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小王子》一堂生动的死亡教育课

影视台词 > 影评 > :《小王子》一堂生动的死亡教育课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小王子》一堂生动的死亡教育课的正文:

当电影《小王子》中的女孩子得知唯一的朋友,老飞行员被送往医院后抢救时,平时唯唯诺诺,唯妈妈马首是瞻的孩子不管人家在后面怎么嘶声力竭地吼叫,仍疯了一样地往医院赶,甚至还抢走了一个小男孩的脚踏车。与其说,她担心老飞行员的身体健康,还不如说是害怕老人永远的离开。即便老人已在之前明确暗示过她,当时间恰当时,他就会离开了,就像小王子一样。可是,让一个天真的孩子接受自己唯一的快乐来源——老飞行员将有一天永远离的事实,确实难如登天。
毕竟对于孩子来说,爱就等待陪伴。谁花时间陪伴自己多,谁就更爱自己多一点。尤其是对于父爱和母爱严重缺失的小女孩来说,连每年生日收到的都是父亲送的一模一样的礼物,而工作繁忙的母亲动不动便是要求按计划完成作业、作业,谈何从父母处得到无条件的爱?而唯一给了她无限快乐时光的便是这位耄耋之年的老人,老人若真的撒手人寰,这孩子到哪还能找回这种爱呢?好不容易得到的爱又将失,能不让她着急难受吗?
平时,我们是不是也听过孩子多多少少会发出类似于“狗狗为何会死?“爷爷什么时候能活过来?”“外婆是因为我不够好才死的吗?”的疑惑?尤其是当大人还沉浸在痛失亲人的悲悼中,我们是不是忽视了孩子的感受?在这个对死亡话题讳莫如深的社会,我们是不是严重忽略了孩子们对于生离死别的感受和教育?其实,在不少发达国家,按照发展心理学家以及死亡学家(thanatologists)的建议,学校已陆续将将死亡教育列入日常教学内容,“死亡课程”作为较新的一门课程应运而生,它主要是为了帮助各个年龄段的人们更好地面对死亡和临终状况而设立——不仅是他人的死亡,也包括自己的死亡。只是让孩子知道死亡是我们每个人在某个时候都会遇到的事情,它的必然性如同我们的降生一般。正因为如此,它是人生中的一个关键的里程碑。(《发展心理学》,罗伯特 .S.费尔德曼)
那么,面对孩子对于死亡的质疑和恐惧,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先说说我家达达。
他是一个感情比较敏感和细腻的孩子。还三四岁时,有时看着外公鬓角的白发,他也会失声痛苦,担心老人永远离开我们。他有时也会莫名其妙地担心爸爸妈妈死。起初,我们只是安慰他:哪有那么快就挂了,起码要活到一百岁,还帮你带孩子呢。有时候,我自己想起离世的亲人时,也会告诉他,他们虽然已经永远离开,却永远活在我们心里,想念他们时,我们就可以寺庙祈福或瞻仰墓地。
尤其是最近新搬了地方,入了新的幼儿园,他更是动不动就牵挂着爸妈的生死。有一天晚上,他和奶奶一起看了科教频道,里面有关于古代墓地的镜头。为此,在睡前他表现得超级反常:先是压抑着哭,接着便直扑我们怀中痛哭:“你们活了一百岁以后还是要死啊,我不想你们死。”
我们只好转移他注意力:你可以好好学习,长大发明出长生不老的药。
孩子:那我要是发明不出来,你们不还是得死?不行,我要当一名能命令科学家们发明出长生不老药的总统。
反正,每一次,孩子都能想出各式悲惨的理由来反对我们的说辞。其实,作为一个曾经和死神擦肩而过好几次的人,我已经很满足了,每天早上一看到升起的太阳心中唯有窃喜:又赚到了新的一天。不管等待着自己的是悲还是喜,只要能体验活着的滋味已经感激不尽了。如果真的有一天要离,我倒是能欣然接受:毕竟我现在所思、所想、所做的事情都是自己喜欢的,而且还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和帮助其他人,就凭这些,我觉得死而无憾矣。只是纳闷,为何自己的孩子反而有这样那样的担心呢?
当然,孩子一点都不担心自己突然有一天永远离开我们,现在想想,估计和他喜欢看的沃尔夫?埃布鲁赫绘本《当鸭子遇见死神》有关。你若问他,死神可怕吗?他倒不怕,说像朋友一样。因为他知道书中的鸭子最后放下对死神的恐惧,学会了勇敢地接纳和面对死神,一点都没有什么可怕的。
如果亲人真的有一天离开了,他从童书《小鹿斑比》和妈妈对逝亲人的悼念方式中体验过,我相信他能顺利度过这一关。他现在的焦虑主要是担心分离,担心父母和他的彻底分离,担心再也得不到那种无条件的爱。你若问他,爸爸妈妈会不会离婚?他会斩钉截铁地告诉你:不可能,因为他们两是相爱的。既然不可能因为离婚而离开他,那么唯一的可能便是死亡了。就是这一点让他很难接受。因为大人的死亡意味着永远的别离,而别离必然会带来孤独、伤感、痛苦和恐惧。
