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老炮儿》的劣根性

影视台词 > 影评 > :《老炮儿》的劣根性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老炮儿》的劣根性的正文:

礼貌问题
《西游记》第三回,《四海千山皆拱伏九幽十类尽除名》里有这样一段,说孙悟空龙宫要兵器,被巡海夜叉拦住问道,“那推水来的,是何方神圣?说个明白,好通报迎接。”
不知道什么原因,我总记得夜叉说的似乎应该是“何方妖人,来此作甚?”,或者干脆亮出兵刃指着孙悟空说,“兀那妖贼,胆敢擅闯龙宫……”之类的话。
要知道,龙宫大小算是主管天气的政府部门,不是你随便一个什么人都可以进的。而孙悟空又是不请自来,人家门卫盘问一下,甚至表示可以给他通报,让主人“迎接”,而不是准备把他赶走——这已经是非常友好的态度了。
相反,咱们猴王的素质却并不怎么高,“吾乃花果山天生圣人孙悟空,是你老龙王的紧邻,为何不识?”这话说的就有点问题了,难道你住在隔壁,人家就必须认识你吗?依我看,这话的逻辑,即便猴王自己也深知说不通,所以他先自抬身价,亮出“天生圣人”的神圣光环,言外之意是你拦不住我。说到底,还是超强战斗力带来的底气。
电影《老炮儿》里面,六爷敲开别人的家门,也不自我介绍,径自走进人家的卧室里到处看,主人问他是谁,他也不屑回答——六爷这么作,在他看来当然有充分的心理上的合法性,作为父亲,寻找失联半年多的儿子时,着急也是难免的。
可问题是,一个陌生人突然敲开你的家门,二话不说就闯进来找人,你会怎么办!?
所以,张晓波室友的第一反应也算是客气的,并没有失礼。可六爷却丝毫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到处乱走,这才逼着年轻人出言不逊。结果六爷竟掰住人家的手指头,教训对方要对长辈有礼貌——您自己都没礼貌,凭什么要求别人有礼貌呢?
规矩问题
要求年轻人要对长辈有礼貌,其实就是教育年轻人要有“规矩”,这是六爷的核心思想。老炮儿们也一再感叹,如今的年轻人不讲规矩。可是,最不讲规矩的其实是六爷自己——说好茬架输了就把对账单还给人家,结果却给中纪委寄了信。
管虎导演曾经解释过这个设计背后的逻辑。第一,北京人本来就生活在天子脚下,布衣也怀家国。第二,北京的规矩是人死为大,就是说六爷已经决定把命搭上了,所以已经赢了,所以可以任意处置赌注。第三,六爷赶赴的是“他的鸟被摔死,儿子被打伤”的约,这中纪委是小飞他爸爸犯的事儿,由那个阶层管理。他不能看着这个事儿不管,这叫心怀家国,所以他一码是一码。
这大约是胡同版的“北京精神”,且不说这是不是真的。就说六爷您还没死,怎么就觉得自己已经赢了呢?讲规矩的话,应该是带着赌注,死在对方面前,然后让自己的朋友拿走赌注吧?没打就自认赢了,多少有点无赖。
再者说,六爷在小飞家信誓旦旦地答应以“对账单”为赌注,怎么就变成了赴的只是“鸟和儿子”的约了呢?再说,人家小飞和龚叔不是为了拿回对账单的话,会答应和您茬架吗?这显然就是在胡说了。
而且不管怎样解释,六爷“食言”这件事都是板上钉钉的。抛开“”这种设置的政治正确性和迎合观众反贪心理的考虑不谈,单就故事本身的设计来说,绕开这样一个硬伤也是可以办到的,你别让六爷答应以对账单作为茬架的赌注不就行了吗?
当然,任何一处改动对于整个故事来说都有牵一发动全局的影响,但和违背主人公孜孜以求的基本原则相比,这种改动还是很有必要的。否则,你歌颂的事物就会被你自己破坏,而这种破坏带来的后果是永久的,并非一个解释能够解决。而且,就一部影视作品来说,如果某些重要环节需要主创人员通过采访来解释,那么说明创作本身就有瑕疵。
价值观问题
其实“创作水准”的高低还只是一部作品优劣的次要因素,其背后的价值观才是最重要的——这是《老炮儿》最致命的硬伤。
影片中,老炮儿们对于年青一代的贬低几乎是从始至终的,而对于自己年轻时那牛逼闪闪岁月的怀念也是无处不在的,其背后的情绪则是所谓“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感慨——对于年轻人的一味否定,也是我们这个民族骨子里劣根性的东西之一。
其实,老炮儿们年轻时也曾经混蛋过,只不过当时混蛋的表现是茬架,而现在是飙车。本质上大家都不受老一辈的人待见。那么,凭什么您觉得自己年轻时的混蛋行为可以是勋章,而现在的年轻人就是真混蛋呢?
这里面大约有两层原因。第一,老炮儿们刻意美化或者干脆忘记了自己的历史。第二,因为媳妇熬成婆了,所以他们自认为已经具备了从道德制高点上批评年青一代的权力。
将一切试图挑战现有秩序的新事物碾压成齑粉,是农耕时代统治者最重要的维稳手段。原因很简单,农业社会需要一个超稳定的社会形态,而任何一项技术或者制度的创新,都将对这种稳定造成巨大的影响,甚至破坏。所以,“老人”就天然地成为了规则的解释者,代表一切权威。而年轻一辈只有无条件地服从“老人”,主动带上“父权”这精神的枷锁,才有功成名就的可能。否则,任你有多大的本事都会夭折。
