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怦然心动》关于人性与价值观的一些细枝末节

影视台词 > 影评 > :《怦然心动》关于人性与价值观的一些细枝末节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怦然心动》关于人性与价值观的一些细枝末节的正文:

《怦然心动》是我抽空看的。电影只有90多分钟,相比一些格局背景宏达、内涵深厚的电影,它和《忠犬八公的故事》可以分在同一个类型里。很清新的内核和主旨,同样温情的画面和配乐,一个递进的相熟过程,截取时间轴上某些关键节点,进行叙述从而串联起整部电影。
与《忠犬八公的故事》不同的是,《怦然心动》采取了两位主角的心理活动,作为电影的旁白解说。男孩从一开始厌恶、嫌弃,再到困惑、动摇,最后顿悟、释然,勇敢表白自己的心意。女孩从一见钟情,到因误会等等心灰意冷,最后纾解郁结,和男孩重归于好。
不过我想,这部电影讲述的甜蜜酸涩的故事下,隐隐透出一丝妄图挖掘人性的味道。电影中所有主要角色,大致可分为三类人。第一类,是极端的现实主义者。这类人的代表是片中唯一的反派——男孩的父亲。他对女孩一家有着毫无理由的厌恶,并且这种厌恶在前期,严重影响了男孩的好恶和判断。第二类人,是不得不面对残酷现实的理想主义者。这类人的代表,是女孩的父亲和智障舅舅。第三类人,则处在两者之间的灰色地带。这类人包括男孩的爷爷,两位主角的母亲、哥哥姐姐,以及两位主角本身。
男孩的父亲可以算是全片唯一且极端的反派角色。他刻薄、小心眼、多疑猜忌,但后来我们知道,原来这个纯粹的现实主义者,曾经也为自己的音乐梦想痴狂。女孩的父亲,坚强、善良、敦厚,挣扎在追求艺术与满足温饱,不得不扳着手指为生计操劳。智障舅舅则隐隐象征着理想主义者被现实的打压,女孩对他的同情和爱怜,象征着对理想主义的理解与包容。
第三类人的构成有些复杂。男孩的爷爷,两位主角的母亲,因为年龄和阅历,本身性格已被定型,再难有较大波动。本片交代两位主角的成长历程,也是描述他们性格的塑造过程。男孩开始受父亲言论影响,而后逐渐有了自己的看法和思考,最后意识到、不认同,走向了女孩身边。女孩开始是纯粹的理想主义者,而后被男孩种种行为刺激,靠向现实主义身侧,最后通过「爷爷开导」「看望舅舅」「共进午餐」,慢慢领悟到如何理解、权衡、处理。片末与男孩植树,象征着两人终于形成了一个相似的、可以共同包容理解的价值观。
电影中,讲述价值取向的镜头不多。比较典型的是男孩与爷爷的夜晚长谈,这个镜头也被视为经典,倒入许多朋友圈疯传的心灵鸡汤。我想,可能为了保留电影的「爱情」主题,导演有意弱化了「讲道理」的部分,选择将蛛丝马迹,渗透在主角的心理旁白中吧。
当然,《怦然心动》也存在瑕疵。比如男孩的父亲,那位极端的现实主义者,最后却只是在男孩的思考中提及些许,便再也没有交代。比如女孩最后揭开心结,与男孩重新了解彼此,理由太过仓促,显得苍白牵强。不过,不可否认,这部电影仍旧是那么的温馨感人。因为可能真真打动人的,却是那些平凡的、青涩的爱恋吧。
作者夏绿蒂的猫

《怦然心动》关于人性与价值观的一些细枝末节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怦然心动》关于人性与价值观的一些细枝末节来自微语录网,更多《怦,末节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