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1980年代的爱情》我和你是河两岸,永隔一江水

影视台词 > 影评 > :《1980年代的爱情》我和你是河两岸,永隔一江水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1980年代的爱情》我和你是河两岸,永隔一江水的正文:

大部分时候,我看完电影脑子都是空白的,好看,不好看,仅此而已。偶尔被某种情绪击中,又很快被自己贫瘠的词汇打败,那感觉就像是吃到了世间绝美的包子却塞得完全张不开嘴来向世人推荐。这是我头一回吃罢来认真吆喝包子,因为是自家产的。
《1980年代的爱情》是部有意思的电影,讲的爱情并不像标题那么粗暴直白。看完出奇地平静,甚至觉得什么也没看,但一个画面在我的头脑中萦绕不:一岸才子,一岸佳人,河水横亘中央奔流不止,是安静画面里唯一发声的角落。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恩施,鄂西南山区,我的家乡。关雨波大学毕业分配回乡,偶遇单相思了一整个高中的初恋丽雯,她接替了亡母在供销社工作。混沌之际他们渐渐热乎起来,雨波想留下,丽雯想让他飞,两人终究分离,各自沉浮。十多年后丽雯病逝,雨波接来她孤零零的女儿一起生活
他们久别重逢时有过一夜情,那是丽雯和雨波身体最近的时候。但一个是丈夫车祸世独自带着女儿的寡妇,一个是刚刚出狱颓唐自卑的中年男子,年轻时候尚不能任性,如今再续前缘的可能更是微乎其微。之后雨波再次北上,带着丽雯偷偷塞给他的信,里面的钱是丽雯丧夫的抚恤金。
有人说雨波是上世纪的渣男典范,看似一直主动,其实什么也没做什么也没想,不知野夫老师听见以自己为原型的人物获此评价会作何感想。他曾说这个“不断拒斥的故事”是还债式写作,“是对一个女同学的怀念”。他所怀念的黄金岁月应该是为数不多的大部分人相信爱情是真事儿的年代了,在这种爱的范式里,物质极其次要,痛苦则是至为甜蜜的。
丽雯身上集中了痛苦和甜蜜,她的爱情观就是成全。至于成全算不算好事,算无私还是自私,评判因人而异。反正丽雯是铁了心不拖累爱人,这有历史遗留的原因:她父亲原是桥梁工程师,遇到心怡的姑娘便在此定居,过了一段神仙日子,文革时被打压过,也怨过昔日愿意为之放下一切的爱人,如今丧妻孤身在山顶上的小村子里当篾匠(用竹编制背篓等用具的匠人)。
这位老演员让我觉得很熟悉,除了不说方言,与老家的老人们无异,有一箩筐的故事,但不会拿出来喋喋不休。他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两点,一是踌躇,理想与爱情间摇摆不定,加之政治因素,没能施展才华,也没能与爱人相伴始终;二是内疚,把惟一的女儿困在山里,想她有爱人,又担心她重走她母亲的老路,无能为力。
雨波时常随丽雯上山看望她父亲,一次夜里,两人返程路过一座木桥。两边是山,底下是涨水了的河,灯笼散发着微光,夜色如同倦鸟收拢起轻柔的翅膀,周遭一片寂静,只有水哗哗哗地淌。两人倚靠栏杆,只言片语,雨波再次暗示他愿意留下,丽雯依旧拒绝。
这段沉闷的相处让我想起《山楂树之恋》里静秋和老三的隔河相拥,他们分立河两岸,在夜色里怯懦地张开双臂,试探着拥抱,越来越用力,舍不得放开。把这两部呈现上世纪爱情的作品放在一起,一对隔河而立却拉近彼此,一对并肩而坐却推开对方,不管哪一种,似乎都隔着跨不过的河,但这河到底是什么,简直是比成全的界定更让人矛盾的问题。
欣赏苦痛是很难的一件事,为了让看电影不那么费神,我习惯记住明亮的场景。最想分享的一处是丽雯在溪边戏水听歌的片段,女性美击中的程度不亚于《花样年华》里张曼玉在幽暗灯光下扭动的腰肢。阴天,山间,流水,绿树,素布衣裤的姑娘坐在岸边,双脚浸在溪水里来回荡开,涟漪在玉足上映出诱人的光影。她仰面,低头,浅笑,世界安静得只剩下耳机里的悠悠乐曲,听的正是王洛宾的《永隔一江水》。
