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十二公民里的情与法

影视台词 > 影评 > :十二公民里的情与法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十二公民里的情与法的正文:

  因为看过“十二怒汉”,对《十二公民》有了有了很多期待
  《十二公民》这个名字很有意思,公民,就意味着权利,是不同于封建社会里的民众。好多革命党人就是因为“公民”二字而敢于牺牲的生命。
  《十二公民》里有着更为丰富的感情,从情感的浓烈程度远远重于《十二怒汉》,甚至可以说这部影片的情理大过法理,而且中国也并没有陪审团制度。
  《十二公民》里有韩童生饰演的出租车司机,原形自然是“十二怒汉”里的小老板。他做为出租车司机,很接地气,有对乘客的看法,对出租车制度的想法;作为父亲,也很接地气,有传统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的想法,对儿子对摇滚的爱好或者说理想,很正常的反对;作为这次活动的一员,更接地气,对成员有戏谑的逢迎畏惧和装横瞧不起,对这个案子,他的感情大于理性,最后又被理性所折服,当然决定性的还有对儿子愧疚——这也削减了这场“审判”的作用。
  《十二公民》里还有那个房东,情感激烈,有着天生的对外地人的抵触,一开始听到是河南人时候就有强烈的反感。身为“老北京”,祖辈住在天子脚下,有着一份骄傲,也外地人的“痛恨”,感情尤为炽烈,在整场“审判”中都是“喷子”的身份,只是在最后众人都讨厌时才表现出同意,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削减了理性与法治的作用。当然这也有编剧在台词处理和情节发展上的问题,转动微微有些生硬。
  《十二公民》里有一个很正面的人物,也就是徐兵演的“检察官”,当然是有些主旋律的因素。“检察官”是剧情的推动的核心之一,当然这也跟国情有关,国内是没有《十二怒汉》里那种法治精神与存疑的想法的。
  《十二公民》里有一对“情侣”式的小商贩与保安。小商贩自然是中国转型时期作用下的人,有着更世俗化的思维,对法律、法治这些词并不感冒,也并不相信法律的公正。对于“审判”活动的热心程度远远小于对校方和那“一箱子冰棍”,最后结果的达成更多的成分是妥协、早点结束。当然也包括那一段不被“听见”的控诉,是社会底层的感言,甚至像是“控诉”,对于公民权利的要求,想要发生的渴求。也是这部电影“情”大于“法”的一点。保安呢,落考生、河南人、保安这诸多标签让他更加生活化,对于“法”的感触也更为不同,他对案件的判断是情与法的结合。
  《十二公民》里还有被错判的“小混混”,对于法律的理解,对于被错判那万分之一的理解:“万一,万分之一的错误,那对一个当事人来说那就是百分之百的灾难 ”。他的经历,感觉是一类人的代表,对法律,对案子有着更深的理解。
  《十二公民》里还有有数学家,有老人,他们有着不同的社会经历,对事件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影响着他们的法律判断。老人由于经历过文革,懂得说话的权利的重要,因为经历的多而善于观察别人,才能找到女人证词可能有假这一推断,也推动着情节的发展。数学老师是没什么存在感的,但他一直是中立者,有着中国传统的“息讼”精神,是一种现在任然广泛错在的思想。他对于列车事件的判断也间接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十二公民》里还有富商干爹、富二代,这些形象,夹以小商贩,构成了贫富对比,是两种阶层对法律理解的对比。富商有着精英的意识,也有更深层次的法律理解。
  《十二公民》的结局十分令人回味,在一个没有陪审制度的过度,用一种很隐晦的方式表达主旋律的感觉,有一种画蛇添足的感觉。
  纵观整部影片的情节发展、主题表达,情与法交织前进,在大主题上是法律,但维系法律的还是人情,以及人情之下的那些人生经历、情绪。
  影片用一个略显荒谬的方式开场,以一种略带颂歌的方式结束,颇有些令人玩味的味道。
作者向行

十二公民里的情与法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十二公民里的情与法来自微语录网,更多十二,与法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