说实在的,孩子刚出生时,我也很害怕失他,几乎夜夜做有关他的噩梦。每天晚上我都要醒来好几次,用手指放在他的鼻子下方,感觉到那均匀的呼吸后才放心地重新躺下。直到有一天,妇幼保健院的心理医生找我,说我填写的心理调查表结果显示我有产后抑郁倾向。我才幡然醒悟:再这样担心下,有一天我可能会失照看这个小家伙的资格。随着孩子健康地一天天成长,我也将更多地精力投入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上,慢慢地,也就不再因为孩子而莫名地杞人忧天了。
我相信,我的孩子有一天也会和我一样想通的。也许他现在正处于新环境的适应中,重新认识新的老师、新的同学需要一个过程,而这一过程对他来说无疑是一个全所未有的挑战,他比任何时候都需要父母的爱。而我们只需要耐心地等待一个合适的机会。
这个机会伴随着电影《小王子》的放映终于出现了。看看电影《小王子》是怎么处理这个生离死别令人忧伤而不安的主题的吧。在经历了漫长而惊险的旅程后,小女孩开着老飞行员在后院常闯祸的古董飞机,奇迹般地降临在了那个令小王子魂牵梦萦的B612小行星上。为了能回到这儿和玫瑰再相聚而甚至不惜将宝贵的生命交付给毒蛇的小王子,终于到达了被猴面包树严重包围的小星球。看到了立在玻璃罩下影影绰绰的玫瑰,小女孩是多么欣喜若狂。可是,当玻璃罩被拿下来后,曾经鲜活的花瓣却一朵朵无情地飘零落地。有那么瞬间,我突然有股冲动想揍一下导演:为何如此残酷地处理呢?对女孩的冲击可想而知,她脸上的表情除了惊叹,只能是迷惘。可是,还没等你对导演的愤怒消散,颤巍巍地传来小女孩的不解:”你为什么不哭呢?”
什么?能说出如此痴情话语“也许世界上也有五千朵和你一模一样的花,但只有你是我独一无二的玫瑰”的小王子却面对香消玉殒的玫瑰没有半点伤心?你看见了吗?画面在刹那间出现了空中那朵圣洁唯美的玫瑰,是啊,小王子才用不着为心爱玫瑰的离而伤心呢。他知道用心看重要的东西,而且“倘若一个人对一朵花情有独钟,而那花在浩瀚的星河中,是独一无二的,那么,他只要仰望繁星点点,就心满意足了。”而不管是狐狸的有关驯服与被驯服理论“假如你驯服了我,我们就彼此需要了。对我而言,你就是举世无双的; 对你而言,我也是独一无二的。”还是小女孩趴在病床上对老爷爷的真情流露“如果你想要制造羁绊,就得承受流泪的风险。”都诠释了老飞行员的哲学:“只有用心灵看,才能看的真切。真正重要的东西肉眼是无法看见的。( It is only with the heart that one can see rightly; what is essential is invisible to the eyes.)“
电影散场后,我问孩子喜欢谁?他说,小王子。这一次,我直视着他的双眼问:假如爸爸妈妈有一天死了,你该怎么办?这在以前可是我家最敏感的话题,孩子若不提,我们压根不敢拿出台面来讨论,只怕引来无休止的痛哭流涕和好几天的噩梦。孩子眨巴着那双泛着点滴泪花的小眼睛说:要记在心里。是啊,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把爱记在心中,就不再孤单无助。而爱意味着羁绊,失爱流泪没有什么不可以的。我们可以为所爱之人的离而伤心流泪,而更重要地是用心地记住他们所给予的爱,那样,爱便永远不会消逝,永远陪伴我们一生。
是啊,人只不过是一具躯壳,离开了人世,只意味着肉体的消亡,而留下了真正重要的东西,譬如爱。只要用心地感受,必能陪伴一生。从这点意义上看,死亡并不等于消失,死亡也并不等于永远分离。如此,影片通过小女孩寻找小王子,并护送小王子回到小星球与玫瑰重逢的一段冒险经历,台下的孩子也就身临其境成功地完成了一段揭示死亡意义的旅程。毕竟,按照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6岁以上的孩子已悄然地从家中的孩子转变为一个外部世界的人,他们已慢慢失了模仿父母的兴趣,而更急于模仿和自己年龄和性别相仿的孩子。而不论是影片中的小王子还是那个小女孩对于死亡的态度必然会影响到我家这个6岁的儿子。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对于6岁以上的孩子或大人来说,这无疑是一部生动的死亡教育课程。
即便,现阶段与儿童相关的死亡教育在我们国家确实微乎其微,相信将来必然会有所改善。不过,作为父母我们可以寻找一些关于探讨生命和死亡的儿童绘本和电影等作为启发孩子树立正确死亡观的工具,而电影《小王子》则是必不可少的一部死亡教育片。这既可以归为留守儿童的治愈系电影,也可归为孩子面对生离死别的教育片,帮助孩子在残酷的现实前,直面分离的痛苦,如何缅怀逝者,如何享受生活、珍惜生命的同时懂得爱的真谛。
作者shierzou

《小王子》一堂生动的死亡教育课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小王子》一堂生动的死亡教育课来自微语录网,更多《小,育课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