“等待等待再等待,心儿已等碎,你和我是河两岸,永隔一江水”,美好的旋律和着河谷的湿气,细密雨雾荡漾在盈尺之间,把人润得忍不住笑。这里是全篇一个重要的节点。此前,城里来的姑娘来乡里看雨波,看出两人的不寻常,旁敲侧击,一口一个“姐”,丽雯只淡淡地答“我们山里人的喜欢和你们不一样”;此后,雨波来到溪边,两人少有地玩闹戏水,笑靥如花,紧接着突然的调职、压抑的告别。
卡在中间的轻松极其短暂,一闪而过,却挥之不。即使观毕有人指出那时富家女送给丽雯随声听这个情节并不符合事实,我依然感谢这一段的存在。毕竟,电影不是现实,它让人想起现实,比现实更幸福,比现实更痛苦,然后伴随灯光亮起抽离出来,回到现实。
于我,这部电影最难抵挡的魅力是对故乡祖辈生活状态的尽力还原,把口述的碎片放回我能想象和理解的上个世纪。绿色肆意流淌的茶园,清澈而阴冷的河流,山谷间湿润老旧的木桥,吊脚楼上星星点点的微光,新婚前夜的断肠哭嫁,葬礼上用热闹把心碾成末的跳丧,霍导把这些原样搬上大屏幕,连喝浓茶的搪瓷缸子也没放过。观影全程我很兴奋,一面如见知音“对对对,我们家就是这样的”,一面恍然大悟“哦哦哦,原来几十年前我们家是这样的”。
看电影是蹭的首映,没票,一个戴黑框眼镜的短发女生听到我和朋友用方言眉飞色舞地讨论怎么混进,就好心带我们进坐了。放映结束后嘉宾们纷纷点评,有好有坏,听到不好的我总觉得失望,扭头发现坐在我们后两排的刘瑜周濂夫妇中途走了,心里更失望。朋友跟我说“如果没有故乡情结,它不会这么打动我”,我得承认这个故事设计得并不讨巧,不够戏剧也不够真实,可我就是有故乡情结,就是爱它,就是不忍心别人漠不关心啊。
那天恩施州委书记亲自来站台了,每个座位底下都放着恩施特产富硒茶,之后一周我的朋友圈里出现了好多老乡包场的消息,当然这里面包含了不少对恩施未来旅游业的期待,但我更愿意把它理解为众人对一片土地一段岁月的自发纪念。
每个时代都不容挽留,但无论是过还是现在,人们似乎都缺少点儿什么东西。我把电脑里仅有的老照片翻出来一遍又一遍地看,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姑姑姑父……我想象着这些从我一出生就一副金刚不坏样子的人们在各自最肆意的年华里有过怎样的爱与纠结,是不是也在房前屋后留下了不开口也不遗忘的故事。
但我越想越对一点产生遗憾——对政治话题的过分规避。稍微翻下作者履历便可知他当年入狱与学潮不无关联,电影里改成商业欺诈一笔带过无疑剔除了那个时代里极重要的因素,也加大了观众产生同情的难度。如果说爱情小说与言情小说的区别在于前者透过爱情讲时代而后者单讲爱情,这种为了过审不得已的改动确实把故事往言情小说那一头拽过不少,丢了用一个人的故事令所有人的故事浮现的野心与怀抱。
单曲循环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永隔一江水》,偶尔甚至会晃神时瞥见两人在河边的背影。后来才知道这首歌的原型是苏联老电影《渴》的插曲《两道河岸》。电影讲述了一小队水兵秘密潜入水厂,为一座被法西斯占领的小城争取供水的故事,最后市民们为有水可用欢天喜地,却不知道这群水兵为此付出了多沉重的代价。
这样看来,两个故事是相通的,都关乎不可逆转的时代,都关乎不求回报的付出,悲壮和痴迷程度就如《两道河岸》里所唱,“黑夜,白天来,时光在转换,我可没有别的人,一心把你盼。日盼夜盼好无奈,怕是真无缘,你我如同河两岸,左右两河岸。”
作者白胡子小姐

《1980年代的爱情》我和你是河两岸,永隔一江水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1980年代的爱情》我和你是河两岸,永隔一江水来自微语录网,更多《1,江水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