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钢琴课》观后感 钢琴与人生

影视台词 > 影评 > :《钢琴课》观后感 钢琴与人生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钢琴课》观后感 钢琴与人生的正文:

电影《钢琴课》,1993年获得第46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 。故事讲述的是,天生有语言障碍的少妇艾达带着女儿改嫁给素昧谋面的殖民者斯图尔特,由于路途艰险斯图尔特将艾达的钢琴留在海边。热爱钢琴的艾达十分痛苦,而丈夫并不理会她的请求,于是她只好求助邻居乔治.贝因。贝因爱上了艾达并且以可以弹奏钢琴为代价,要求爱抚艾达。在这一过程中两人相爱。后来被斯图尔特发现他便砍下了艾达的一个手指,两个男人在经过协商后,贝因得到了艾达,并决定带她离开。离开的途中艾达决定舍弃那架给她带来痛苦回忆的钢琴。故事结束了,但却给我带来很多的思考。
说到剧情。初看电影第一遍时,我非常不能理解人物的设定。一个女人,怎么会用身体交换弹钢琴的权利。虽说19世纪中叶的美国已完成了工业革命,或许人们在思想上有所开化,但就算是在现在这样一个完全开放自由的年代,这样的交换听起来也是十分匪夷所思。在这个过程中,贝因或许是出于色欲也或许是对艾达产生了感情,毕竟男性角色在电影中表现出大胆主动的个性是很司空见惯的。而且他是一个殖民者,略有些土地,在闭塞的环境中生活难免有些性压抑,所以他的人物设定是合理的。但艾达不同,她是一个性格压抑的聋哑人,平时的她总是一脸严肃甚至有些愠怒的神色,可以看出她是抗拒与他人进行交流的,偶尔的柔和欢笑也是在和女儿嬉闹时才会产生,一见到斯图尔特或是其他人她便会立刻放下脸来,用当下通俗语言的话说就是“禁欲系”的典型人设。所以我觉得这个人物是有些矛盾的。但是直到我看了第三遍时我才注意到,当贝因带她回到海滩弹钢琴时她的表情,是那样的沉溺享受,自在地仿佛世界只剩下她自己,我才理解或许她对钢琴的热爱已经超出了生命,甚至可以为此放弃尊严,。
还有另一部分原因是我个人的推测。或许其实艾达的内心对于性的欲望也是强烈的。主要有三个线索。
第一个便是,当贝因提出想与艾达脱光衣服同睡时,艾达只是稍加考虑便立马提出交换条件,这样不假思索的迅速反应让我不禁怀疑这完全不是出乎她意料的要求,而是她早有期待。
第二个线索是,艾达与女儿一起睡觉,睡梦中的艾达不断抚摸女儿的身体,醒来后却发现是女儿,一脸惊愕的表情。我的推测是现实与梦境中的场景大相径庭所以导致了她的惊愕,我们不能知道她的梦中人是谁,但由此可以看出艾达十分渴望身体接触。
第三个线索是,梦游中的艾达走到斯图尔特的房间并且主动抚摸他的身体,这与平日里的她严肃难以接近的形象十分不符合,梦境就是现实所渴望的,这也可以说明她内心的诉求。
综合以上线索我才能理解这部电影剧情的合理性,并且我也收获了一个经验,那就是要从人物的心理和经历探索他所有行为的方式和目的,有助于理解剧情。
说到电影的画面,我发现这部电影的室外环境都带有一种淡淡哥特式的墨色。或许是由于故事本身的场景设定大部分是在森林里,背景都是植被木屋等等,衬托得画面和人物也全是墨绿一片。在我看来这种墨色十分有复古的年代感,很有感染力。我不禁想起获得了第19届欧洲电影节最佳摄影奖的2005年由乔怀特导演的《傲慢与偏见》,这部电影的色彩是鲜艳明亮且丰富的,导演在光影效果的运用上十分得心应手,将女主角凯拉奈特利拍的纤尘不染仙气飘飘。这两部电影的时代背景是相同的,也同样是以乡村为主要场景,然而其色调却是如此的不同。或许导演是从电影本身的情感基调出发,刻意用凝重冷峻的色调来烘托气氛,毕竟色彩的有效运用有时候也是一部电影的出彩之处,譬如捷克新浪潮时期导演薇拉希季诺娃的《雏菊》,其对色彩大胆却令人赏心悦目的运用使得我坚持看完了这部晦涩却每一帧都像艺术画的电影。总之我认为《钢琴课》在色彩上的运用对情感的渲染是十分行之有效的。

说到摄影,我认为这部电影的摄影角度是很丰富的。有许多的俯拍仰拍和特写镜头,尤其是许多对于艾达弹钢琴时手指的特写镜头,十分唯美浪漫。而角度的转换又能让观众迅速而准确地抓住导演想要呈现的画面重点,对于视觉的刺激也是鲜明的。我个人最喜欢的就是电影前半段的几个大远景镜头。上一次如此震撼我的远景画面是初中时期最爱的电影导演岩井俊二的《情书》,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时看到那几幅白茫茫雪景的感受我至今难忘,那是一种让人毫无压力的广阔,无边无际。当艾达在海滩上忘我弹奏时,那样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或许导演就是想侧面呈现出艾达此时的状态,所以采用了如此恢弘广阔的大远景来呈现。
说到电影的音乐,既然是《钢琴课》,钢琴曲必然是整部电影贯穿始终的背景音乐。钢琴就是艾达的语言,艾达用曲子表达她的愤怒忧伤和喜悦等等的情绪,愤怒时高亢激昂,悲伤时婉转低迷,喜悦时柔和明快,这不是一部音乐电影,但无论是演员的弹奏还是背景曲的选择,都是十分优美动听并且带有思想情感的。

说到电影的最后,艾达与贝因离开时想将钢琴投入海中,却因被绳子绑住而被带入了水中,我认为这一幕是极有深意的。在一开始钢琴就是艾达是语言,艾达通过钢琴发声表达情绪,钢琴贯穿了她的前半生。后来它成了艾达的羁绊,象征着艾达的过,那些并不美好的回忆,于是艾达扔掉钢琴是想向过告别。而那一根绳子或许就是钢琴对艾达最后的考验,艾达说“我的意志选择了生命”,令我突然对她心声敬意。敬佩与于她对爱的不懈追求,更敬佩于她对于生命的勇气。
作者黑兀格子

《钢琴课》观后感 钢琴与人生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钢琴课》观后感 钢琴与人生来自微语录网,更多《钢,人生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