大梦,一个光怪陆离的荒诞大梦。我们就不能用观赏一般剧情片的方式来看《一步之遥》,这部片子必定是有更独特的东西要展现给我们,以常规的方式肯定是看不懂的,所以大多数观众的差评如潮也是必然会发生的。这里又反映了一个大众审美与艺术审美严重脱节的问题。 大量的离间使观众不会带着角色的情感对作品进行判断,能更加冷静地思考,或者说是姜文希望你思考。”——《浅谈<一步之遥荒诞戏剧与后现代解构》
   不仅是在艺术手法上,在电影的细节中也能看出他无时无刻不在实践着这种坚持。比如王天王让马走日用上海话说“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演戏”的时候马走日说的是“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人”,他不愿演戏(当然不是作为演员的姜文不愿演戏的意思)。再比如对王天王那句“电影就是全世界都能看得懂的艺术”赤裸裸的嘲讽。世界上有很多人,就是不愿意打破自己的底线。
   对于姜文来说,想拯救票房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方法有很多,比如把前面的歌舞剪掉大半然后着重讲述两段爱情,也可以增加项飞田的戏份增加时长甚至拍成两部都是可以的(这绝对不会被喷,有《太平轮》在)。总之拍一部好的纯商业片的难度远低于拍这种又商业又文艺的电影。
   前面提到大众审美与艺术审美严重脱节,这让《一步之遥》遭到无数差评。一个有趣的事情是,当一部分观众不理解电影或者说看不懂时他们就开始攻击这部电影,说这部电影差。这很像是齐老师不理解自己的女儿为什么会爱上马走日,所以要掏出机关枪杀死自己的女儿。不知道姜文导演是不是预见了这种结局,但这场戏实在是很高明。
   所以现在再看一开始的问题:《一步之遥》算不算更好一点的电影?这个答案已经不重要了吧。
作者落小野

《一步之遥》的三个故事和若干细节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一步之遥》的三个故事和若干细节来自微语录网,更多《一,细节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