六爷自己年轻的时候打架、拍婆子、抛妻弃子,老了却依然有脸振振有词地教训儿子,教训小飞,教训看热闹的路人。其底气就是“我是长辈,你得听我的”!
在那场父子酒后对峙的戏里,这种情绪尤为明显——晓波指责六爷给家人带来了巨大了伤害,本来这种矛盾集中爆发的时刻,正是主人公为自己作精神辩白,让观众进一步被征服的最好机会,可咱们六爷却要给儿子下跪。乍一看这的确是泪点,当爹的无奈到要给儿子下跪了,真他妈感人。可仔细一想味道就不对了,孩子【其实是观众】要的是一个曾经混蛋的人在历经风雨之后对于自己过错的深刻忏悔,乃至灵魂的升华。就像《肖申克救赎》里安迪最后终于明白对于妻子的死自己也有过错一样。惜乎六爷这几十年来自我反思的成果乏善可陈,只能用一个廉价的“下跪”搪塞我们。这种行为的潜台词是“我个当爹都给你跪了,你还想怎么着?”,而这背后的精神逻辑还是长辈为大,不讲道理。
从这一点上来说,《老炮儿》的价值观还处于农业社会。这当然情有可原,因为我们都是看着四大名着长大的。
对错问题
却说猴王来到龙宫,龙王亲自带领龙子龙孙出宫迎接,一口一个“上仙”,也算是礼敬有加了。猴王却也连个“多谢龙王拨冗向见”的客气话都没有,直接就是“久闻贤临享乐瑶宫贝阙,必有多余神器,特来告求一件。”仔细一想,谁家的宝贝会是“多余”的呢?况且,人家东西再多也没有义务白给你啊!
后来猴王得了定海神铁,甚觉称心,本来此行目的已经圆满完成,孰料他又突发奇想道,“当时若无此铁,倒也罢了;如今手中即拿着他,身上更无衣服相趁,奈何?”,竟还要一副披挂。饶是龙王能耐得住火,第一反应也是“这个却是没有”,悟空却道,“真个没有,就和你试试此铁!”如果说前面是得寸进尺,此时的猴王已是明火执仗地抢劫了。
西游记最好看的部分,大约就是前第七回。但是细想一下,从龙宫借宝到大闹天宫,猴王在这一时期的所作所为,大都是这种“呆霸王”的路子。
阎王按规定要收他,他毁了人家的生死簿子。太白金星奉旨招安,他嫌官小。当了齐天大圣,他还嫌没有实权。最终因为蟠桃盛会没有请他,居然砸了人家的场子……
客观地说,天庭的人始终不肯完全接纳猴王,看不起他,这是不对。但从整体上来说,猴王无功受禄而位列仙班却依然得寸进尺,这终究还是理亏得多一些。
那么,为什么我们从来没觉得猴王作错了呢?这里面,恐怕也有两层原因。
首先,猴王是主角,所以他的一切所作所为就有着天然的合法性。换句话说,贾宝玉只是个不思进取整天拍婆子的官二代,梁山好汉也只是靠杀人和抢劫谋生的山贼,刘备说到底也不过是个军阀。但是,因为我们和主角的心里距离最近,所以为他们设置一个“天然正确”的光环。所以,六爷在别人家里横冲直闯,并没有什么不妥。
其次,我们之所以能够认同他们的一些不讲理的行为,大约还有一种心理共识——天庭是腐败的,当权者是龌龊的,有钱人都是为富不仁的,所以猴王龙宫夺宝大闹天宫是英雄行为,梁山好汉杀人劫财是为了养活自己反抗朝廷,刘备借荆州取巴蜀都是为了恢复汉室江山——你不仁我不义么!所以,六爷给中纪委写信是胸怀家国,并不算背信弃义。
结论
说到这里,大约可以下结论了。
影响力巨大的文艺作品,不断地反应并塑造着一个民族的精神世界——
我们觉得刘备是正义的,所以甄嬛为了成功而使用阴谋也是正义的,所以我们自己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使用阴谋。
我们觉得贾宝玉没什么毛病,所以夏洛不劳而获也没什么不光彩,而他靠剽窃取得成功更令我们开心,所以我们有充分的理由不思进取,并抱怨女神都变成了不识货的绿茶婊。
我们觉得被逼上梁山的好汉们是“合理犯罪”,孙悟空的“打砸抢”更是英雄行为,所以我们在忍无可忍的时候也会铤而走险,所以我们这片土地上一直盛产暴民。
总的来说,我们这个民族对于“是非对错”的判断,一概以心理上的亲疏远近作为标准,一切法律、制度、规则,到了关键时刻都要给“自己人”让路——这是我们这个国家在泥沼中艰难前行了一个多世纪之后,依然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现代国家”最根本的原因。
而直到今天,这些农业社会价值观的产物,仍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阻碍我们独立思考的精神,要求我们带上精神的枷锁,截断我们精神的现代化之路。如果不努力探索新的价值观,我们将在肉体现代化和精神农业化的撕扯中继续挣扎。
所以,只有当越来越多文艺创作者不再像《老炮儿》一样,总是把膝盖贡献给先人,在落后价值观的禁锢下为我们生产精神食粮——我们才将迎来一个真正的美丽新时代。
作者lemon

《老炮儿》的劣根性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老炮儿》的劣根性来自微语录网,更多《老,根性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