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站台》人生就像候车站台,有人走有人来

影视台词 > 影评 > :《站台》人生就像候车站台,有人走有人来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站台》人生就像候车站台,有人走有人来的正文:

不知道怎么回事,看到“站台”两个字,脑海里冒出了这样一句歌词,这仿佛是李圣杰的《手放开》中的一句歌词,多年前的一首老歌。姑且就用它做这篇影评的题目吧!
这是一篇迟到的影评,看了《站台》有些日子了,刚看完就打算写影评,但是一直拖到现在,昨天朋友还在催我,再不写估计我都快要忘记剧情了~了解贾樟柯是一个偶然,曾经在美学的课上准备一个课堂陈述的作业题目为《宁浩电影的后现代影像审美透析》,我是了解宁浩才知道贾樟柯的,但是他们这一代,第六代导演中确实有很多鬼才,宁浩是,贾樟柯也是。他们不像第五代导演那样终于熬出来了,而声名鹊起或者默默无闻,第六代导演有着自己的思想,不媚俗,只想表达自己的东西,对于他们来说也许票房、名声都不是最重要的。贾樟柯的电影没有公映,没有走向体制的地上。但是值得庆幸的是贾樟柯有着他稳定的影迷,据说《站台》刚出来时,在一间放映厅里,有几十个影迷,贾樟柯觉得,能有人坚持下来,看完他的电影,他已经很欣慰,他觉得,这些人是值得尊敬与感谢的。有人说,贾樟柯,你拍的是不是作者电影。贾樟柯承认,但他不认为,自己的电影只是拍给自己的。的确,《站台》搬掉了压在他心头上的一块石头。他觉得自己说了想说的东西,但这块石头并不只属于他自己,这里面埋藏着非常普遍的情感与现实,以及社会变革投射在每个人心头上的阴影。
我看这部电影其实并没有那么深刻的社会变革的阴影,我生于90后,虽然出生的年月也是大变革的年代,是小平同志南巡的那一年,但是成长到记事却是没有那么多的动荡,当然,也许是我自己有些不太关注所生存的这个大环境吧。站台传递给我的更多的是演员表现出来的情感和矛盾,抑或说是贾樟柯想要表现出来的普遍的情感和现实。
我看到的站台,效果不是很好,因为片源不是很好找,我看的是480p的,可想而知清晰度是多么的不令人愉快,当然也很有那种复古的老片子的气息。从第一幕文艺团上车,团长点名,主人公崔明亮进入到大家视线时,我们就知道了这个桀骜不驯的青年将是这部电影的主角。我记得当时团长说崔没有组织纪律性,作风不好什么的,我倒是为崔捏了把汗,看片源的质量,我开始以为是文革时的故事,一下子就想起《芙蓉镇》的惨烈场面。但是后来崔理直气壮地顶嘴说“别乱扣帽子”,我就知道文革的时代过了,我也松了口气。这一幕算是文革之后人民自我被尊重意识的觉醒吧,开始有了个人意识,而不是所有一切都服从于集体。
另外一点想说的是《站台》里的歌曲,这部电影无异于是中国转型时期的音乐史,从《火车向着韶山跑》到《幸福的人儿来相会》,到《站台》、《路灯下的小姑娘》,还有《成吉思汗》,从歌词内容也看得出来社会的转型,从开始的红歌歌颂毛主席,到慢慢的歌颂爱情,向往自由,其中还有几次在收音机里穿插了邓丽君的歌曲,这又是一个史诗般的人物。
我成长的大环境也算是社会变革的后续,剧中一些场景也是让我有很深的感触。比如张军了广州,那个时候广州真的就是打工的代名词,据说当时的广州我们湖北籍的流动人口最多,我身边的叔叔或者亲戚只要是外出谋生打工,基本上都是在广州。剧中张军从广州回来拎着一台不知道是收音机还是什么的边走边放音乐,在亲朋面前好不气派,然后就开始在家里跳舞,类似party。当时在落后的乡村,如果有外出的人回来了那真的是一件稀罕事,大家会围着他听他将外面的故事侃侃道来,之所以不用娓娓道来,是因为这里面含有很多吹牛侃大山的成分,也可以理解,出过的人,回来都是村里的体面人,别人看他的眼光都是欣羡的目光,他怎么会告诉这些崇拜者们他的心酸和苦楚呢,自然只说光鲜亮丽的那部分啦。小时候爸爸也在广州工作,每年基本上只能过年回来一次,每次他回来带的礼物对我来说都是十分新奇的,衣服的款式肯定会比街上买的要好看而且新潮,带回来的糖都比家里的要美味,我记得我是在爸爸的礼物中第一次吃麦当劳~现在想想也挺心酸的。又想起了张军,崔明亮他们穿喇叭裤,确实有一段时间很流行喇叭裤,牛仔的喇叭裤,我似乎还有这样的照片,后来突然不流行了我也不清楚是什么原因。但是那个时候衣着的潮流绝对是在沿海而非内陆。现在社会发展的这么快,世界都像是地球村,回望一下电影,觉得也挺好玩的,网络,电商等媒介把世界一下子变小了,信息流通的速度越来越快,再也没有人会围坐在你周围听你讲外面的故事。
这部电影虽然和现在的时代有隔阂,但是有些感动确实常在的。有一次好像是崔明亮问外蒙古在哪里,我忘记谁回答一直往北,过了内蒙古就是外蒙古了,然后他又问内蒙古是哪里,又问外蒙古再往南是哪里,最后被问者解释不了了,说再往南就是我们这里。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学的一首现代诗《山的那边》,山的那边是海……这也是我们对未知世界的渴求,对知识的探索,充满好奇而又孜孜不倦。然后就是他们文工团一群人冲看火车的那个镜头,那股劲儿,也许是为梦想,也许是为挣脱枷锁。再然后就是亘古不变的常写常新的爱情,但是我也不知道这部电影到底有没有爱情,钟萍走了,崔明亮最后瘫坐在沙发上,这到底是对现实低头了,没有了当初那股闯劲了。他们的结合,不知道是为爱情还是为生活,或者说这其中有没有爱情,很不确切。
再说说文工团,最开始他们团是到处巡演,慰问演出,听着他们慷慨激昂的诗朗诵,热情如火的西班牙斗牛舞,甚至团长还专门开会想举办一个轻音乐晚会,我都觉得艺术气息好浓厚,他们仿佛都是一个个艺术家。但当文工团改组,或者说市场化(由老宋承包)之后,我俨然看到的是跳梁小丑在取悦观众。老宋也是化身周扒皮似的剥削者,一大早喊大家起来练功。在他们四处表演,倾尽能力取悦市场观众的时候他们自己也变得低俗,他们不再是在城墙上弹吉他,在屋子里跳舞,在舞台上朗诵的那群年轻人了。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双胞胎姐妹和老宋一起租借场地,他们以为那个办公室里值班的就是站长,那几位“站长”问能不能审查一下节目,当即双胞胎姐妹就为他们跳舞,虽然不算热舞,但也隐喻了出卖色相,等他们跳完了那几个工作人员说“站长不在这里”,为此姐妹花出门后都不愿跟着老宋走了。这是男权社会对女性的一种侮辱,虽然只是看与被看,但是隐含着深层次的男性对女性的侵占和掠夺,我看了其实心里也是很不好受的。当初的文工团沦落到如此地步,没办法,为了生存不断降低自己的底线,精神世界哪能不崩塌。从社会的中上层一下子变成底层为了生计奔波拼命的人。可能心里的那一腔热火,早已被世界浇灭,那桀骜不驯的性格也被社会磨平了吧。结尾崔明亮还是和尹瑞娟结婚,应该是暗示了崔的妥协,虽然我也知道崔确实很喜欢尹,但是最后他是否是和她的那套制服结了婚呢?钟萍是我蛮喜欢的一个角色,敢爱敢恨,敢于大胆尝试新事物,可惜没有遇到一个好男人。钟萍的出走倒是影片里比较值得欣慰的一个结局。
写写停停就到这里吧……人生就像候车站台,有人走,有人来……
作者闲庭轩居士

《站台》人生就像候车站台,有人走有人来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站台》人生就像候车站台,有人走有人来来自微语录网,更多《站,人来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